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三十九岁的最后一天,阳光似乎也被带走 -- 888玉女偶像伊能静 (2008-11-16) steveking · 天鹅泡芙- 另附cream打发过程和裱花嘴图 (2010-3-13) cctang
· 心灵涅磐之旅----拾掇前生遗落的南半球回忆 (2010-3-6) 一.休 · 为了一双鞋,也是拼啦!(更新晕船及海上救援事件)最新鲜热辣版cruise游轮经验分享 (2016-10-14) 童瑶妈妈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莽撞人

炼琴记(耳朵的敏锐,心灵的追求;机能的协调,灵魂的升华 ;一生的财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8 10: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oonhop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oonhop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莽撞人 发表于 2019-4-7 21:36
非常棒! 家长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和信任,孩子会越来越自觉,会越来越好。乐器学习过程中经常见到的有两种 ...

看了您的文章,深深敬佩。孩子天赋是必不可少,但更多的是家长的坚持和努力。
我家小朋友6岁多开始学,那时我们刚到澳洲没多久,就经人介绍去了一位启蒙老师那里,后来发现她只是把教钢琴当作赚钱方式,所有学生都是相同教材,每个孩子都是30分钟上课,安排之紧凑连中间5分钟缓冲时间都没有,前面孩子拖堂了后面孩子就少上几分钟。好几次我们家孩子只上了20分钟就草草收场,还说我们家小朋友学得少用不了那么久。
后来换到一位俄罗斯老太太那里,她会问孩子喜欢什么样的曲子,然后给不同性格孩子挑不同的曲子。她也和我说要多让孩子多听,可是我们家这个特别好动,一点都不喜欢听古典抒情类的,喜欢那种节奏快的,最喜欢的“名曲”就是“野蜂飞舞”
而且每天练琴也是连哄带骗的,小朋友坐上琴凳就是肚子疼,口渴。。。每天就只练半小时。有时候自己高兴了会一边弹一边唱。。。绝大多数时候弹错音了或者节奏不对,轻重不对,也是随性一弹而过,不主动纠正。有时候老师都被气得不行。只能是我坐在旁边,陪着读谱,纠正。我觉得小朋友其实没有任何音乐天赋,耳朵听不出来任何错音。学了3年,老师估计水平才到3级。我们说不学了,小朋友又不愿意。。。。我不知道这是为啥?!
我也很苦恼,不知道该不该继续下去。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9-4-8 11: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luesky8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luesky8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Charlie太棒了。
感谢楼主爸爸的分享。

发表于 2019-4-8 13: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莽撞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莽撞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oonhope 发表于 2019-4-8 10:52
看了您的文章,深深敬佩。孩子天赋是必不可少,但更多的是家长的坚持和努力。
我家小朋友6岁多开始学,那 ...

其实就一点,规矩没做好,习惯没有养成。但孩子还是喜欢弹钢琴的,所以让放弃却不愿意。那能否和孩子达成协议,如果想继续学习,那么必须每天在固定时间内练琴多长时间,做不到就需要承担后果,比如会被剥夺其娱乐项目和时间。总之,要让孩子知道,学习音乐这是件严肃的事情。但是弹钢琴是孤独的,可以考虑学一门Orchestra乐器,这样子有机会参与乐团排练和演出。

发表于 2019-4-8 13:2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莽撞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莽撞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luesky88 发表于 2019-4-8 11:02
Charlie太棒了。
感谢楼主爸爸的分享。

谢谢鼓励

发表于 2019-4-8 14:1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Z的妈妈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Z的妈妈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莽撞人 发表于 2019-4-7 21:36
非常棒! 家长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和信任,孩子会越来越自觉,会越来越好。乐器学习过程中经常见到的有两种 ...

感谢大哥无私的分享Charli学琴的经历和作为家长的心路历程。作为被父母强迫断了学琴之路的曾经的琴童,孩子的感受我是完全理解的。就是因为自己曾经学过,有时候免不了指手画脚,还好及时看到您的大作,立刻纠正自己的毛病。孩子更享受音乐,我也放松,甚至弹得高兴的时候,自己还能多练上五分钟十分钟(不常见)。
由衷的感谢您!

