此文章由 41and2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41and2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41and21 于 2020-4-24 09:38 编辑
【原油寶股災】投資$33萬變倒欠中銀$42萬 苦主擬在北京及上海集體訴訟
國際原油價格不斷下跌,國內投資者購買中國銀行「原油寶」投資產品,一心能把握機會獲利。豈料,4月22日,中銀原油寶美國原油2005合約-37.63元(美元)/桶的結算價格被確認有效,令無數中銀的投資者不僅血本無歸,甚至倒欠銀行錢。據財聯社消息,目前,投資人已找到2間律師事務所,打算同時在北京和上海發起集體訴訟。
內地苦主紛紛出來申訴,上海劉先生指,4月20日在原油寶合約到期的前一天,他不斷撈底,連介紹他買產品的張姓銀行理財經理也安慰他說,「不會跌到0的。」雖然當晚10時,停止交易前已虧了十多萬,但劉先生卻指:「那天停止交易的時候油價已經跌到不足12美元了,我沒太緊張,心想三年之後總會漲回來的,還想着移倉後再繼續抄底(撈底)呢。」不過,當晚的情況卻讓劉先生整晚無法入睡:「平時可以交易到凌晨收盤的,但4月20日是合約到期前一天,所以晚上10時就停止交易了。結果我就眼睜睜地看着油價在短時間內跌到了-37.63美元,完全無能為力。那天晚上我一夜沒睡,卻跟做了一場夢一樣。」
4月21日早上6點,中銀發出通告,由於20日WTI原油5月期貨合約CME收報-37.63美元/桶,歷史上首次收於負值,正積極聯絡CME確認結算價格的有效性和相關結算安排。同時,原油寶美國原油合約暫停交易一天。翌日,中銀再次表示,經審慎確認,美國時間4月20日,WTI原油5月期貨合約CME官方結算價-37.63美元/桶為有效價格,原油寶產品的美國原油合約已參考CME官方結算價進行軋差或移倉。22日,劉先生收到了中銀的平倉短訊,粗略一算,自己30多萬元人民幣(下同‧約33萬港元)的本金全部蝕光,還倒欠銀行37.2萬元(約42萬港元)。
其中家住廣東的趙先生不僅6萬元(6.6萬港元)本金血本無歸,更倒欠銀行13萬元(14.3萬港元)。趙先生表示,自己投資才三、四年的時間,故非常謹慎,買過很多債券理財產品,也買過指數基金,凡風險較大的個股則是碰都不碰。他認為紙原油則是比其他產品更安全。
「從產品本身來看,它確實跟期貨很像,但他沒有槓桿,純粹的保證金交易,所以我覺得挺安全的。再從價格來看,我3月底買進去的時候,原油已經跌到20美元左右了,潛意識裡認為抄底肯定沒風險啊。」豈料原油價不斷下跌,但趙先生仍深信「越跌越安全」。
財聯社今日報道指,從中銀原油投資人維權交流群中得悉,目前,投資者已找2兩間律師事務所,擬同時在北京和上海提出集體訴訟,要求「不欠中銀交割款、追回全部本金」。訴訟理由主要集中在:原油寶客戶的適合性、中銀涉嫌誇大宣傳、平台投資邏輯漏洞及中銀操作不當。
有指中銀原油寶在交易設計出現問題,是令投資者面對巨額虧損的原因。為防範期貨合約最後一個交易日發生非理性波動,內地各大銀行平台的現貨原油交易,最後交易日期都設在國際期貨合約到期前一周或10天左右,作為銀行平台現貨原油交易的最後交易日期。國際原油期貨05合約最後一個交易日是北京時間4月21日,工行、建行在4月14日和4月15日就基本完成了移倉,當時的平倉價格在20美元左右。而中銀卻將倉單留到了最後,沒有完成移倉。
不過,也有人認為,並不能單單把最後交易日的設定日期作為評判交易設計好壞的標準,假設今次出現的不是大幅下跌,而是大幅上升,那麼投資者可能又會反過來批評提前移倉的工行和建行了。趙先生則指,原油寶當晚跌破20%的平倉線,乃至跌至虧損後,在這整個的過程中,中銀原油寶沒有進行任何強制平倉,任由它以-37.63美元/桶的價格收盤,認為中銀沒有遵守交易規則。
中銀原油寶產品暴跌事件引發內地民眾關注。網傳截圖顯示,中銀向各分行下發重要安全風險提示。內容提及,為防範受「原油寶」產品暴跌引發的客戶投訴等不利風險,要求各支行要與客戶做好溝通,平息客戶不良情緒,防止客戶投訴等影響正常營業秩序的情況發生。
《21世紀經濟報道》,昨日上午,中銀長三角地區某市分行,陸續有當地客戶看到傳媒報道,與該分行聯絡協商,沒有得到明確答覆。下午,有客戶到當地銀保監局投訴,要求解釋。隨後,監管要求中行該市分行領導當面匯報,要求做好客戶安撫,根據總行方案與客戶協商。
不過網民對於事件卻各有觀點,有人認為中銀應為事件負責,甚至形容為「騙子」,但亦有網民卻指投資者輸打贏要,認為要願賭服輸。
網民意見:
木槿南山:不懂就別投資,賺錢了認,賠了到不認了
在路上、一直:中國銀行真不要臉
小小付a:中國銀行,騙子
最是奢侈少年夢2019:最大的無賴!
一介蜉蝣M:如果銀行不涉及虛假銷售,明確提示風險,那麼虧了就要自己認賠,怪不得銀行!
月旦芝芯:願賭服輸。
《中國證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