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2010年7月半月谈 - 3 Weeks in Paris (2010-7-13) joaquin · 偶在悉尼这半年 (2006-1-13) maplefire
· 小菜鸟做保养——43楼有图有真相 (2011-6-5) formatc · Jaroussky in Sydney (2007-7-21) 闲过信陵饮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fhjp01

[全澳] 孩子浅表式和深层次的兴趣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25 13:5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水牛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水牛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么好的话题,咋大伙发言不积极呢?我个人认为,我属于比较笨的人,中学物理是最糟的科目,总是在50-60多分晃悠,其次数学最差。文科偏好,但也是中等偏上水平而言,绝不拔尖,但是我目前的生活远远超出了我儿时做梦都没有想象过样子,我把这一切归功于我的坚持,所以我也对这个话题极其感兴趣。我也在重点培养孩子们的坚持。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9-10-25 18: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hjp0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hjp0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小水牛 发表于 2019-10-25 14:51
这么好的话题,咋大伙发言不积极呢?我个人认为,我属于比较笨的人,中学物理是最糟的科目,总是在50-60多 ...

学校对人群的评判模式,只能说是有很大的局限性。
对于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人群来说,在学校的表现可能会更加有优势些。
但是, 对于开卷的社会考试而言,坚持是能取得好结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质。
马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教育: 一半是科学,另外一半是艺术。与孩子共同成长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再加一句: 分享是一种快乐。 [img]http://www.oursteps.com.au/bbs/static/im

发表于 2019-10-25 18: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hjp0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hjp0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小水牛 发表于 2019-10-25 14:51
这么好的话题,咋大伙发言不积极呢?我个人认为,我属于比较笨的人,中学物理是最糟的科目,总是在50-60多 ...

大家比较喜欢的是:
1: 考试成绩
2:私校,精英学校的选择
3:大学,藤校,牛剑。。。
4:大学的专业,医学,法律。。。
很多时候,大家可能对其它方面不是非常感兴趣,或者没有耐心去一起探索。这也是正常现象
教育: 一半是科学,另外一半是艺术。与孩子共同成长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再加一句: 分享是一种快乐。 [img]http://www.oursteps.com.au/bbs/static/im

发表于 2019-10-25 18:3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水牛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水牛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fhjp01 发表于 2019-10-25 19:28
大家比较喜欢的是:
1: 考试成绩
2:私校,精英学校的选择

这个话题,是我目前学习和思考的主题,因为这个可能是一切表象的根源。在浮世繁华的生活中,能透过表象,看到本质的人,才能做出理智的选择,并且能有效的避免眼前利益的诱惑,注重于长远发展。

发表于 2019-10-25 19: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luehenr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luehenr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个两个问题得先问自己

问一: 问个问题,让家长产生终身学习热情的内动力,第一步是什么?然后我们家长们才能一步一步引导到自己。

问二: 家长得成天问自己,为啥学习,

---------------------------------------
我的答案,套句俗话:若不是生活所迫,谁会把自己逼得多才多艺

发表于 2019-10-25 19: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ongyuang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ongyuang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40岁了,我还没发现自己的兴趣到底在哪里,悲哀。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9-10-25 19: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ilkzh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ilkzh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luehenry 发表于 2019-10-25 20:07
这个两个问题得先问自己

问一: 问个问题,让家长产生终身学习热情的内动力,第一步是什么?然后我们家长 ...

多才多艺不是为了生活所迫(除非是为了拿私校奖学金或者上名校),相反是家境优越的表现。倒是成绩、名校、专业的追求,才是生活所迫。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fhjp01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10-25 20: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hua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hua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有个建议, 家长妈妈们应该改成家长们。不带这么不待见家长爸爸们的

发表于 2019-10-25 20: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hjp0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hjp0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很多时候,如果大家过份地关注结果,那么就会无视当下的生活过程。
如果认真地去关注当下的生活过程,而且静下心来想想,什么是我内心的真实想法或者追求,并且把当前的事情跟追求尽量地结合在一起去做好,做得开心了,那么结果一定不会太差的。
关注过程要比过份地关注结果可能会更有意思些。
教育: 一半是科学,另外一半是艺术。与孩子共同成长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再加一句: 分享是一种快乐。 [img]http://www.oursteps.com.au/bbs/static/im

发表于 2019-10-25 20:1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ord1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ord1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luehenry 发表于 2019-10-25 20:07
这个两个问题得先问自己

问一: 问个问题,让家长产生终身学习热情的内动力,第一步是什么?然后我们家长 ...

