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实在太闲了e跑去淘股巴,看到这篇。我把我认识的HIGHLIGHT 一下,好玩。
谈谈当年的闽发风云人物!
点击量:64 回复数:0 查看全部| 只看楼主诸葛上书发表于 2009-03-22 11:25:53
江湖险恶,但江湖很有趣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
这里人来人往,年线在这里一蹲就是9年,瞎子摸象,按照自己的摸索也描绘一下闽发众生相——简单再简单
先拿哪个开始呢?
●wjmonk
传说中的大侠,价值投资派,有茅台贴为证,03年后名动江湖,后归隐锦绣,
神龙见首不见尾。
除了茅台贴,其部分观点如下:
********************************************************************
价格投机每过一段时间,总会以不同的方式卷土重来,面貌好象每次都不一样,实质却是那么的相象。每一次,投机客们总会说些新鲜、无法准确看清楚、好象很有逻辑性的故事,好象每一次都是千载难逢的大机会,错过了一生都会后悔。这种活剧每隔那么5-10年就会在世界不知道什么地方重新开演。看看现在的有色金属,多么滑稽,连这种在网络泡沫时期被新新人类认为应该扔到历史的垃圾堆里的东西,也能说出让新新新人类激动的浑身发抖的故事,真是可笑啊。人性是最难改变的东西,追涨杀跌的本质就在于肯定别人肯定的东西,否定别人否定的东西,触手可及的利润总是那么的诱人,近在眼前的亏损是那么令人厌恶,做一个市场趋势的追随者心理压力是最小的,谁能抵御这样的诱惑呢?
当然,如果你能每次都具有前瞻性的把握市场投机的潮流,估计也可以周期性的获得利润,但这些利润更多是来自于对其他类似投资人的掠夺,或者说类似于食肉动物的取食方式,我不是特别喜欢。我还是喜欢在一个合理的价格,买入能够为社会提供持续、质优价廉的商品和服务的公司的股权,获得合理的利润,这种利润是正常合理的,也是可持续的。
价值投资是要求高安全边际的,即要低价格。原因很简单,世界是不确定的。我们的推测很有可能出现偏差。为了保证在预测出现偏差的时候还能获得本金的安全甚至一定的利润,就一定要合适的价格买入。这样,在出现一些小的不确定事件的时候,才不会惊慌失措,而这种小的不确定事件在长期投资中几乎是必然发生的。
当股票市场整体上涨的时候,虽然很多公司有明显的瑕疵,应该给予更大的折扣,但是由于股票本身的商品属性,在一段时间内,主要矛盾将集中在这些公司亮丽的一面。而忽视它的风险。表现在股票价格上,就是持续上涨。这与熊市是对应的。在股票持续下跌的时候,公司的瑕疵会被放大到不合理的状况。当然,我们非常欢迎这种放大带来的低价格和安全边际。
1、首先不要把股票当作赌博工具,把它看作你的合伙生意,买入后至少持有一年吧。现实生活中,跟人搭伙作生意,也很少一年就变卦吧。买入之后,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在最低期限内都不要卖出,错了就错了,损失会让你下一次更加谨慎。
2、多读年报、招股说明书,不但要读自己关心的公司的报表和相关公开资料,还要读上下游、竞争对手的相关资料。要重点研究有历史,经过行业和经济波动的公司,这样的公司会存在很久,从而使你的研究有可持续性,不至于狗熊掰棒子,缺乏积累。
3、不要去理会大盘,多关心一下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长期利率变化,确定对应的大概的年化无风险收益率。
总之,多看、多想、多讨论,少做决定。一旦做出决定,就不要动摇。提高决定的成功率非常重要。
最后,本金安全是最重要的,没有所谓千载难逢的大机会,只要人类社会还在进步,机会就会越来越多而不是越来越少。不要为错过一些机会而着急,从长期看,这并不重要。
●枯草和农民书生
可以一起谈,两个人观点接近,趋势主义者,熊市坚决看空,牛市坚决看多,保持一致性的问题是滞后性——牛市后的回撤会比较严重。
农民书生的熊市五段论精辟而前瞻,枯草更是强贴入云
****************************************************************
【枯草】
大国企的市盈率很高吗?按08年预计,招行不到30倍,当然也不便宜,高却谈不上.转一段股网金来的语录作共勉:
我一直提醒身边的同道,以我过去的经验,职业投资者在大的涨势中,抄到底的人很多都没有赚到大钱。因为他们经常在第一波调整时获利出局,之后,由于其曾经低位买进,低价的烙印留在脑海中,对于之后市场的相对高价心怀恐惧,担心失去到手的利润,从而错失牛市的主升行情,在最后阶段忍受不了涨势的折磨,于最高点又杀了进去,然后套牢。面对市场,我们应始终保持清醒。
一个人最大的智慧,不是你知道自己懂多少,而是知道自己不懂多少.
