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Hw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w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帮LZ @嘛嘛咪咪 整理一下,如不合适可以删除
×××××××××××××××××××××××××××××
一年后送走了老人,又回到了澳洲。当然还是琢磨着再买一个生意,其中也考察过7-11,因为正好有一个以前一起合租房子的同胞,在悉尼开了一个7-11,在我做奶吧时大概30多万就能买一个了,但到了做奶吧后居然变成50万左右了,不说别的我们那时能拿出十万二十万已经是见顶了,不像近几年,卖掉祖宅就能换成五六十万澳币因此也没作深入了解。跟老公商量下来还是找多卖力气少点英语要求的生意,比较符合自己的条件,结果也就在鱼薯店和烤鸡店之间选择,结果第三个生意我们选在距离墨尔本130公里的乡下,独此一家鱼薯店,再加一点烤鸡,开7天,taking11000,售价20万,之所以选乡下,我们是出于乡下的生意卖价比较低,竞争少,思量着花最少的资金力求利润最大化。事实证明有些想法太天真了,有些观念是错误的。这家是个老店,以前是希腊人开的,在当地很有名气的,后来一个东帝汶的一家接手,一年后有卖给我们。希腊人的经营之道在足迹帖子里已经有人专门介绍过了,我就不重复了,反正一百样东西都做,,薯条也是自己做的,后来东帝汶实在吃不消了就把土豆饼保留,还是自己做但薯条改成买冷冻的了,当然taking肯定是要掉的,(在这里想提醒大家,最好不要买前老板已经做了五年十年的那种老店,你如果接手那种店的话任何一样改革都是要付出代价的,而且客人老是要把你和前面的做比较,动不动就是以前owner怎么样,像一个紧箍咒时不时的咒你一下,你说烦不烦)。我们当初考察的时候问了几箱鱼几箱薯条。多少点心。多少鸡,人员怎么安排。白天一般做多少晚上一般做多少。星期五周末多少,几个人工需要星期五晚上,多少钱工资一年净赚多少钱,你看起来问的东西都是杂乱无章的,其实回家后细细分析,如果是吹牛的话这些数据肯定合不拢的肯定有漏洞的,比如说11000的taking最少的一天也要900到1000吧星期五一定要2000出头,看他的人工安排,几个做前台几个接电话几个油锅等等,一环一环都是套住的,还有就是有多少生意后面就有多少准备工作如果油锅只有三个没有冷冻库的好像做11000就有点困难了,最后我们决定买下来的主要原因是,那里的鱼不是现炸的都是早上上班前先用面粉炸好的,然后高峰时只要根据order要几条放几条,这样的操作即能省人工,又快又不容易混乱。这在墨尔本是行不通的吧。总之当时我们算下来投资20万,最多也就一年出头就能回本了,而且操作要求不高,我们的能力能做下这11000的taking。当时还天真的认为乡下人好糊弄,生性忠厚老实,没有城市中人的奸诈,我们那时候想赚钱的愿望是很迫切的,既然决定了也就越早接手越好,在试店前就观察了一个星期五晚上。真的轰轰烈烈,回来后我跟老公说,有生意是肯定的,最多也就差个500到1000了。这点风险是在底线以上的,最多我们多做二个月回本。结果我们也没有试店,你说130公里怎么试店啊。可以说我们很幸运,接手后有这么点taking,所以世界上诚实的人还是有的,因此在我卖店的时候,我也是一点水分都没有的。至今为此我老公还常去帮忙。有点跑题了。不好意思。
题外话:今晚回家上网。看到大家给我的肯定和鼓励。真有点受宠若惊了,其实人的潜力是很大的,大多数人如果处在我当年的环境,都会逼出来的。老一批留学生比我能吃苦的多得是,而且我英语这么烂实在也不是什么光荣的事。倒是真正从心里羡慕年轻一代的同胞,能在澳洲社会里游刃有余。
===============
任你有没有经验,等接手一个生意后总会有这些那些一箱不到的事情会出现,老的员工共有5个,其中一个早已明确不准备做了,但在我们准备接手的前几天,四个员工中的某一个通过前老板传话,可能不做。说什么附近的中餐馆要请她去,那个意思我还不明白吗?到接手前的最后一天晚上,我召集他们开会,大家自我介绍一下,然后被迫宣布从明天开始工资增加一块钱一个小时。愿留愿走请现在告诉我。结果四个全留下了。第一个危机解决了。从此开始了四年高节奏的生活。早上8店进店,老公准备烤鸡虽然不是很多但也是一份工作,我搞搞清洁。做沙拉什么的零活。然后一起预炸鱼和土豆饼。到9点半左右开门,顺便做点零碎生意。到十点半左右一切准备就绪,开始简单的吃早点,一般鱼薯店taking在一万以上的白天都是有一定数量的taking。那时我们中午还请了一个员工,做过鱼薯店的都知道实在是有做不完的事情,特别是品种杂,生意确实不错,开头的一个星期。一天下来。都没有时间坐一坐。晚上回到家里连数钱的力气都没有了。洗完澡直接睡觉。taking多少也就直接按照收银机里的数字算了。第二天开始不仅仅是大小腿酸,连脚底都疼得塔不下去,这种情况我好多做小生意的朋友都还没有体会过。到第二个星期这种情况才得以缓解。
