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第二故乡征文-地大物博cozy安静的西区小镇-St Clair(街拍31,32楼---导游 两只小狗) (2010-9-7) fzha8447 · 澳洲银行最省钱方案完全评测报告(全) (2004-12-19) 飞龙
· 人生最怕 (2009-8-31) 北风 · 雨季初临时邂逅斐济,五天四夜浅游记,更新TIPS (2012-1-10) 小泡泡鱼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rdlcs

[NSW] 更新:联系了国内一个希望小学!真想把三年级的娃送回国内上几天学见识一下国内的孩子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1 01: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erserkyjc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erserkyjc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berserkyjc 于 2019-12-1 02:49 编辑

看到这个标题,联系到《人生七年》这个纪录片,心情还是蛮沉重的。

欧美澳洲:阶层相对固定,向上的流动性很差,快乐教育可以很好的麻痹中下阶层,安于现状,减少不要的浪费和稳定社会,所以多数人乐于接受快乐教育,子女也固定在相同阶层。 (相对于来说,华人在这方面的投资很大,子女的平均水平相对其他种族来说过得更好一点)。可笑的是,社会精英的子女享受的可不是快乐教育,而是实实在在的严格的高质量的精英教育。

国内: 阶层还没有固定下来,向上的流动性很好(1,总量上中产和富人的人数在不断增加,2中下层有相对公平的机会获得优质教育-只看分数)。有了希望,才有前进的动力!我觉得这个是国内家长和孩子辛苦的主要原因。就像过去的科举一样,有中举的希望,读书人才会为之奋斗,如果没有中举的希望,那还努力个屁,甚至有可能造反(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我觉得精英教育的实质就是筛选!把大部分中下层漏下去,留下精英的子女和一少部分十分优秀的中下层子女。 一般人提供不了长期的各种技能培训所需的投入,比如钢琴 皮划艇 长期义工 等等。这些是精英教育的隐形门槛。

所以,我觉得没有必要同情国内的小朋友和家长。如果他们是精英,那么子女接受国内的那种教育是应该的;如果他们不是精英,那么他们是走在让孩子成长为精英的路上(望子成龙)。如果有人安于现状,这个人就不会也没有必要搞这一套 参与这一套了。

同样在澳洲,如果对电工 管道工挺满意的,那么快乐教育就挺适合他(她);如果有望子成龙,那么补习 课外技能是必不可少的。

为人父母,如果想清楚了(劳动不分高低贵贱 就看自己的定位了),应该就不会纠结国内外的对比,也不会纠结快乐教育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dondon + 1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9-12-1 04:4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imer00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imer00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timer000 于 2019-12-1 05:52 编辑
Janiceqi586 发表于 2019-11-30 15:46
吃苦要看有没有必要,国内人口多,教育资源紧缺,需要刻苦努力拔尖才能拿到好的资源,澳洲就这么点人口, ...


abc优秀是因为很多华裔父母把中国那一套教育理念套在了澳洲教育上,所以坛子里很多爸爸妈妈会觉得自己的孩子优秀(high atar读医读法这种),就像你问问坛子里很多爸妈,觉不觉得自己的孩子比西人优秀?为什么呢?
各种补习啊精英啊奖学金班啊不都是中国教育传过来的产物,你看本地西人,有几个拼这几个的?
而且现在在澳洲读书的中国留学生,95%都没有经过所谓的国内的那么拼的模式

发表于 2019-12-1 07: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pp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pp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erserkyjc 发表于 2019-12-1 02:45
看到这个标题,联系到《人生七年》这个纪录片,心情还是蛮沉重的。

欧美澳洲:阶层相对固定,向上的流动性 ...

国内阶层基本固定下来了。国内的教育制度其实也开始了调整。各种形式的校区分割、电脑派位、特长生等教育改革就是朝着西方社会这套精英/民众教育分离制度靠拢。 abc父母那代人得到的上升渠道到了孩子这代已经成了隔靴搔痒,但努力拼搏的惯性还没有停下来。有一部分人带着国内丰厚/半丰厚的原始积累来到澳洲,自然也期盼通过教育制度打通上层阶层的通道。有多大可能性实现就看各自造化了。其实看清这一点,家长们应该可以减少一点焦虑了。

发表于 2019-12-1 07:4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空瓶子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空瓶子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Janiceqi586 发表于 2019-11-30 15:35
为什么一定要跟国内学,早上6点学到11点,将来就一定比别人强吗,中国留学生都是这么学过来的,有比当地学 ...

