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 Wyndham Waters 小房装修 (自此成回忆傻乐贴) (2010-1-14) Ausiewolf · (2008-10-1) rain1111
· 面试攻防术-What is your salary expectation? (2008-6-20) 老大卫 · 【说说小生意的那些事】开店的前尘往事 (2010-1-23) mark214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yuxuanlin

[VIC] 华人父母不能回避的问题——中文还是英文?中国还是澳洲?6年以后更新在第21-22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16 11:2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xuanl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xuanl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oli1124 发表于 2012-11-16 11:53
我一直在想现在我们的孩子还可以看得住可以中英文都会,那第三代第四代呢?是不是慢慢就被同化了,如果他一 ...

我实在话,我们不只一次带过孩子回中国,可能因为孩子小,所以记忆都不深。

这次,回国的时候,儿子,尤其是老大并不开心,至少不像去其他任何国家度假那么兴奋,他说他不喜欢中国。我都不知道他这个思想是从哪里跑出来的。

在国内待了一段时间,他跟我说:妈妈,我想在中国也有个家。他们一开始是排斥说中文的,但是交流起来不方便啊。而且,他们的需求如果不用中文表达出来,我又没有在场,没有翻译,那么他们就等于白搭。所以,环境逼着他们要说中文。

随着日子久了,身边的朋友多起来,好吃的,好玩的多起来,他们用中文交流的频率是越来越频繁,还非常积极的学习家乡话。问他们想澳洲吗?他们还是想的,但是他们明显的喜欢中国,至少喜欢我们居住的城市。

我一直认为,语言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传续的工具。拒绝某种语言的交流,其实是拒绝文化的传播。昨天还跟我们先生说,无论如何,我是不能让孩子丢了对中文,最重要的是中国文化的热爱。

我们是移民,其实,我们也是文化的传播者。完全放弃自己的文化特色,融入他人的文化中,那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事情,我不能强迫其他人按我的方法去做,我只能坚持我们家的孩子,用我的方式去引导。

我有的,只有这点点坚持。开心的是——儿子们会嚷嚷要看——《葫芦娃》了,哈哈。

我们儿子的国内朋友,也是我好朋友的儿子专门写了作文是关于我儿子的,等我要来了以后,节选发上来给大家看看。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JuJu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2-11-16 11:2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xuanl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xuanl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yuxuanlin 于 2013-2-27 16:20 编辑
patrickzhu 发表于 2012-11-16 12:16
楼主来更新了,厉害。
我觉得楼主有虎妈的潜力


我比虎妈那是差太远了。我就一普通家庭妇女,多了点爱国情结,而已。

收起照片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6积分 +62 收起 理由
cheapers2003 + 20
beta + 4 给可爱的孩子们
patrickzhu + 18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11-16 11:3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ianf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ianf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yuxuanlin 发表于 2012-11-16 10:16
可以这么说,国内的人比澳洲更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

0-3岁,有专门的小孩子培训班,早教开发;

对早教一直持怀疑态度
小孩子0-6岁不就应该傻玩嘛?

国内人多所以补课市场品种齐全
喜欢push孩子的家长是如鱼得水的

发表于 2012-11-16 11:3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enn12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enn12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谢谢LZ分享。

发表于 2012-11-16 11:3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xuanl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xuanl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dianfang 发表于 2012-11-16 12:32
对早教一直持怀疑态度
小孩子0-6岁不就应该傻玩嘛?

我一朋友跟我说,他儿子从小就很害羞内向,不喜欢说话。上了天才宝贝以后,胆子变大了,爱说话了,更有爱心了。

他儿子比我们老大小2个月,比我们老二大1岁多点。照顾我们老二,比我们老大还像哥哥,无微不至,不停的告诉他这个那个的,一路都是牵着他的手。

就这一项,我就给国内的早教投赞成票。

发表于 2012-11-16 11: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ianf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ianf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dianfang 于 2012-11-16 12:56 编辑
yuxuanlin 发表于 2012-11-16 12:38
我一朋友跟我说,他儿子从小就很害羞内向,不喜欢说话。上了天才宝贝以后,胆子变大了,爱说话了,更有爱 ...