投资最大的智慧是知道——什么道路是肯定走不通的.
这世界没有人能持续地猜对股市,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所有的人都在按他自己的路径前进,你的过去影响着你的现在,你的现在决定着你的未来.
真正的牛市死多,只有在熊市的死空中产生,熊市你能空仓多久,决定了你牛市能满仓多久,熊市中你的操作次数决定了你在牛市中的操作次数,这就是投资的一贯性,没有人能放弃自己曾经走过的路径.
熊市在随意一个高点离场,然后持币等待,上论坛胡扯.
牛市在随意一个低点进场,然后持股等待,上论坛胡扯.
如果不想选股,买指数基金就可以了..............
现在是牛市.
投资界很多人把归纳法当成演绎法,我想生活中犯这种错误的人更多
有人说这波牛市我来的晚了,那会不会走得也太晚?我在这里告诉他,我不担心自己走得晚,而是还估计自己又走早了,30倍不过是个可能破灭的小泡沫而已,谁能知道这泡沫不能撑成60倍70倍的大泡沫?,当年那指2000多点就有人说泡沫了,可后来这泡沫吹到了5000点,希勒以<<非理性繁荣>>一书成名,可他老先生在九十年代中就开始离场了----地板价啊!巴菲特为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最关键的就是巴老只研究买入不研究卖出,只有永远持有才能充分享受泡沫------未来是不可预测的,你永远不知道这泡沫会有多大,这就是巴菲特的智慧.
●清华紫光a
这绝对算得上闽发的一个人物,年线总觉得:一个人只要能坚持做一件事情,一定会了不起的。紫光这几年不仅文笔大进,而且一直坚持回帖(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紫光的每一个贴都有众多的fans和反s跟贴)。紫光这两年牛市收获巨大,让很多人跌破了无数眼镜——大家印象中的光光,是熊市中重要的反向指标,当年那种神勇,令江湖为之侧目。
第三个写紫光,有那么一点点私心,写热门的比较容易集聚人气哈:)
●西尔
近期人气迅速上升的空军司令,开始觉得有那么点无厘头,渐渐渐渐地看出了他的思路,比qpsx、红帆船这些发水贴的有深度的多
很看好西尔
●goldenfox
水平还行,嘴比水平还硬,明明今年大盘没看清,最近命苦开始冤政府,整天唠叨——怎么还不回购H股啊?
●鱼鹰
封基专家,总以为蹲在封基里面可以独善其身,封基跌了,就调低大盘的目标位。整那些复杂的干嘛——明明自己定位是趋势投资者,难赚钱就别做得了,熊市里面有信仰就要付出代价
●没法参与
高手,绝对高手!就是行文方式和人见人爱太像了,都喜欢空行码字。
●人见人爱
牛市坚持看多没错,今年认错有点晚,毁了去年的英名
●股网金来
文章漂亮,比结论更享受,新人估计都不认识,当年是闽发的风云人物
●冰工厂
明明太保买错了,还写一大堆理由。分析不需要那么复杂的,5句话可以写清楚的何必写那么长,现在搞出了新成果——太保破发对中国股市的影响是毁灭
有必要这么粪青吧?