发表于 2019-4-8 16:0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carlett_viv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carlett_viv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佩服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9-4-8 21:1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茁壮成长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茁壮成长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觉得是遇到了一个好孩子,好孩子不用费心思去管理,父母只要愿意付教育费,人生的路很长,

发表于 2019-4-9 09: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oonhop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oonhop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莽撞人 发表于 2019-4-8 13:25
其实就一点,规矩没做好,习惯没有养成。但孩子还是喜欢弹钢琴的,所以让放弃却不愿意。那能否和孩子达成 ...

我们立了规矩,有处罚也有表扬。
但是小朋友还是不能自律,一定是我们要盯着才行。
受罚的时候伤心欲绝,过了就忘得一干二净,也不吸取教训,下次仍然故伎重演。
天天和小朋友斗智斗勇。

发表于 2019-4-9 10:4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莽撞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莽撞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oonhope 发表于 2019-4-9 09:57
我们立了规矩,有处罚也有表扬。
但是小朋友还是不能自律,一定是我们要盯着才行。
受罚的时候伤心欲绝, ...

娃还小,慢慢来。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考虑设立一个预期目标,比如参加考级或比赛或演出。我孩子也是这么过来的,澳洲的演奏家也大多这样过来的,小时候参加AMEB考级,Eisteffodd比赛,等到了一定程度去参加一些更大更高级的比赛。

发表于 2019-4-9 10: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莽撞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莽撞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RZ的妈妈 发表于 2019-4-8 14:19
感谢大哥无私的分享Charli学琴的经历和作为家长的心路历程。作为被父母强迫断了学琴之路的曾经的琴童,孩 ...

我们作为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得到的远远大于付出。和孩子一起成长是幸福的,而这过程中家长能从孩子身上学到很多。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RZ的妈妈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4-9 12: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oonhop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oonhop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莽撞人 发表于 2019-4-9 10:40
娃还小,慢慢来。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考虑设立一个预期目标,比如参加考级或比赛或演出。我孩子也是这么过来 ...

非常感谢楼主建议!
我觉得更多因素在我们做家长的,我认真反思中。。。。。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9-4-11 19:1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莽撞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莽撞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莽撞人 于 2019-8-26 06:31 编辑

炼琴记

谈琴说爱之五( 原创 )

Yehudi Menuhin 和 Hephzibah Menuhin

Music Society of Victoria ( MSV )有个影响很大的比赛叫做 Hephzibah Menuhin Memorial Award, 恰巧2017年娃进入了这个比赛的决赛,就开始注意这个比赛的命名。一开始还以为这个以Menuhin命名的比赛恰巧是和小提琴大师Yehudi Menuhin同姓的人赞助设立的,稍微了解了一下大吃一惊,Hephzibah Menuhin和Yahudi Menuhin居然是亲兄妹,他们居然和澳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Menuhin他们有三兄妹,Yahudi是小提琴大师,他两个妹妹是钢琴家,他们的父母是俄国犹太人,在俄国10月革命前逃到美国,三兄妹都出生于美国。有一年Menuhin兄妹( 19岁的Yuhudi Menuhin和 17岁的Hephzibah Menuhin) 来到墨尔本和墨尔本交响乐团合作演出时遇到了澳洲富二代Nicholas家族的兄妹两人,兄妹俩尽管学有专长,但同时又是出色的音乐家,他们演奏的乐器是管风琴,钢琴和小提琴,兄妹俩分别毕业于私立学校Wesley College和女校MLC; 两年后Menuhin兄妹在伦敦演出时再次相遇了Nicholas兄妹,并且在这一年Menuhin兄妹和Nicholas兄妹分别结为夫妻。

结婚后的Yahudi Menuhin夫妇留在了英国,而Hephzibah Menuhin则随着丈夫回到了距离墨尔本两百公里以外的农场,Hephzibah在那里生活了13年,除了偶尔和墨尔本交响乐团,悉尼交响乐团合作演出或者是在Yahudi Menuhin来澳洲时和她哥哥合作演出外,她其实已经离舞台越来越远,以至于当时在澳洲就评论说是Hephzibah的丈夫把一个天才的音乐会钢琴演奏家给毁了。Hephzibah Menuhin最终不堪忍受农场的生活而和丈夫离了婚,抛下了她两个儿子去了伦敦,投身于演奏家,人权主义者和女权主义者的生活; 几乎是相同的时间Yahudi Meuhin和另一个Nicholas也离了婚。尽管Meuhin兄妹遭遇相似的婚姻挫折,可他们却在音乐的世界里大放光彩,兄妹俩联手巡演在欧洲北美各地。