简了个直了? 才华来自于命运所迫?…… 你说的那个,顶多叫:技多不压身

开玩笑,开玩笑。祝你才华横溢,才华横溢

发表于 2019-10-25 21:1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ord1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ord1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fhjp01 发表于 2019-10-25 19:28
大家比较喜欢的是:
1: 考试成绩
2:私校,精英学校的选择

因为这是一条最稳妥的、可以直接复印黏贴(父母)的生活路径。

对大多数人而言,人生就是一条既定的跑道,从起跑线开始…….奔向哈佛牛津…..…奔向麦卡锡高盛。

工薪阶层的父母, 最注重的就是稳定,稳定的家庭、稳定的住所、有一份稳定的高薪工作,这样的生活就会被定义为 “幸福”。

而在这里讨论的成功和幸福:“找到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安排这人生”,从某种意义上讲更像是 “鸡汤”。

因为这条路,是一条无法清晰地评估风险和机会的路,是一条未知的路,是一条父母自己都没走过的路,是一条乌托邦的路。

尽管,或许,他们内心也曾经渴望走的路。

所以,与其讨论“鸡汤”,不如讨论补习班来的实际。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9-10-25 21:3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神探狄仁杰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神探狄仁杰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最近看到一个理论,说个人的成长成熟分为几个阶段,其中一个阶段是seeking recognition and peer acceptance. 这个阶段中的孩子往往为了某些喜爱的人的认同和夸奖努力。但是这种学习方式并不成熟或者持久。

下一个阶段是seeking self recognition 和self esteem.对自我的认同和挑战会变得更加重要,孩子开始在不断的探索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找到安抚自己的frustration的方式,开始明白什么是grit,找到自己的兴趣。

按照这个理论,发现自己的兴趣,体会到grit,会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家长除了培养孩子的兴趣,也要注意不要在前一个阶段要求太高打击孩子的自信。如果孩子有了low self-esteem,那么后一个阶段就可能要花更长的时间弥补。

评分

参与人数 3积分 +12 收起 理由
酸菜小鱼1212 + 6 感谢分享
dondon + 1 感谢分享
海之女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10-25 21: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hjp0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hjp0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神探狄仁杰 发表于 2019-10-25 22:32
最近看到一个理论,说个人的成长成熟分为几个阶段,其中一个阶段是seeking recognition and peer acceptanc ...

的确是这样的。尤其是女孩。如果在小学阶段过份地受到打压,就会比较难在下一个阶段进入自信的阶段。
教育: 一半是科学,另外一半是艺术。与孩子共同成长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再加一句: 分享是一种快乐。 [img]http://www.oursteps.com.au/bbs/static/im

发表于 2019-10-25 21:4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神探狄仁杰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神探狄仁杰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最近也看了一本书,提到auditory-sequential learner和visual-spatial learner的不同。

后者中有某些常见特点:兴趣广泛,像蚂蚱一样从一个兴趣跳到另一个。他们在学习时往往采用不大严肃认真,玩闹的方式学习,而且经常同时做好几件事儿,且做事不是很organised,放眼大面儿,常常忽略细节。这样的孩子往往让严谨认真有条理的auditory-sequential老师和家长挠墙。

但是大人们作为成人,需要认识到这种特点是孩子本身的一部分,并没有那么好剥离,所以要慢慢来。而且这两种方式没有好坏之分,在学习的时候貌似前者有优势,但是工作的时候一个萝卜一个坑,两种方式都有适合自己的地方。

我自己是auditory-sequential,可能太过于典型,在工作的时候也有多处不便,后来换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就感觉好了很多。

我老公是典型visual-spatial, 我俩一开始在一起时互相各种看不顺眼,但是现在觉得互补真好。

所以如果是auditory-sequential的家长,碰上了visual-spatial的孩子,千万放下自己的严肃完美认真综合症,慢慢调整,很少人是极端典型,大部分都会被社会和身边的人影响慢慢调整的,但是太过急切的话可能就不能做出很好的调整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4 收起 理由
dondon + 1 感谢分享
海之女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10-25 21:5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神探狄仁杰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神探狄仁杰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fhjp01 发表于 2019-10-25 22:42
的确是这样的。尤其是女孩。如果在小学阶段过份地受到打压,就会比较难在下一个阶段进入自信的阶段。 ...