这等于田忌赛马,大部分中国留学生都是成绩最差的,大学都考不上家里有钱出来留学,相比本地大学生都是成绩最好的。
呦~吼~~

发表于 2019-12-1 12: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hua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hua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家孩子低年级, 作业多了家长也管不过来啊。
吃苦的意义在哪里? 我觉得生活平平安安, 踏踏实实过就好。 孩子的学习也是一样, 努力和快乐不应该是互相矛盾的。

发表于 2019-12-1 13: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acke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acke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以前也有过这个念头,这边学校课程实在是太松了。国内紧到头,这边松到头,想找个中间值还真不容易,还得家长自己上心。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9-12-1 16:3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ututut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ututut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不敢说多,local也有大把补习的,体育上的补习不说,学术上一对一在家找人补的大有人在,不能看到西人不上补习班就说只有我们华人乐在其中的补习。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LY_LYF + 4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12-2 00:4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erserkyjc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erserkyjc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Pippa 发表于 2019-12-1 08:35
国内阶层基本固定下来了。国内的教育制度其实也开始了调整。各种形式的校区分割、电脑派位、特长生等教育 ...

国内有些城市的阶层确实在固化,不过总体上中国的城市化还有至少10%的空间,这也意味着新的机会。另外,总体上中产和富人的总数还是在不断增长的,这也意味着新的机会。

不过这些机会是不平衡分布的。
国内的城市,一般来讲一个城市的总人口数量的增加,大部分是由自然生育贡献的,那么假以时日,阶层的固化难以避免。

最重要的精英教育,肯定是大学了,高考还是一样的试卷,只看分数。相对西方,已经公平很多了。
校区 电脑派位什么的,是对优质中小学教育资源的争夺。这些是增加人生附加值,不影响高考的录取。只要高考不改革,大学教育就可以保持成为上升通道。




发表于 2019-12-2 03:2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水月境天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水月境天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支持。
并不是说回去学习写作业。
回去看看同龄人的生活,更加珍惜澳洲的生活。

发表于 2019-12-2 06:2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pp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pp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erserkyjc 发表于 2019-12-2 01:40
国内有些城市的阶层确实在固化,不过总体上中国的城市化还有至少10%的空间,这也意味着新的机会。另外, ...

我在广州认识的亲戚朋友,近五年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的,因为这种地区分层制度而失去高中资格的很多。这些都是土著家庭,而且还有几个家庭的妈妈自己就是教育系统的老师。我了解到现在广州的制度是这样的:

学区房只是第一步,给你划了几个学校的可能性。这些学校有好有坏,必须通过电脑派位分配。

电脑派位制度下不需要进行小升中,初升高考试。根据学生五年级下学期和六年级平时成绩分组进行。简单说,成绩好一批可以在本区内较好的中学进行派位,但不保证能进入最好那间。成绩中等是另一组,差生也一组。基本上成绩中等以下的孩子大部分只能被分配到职业高中。我认识好几个孩子不甘心,只能通过重读初三的方式再试一次。(残酷吧?)

唯一能突破以上制度的方法是:
1. 你读书很厉害,能在为数不多的省级重点筛选考试上脱颖而出,那你以后就很大机会金榜题名了。为了加分拼命学才艺的孩子很多,只有读书特别好加上才艺加分的孩子才能在这种考试上进榜。

2. 你爹妈厉害。住最好的学区,然后拼命跟老师搞好关系,希望孩子平时成绩好一些,电脑派位分个好组。甚至走后门直接去心仪的中学。因为家里人也是教育系统的,据了解,要认识教育局副局级别或者心仪学校校长和教导主任级别的人才有戏。

当我认真了解了广州现在的教育制度,就能明白为什么一年级学生需要把整本语文教科书背熟了。国内的“精英制度”其实已经跟澳洲相差无几,而且因为人口基数更大,孩子们竞争的激烈性更为残酷。唯一能逃脱这个游戏就是钱,去国际学校继续“愉快而不失水平”的贵族教育。但广州这个二级城市现在还没有上的了台面的国际学校。

发表于 2019-12-2 07:2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奶油香芋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奶油香芋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国内过于残酷的教育现状实质上是因为人口过多和优质资源过少造成的。人天性要追求好的东西,但是国内按人均来说好东西太少了,所以必须打破头进行竞争,普通人如果不参与,将来就不能拥有体面的生活。国内的竞争制度是由国情决定的,来了澳洲,大家自己想想平均生活水平,确实没必要搞国内那套。如果确实对教育孩子有兴趣,孩子资质也高,推一下可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19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9-12-2 07:3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ond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ond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小孩们也都不容易,难怪现在很多人都不要孩子了。想想以前我们,天天就是玩,一直到高中才算有点压力,也不过是上课好好把课听了,下课把作业做了,按时上学就行了。
可能大城市竞争激烈些,但也比不上现在。