Hephzibah Menuhin于1981年英年早逝,一个天才的钢琴演奏家,在澳洲生活了近20年,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农场,在她去世前的一年她设立了Hephzibah Menuhin Memorial Award奖项,这个奖项设立的初衷是为了支持和帮助有潜力的青年钢琴家,但这个奖项现在由墨尔本音乐学院管理,逐渐演变成了钢琴,絃乐和管乐三项奖项。

Hephzibah Menuhin 也许是澳洲历史上最大牌最传奇的音乐家,如果她把澳洲的二十年光阴留在了欧洲或是北美,她在音乐上的成就完全有可能比肩她的哥哥,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提琴大师之一的Yahudi Menuhin,然而世事难料,岁月无情,但毕竟让我们了解到了音乐史上两个光彩夺目的名字Yahudi Menuhin, Hephzibah Menuhin留在澳洲的足迹。

评分

参与人数 5积分 +20 收起 理由
violinlearner + 6 感谢分享
lzy + 4 感谢分享
Yike +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4-11 19:5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Z的妈妈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Z的妈妈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莽撞人 发表于 2019-4-11 19:10
炼琴记

谈琴说爱之五( 原创 )

世事弄人,不知道她是否会为失去的那些时光惋惜,只知道这个世界不相信如果......

发表于 2019-4-11 20: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ik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ik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莽撞人 发表于 2019-4-11 19:10
炼琴记

谈琴说爱之五( 原创 )

楼主儿子好棒了,是2017的winner。

发表于 2019-4-11 20:3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ik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ik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儿子现在多少岁了?

发表于 2019-4-20 15:4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莽撞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莽撞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莽撞人 于 2019-6-7 16:43 编辑

炼琴记( 十七 )

舞台

乐器演奏是performing arts, 所有学习乐器的娃都离不开舞台锻炼。展示才华的舞台无外乎两大类,一类是指各种各样的演出机会,另一种则是比赛,比赛往往是通向拥有更大舞台的通道。比赛最终的追求是为了永远不再需要比赛,听起来就像拥有了核武器是为了永远不使用核武器。

对于琴童来说任何展示其才华的演出机会都是弥足珍贵的,我的孩子在初中之前很少有演奏的机会,细想一下一共才有三次这样的机会。我至今清楚地记得娃4岁时在上海幼儿园的表演, 娃给他妈妈演唱的歌曲南泥湾钢琴伴奏,这是琴童人生第一次公开展示琴艺。第二次小学Prep时学校音乐会上表演钢琴独奏,不记得弹的曲子,只记得由于紧张弹的稀里哗啦,听到坐在隔壁位置上的家长说,这孩子太紧张了,其实就是缺少舞台锻炼。第三次则是小学二年级时老师想试试她学生的水平让参加一个钢琴比赛,比赛决赛在 Scotch College举行,比赛的两个评委分别是Scotch College和PLC Melbourne的Director of Music, 娃得了第一名并赢得了奖金100澳元,花了20块买了盒巧克力送给老师,但接下来就更换了钢琴老师。

换到新老师那里直到离开的几年里都没有参加过任何一项比赛,后来才知道老师曾经不少资质非凡的学生出去比赛而都被人挖走,据说因此也成就了某著名钢琴老师,而我们非常尊重和信任老师,个性上是那种后知后觉且不会来事的琴童家长,所以,当时根本不了解比赛对于学习钢琴的重要性或者说根本不知道学习钢琴还有必要参加比赛。

中学起学校各种场合的演奏机会就开始多了起来,不管是独奏,重奏还是伴奏,尤其是学校重大活动的音乐演出。7年级时钢琴老师让娃去参加Eisteffodd比赛,也就是那一年才开始接触到Eisteffodd,中学第一次比赛记忆犹新。老师往往跟学生提一下去哪个比赛,但比赛曲目的选择,甚至学生最终去不去比赛老师都不会大过问。第一个比赛弹的是巴赫平均律BWV860,得了个HM,certificate上发现评委明显把原先打的分数改低了,他的评语是关于我们提供的谱子版本问题,因为我们比赛提供的是另外一个较便宜的西方出版的版本,而没有提供家里另一个净版Henle版。比赛第一名弹的是肖邦摇篮曲,但水平则明显不如娃的摇篮曲。这个比赛有两个收获,一个是了解了谱子版本的重要性,所以如果条件允许尽量买德国Henle或其他西方大牌出版社出版的谱子,而不要使用国内出版社的谱子,尤其是参加一些较大的比赛,国内出版的谱子会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第二个收获是比赛曲目的选择其实非常讲究,而当时根本不懂而很随意地拿了个曲子去比赛,其实完全可以向老师请教。