我们在国内到6岁
这种什么宝贝的课程去试听过好几次,我觉得就是给小孩提供一个社交的机会,自己家小区楼下的playground也能达到这个目的

幼儿园放学后有各种心算班,国学班,思维班,钢琴班,等等
四点钟放学后接着上兴趣课,到6点钟结束
双职工小孩一般都上兴趣班的,因为回来也是看电视

我儿子五岁时候把三字经全背出来了,国学班教的,
现在7岁全忘记了,珠心算也忘记了

还去上过围棋班,上课时候坐立不安,实在是年纪不对
要是非push他学也能学会,但是5岁学围棋和10岁学围棋有什么区别我是看不出来.5岁学家长花20分精力,10岁学一半精力就够了
上了两个学期后去考过围棋最低一段,当时很多家长挤在考场门口等着拿围棋初级证书.挤得真是水泄不通....这个情景难忘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2-11-16 12: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xuanl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xuanl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dianfang 发表于 2012-11-16 12:50
我们在国内到6岁
这种什么宝贝的课程去试听过好几次,我觉得就是给小孩提供一个社交的机会,自己家楼下小区 ...

原来你都经历过啊。

忘记的东西,并不代表不记得。人要明白的是道理,是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的文字。

社交,如何社交,如何与人交往,都是教的。绅士,是家庭和社会教育出来的结果,绝不是后院把泥巴玩出来的结果。

国内的一切对我都是新奇的,好啊,坏啊,效果如何啊,都是后话。

我们接触到的所有孩子,都是好孩子,不管是年龄大的,还是年龄小的,甚至是TEENAGE的,就这一点,我就不排斥国内的教育,当然,我心疼孩子压力过大。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roseF + 2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11-16 12: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ianf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ianf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dianfang 于 2012-11-16 13:16 编辑
yuxuanlin 发表于 2012-11-16 13:00
原来你都经历过啊。

忘记的东西,并不代表不记得。人要明白的是道理,是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的文字。


人要明白的是道理,是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的文字。
====================================================================

这个我认同.但我的感受是国内补课班教的就是死记硬背的文字,道理和方法的传授上我更认同澳洲的教育
以前是没办法才送补课班的,
要是有条件我情愿让小孩每天在小区playground玩的,但是悲哀的是小区的playground放学后小孩人影都看不见,全在补课。。。

发表于 2012-11-16 12:1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ianf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ianf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dianfang 于 2012-11-16 13:11 编辑

国内教出来的孩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上课坐得住,认为老师绝对权威。
我儿子现在的老师说,他遇到什么事情,第一个先告诉老师,不会去和同学吵架,这点很好

我心想这就是国内教育的结果,以前经常被老师经常骂哭,导致老师说一他不敢说二
还曾经上课上到一半会去其他班级逛一圈,也常被老师修理,现在上课绝对专心

2020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2-11-16 12: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uozu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uozu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国内Playground里大多是一两岁的小孩儿,三四岁的也有,小学生很少看到。

发表于 2012-11-16 12:2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inlu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inlu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硬件设施不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2-11-17 14:2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n0wflak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n0wflak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话题好火热啊。。。。。看来如果我以后想上班,俺家娃们的中文读写能力是不是就都浮云了!?至于听说能力,好歹要给我学起来吧。。。。。我从现在开始我儿子用英文和我对话我就说我听不懂,请他用中文重复,不说中文就妈妈就没有反映,我准本至少一直要贯彻这点吧。。。。他之前在家基本上都是中文的,虽然英文他也会,这才去了1个多月cc,明显英文使用量就上来了,他以前很少对着我讲英文,都是对着他爸(悲摧的abc,不会中文,肠子都悔青了,后悔他父母当初没逼他学中文,有毛用。。。。)以前他偶尔用英文和我说,我也会回复,现在我一律要求他用中文从说,我不想等我儿子长大了也和我lg似的,后悔父母当初没给他做出最好的选择,没更努力的给他提供中文学习的条件和环境。

发表于 2012-11-17 16: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homaslal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homaslal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主很不错 还有祖国情节  坚持吧 你的孩子也会像你一样的
怕的是那些 连自己已经不想承认自己的祖国的父母