●大丰收
长与熊市炒底,成功率99.99999999%
*****************************************************************
很多人觉得今年下跌以后,很多老面孔又出现了
原因很简单,大牛市的时候这些人的收益率不一定跑的过新股民
等到跌的时候,
老人的优势就出来了
他们可以说出很多道道
*****************************************************************
●首席监控层
熊市中以“暴利做空”夺人眼球,就是太过执着,走到牛市了还一个劲唱空,一定少赚了不少。08年初继续看空,这次吸取了以前的教训,见好就收——
【 路 原创:首席监控层 2008-03-19 00:01 】
今天是3月18日,收盘3668点
我预计,今天的3607.25将成为2008年上半年的最低点.
**************************************
可惜这次又太早了
●福海灵山
貌似水平一般,感觉真实水平比貌似的还一般——婷婷基金那段时间应该是最好赚钱的时段,实在做的不好~~
但这似乎不妨碍他在闽发指指点点
●百丈冰
闽发老人,实战高手,很少发主贴,多见于淘股吧
●三筒、四段、五圣山、六朝如梦
三筒想啥说啥,言简意赅,直指人心,去年碰上了较真的“天真冷啊”,扫兴了一阵~~~
四段是基本面研究的高手,尤其是宝钢~~
五圣山“股票的净资产评估”是一个划时代的帖子,这种前瞻性的眼界学不来,高山仰止~~
六朝如梦看问题有点角度,但是最好别预测市场
●姑苏菜鸟、jeremy
从宏观面预测市场的先知,后者领先的太早
●清香绿茶
有些人的文笔好的让人绝望——你知道一辈子都追不上的。mm无疑是这一类人,和股网金来、蔚蓝(V_lan)一起,都是属于股市走100年熊市,也可以卖文为生的一类。
只是股网金来的灵气、蔚蓝的“深邃”(锦绣最喜欢用的词之一),是mm尚有不及的~~
●伯温1968
惊若天人,不是次次都准,但是准的时候很严重。按他的操作情况看,身家应该在8位数~9位数之间了,只是百思不得其解,他怎么还有空在网上发贴——普渡众生还是机构的忽悠?
●绝岭雄风
华泰的模拟竞赛,百分之几千的收益率,频繁的进攻超跌和追赶突破,如果仅仅是这种路子,这种收益率令人难以置信,其他的就不敢想了。其人喜欢发一些关于交易的帖子,转贴的成分比较多,管它呢,觉得有用就看看吧——对于多数投资者,给自己定位成交易者,比定位成价值投资者要活的更长一些~~
●五星级菜鸟
最近两周不出来了,从前阵子的帖子看,是有点思想的人,估计有点不满意自己的马甲,换衣服去了~~
●******(6个数字的id)
身家在8~9位数之间,年龄30~35。这位仁兄不发主贴,只在自己有想法(通常是建议或者反对)的帖子后面跟贴,如果有一天你的帖子里面出现他的跟贴,你应该庆幸是在和一个智者或者富人在交流~~
以下是一点点他的跟贴:
**********************************************************************
通胀中受损最多的总是相对“善良”的那些人。每个人都被逼迫着去囤积房产,投机股票的社会,整体运行效率一定是低下的。也许,这一轮财富大分配中你是赢家,请问下一轮被清洗的又将是谁?在一个随时可以加印筹码重新发牌的赌场中,有人可以睡得安稳吗?
制造泡沫的人不会为泡沫买单的,参与泡沫的人勉强能打个平手。买单的恰恰是离泡沫最远的那些无辜的人。
从股市实践来说,抓住个别关键年份的大机会,实现本金翻番以上的收益,在其他年份维持小赚或小亏,远比每年都要均匀地赚20%更现实也更有效。
资金曲线横盘突破横盘突破的阶梯型走势,比等斜率爬坡的走势要更符合市场的内在规律。当然,做短线稳定盈利的人的资金曲线,看上去会比较“稳定”,更象是在以固定斜率爬坡,但那只是因为周期不同。如果用放大镜去看,他的内部结构也是横盘突破横盘突破的。
复利的关键并非每一次或每一期都不亏损,100次哪怕有50次亏损,比如+3%,-1%,+3%,-1%,+3,-1%....这样,又何妨本金的快速积累?