从7年级到10年级每年参加3到4个Eisteffodd比赛项目,比赛的目的就是为了准备考试而去历练一下,9年级时就有作为评委的演奏家认为娃的演奏具备了professional level,11年级起就不再参加Eisteffod的比赛了。Eisteffod最大的特色是为广大业余乐器学习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示其才华的舞台,并且由职业演奏家水平的评委提供反馈意见,除了受邀请的评委外其他工作人员都是志愿者,而低廉的报名费也不可能以盈利为目的。Eisteffod钢琴比赛基本上都是亚裔的天下,偶尔有个把西人娃,要么是不知深浅,不知天高地厚的,比如亚裔一出手已经是德彪西了,西人娃还在两只老虎程度的,所以这样的以后打死也不敢再来了,西人娃如果不错的往往则是出身音乐世家或父母来自东欧,白娃如果水平还可以的,那亚裔就不要想赢了,这道理其实很简单。比赛看似是选手在场上的比拼,但比拼的却是选手背后老师的实力,尤其是老师的江湖地位,而后者或许更重要,就是那些大牌的国际大赛也是如此。所以但求认真对待并力争把自己最好的水平展示出来,不必太在意结果,这里面的水很深很深。

2017年在老师的提议下加入了组织Music Society of Victoria( MSV ),这是一个由志愿者组成并运作了150多年的机构,除了提供比赛外,还向其会员提供一系列的免费音乐会演出机会。娃仅在2017年加入组织的那一年参加了三个年龄段的比赛,而且由于太忙至今还没有参加过其中任何一场音乐会,说起来有点遗憾。这是个特别让我感动的机构,那些个组织者的志愿者显然都年事已高,还保持着最古老的通讯联系方式: 书信。我在此推荐维州的琴童们加入这个具有150多年历史的民间组织,MSV设立的初衷就是为学习音乐的孩子们提供一个比赛和演出的舞台,而学习音乐的琴童最最需要的恰恰就是舞台。

不管舞台有多小或者多大,每一次登台演出都需要演奏者精心去准备,为了尽可能把平时练习中最好的状态展现出来,而这种认真体现了演奏者对于音乐的敬畏,对于作曲家的尊重,对于观众的尊重,久而久之多年来形成的这种严谨作风,于琴童而言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都是有益的。

评分

参与人数 3积分 +11 收起 理由
RZ的妈妈 + 5 感谢分享
txy1211 + 2 感谢分享
lzy + 4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9-4-20 17:2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xy121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xy121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个MSV 举办的音乐会向公众开放售票吗?

发表于 2019-4-20 17: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莽撞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莽撞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莽撞人 于 2019-4-20 17:36 编辑
txy1211 发表于 2019-4-20 17:21
这个MSV 举办的音乐会向公众开放售票吗?


你可以申请加入,每年就几十块钱的会员费,所有音乐会都是免费的,但仅对会员开放,这是我个人理解,因为我孩子从来没有参加过一场音乐会,具体等加入组织后可以向具体某个区的MSV音乐会联系人咨询。

发表于 2019-4-20 21:2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Z的妈妈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Z的妈妈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请问大哥,大概什么水平的琴童可以参加比赛?除了钢琴,小提琴,大提琴之外,其他相对小众的乐器也可以参赛吗?谢谢!

发表于 2019-4-20 21:3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莽撞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莽撞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莽撞人 于 2019-4-20 21:31 编辑

The Age

Is Julian Yu tragic? Only to order

June 11, 2003 — 10.00am

Winning awards is all very well, but it doesn't always pay the rent, especially if the prize is for modern composition. Melbourne composer Julian Yu has twice won Australia's highest award, the Paul Lowin Orchestra Prize, as well as having his music performed by the Melbourne Symphony during its visit to Shanghai.

He is also proud to point out that his name is in the bible of classical music, the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But demand for his work is so limited that he is not sure what he will be doing after his latest composition, The Possessed, opens tomorrow, in a production by Chamber Made Opera, at Chapel off Chapel.

