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周末带着阿森,约上他三个同学的家长,做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去城里街头卖艺,为慈善机构筹款。这么做是源于他们学校六年级宗教课的某个学习项目,大意是要有对社会的贡献之心,并且要诉之行动。同学们分成小组,作计划,联系慈善机构,然后构思怎么为他们筹款,最后采取行动完成这个计划。阿森跟亚当、尼克和阿该一组。他们想到的方法就是去义演(正好四个人学习四种乐器),把筹到的钱捐给慈善机构。老师特别发信给学生家长,让孩子不要在学校里筹款,因为这样等于变相要家长捐钱而达不到原本锻炼孩子的目的。
其中家长的帮助一万字略过不表,反正我们帮孩子申请好了许可证,家长们约好时间,星期六早上大家踢完球,中午随便吃两口,下午直奔市中心。老实说我挺欣慰的,孩子们自己已经作了许多构想和安排,下午站着表演两个小时也毫无怨言。真觉得他们长大了,明年就是中学生啦,越来越不需要父母担忧了。我记得入学的时候他们都才是三年级的小朋友,小小的个子,一眨眼就快独立了,很是感慨。结束的时候按照之前说好的,带上孩子们去看电影,然后家长在外面坐下聊聊天打发时间。有几件事让我印象挺深的,我一一说来。
我们其他三家都是父母其中之一带着孩子,但尼克是全家出动的,包括他爸妈和弟妹。我特别感激尼克家是因为他父母实在太善解人意了,之前答应了让孩子们在完成街头卖艺之后去看电影和吃东西庆祝阿森的生日,他们特意把跟朋友的晚餐推了。他妈妈跟我说放假的时候没事干,带着几个小孩去看遍了所有的电影,所以其实事后我们一起去看的电影尼克已经看过。但是她还是让尼克一起去看,跟她老公带着另外两个孩子去吃饭,我都有点过意不去,为了我孩子的生日庆祝,让人家一家子费时间陪着。因为他们是这样体贴的家长,尼克也跟父母一样温和。几个孩子从头到尾一起行动,直到回家,我问阿森,他完全不知道尼克电影已经看过了。家长就是最好的老师,即使他父母没有特意交待他,他也自然而然地为别人着想,知道说什么话会让人扫兴,所以他不说。后来跟尼克爸爸聊天,才知道他中学也是这个学校毕业的,是名副其实的 old boy了。问起以前的学校,也是满满的美好回忆。很可惜明年尼克要转学,原因有很多,三个孩子的接送,男女校分开太花时间、还有财政上的考虑等等。自己出身私校,他没考虑将孩子转进公校,但也坦言新找的学校虽然大家都满意,孩子也开心,毕竟比现在的低了一个档次,有点遗憾家里的传统到他这一代就中止了。尼克爸爸让我感觉还是人挺不错的,头脑比较灵活、待人接物也有礼貌,挺会为他人着想。我本来都打定主意请这些家长吃饭的,但没想到他们都很客气,都不要我破费,阿该的爸爸在买咖啡的时候也主动付账,然后亚当妈就说第二天帮大家买。我给孩子们付钱买电影票和食物的时候他们也非常有礼和节制,每人就只要了一点东西。第二天我跟尼克的爸爸道谢,感激他让孩子留下来陪我儿子过生日,他直说他儿子也特别开心,觉得这是最好的聚会。我其实对尼克有点过意不去,要他陪着看已经看过的电影,不过人家家人就十分体谅,故意说些安慰的话,在这一点上我可以认为这应该就是他十年私校教育的收获吧。