两个星期后,做了第一次改革,撤掉冰淇淋,撤掉报纸,这项改革对生意没有影响,也可能占的比列实在太小没感觉到而已。而同时开始领略了乡下小镇的特征,足球俱乐部,棒球俱乐部,学校。医院等等有些什么团体我也记不住了,纷纷上门来借各种理由,名义是帮你做宣传,说白了就要赞助费。比如说足球俱乐部要求我们在球赛季节每星期给一张10元的票子,他们给评出的什么球员,当然还有别的吃的连锁店也赞助的,还说这样也会给我们带来生意,第一年我们什么都还摸不着头脑,人都还在晕头晕脑阶段。还有精力跟他们搞这些吗?所以大多也都资助一点了事。接下来的三个月里渐渐的理顺层序。虽然每天还是从早忙到晚,但总算不至于手忙脚乱的,一切都在掌控中,而每天晚上回家后的数钱是我力量的源泉,那几分钟的感觉真的很好。
在跟员工的关系上,我的感觉好像他们是老板我们是员工,我们尽量多做后面的准备工作,能自己做的都自己做了。她们尽量做前面的服务,打个比方二个员工星期五四点半来上班,,一个在后面刨洋葱,一个在旁边陪着说话,大谈一个星期各自的趣事,而我却要在前面忙着应付客人。实在忍无可忍了。只好点名让她出来了。最后只能把她们的班次排开。让新招来的混合着使用。还有就是因为我们的英语不好。受到很多的歧视,这些还都不是来自客人,因为我和他们打交道的这几句英语那时候已经可以应付了客人们不了解我们的底细。这些轻视和歧视是来自留下来的员工。举个列子,每个星期五因为白天的油锅也有一定的量,所以在晚上开始前老公都要事先换号新油的。某一天,老公因为忙七忙八的换油的时候她们已经来上班了,难免在空间上让她们不是很方便,她就直截了当的说:jony你这些job早就应该做好了。还有经常先是听不懂我说的英语。然后听懂了但紧跟着模仿一遍。。再有就是常跟客人说点悄悄话。那种神态就是在议论我们。所以在跟她们的问题上我感觉很压抑,很不平。但我无可奈何。回家总会愤愤不平的说我早晚会炒了她们。但每次老公都劝我忍。这就是烂英语做生意必定要付出的代价。这种情况下没有尊严可言。在这里我不得不说男人才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真的很佩服老公。默默的付出了很多。那种吃苦耐劳的韧劲才是中华民族的精华。在他面前,我的这些小聪明还真是不算什么。
===============
天有不测风云,三个月后的某一天,像往常一样回到家,老公简单的搞了点晚饭,也没吃上几口,他就说没胃口要睡觉,我问怎么了?回答胃疼,结果是疼得躺不下来,浑身直冒冷汗,他说不行,得去医院了。这个平时有病催着他也不肯上医院的人,居然主动提出要去医院,我顿时感到问题的严重性了。急忙开车送往镇上的医院。护士简单听我说了情况,马上就说可能不是胃疼而是heart attack,我听了真有点不敢相信,护士一边问了问有没有家属史,一边就按照心脏问题来抢救,同时打电话让医生马上来,在此期间老公一直是清醒着的,吃了扩张血管的药水以后疼痛也减轻了,,经过验血后断定是心肌梗塞,第二天一早医院方面已经跟墨尔本的医疗中心联系好了,要装支架,老公死活不让我跟着去,让我回到店里照顾着,还坚持让墨尔本的儿子来乡下陪着我,我熬不过他只能让在墨尔本的侄子到医院去。装支架安排在第二天,下午医生打来电话说手术成功,明天就能出院了。一场危机算是过去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是着手卖生意呢?还是继续下去?;真是两难,二十万投进去,对于当时的我们不能说是全部家当也是我们毕生的心血。可健康出了问题也是头等大事。老公详细咨询了医生,医生说:你的问题是三高问题,是血管堵塞,这次抢救及时,在最佳有效期内。所以心脏基本没怎么受伤修养一段时间后对于正常的工作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今后的饮食,和按时吃药。最后老公决定还是继续做下去,但从第二个星期开始7天营业改成了6天。