"When I'm writing, I always worry where the next commission is coming from," Yu says.


"I have tried doing two pieces at the same time, but that is too hard. So there is always this uncertainty."

He may not be a household name, but Yu's previous work for Chamber Made, Fresh Ghosts, which also had a libretto by Glenn Perry, sold out its eight performances so quickly there were queues of people trying to get tickets.

"It was well reviewed, but it was also the company's lowest budget," he laughs. Its success fails to reassure the composer

"I'm nervous this time, because they have programmed 15 performances," he says. "I don't know how that will go."

The Possessed is based on the film Ju Dou by the celebrated director Zhang Yimou. It was set in a dye factory whose elderly owner purchased a young bride who then aroused the interest of his nephew. Yu discussed the choice with Chamber Made's director, Douglas Horton, who liked the sound of it.

When the composer forgets his insecurities, he admits that he found it an interesting endeavour.

"There are lots of tunes, and the characters provide good contrasts," he says. "Of course it's tragic - Chamber Made always seems to do tragedy."

Yu migrated to Australia in 1985 when he was 28 after studying composition in Beijing and Tokyo. He has been commissioned by the BBC Proms and the City of Munich, as well as the ABC and the Melbourne Festival.

The Melbourne Symphony's chief conductor, Markus Stenz, asked him to write a piece for the orchestra's China trip last December. Called Willow and Wattle, it involved Chinese and Western themes featuring solos on the Chinese string instruments, the erhu and jinghu.

Yu accompanied the orchestra on the tour, which he describes as an exciting time.

"My parents and relatives came to hear my piece, which was a once-in-a-lifetime opportunity for them. There were about 20 of them, so I told them to make sure they kept clapping for a long time," he laughs.

He says expatriate Chinese composers try to return regularly but few bring a symphony orchestra with them. This brief moment in the spotlight was in stark contrast to the low profile of a composer's life in Australia. He makes a comparison with Germany and the musical tradition laid down by Bach, Beethoven and Brahms.

"In Australia, when you say you are a composer, people ask what else do you do to earn a living," he shrugs. "It is as if you are not a proper member of society." But he hastens to add that he is grateful to have been given the chance to compose a second opera. "I just hope it's a hit".

发表于 2019-4-20 21:3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莽撞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莽撞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莽撞人 于 2019-4-20 21:39 编辑

一篇旧文,值得每一个有志于音乐这条道路的看一看,想一想。
"In Australia, when you say you are a composer, people ask what else do you do to earn a living"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9-4-20 21:3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莽撞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莽撞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RZ的妈妈 发表于 2019-4-20 21:25
请问大哥,大概什么水平的琴童可以参加比赛?除了钢琴,小提琴,大提琴之外,其他相对小众的乐器也可以参赛 ...

各种乐器的比赛都有,piano,strings, brass, woodwind,vocal,水平也是从低到高,从AMEB的预备级到professional level,关键在于舞台锻炼和享受音乐。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RZ的妈妈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4-25 17: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莽撞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莽撞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莽撞人 于 2019-4-25 18:57 编辑

" Playing an instrument requires the nerves of a bullfighter, the vitality of a marathon runner, and the concerntration of a brain surgeon"。
由此可见,演奏好一门乐器谈何容易。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RZ的妈妈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4-29 18:5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莽撞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莽撞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金玉良言,献给所有的音乐学习者

本文选自19世纪德国著名音乐家罗伯特‧舒曼 (Robert Schumann) 为青少年写的《音乐的居家生活守则》 ,原计划是1848年与《青少年曲集》 一起出版,结果两年后的1850年才在他本人主编的《新音乐杂志》发表。

《音乐的居家生活守则》在欧洲影响力重大,也被很多著名音乐家们亲自翻译成多国语言:例如李斯特于1854年翻译成发文,柴科夫斯基则在1869~1870年间将其翻译成俄文。


1. 发展听觉是最重要的事情。要早点学会辨别调性和个别的音。钟、玻璃窗、布谷鸟--这些你都要留神细听,辨别它们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2. 的确,勤做音阶练习以及其他各种锻炼手指的练习是必需的。但是有许多人以为只要做了这些练习,就万事大吉了。他们到了老年,还是每天拨出好几个钟点专门做这种机械的练习。这简直有点像每天练习读字母表,力求读得愈来愈快。请把时间用到更有益的事情上吧。