是的,我家的就是女孩,现在觉得如果娃身边碰巧有一个合适他们的小圈子(三观相似,个人性格爱好不同)就太幸运了。

发表于 2019-10-25 21:5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hjp0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hjp0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神探狄仁杰 发表于 2019-10-25 22:49
最近也看了一本书,提到auditory-sequential learner和visual-spatial learner的不同。

后者中有某些常见 ...

是这样的。没有什么唯一的,完美的性格和特性,只有适合的环境和工作。
教育: 一半是科学,另外一半是艺术。与孩子共同成长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再加一句: 分享是一种快乐。 [img]http://www.oursteps.com.au/bbs/static/im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9-10-25 21:5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神探狄仁杰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神探狄仁杰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fhjp01 发表于 2019-10-25 22:54
是这样的。没有什么唯一的,完美的性格和特性,只有适合的环境和工作。
...

握爪

发表于 2019-10-25 22:0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快乐每一天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快乐每一天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ilkzhan 发表于 2019-7-25 13:49
其实像普通人一样,我并没想让她走那么高,也没想再往高处走(因为我们家庭的天花板已经把她的高度给确定 ...

他们应该是重在参与,挑战自我,终身锻炼,而不是外在成绩

发表于 2019-10-25 22: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luehenr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luehenr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ilkzhan 发表于 2019-10-25 20:57
多才多艺不是为了生活所迫(除非是为了拿私校奖学金或者上名校),相反是家境优越的表现。倒是成绩、名校 ...

对呀,有统计说很多富二代,富三代对第一代的生意没兴趣,投身绘画,音乐,文学,电影。可惜大部分也不是真正有才华,所以之后家道中落,富不过三代。

发表于 2019-10-25 22:3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pp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pp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神探狄仁杰 发表于 2019-10-25 22:32
最近看到一个理论,说个人的成长成熟分为几个阶段,其中一个阶段是seeking recognition and peer acceptanc ...

我个人体会,从小引导孩子多读心理书籍很有益处。心理学的东西都非常实用。人的成熟体现在对自我的认识和接纳。这个过程越早开始,孩子对人生大事的选择越有自我意识。为自己而活的人才能活出精彩人生(即使外表看出来,内心也是丰富多彩的)。

发表于 2019-10-25 22:3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luehenr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luehenr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ord17 发表于 2019-10-25 21:19
简了个直了? 才华来自于命运所迫?…… 你说的那个,顶多叫:技多不压身  

开玩笑,开玩笑。祝你才 ...

这不过是最近微信上流行的一个梗。你没有get到point,可能是因为你的职业不需要持续的学习新东西。

现实生活中爱好恰好和职业一致的人毕竟是少数。国内竞争激励,有些职业需要花很多时间不断充电。比如做IT的,技术每年都在进步,一年除了工作时间外花几百个小时学习新技术是个很普遍的现象。

回到楼主的问题,小朋友对学习的兴趣很自然来源于对世界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欲。当他在学习的道路上得到一些achivement s或别人肯定,他会产生自豪感和骄傲感,然后继续学习,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优秀的,是与众不同的。

浅表式兴趣,深层次兴趣某些情况下只是个伪命题。除了少数在某方面真正有天才的人,大部分小朋友在大部分领域的才能可能和别人差不多,或者比平均水平好一些,坚持自然就几乎起决定性作用了,你投入多少时间就有多少会给报,参考一万小时定律。