亚当妈是这么多家长里最健谈、消息最灵通的。孩子们进去看电影之后我们在外面瞎逛,听她说了很多八卦。她好奇地问起我,阿森有没有出去补习,我说没有,就是希望孩子能按自己的速度发展,好好享受每一年的学校生活。她说,我那天跟好几个妈妈聊天,她们竟然为了让孩子准备七年级的入学考送孩子去补习哦!(补充一下,我们学校的七年级水平测试将在八月下旬举行) 我一直不喜欢孩子补课,总觉得该什么水平就是什么水平,因为这个摸底考试就是给学校数据参考作为孩子七年级分班用的,补过课、考得好些,结果就不准确了。我们小学七年一天补习班都没上过,如果说熟悉考试节奏,年年参加各种竞赛、还有每年的统考和学校的模拟测试,以及奖学金考试,我们全部都是裸考,当练兵也足够了。我觉得如果通过补习让孩子七年级入学时能进入快班,长远来说并不一定是好事。要是老师不能准确把握他的真实水平,他以后勉强留在这个班就变成追赶别人了,那岂不是很辛苦。浪费这个时间,甚至搞成厌学,还不如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学些喜欢的科目、看闲书,甚至打游戏、运动,怎么都好啊。
连续两天的活动令家长和孩子都非常累,星期六的时候大人孩子都还很兴奋,到了周日就出现疲态了。特别是有些人下午还有安排. 孩子们第一天呆了两个小时还挺起劲,第二天呆了一个多小时就开始精神不集中,又要跑厕所又要休息,互相之间还不停聊天,听阿森后来说,当时觉得有些无聊。我们觉得勉强他们久留也没意义,就早点收摊。星期天是在圣玛利亚大教堂前面的水池摆摊的,正好一群从中国一个中学过来参加夏令营的学生经过,看到这些小孩子在摆摊都觉得很好奇,驻足观看。亚当因为长得比较具有西方人特征,很受青睐,有几个女孩子直接跑过去拉着他要拍照,而且不讲英文、也不问问人家愿不愿意,就把手机举过来用普通话说“可以自拍吗?”亚当直接遭逼,困惑地问儿子他们说啥?儿子说她们想跟你拍个selfie. 又听到有女孩子对着大家评头品足,说那个弹吉他的(阿该)也挺帅的。儿子是华人,当然无人问津,不过他倒没想到这是因为中国游客不哈华人,只是觉得这些人就这么跑上来不害羞地要合照或者当着人家面评论样貌的行为怪怪的,幸好没找上自己(他没想过自己根本不会被找上这个问题)。那些家长是听不明白,否则可能会反感: 自己小孩是出来卖艺做善事,你们评价人家长得帅不帅,人家又不是出来卖肉卖萌。后来他们还聊开了自己或者身边的朋友去中国玩的时候,因为长得典型金发碧眼,就被中国人汹涌而至不停地被要求合照的尴尬经历。
亚当妈做事挺利索,第二天就把收到的钱数了一遍,给我们发了照片总共多少,然后直接捐了,还把收据也发了过来。我也自动请缨帮大家整理照片,给弄个视频。这种事情以前常做,对我来说难度不大,还把每个小孩的照片、特写给磨皮美白了一番,配上背景音乐,自认为挺满意的,就发了链接给大家,大家看了都十分高兴。
这样帮阿森过了个生日觉得也挺有意思的。首先大家出去公益为慈善,这是很有意义的事,不像以前别的同学办生日会那样请一帮人就是吃吃喝喝玩玩。家长通过这样聚一聚话题也挺多,不会坐在那里招呼别人吃喝,显得十分无聊。而且我请大家看电影吃零食,一起出去做善事了再玩玩寻个开心就好了,不需要特意请一群同学,还要有个定额、亲疏远近什么的,漏了谁都不高兴,省得大人小孩都烦恼。而且别人给我送礼物也就是几份,又不会太多,免得请几十号人,然后收到几十份礼物,生日而已,收这么多礼物干嘛?这次我们才请三个孩子,人家每家都准备了礼物,又是游戏充值卡又是玩具的,阿森已经兴奋好多天了,才几十块钱的充值卡到现在都舍不得用。我可以想象要是请几十人,那就是几百上千块的游戏卡,这些东西又不能拿出去换钱,只能都给孩子用了,这就没法控制小孩在游戏里花钱,而且他们觉得这不是钱只是游戏币,花起来就没有节制、不会珍惜。现在这样小小地庆祝一下就挺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