发表于 2012-11-17 16:2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c9004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c9004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水星浪子 发表于 2012-8-26 13:02
所以我不要小孩。lz给了很完整的答案,

楼主的答案很一针见血

发表于 2012-11-17 16:3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c9004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c9004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yuxuanlin 发表于 2012-11-16 12:23
我比虎妈那是差太远了。我就一普通家庭妇女,多了点爱国情结,而已。

来点照片吧。

3个宝贝孩子都是你们家的么

发表于 2012-11-19 13:3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ay26326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ay26326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支持LZ!!!!!!! 我的女儿也在坚持学习中文。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2-11-20 09:2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xuanl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xuanl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们已经结束短期的中国之行,回到了澳洲。

在国内我做的主要事情如下:
1、让小孩子接触一切可以接触的国内小朋友,年龄从4岁到15.16岁不等;交往非常愉快,相互都提高了语言,国内的孩子提高的是英语部分,我儿子们提高的是中文部分。

2、报名上了可以让我们短期加塞的天才宝贝中文班。我们老大从第一次的体验课,完全的排斥心理,到愉快的融入,被鼓励用中文回答问题,我觉得就是进步。

3、报名上了小提琴班,这个最失败。以我们老大拒绝上课,半途离开而告终结。

4、每天吃吃喝喝,看国内的各种好看好玩的东西。在各个亲戚叔叔阿姨家,接受中国文化熏陶,被包围在中文交流中。

一个不好的是,孩子在中国,很容易被惯坏了。比如,上街就要抱抱,背背。在澳洲,我儿子连想都想不到这个方式,上街自己走路,长脚就是走路的。可是在国内,太多的人OFFER他们背背,抱抱,结果害死我了,在转机的时候,两个都要求背背抱抱,妈滴,你们老妈累死老。

到超市,被鼓励随便乱拿东西。孩子想要什么,就可以自己拿什么,反正大人都付钱。我说:你们别给我来这套,我回去怎么教育孩子,这么宠着太过分了。

坐车没有安全座椅,不戴安全带。我儿子都可以跪在车里玩。我心想,要是俺们会了澳洲,你们拒绝坐安全座椅,不系安全带,你老妈老爸不是给罚款破产了啊?

这一趟的好处,儿子们不时的念叨着中国好(孩子真现实);在家都主动跟我说中文了,也不排斥关于中国的东西。本来,我还担心英文是不是会有影响,好像没有。

我们小胖还学了江南STYLE,跳给幼儿园阿姨们看呢。

这样的活动可以有,最好一年有一次这样的机会,至少,他们不会离中国太遥远。我觉得——很好很好。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12 收起 理由
zuozuo + 4 感谢分享
缓缓 + 8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2-11-20 09:2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如果继续在中国住下去,也许孩子就会看出中国的不好

但是再长大点,就会知道澳洲也不过如此

心态就平了

发表于 2012-11-20 09:3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xuanl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xuanl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也许我也有段时间没有回国了,内心看到的都是好,这样的情绪和心情也影响孩子们,所以他们也跟着妈妈觉得中国很好玩,很亲切。

发表于 2012-11-20 10: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enn12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enn12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有时间就每年回一次中国,这个对孩子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很重要。

2016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2-11-20 13: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小白虎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小白虎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谢谢楼主的分享,文化还是要有环境的,光有背景没有用。
所以楼主带孩子回国,才能真正提高他的中文水准和对‘中国人’身份的认同感

不过我还是认为,既然打算长期在澳大利亚发展,那么最‘聪明’的做法还是要尽量接受西方的文化观念,这也并不冲突,即使都是中国人,我们这一代和父母这代人观念已经差别很大了。

如果能传承一些精华的东西是最好不过的,但是说到中华名族的文化思想精髓,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又懂得多少呢?
I used to rule the world   Seas would rise when I gave the word
Now in the morning I sleep alone    Sweep the streets I used to own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2-11-20 14: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在中国长大的人也未见得其文化精髓,就算得了几分真传,也同时会染几分劣根性

倒不如保持距离去看,中国的好处还多显出一些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s4048987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11-20 15: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xuanl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xuanl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很赞成D妈妈说的,保持距离,看得更美。

其实,任何事情都应该保持距离,比如婆媳,比如夫妻,比如邻居,比如同事,相敬如宾适用于一切事物,包括人。

发表于 2012-11-20 22: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xuanxuanbo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xuanxuanbo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静水之镜 发表于 2012-8-26 14:59
很奇怪楼主的儿子为什么会这样的回答。
我家的大儿子,小的时候在国内上的幼儿园,主要是让他学普通话。等 ...