2016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9-12-2 07:5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小白虎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小白虎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们国内有一群年龄相当的表兄弟姐妹,孩子也差不多年纪了,确实是作业如山,本地生基本拼不过外来的,好大学好专业非常非常难考上。
同样是五年级,国内的小哥哥每天作业做到10,11点;小A这里运动、音乐、阅读、作业、兴趣一样没落下还能保证10点准时上床。真得庆幸的是国内没有选择,而澳洲可以有很多选择,我们让他和国内的小哥哥经常有交流,希望他了解外面的世界吧。
I used to rule the world   Seas would rise when I gave the word
Now in the morning I sleep alone    Sweep the streets I used to own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9-12-2 08: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辛苦半天,大多数孩子也不见得能力很强,看看留学生就知道。可能有人会说来澳洲的都是卢瑟,但顶级精英毕竟少数。

发表于 2019-12-2 08:0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imer00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imer00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timer000 于 2019-12-2 09:13 编辑
小小白虎 发表于 2019-12-2 08:58
我们国内有一群年龄相当的表兄弟姐妹,孩子也差不多年纪了,确实是作业如山,本地生基本拼不过外来的,好大 ...


我大表姐的孩子在美国加州,华人聚居地,很多夫妻都是清北复交毕业然后留美的,前几天我表姐还跟我们说她觉得加州的二代华人孩子比国内过的都辛苦了...你也懂的,一帮父母都是国内名校本科毕业、在美国很好的大学读完Ms/PHD然后留硅谷了的人,这些人聚集在一起拼娃肯定比国内要可怕,听说孩子考上ucla/伯克利都不好意思提了,一般就去Stanford还可以骄傲一下
话说澳洲的氛围和北美真的很不一样,北美的爸妈看到国内拼娃,态度是“我们在美国可不能落下”,于是快马加鞭又给孩子多报了几个班;在澳洲的家长是的态度是“澳洲的孩子很幸运,这里有更多种选择”。这两种态度和两国的国情/氛围应该是有关系的。

发表于 2019-12-2 08:0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cekev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cekev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家孩子整天也这样,写几个中文字,就叫。一个字写三遍还嫌多。真是服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16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9-12-2 08:2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小白虎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小白虎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imer000 发表于 2019-12-2 09:05
我大表姐的孩子在美国加州,华人聚居地,很多夫妻都是清北复交毕业然后留美的,前几天我表姐还跟我们说她 ...

从这个角度澳洲要好很多,有所谓的自由。我看到身边的在澳洲的孩子们都发展的挺好的,生活多姿多彩,兴趣广泛,学习和个人发展都没有缺失。
反过来看: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不认识任何一个只会读书其他啥也不会的人。我认识的很多学习优秀的人品也很不错事业也挺成功。所以看到那些很拼的人,我也会表示敬意。
没有对错之分,只是不同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
I used to rule the world   Seas would rise when I gave the word
Now in the morning I sleep alone    Sweep the streets I used to own

发表于 2019-12-2 08:2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avalier0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avalier0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ahuann 发表于 2019-11-30 09:50
来澳洲不就是为了孩子有个快乐童年么?

天朝的地狱模式也没见培养出多伟大的人才 ...

那种模式是培养大量的可用之才。不然各行各业也不会有近十年的爆发。欧美才是有钱人家培养天才的模式,剩下的搬砖就行了。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9-12-2 08:4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ania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ania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会反抗, 知道抱怨  知道怎么讨价还价 才是正真的牛娃。 否则就是搬砖的货  就像我一样

发表于 2019-12-2 08:4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imer00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imer00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小小白虎 发表于 2019-12-2 09:20
从这个角度澳洲要好很多,有所谓的自由。我看到身边的在澳洲的孩子们都发展的挺好的,生活多姿多彩,兴趣 ...

感觉环境的影响力还是蛮大的,除非家长定力超级好,不然澳洲的家长去了北美/回了中国估计也会开始很拼的,人的方向和周围环境的裹挟有很大关系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发表于 2019-12-2 08: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lca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lca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Pippa 发表于 2019-12-2 07:24
我在广州认识的亲戚朋友,近五年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的,因为这种地区分层制度而失去高中资格的很多。 ...