你问一个男孩他喜欢在球场玩球还是做数学题,大部分选前者把。当你让他接受职业体育训练时,他却可能会退缩。你认为体育是他的浅表式兴趣还是深层次的兴趣呢?很多人是大学或大学之后才找到自己喜欢从事的职业,澳洲的好处是大学转专业比较容易。毕业后改行的情况也很多。即使这样,兴趣做职业的还是少数吧。

求知,学习算是人的本能吧,一个人总要对某些东西感兴趣吧,总要有点爱好吧,哪怕只是对吃喝玩乐感兴趣也好呀,不然多无趣。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9-10-25 22:4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pp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pp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小水牛 发表于 2019-10-25 19:38
这个话题,是我目前学习和思考的主题,因为这个可能是一切表象的根源。在浮世繁华的生活中,能透过表象, ...

这正是现代学校教育比较薄弱的环节: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现在的人太关注表象的练成,什么才艺呀,体育呀,学业呀,都要短期出成绩。而古人愿意花很多时间去修身明志,注重品德的练成。简单如写字,也是为了修性,而不是参加书法大赛。这是速食年代难以想象的奢侈。

发表于 2019-10-25 22: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ord1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ord1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luehenry 发表于 2019-10-25 23:37
这不过是最近微信上流行的一个梗。你没有get到point,可能是因为你的职业不需要持续的学习新东西。

现实 ...

如果可以的话,你再看看我的回复......不行的话.....略

发表于 2019-10-25 23:0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神探狄仁杰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神探狄仁杰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Pippa 发表于 2019-10-25 23:33
我个人体会,从小引导孩子多读心理书籍很有益处。心理学的东西都非常实用。人的成熟体现在对自我的认识和 ...

是的,我现在感觉,一些孩子因为性格上比较private或者比较谨慎不愿意多谈自己的事情,但是并不反对自己或者和大人一起通过看书来了解和帮助自己。特别是对于比较private的孩子挺管用的。

但是也有不好,看了以后孩子可能夸大自己的某些特点来和大人negotiate。。。

发表于 2019-10-25 23: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pp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pp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神探狄仁杰 发表于 2019-10-26 00:01
是的,我现在感觉,一些孩子因为性格上比较private或者比较谨慎不愿意多谈自己的事情,但是并不反对自己 ...

我记得约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看过一个心理学的研究,是讲童年经历对个人成长的影响的。我读完就开始反思自己的童年,这个过程断断续续直到大学,我觉得对了解自己内心的恐惧和不安全感有很重要的意义。我就希望孩子能读一些这类型的心理学书籍,能对了解自我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如果因为阅读而让孩子更懂得谈判和影响他人,即使我被影响了,我觉得还是利大于弊的。我们不都希望孩子能有更强的影响力嘛

发表于 2019-10-26 00: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maa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maa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ilkzhan 发表于 2019-10-25 20:57
多才多艺不是为了生活所迫(除非是为了拿私校奖学金或者上名校),相反是家境优越的表现。倒是成绩、名校 ...

追求名校的不应该是生活所迫吧,哈佛牛津穷人多?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9-10-26 00: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maa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maa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Pippa 发表于 2019-10-26 00:16
我记得约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看过一个心理学的研究,是讲童年经历对个人成长的影响的。我读完就开始反思自 ...

小学4,5年级也就11,12岁吧,童年就开始反思自己的童年,你牛的!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19-10-26 00: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月亮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月亮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每个孩子能被激励的点不一样,有的靠鼓励,有的靠批评,有的靠奖励,看看朗朗的爸爸从小怎么逼迫他的,如果一直表扬,也许就没有现在世界顶尖的钢琴家了。

发表于 2019-10-26 03:4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海之女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海之女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神探狄仁杰 发表于 2019-10-25 22:49
最近也看了一本书,提到auditory-sequential learner和visual-spatial learner的不同。

后者中有某些常见 ...

我女儿小时候特别像visual-spatial learner描述的,非常好动,最喜欢去外面踢球,从来不喜欢女孩子玩的娃娃。可是到了teenage,却不再好动了,喜欢自己安安静静地。

发表于 2019-10-26 06:3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arnati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arnati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读过GRIT 书,书上建议如果开始一个兴趣爱好课,孩子可以坚持上一年以上,会对孩子的性格产生正面的影响。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ljkakai + 1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