3. 有人发明了所谓“哑键盘”;请试试看吧,你只要稍微弹一下这种哑键盘,就会相信它毫无用处了。哑子是不可能学会说话的。

4. 演奏的节奏要非常准确!某些演奏能手的演奏方式就好像一个酩酊大醉的人,走起路来东倒西歪。千万不要学他们的榜样。

5. 要及早学会和声的基本法则。

6. 不要害怕乐理、数字低音、对位法等名词。如果你殷勤地欢迎它们,它们也会殷勤地欢迎你。 千万别胡乱地演奏乐器!演奏任何作品,要永远带着新鲜的感觉把它奏完,切不可演奏了一半就丢开。

7. 迟延与急于求成--同样是很大的缺点。

8. 应当努力把简易的乐曲弹得正确,弹得完美无疵;这要比把困难的乐曲草草了事地弹一遍好得多。

9. 永远要在音调纯正的乐器上演奏。

10. 不仅是你的手指要掌握乐曲,而且要能不借助于乐器把它哼出来。要发展自己的想象力,不仅能记住乐曲的旋律,而且要记住它的和声。

11. 要努力(即使你的嗓音很差)不靠乐器的帮助随看随唱;这样就可把你的听觉锻炼得愈来愈灵敏。如果你有一副很好的嗓门,切勿迟延,赶快加以锻炼,应当把它看作天赐与你的最好的礼物。

12. 你必须把自己的音乐修养发展到这样的程度:看了乐谱,就能了解音乐。

13. 当你演奏的时候,别管你的听众是谁。

14. 当你演奏的时候,要永远觉得有一位大师在谛听。

15. 如果有人要求你随看随奏一首陌生的乐曲,你要首先把全曲很快地浏览一遍。

16. 如果你搞完了日常音乐工作,感到精疲力竭,千万别硬挺下去。最好休息一会儿,这要比没精打采、不乐意地勉强搞下去好得多。

17. 当你年龄较大时,别弹奏任何时髦的肤浅的乐曲。因为时间很宝贵,光是把世界上所有的优秀作品熟悉一下,就够你忙的--即使把你的生命延长一百倍,也还是不够。

18. 随便哪个孩童,单吃甜食、点心和糖果决不会长成一个健康的人。精神食粮也和物质食粮一样,必须单纯而富有营养。伟大的音乐大师对这一点是非常关心的,为我们准备了充分的富有营养的精神食粮。请你们好好地享用吧。

19. 一切毫无价值的经过句都只有暂时的意义;技术只有为高尚的目的服务,才有价值。

20. 千万不可帮助推广坏乐曲;恰恰相反,必须竭力阻止它们流行。 非但不可演奏坏乐曲,而且除非万不得已,连听也别去听。

21. 永远别醉心于卖弄技巧,醉心于所谓壮丽的效果,应当专心致志产生作曲者希望产生的印象;此外均非所需。凡是超过这一点的,都是歪曲。

22. 任意改动优秀作曲家的作品,遗漏掉某些地方,或者更坏的,添上一些时新的装饰音,都应当算是不成体统的做法,算是对艺术最大的侮辱。

23. 你在挑选学习用的乐曲时,最好和年纪大的人商量商量;这样可节省许多时间。

24. 要逐步地熟悉杰出的作曲家的全部有重要意义的作品。

25. 对所谓演奏能手轻易获得的成功不要眼热。但愿你认为,一位艺术家的赞许要此一大批群众的赏识更可贵。

26. 一切时髦的东西总会变成不时髦的。如果你一辈子追求时髦,一直追求到老,你就会变成一个受任何人轻视的花花公子。

27. 常常在大庭广众间演奏,害处多,益处少。最好多听别人演奏,千万别演奏你自己也感到内心愧疚的东西。

28. 永远别错过参加重奏(二重奏、三重奏等)的机会。这可以使你的演奏轻松活泼。此外还要多替歌唱家弹伴奏。

29. 如果大家都想拉第一小提琴,管弦乐队就组织不成了。所以,请尊重每一位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尽职的音乐家吧。

30. 要热爱自己的乐器,但切勿受虚荣心的支配,认为它是最好的、独一无二的乐器。要记住世界上还有其他乐器,而且和你的乐器同样出色。要记住,除了器乐演奏家以外,还有歌唱家;此外还别忘记,只有管弦乐队和合唱队才是音乐的最高的表现。

31. 当你正在成长的时候要多看总谱,少和那些演奏能手交往。

32. 要勤奋地演奏伟大的音乐大师、特别是巴赫的赋格曲。必须把《平均律钢琴曲集》作为你一日不可缺少的粮食,这样你才靠得住成为一个有根柢的音乐家。

33. 要在同伴中寻找懂得比你多的人。

34. 在钻研音乐之余,要读一些诗人的作品。还要常常欣赏大自然的景的景色!