我晕,现在的电脑排位原来是这个意思,这太要命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16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9-12-2 09: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小白虎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小白虎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imer000 发表于 2019-12-2 09:44
感觉环境的影响力还是蛮大的,除非家长定力超级好,不然澳洲的家长去了北美/回了中国估计也会开始很拼的 ...

这个事情其实没有什么太多好讨论的,出生什么家庭,背负什么命运

不能享受了父母湾区高薪大屋的物质资源(父母奋斗出来的),又完全不肯努力自我提升的,不肯承受压力

我想的是首先父母自己要努力,给做一个好的榜样;其次父母搭好平台,接下去就都看孩子自己了。
I used to rule the world   Seas would rise when I gave the word
Now in the morning I sleep alone    Sweep the streets I used to own

发表于 2019-12-2 10:1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c_zh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c_zh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kc_zhang 于 2019-12-2 11:13 编辑
tutututu 发表于 2019-12-1 17:38
不敢说多,local也有大把补习的,体育上的补习不说,学术上一对一在家找人补的大有人在,不能看到西人不上 ...


即使西人也有参加学术补习的,但是还是改变不了oc精英中学绝大部分是东亚人和印度人的天下,这点已经引起了澳洲政府和媒体的反感,估计不久会出政策限制。

发表于 2019-12-2 10:1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jkaka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jkaka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提醒我了,明年四月回国时正好让女儿去一年级旁听几天,老妈说没问题(她退休前是小学语文老师)

发表于 2019-12-2 10:4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oe145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oe145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erserkyjc 发表于 2019-11-30 23:45
看到这个标题,联系到《人生七年》这个纪录片,心情还是蛮沉重的。

欧美澳洲:阶层相对固定,向上的流动性 ...

"可笑的是,社会精英的子女享受的可不是快乐教育,而是实实在在的严格的高质量的精英教育。"

我个人总觉得对欧美的所谓精英教育的理解恐怕是有误区的。传说中的严格的高质量的精英教育恐怕也只是很少很少一部分人,而且强度和侧重点恐怕和国内是完全不同的。所谓阶层固化也是吓唬人而已,不能只看欧美社会的下层和顶尖高层,其实当中一大段中产流动性(也就是华人主流的阶层)应该还是很好的吧。

发表于 2019-12-2 11:3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huan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huan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cavalier00 发表于 2019-12-2 09:28
那种模式是培养大量的可用之才。不然各行各业也不会有近十年的爆发。欧美才是有钱人家培养天才的模式,剩 ...

哪里有什么大爆发?不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么?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9-12-2 11:4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猪肉炖粉条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猪肉炖粉条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Janiceqi586 发表于 2019-11-30 14:46
吃苦要看有没有必要,国内人口多,教育资源紧缺,需要刻苦努力拔尖才能拿到好的资源,澳洲就这么点人口, ...

小学的数理化没用?那叫打基础,没基础直接学高数,量子理论?别的专业不清楚,澳洲大学的IT学院里,基本看不见local,理工科的local也很少,倒是文科里local超多,那只是因为local语言的优势。如果国人有印度人的语言优势,碾压local是分分钟的事。
Stay alive Stay eating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发表于 2019-12-2 11: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aibutou200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aibutou200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娇气比较多出现在华人家庭吧?和在不在国内没有直接关系吧?华人父母喜欢包办一切,孩子的任务就是学习+学习。 可以看看西人的孩子,独立性普遍比华人孩子强。

想看刻苦学习,随便找个补习社去看看就知道了。

发表于 2019-12-2 12:1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avalier0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avalier0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ahuann 发表于 2019-12-2 12:34
哪里有什么大爆发?不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么?

关键在于发展。你也同意是发展了对不。相对于再往前的几十年,说爆发也不为过吧。
说发展也是谦虚一下,毕竟还有原地踏步的,还有倒退的不是

发表于 2019-12-2 15: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q.lu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q.lu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猪肉炖粉条 发表于 2019-12-2 12:41
小学的数理化没用?那叫打基础,没基础直接学高数,量子理论?别的专业不清楚,澳洲大学的IT学院里,基本 ...

"澳洲大学的IT学院里,基本看不见local,理工科的local也很少“

你说的是master 课程吧?我上本科的时候,教室里大概5%的中国人?master时候就多了,可以说是反过来。
鄂尔多斯羊绒围巾披肩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