在接下来的三年里,生意基本稳定,老的员工除了保留做铁板的希腊老太外全部换掉了,由于我们两个的熟练度不断提高和配合默契,人员安排的比较紧。能自己赚得尽量自己赚万不得已才安排人员,工资支出降低了。现在检讨,这种概念是万万要不得的,是典型的小农思想,你个人是不可能赚取所有的钱的,给让别人赚点就让别人赚点,能充分利用别人为你工作的那才叫本事。而不是事必躬亲,在食品品种方面我砍掉了扔掉比卖掉还多的沙拉,减少烤鸡的数量,也就减少损失。这样的改革是得还是失我至今也没弄明白,烤鸡和沙拉这种东西吃的是新鲜今天卖不了的鸡第二天就只能剥鸡肉做包饼了,挑剔的客人上午烤的鸡的下午就不要了。烤一次鸡需要二个小时,你准备的多了。没几个人来买,你今天想着准备的少点,结果你也来他也来。弄得没有鸡了卖了,而且鸡的毛利非常低50%也不到,除非你卖的是四分之一或二分之一。再说超市有时候烤鸡特价只要5到7块。比我的进价还要便宜。沙拉吧,看上去毛利很高的。但为求一个新鲜,损耗很大,这样一平衡,也没什么大的油水。相对烤鸡,fishchips就基本没有损耗了,但是这样的改革,顾客肯定是不满意的。好在我们那时候没有竞争对手,11000的taking做六天以后,基本在10000上下。在经营模式上老公的宗旨是薄利多销,我们基本没怎么涨价,而是千方百计的寻找便宜的供货商,就说做汉堡的牛肉吧,在我们小镇上的肉店当时卖6.5一公斤,结果他一个月去一次springvale,在越南人的肉店只要3.5一公斤,做生意价格不涨利润又不能降低,能节约的地方也都节约了,接下来就只能下降产品质量了,这是必然规律。现在回过头来思考,这种在中国人圈子里普遍成在的现象实在不是明智的选择。薄利多销不适合澳洲。澳洲没有这个市场让你多销。澳洲的高房租高工资也无法让你真正做到薄利。这个问题以后有机会我们大家可以共同讨论。我个人认为价格高的不一定是好货。但价格过低肯定没好货。总结这前四年的成果,我们的投资回报率每年在105%到115%之间,这样的经营环境和可喜成绩同时也滋生了我们的骄傲自满,给了别人可趁之机,
===============
这第三个生意总共是7年,上面两篇写的是前四年。虽然人辛苦一点,但收获颇丰,当时算了一下,去掉投资的20万按5%的利息算,平均也有27块一个小时,这个工资我们两个是相当满意的,如果我们出去打工的话,老公应该能找到工作的但最多也就15块一个小时了。这样的收入对于我们文盲来说真的是上天的眷顾。而且这四年除了老公的一场大病,别的方面倒也顺顺当当的。可幸运不会一直光顾着你的,第三个年头上,我们一条街上的一个空的店面出售,当时我倒有点心动,想投资的,但和隔壁的房地产中介谈了谈,他说很难租出去,做办公室嫌小了点。老公也嘲笑我说你还真打算在这里扎根啊?就这么一犹豫,就没去拍卖。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房子最终被我们店的房东的儿子拍去了,这里我得介绍一下,房东就是这个店的原希腊老板,他在这个地区做了16年薯条。整个地区崇拜他的人很多。他的阴影一直笼罩着我们,客人时不时的会拿我们和他做比较,在这里我建议买生意的同胞千万要注意这个方面。很多广告说前老板经营多年很多稳定客户,记住了越是这样的生意你越难接手。房东的前妻一直在我们店里做铁板,儿子也没什么出息,没有正当的工作,可能老是听到老妈说我们忙什么的,一直有心想自己开一家。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店面。所以当我一听说是他拍去了房子,马上就感觉危险来了。果然过了一个多星期,他上门来跟我说想开薯条店,我回答,这个小镇也就6000多人,一家店吃的很舒服,两家店大家吃不饱,如果你这么想做的话,就把我们的卖给你好了。他说最好就这样了。问我想卖多少钱?我回答说你老爸当初开7天。我们现在开6天。taking现在10000,你老爸当初卖出来多少钱。我就卖多少钱?没想到他竟然说我只能出6万。这下把我给气糊涂了。这不是黑社会吗?打劫吗?结果当然是不欢而散。事情过去了一二个月,也没见他们有什么动静。事后才知道,后院起火了。老婆要跟他离婚了。也就在那个时候我们买这个生意的中介打电话来问我们要不要卖生意。我就顺便问问价钱。他估算26万。并说有人想买好像是搞身份什么的,我们那时候还不知道有163这个玩意儿。坦白说,是趁机把生意卖掉还是不卖。我们两夫妻思想斗争了很久。卖出去对我们来说是上策,本钱收回来,这几年也赚得不错。但是,现在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开新店,如果新来的人接手没半年的赶上旁边新开了一家店,投了这么多的钱,那不是把人愁死了吗?这不是明摆着坑人吗?一辈子做人坦坦荡荡的,到了晚年为了点钱却要去害人倒还真不是个滋味。但如果不趁机把店卖掉,他们总有一天会开新店,taking也肯定会下降,损失是一定的。只是大小区别而已。最后我们决定还是自己去面对要发生的一切,老公说,我们本钱早已经收回了,身上也没有什么债务,这么些年下来好坏也有一定的基础,总好过别人刚来人生地不熟的。就不要去坑人了,否者要天天被人诅咒的。既然决定了,我当即回掉了中介,找了个借口说舍不得卖了之。
在这里我还是的说点题外话,虽然现在世风日下,特别是关于国内的报到,那些害人的行径就是枪毙10次也不过分。但还是有那么一些人,做人是有底线的。因此世界还是美好的。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