复利定义中最核心的是“必须把盈利滚入到本金中参与下一次投资”,也是它区别于“单利”的根本之处。
这就要求盈利模式的可复制性,即可以不断重复而不是一锤子买卖,并且能够适应本金的不断增长(一定范围内)。为什么是“一定范围呢”呢,因为任何盈利模式的有效性最后都会受到本金规模的限制,所以必须认识到“复利”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折叠一张纸,厚度能上月球?你折折看呢?
当然,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赚钱而不是用实践去证明什么理论。比如,某人没有投资方面的特长,盈利模式是靠“消息”,这个“消息”十分可靠,但却是一次性的。那么他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发挥他在这一时点上的绝对优势,狠狠做上一锤子买卖然后收手,这或许就足够顶上别人十几年的“复利”了。为了“复利”而“复利”长期抗战,平均用力,对他来说无疑是错误选择。所以,适合自己的模式就是最好的。
等通胀发生的时候再想到怎么让自己手里的钱变多有点晚了,这时候病急乱投医很容易被二次掠夺。
是先有”钱变多“再有通胀,而不是相反。所以第一个阶段就必须努力让自己的资产增加得比别人快,而通胀真的来临时多数人只有接受的份,因为你无法囤积猪肉,粮食。
高概率高确定性,也就是低风险的投资投机机会,一般都意味着低收益。“一步穿杨”是百发百中了,但一般都射不到什么猎物,否则也没必要练成“百步穿杨”了,人人都成了好猎手。
良好的投资投机业绩,不是靠低风险低收益的累积所能做到的,而是承担合理风险下去追求较高的收益。一味追求高成功概率,不愿意承担一定风险,会发现不是机会太少,就是收益太薄。过分追求“安全边际”,等待别人犯下致命错误而获取超额利润的投资,与过度投机如出一辙。
当然,有时也存在一些稀有的低风险高收益的机会。这些机会是珍贵的,随着市场的成熟和有效性的提高,这样的机会会越来越少,我们不能把未来寄托在“兔子撞倒在一步之外”这样的机会上。
高概率高确定性却又有巨大潜在收益的机会,一定是非常稀少而无法被多数人发觉的。如果这样的机会很多,只能说明这个市场很不成熟,很没有效率。
如果你发觉搞“价值投资”很容易成功,只能说明一点,这个市场的参与者价值投资水平很低。但这不保证你日后就不会遇到有力的竞争
在“只有少数人才能成为竞争中的赢家”这点上,价格投机和价值投资并无明显区别。如果是通过市场去买入企业的股权,凭什么能以“低估”的价格买到高成长企业的股权?信息优势?关系特权?至于入股以后通过参与企业经营提升其价值,则不属于通常意义上的“投资”范畴了。
我认为两者最本质的区别在于研究的对象不同,决策的依据不同。投机者研究的是市场运行规律,依据的是市场数据本身,投资者研究的企业经营规律,依据的是财务管理和宏观经济数据。从这个意义上讲,不如把他们分别称为“研究市场派”和“研究企业派”。
于是问题就成了,研究市场还是研究企业哪个更容易成功?各人就有各人的答案了。“研究市场派”头疼的地方在于,市场规律千变万化,特定的市场规律只在有限的时间和范围内有效,所以必须不断跟踪市场,以获得所谓的“市场感觉”。但我不认为“研究市场”是一种伪科学,市场确实是存在规律的,市场本身的机制规则和参与者的结构都会对市场运行规律产生深远影响。
“复利”的两个障碍。
一是盈利模式在资金规模增大后可能失效的问题,这个没有办法解决,只有老老实实接受自己能力的极限,或者改变盈利模式。
二是市值波动的心理承受力问题。别把钱当钱就是了。心理压力最大的是本金100多万,波动几万的阶段,因为生活中有参照。到了1亿波动1000万的时候,感觉大概不会比1000万波动100万更强烈,因为都是数字而已。
[ 本帖最后由 alyssa 于 2009-11-26 20:11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