35. 从歌唱家那里可以学到一些东西,但是别完全信任他们。

36. 世界之大,何地无才。所以要谦虚!你还没有发现、还没有想出在你以前大家不知道的东西。即使你发现了吧,也应当把它看作赐予,必须和别人分享。

37. 要学习音乐史,并且聆听各个时代的典范作品,充实你在这方面的知识,这样就可把你的虚荣和过于自信的毛病很快地医好。

38. 蒂包的《Uber Reinheit der Tonkunst》(论音乐艺术的纯洁性) 是一本很好的研究音乐的读物。等你年纪大一些要经常读这本书。

39. 如果你偶然经过一座教堂,听见里面正在弹管风琴,那就请进去听听吧。如果有朝一日,你侥幸能坐在管凤琴面前,请试用你的小小手指弹弹看吧,你一定会对管风琴音乐的全能威力惊异万分的。

40. 不要错过练习弹管风琴的机会。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乐器能够像管风琴那样很快地把你在作曲中或是演奏中的疏漏,赤裸裸地暴露出来。 要热心地参加合唱,特别是唱中间声部,这样做可以提高你的音乐修养。

41. 但是,怎样才算有音乐修养呢?如果你胆怯地、目不转睛地凝视着乐谱,唯恐漏掉什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乐曲弹完,那你就是没有音乐修养的;如果当你弹乐曲时,有谁出其不意地突然把乐谱掀过两页,你就停下来不能继续弹下去,那也表明你是没有音乐修养的。但是如果你弹一首新乐曲,弹前面就约摸感觉到后面应当怎样接下去,当你弹熟悉的歌曲时,你能记得清清楚楚后面该怎么弹--总之一句话,如果你不光是用手指演奏音乐,而且在你的头脑和心灵里也有音乐,那就表明你有音乐修养了。

42. 但是怎样才会有音乐修养呢?可爱的孩子,音乐和任何艺术一样,主要的东西是天赐予的。但一个人的才能不论大小,都可以发展和提高。不过你如果象苦行僧一样,离群索居,成天弹机械的练习曲,却决不会达到提高的目的。必须在多方面活跃地和音乐人士,和合唱队与管弦乐队打交道尤其重要。

43. 要及早搞明白四类主要人声声部的音域,特别要倾听这四个声部合唱时的声音。要研究它们在哪些音区最充沛有力,在哪些音区最容易表现柔和温存的音乐。

44. 要留神细听所有的民歌,因为它们是最优美的旋律的宝库:它们会打开你的眼界,使你注意到各种不同的民族性格。

45. 应当从小就练习看古老的谱号。否则你就不能了解往昔的许多优秀音乐作品了。

46. 要及早注意各种乐器的声音和性质;把它们的独特音色深深地铭刻在听觉记忆里。

47. 永远别错过聆听好歌剧的机会。

48. 要尊崇过去的遗产,但也要一片至诚地迎接新的萌芽。不要对生疏的名字怀成见。

49. 切勿凭最初的印象来判断乐曲好坏。你起初感到中意的东西不一定都是最好的。大师的作品需要仔细研究。许多作品,你要在各方面成熟以后才能明了。

50. 你在判断一首乐曲时,应当辨别它究竟是艺术作品,还只是供人茶余饭后消遣解闷的东西;对前一类乐曲要坚决维护,对后一类乐曲也别生气!

