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2015东京北海道15日-- day 12 小樽(自己砸的坑,跪着也要填完)一楼有电梯 (2015-9-8) 胡须康 · 同在MAROUBRA拍日出 - 抑郁的大海 (2009-4-9) 老陶
· 陈年旧事系列24 -- 我与财运 (2006-12-10) SuiYi · 买了个KIA,现在车到手了,FULL LICENSE也拿到了 (2005-5-1) yoocool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站直了

[行情讨论] 讨论:国内房价还能撑多久?澳洲的房价还能撑多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24 18: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c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c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Clairelan 发表于 2016-8-24 09:24
我只能说李超人又猜对了。。。

我看也是,不知道他是不是躲在欧洲偷笑?
还是像国内有些帖子说的,他在欧洲的投资也损失惨重?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6-8-24 19:0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闲云散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闲云散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很简单什么时候刘翻译转多开始鼓吹房价要涨 就是开始跌的时候

发表于 2016-8-25 11:2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luesnz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luesnz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neora 发表于 2016-8-24 17:52
太夸张,我家就在上海 ,我怎么不知道新楼盘都10万/平了

我也住上海。你去徐汇龙华看看,去年中信开的盘6.5万一平,今年尚海湾2期直接均价10万多。以前卖10万一平被人骂SB的汤臣一品现在20万一平了。新华路1号现在二手房放出来13万多。不夸张。

发表于 2016-8-25 11:3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luesnz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luesnz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站直了 发表于 2016-8-24 14:33
没有了商业,没有了经济,住宅房不是空中楼阁??那么多人失业下岗拿什么炒房?或许你不会听我的分析,那 ...

商业和实体零售是两个概念。上海9月份又要出更严格的限购政策。只要限购在,购买力就被约束。购买力没有完全被释放,就不会崩盘。

上海的房价从2000年初1万/平的时候就有很多人觉得贵,一直贵,一直涨。

发表于 2016-8-25 11: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站直了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站直了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luesnz 发表于 2016-8-25 11:37
商业和实体零售是两个概念。上海9月份又要出更严格的限购政策。只要限购在,购买力就被约束。购买力没有 ...

呵呵,我说过了,这年头打工的比老板有魄力,老百姓比大佬有眼光

发表于 2016-8-25 12: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luesnz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luesnz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站直了 发表于 2016-8-25 11:51
呵呵,我说过了,这年头打工的比老板有魄力,老百姓比大佬有眼光

不懂您啥意思。打工的有年入千万以上的,老板有守着几百万资产的。老百姓和大佬也不知道您是怎么界定的。

以李嘉诚为例,虽然变卖了很多国内资产,重心转移欧洲,但去年今年的收益和资产都得益于大陆资产的坚挺,相形之下欧洲尤其是英国汇率贬值拖累不少。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6-8-25 12:4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ni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ni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luesnz 发表于 2016-8-25 11:37
商业和实体零售是两个概念。上海9月份又要出更严格的限购政策。只要限购在,购买力就被约束。购买力没有 ...

还限购?怎么再限?

发表于 2016-8-25 12: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luesnz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luesnz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nis 发表于 2016-8-25 12:41
还限购?怎么再限?

据说要进一步提高首付比例。拭目以待吧...

发表于 2016-8-25 12: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站直了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站直了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luesnz 发表于 2016-8-25 12:18
不懂您啥意思。打工的有年入千万以上的,老板有守着几百万资产的。老百姓和大佬也不知道您是怎么界定的。 ...

大佬的船大难掉头,布局要比一般人更早。而且很多投资都是看中长期,不可能在短期内马上看到效果的,所以老百姓还在做梦的时候,大佬们早就看清前面的路了。记得解放前逃难的人有一句话,当你搞不清往哪逃的时候看看当官的往哪跑就是了。大佬们是站在山顶看风景的人,老百姓在山脚,自然看不清。虽然目前形势还是如此,但变局就在这几年了。我的预测是不超过5年。

发表于 2016-8-25 13:2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17807802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17807802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学习

发表于 2016-8-25 13:3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夜鸣猪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夜鸣猪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房价是伪命题,印多少钱才是应该关注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6-8-26 14: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oeyme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oeyme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国内商业用房和住宅房是两码事。。。实体经济那么差,自然商业不怎么样。。但是 实体经济差的原因,就是之前贷款以后不投资实业跑去炒房子了。。所以住宅房目前肯定还是要涨一段的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发表于 2016-8-26 16: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trickpqw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trickpqw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网购买根葱,成本会很高。

发表于 2016-8-26 16: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trickpqw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trickpqw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网购买根葱,成本会很高。

发表于 2016-8-26 16:5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tardust05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tardust05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发表于 2016-8-26 17: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成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成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小道消息,上海下个月开始限贷,首置业限贷50%,非首置业需首付70%贷款不能超过30%

道听途说的啊爱信不信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6-8-26 18:3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ozforeve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ozforeve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luesnz 发表于 2016-8-25 12:18
不懂您啥意思。打工的有年入千万以上的,老板有守着几百万资产的。老百姓和大佬也不知道您是怎么界定的。 ...

这只是个时间差的问题。他这是transition.为什么说他高就是说这个。如果他看好中国地产他绝对不会转移的。转了就是看空。

发表于 2016-8-26 18:3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ackliu200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ackliu200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永远

发表于 2016-8-26 22:4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站直了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站直了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商业地产不是老百姓玩的,由于信贷和规模的关系,一般的房产公司做商业地产相对比较少,其次它的容量和住宅量的配比不是相对稳定的。这样这也是表明它受增量资金直接影响小一些,而且更市场化。住宅市场属于大跃进式的。所以商业市场才是经济的晴雨表。
问题是,我们如何知道这种印钞式的财富暴增在哪个节点上出现嘎然而止,一个商业市场的晴雨表当然不够,我们会需要更多的真实经济数据来加以证明。比如中小民企的1-5年发展,国有企业投向,汇率变化而导致的国家投资的损益等,还有很多,没人愿意承担多一些来归顺我们现在的问题,所以最终会以哪种方式呈现结局,不得而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