是的,我女儿所有老师,从child care,kinder还有prep,全都告诉我在家要坚持跟孩子讲中文,双语将来是优势。

发表于 2012-11-20 22: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vivimi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vivimi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云淡风轻 发表于 2012-9-6 13:57
如果真的很注重自己是中国人的话,还是举家回去吧。在这里长大的孩子永远不可能对中国有认同感。过分强调中 ...

说得很棒!

2020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2-11-21 08:5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uozu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uozu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每年回一趟国,吃吃喝喝,玩玩乐乐,感受中国文化,那是需要强大的经济后盾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12-11-21 08:5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arys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arys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在这的孩子主要说英语甚至99%的时间说英语是正常的常态,而中文是一门很有用的外语。

发表于 2012-11-21 09: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uowzd0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uowzd0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yuxuanlin 发表于 2012-11-16 11:21
我实在话,我们不只一次带过孩子回中国,可能因为孩子小,所以记忆都不深。

这次,回国的时候,儿子,尤 ...

很奇怪你的儿子被哪个痛恨中国的给洗脑了

发表于 2012-11-21 09: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oanlin0325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oanlin0325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也一直纠结这个问题,因为很多原因所以把儿子放在国内,虽然现在三岁多,可是学到了很多东西。才上两个多月的幼儿园,已经开始背三字经,唱歌,背家人的电话号码。我觉得我每次打电话回去都会有惊喜。他的进步是很惊人的。。可是他只是在一个农村幼儿园,本来想把他放在城里的幼儿园,现在觉得孩子能学到多少东西真的很他自己有很大关系。。其实华人第一代都很难融入西方文化,第二代也不一定会。需要很多代才能完全西化的。所以我都觉得没多大的担心。华人本事再强也很难做到CEO什么的。不是说不如人,只是community的问题。我一点也不担心他会忘记中国,他记性非常好,我在他十八个月大的时候离开他,他现在看到我的照片,还会说妈妈。我本身也是中文老师,我希望自己教他中文,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多了解些中国文化,毕竟五千年的文明是来之不易的。

发表于 2012-11-21 10:4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xuanl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xuanl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有朋友来访,惊喜的说:哇,你儿子才回国这么短的时间,现在就能说这么多中文了。很多东西连我都不知道。

我最大的喜悦是:他们不排斥中文了,在家的时候,基本说中文,虽然还是洋腔洋调的。

有同学在帖子里说:你这么爱国,回国不就得了。还有同学说:你既然在澳洲,纠结什么中国文化,多学一种中国语言就是多个技能。

我们的家,已经建在澳洲,不是说回就能回的。回国定居,要考虑的是方方面满。生活来源,如何生存,一家子人,不是件小事情。不再是一个人,或两个人,单纯的背起包裹就能回国创业的年龄了。说的轻巧,做起来要多方考虑。

就像我能够立即带孩子回国,也的确是建立在经济基础允许的情况下,而且还有孩子时间,自己时间允许的情况下。

不能回国定居,难道就没有中国情结吗?我是从中国来的,我忘记不了,也放弃不了这个事实。我希望,能把这个事实灌输给孩子。中国文化当然有精华也有糟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要的孩子不是仅仅把中文当作工具的,我要的是他们对我出生地的感情,而中文是建立这种感情的不可或缺的纽带。

很多人说,孩子其实就是父母行为的翻版。杰出的孩子,是在父母的行为上的前进和升华;而不杰出或不好的孩子,继承的是父母身上的缺点,并且扩大。

我们作为父母的,做个好的榜样,创造可以创造的机会,做理想方向的引导,而不是强迫,在有目标的有意识的引导下,顺其自然,其它的就由他们自己发挥吧。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