51. “旋律”乃是稍涉音乐门径的人的战斗口号。的确,音乐离开了旋律就不成为音乐了。但是要了解他们的所谓旋律是指什么。他们只承认那种容易领会,有悦耳的逗人喜爱的节奏的旋律。但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其他性质律。试翻开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你处处都可看到无数各式各样的旋律;我们希望你对那种毫无价值的单调旋律(最典型的是意大利新歌剧的旋律)很快就厌倦了。

52. 如果你在钢琴上找到一个小小的旋律,这固然是件可喜的事,可是你如果不乞灵于乐器而在你的脑海中自然而然地浮现出一个旋律,那你就应当格外高兴--因为这表明你内心的音乐思维已在萌芽了。手指应当做头脑所希望做的事,而不应当与此相反,头脑跟随着手指的动作来思想。

53. 当你开始创作时,要预先打好腹稿,等到胸有成竹,才可以把它用乐器演奏出来。只有当你创作的音乐是从内心产生的,只有当你深刻地感觉到它,它才能对别人发生影响。

54. 如果你天生有一个活跃的想象力,当你独处斗室时你往往会一连几个钟点呆坐在钢琴旁,试图把“自我”的情感用和声发抒出来。这时,和声王国愈是模糊不清,你也愈是神秘莫测地感到自己进入了一个神奇的幻境。这是年青人最幸福的时刻,但是要提防,别过份随着你的想象驰骋,这样你就会在虚幻形象的创造上浪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只有把你心里所想象的东西记成乐谱,你才能掌握形式,把你的思想更明确地体现出来。所以,要在记谱上比在即兴创作上化更多的时间。

55. 更及早了解指挥法。常常观摩优秀的指挥家,你可以暗中模仿他们的动作,随着他们一起指挥。这样可以使你的思路清楚。

56. 要仔细观察生活,还要对其他艺术和科学有所了解。 道德的法则也就是艺术的法则。

57. 勤勉而顽强地钻研,永远可以使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58. 一磅鉄只值几文钱,可是经过了锤炼就可制成几千根钟表发条,价值累万。同样,你也要好好利用天赋与你的“一磅鉄”。

59. 没有热情,就不可能创作出任何真正的艺术作品。

60. 从事艺术决不是为了发财致富。但求做一个不断进步的艺术家,其余自可不求而得。

61. 只有明了形式,才会明了内容。

62. 也许只有天才才会彻底了解天才。

63. 有人说,一个炉火纯青的音乐家必须第一遍听管弦乐曲,就能在内心中把它记成总谱。这是我们所能设想的音乐修养的最高境地。

64. 没有巨大的热情,就没有任何正确的东西被带上艺术之路。(离开了热情,就成就不了艺术的真谛。)

65. 艺术不是让你占有更多财富。你只需成为一个大艺术家,其他的都会自然而然到来。

66. 学无止境



罗伯特·舒曼

1850年5月3日

评分

参与人数 3积分 +12 收起 理由
mandy522 + 3 感谢分享
FloraShao + 4 感谢分享
RZ的妈妈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5-17 13: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莽撞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莽撞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莽撞人 于 2019-5-17 13:52 编辑

2019 Melbourne Recital Center Bach Competition Finalists名单出炉了。今年有10个选手入围,其中大提琴一个,钢琴4个,小提琴5个,我们老师3个学生全部进入决赛,太给力了。为有这么多钢琴学生能登上MRC这么棒的舞台而高兴,回想起2017年坐在观众席里观摩这个比赛,那届只有孤零零一个钢琴,出彩的都是弦乐,小伙子于是决定有必要参赛来展示巴赫键盘音乐的魅力,尽管老师老早就向他提过这个比赛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8 收起 理由
mandy522 + 3 感谢分享
RZ的妈妈 + 5 恭喜恭喜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5-17 20:4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ik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ik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很有潜力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9-5-17 20:5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Z的妈妈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Z的妈妈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莽撞人 发表于 2019-5-17 13:48
2019 Melbourne Recital Center Bach Competition Finalists名单出炉了。今年有10个选手入围,其中大提琴一 ...

请问大哥决赛是什么时候?公开售票吗?
想带孩子现场感受一下决赛的气氛

发表于 2019-5-17 21:3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莽撞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莽撞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莽撞人 于 2019-5-17 21:36 编辑
RZ的妈妈 发表于 2019-5-17 20:53
请问大哥决赛是什么时候?公开售票吗?
想带孩子现场感受一下决赛的气氛 ...


6月16日,票子上Melbourne Recital Centre网站预定,但是免费的。应该带孩子去感受下现场,水平不低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RZ的妈妈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5-17 21: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莽撞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莽撞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Yike 发表于 2019-5-17 20:40
很有潜力

潜力还有,还没正儿八经开始练琴呢。

发表于 2019-5-19 10:4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莽撞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莽撞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usic is a more potent instrument than any other for education” - Plato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