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lo@sy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o@sy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lo@syd 于 2014-10-26 20:35 编辑
求知 发表于 2014-10-26 16: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所以,希望有机会你能看看这本书
不仅Goldman的,Howard Gardner等等的书我也都读过了。
在我做一个新的公司项目, MD,CEO,CFO 等management service team的位置,在招聘遴选的过程中,都会用到personal assessment的工具。
但说实话,这些都是技巧的东西。如果你做一些培训的课程,很多公司和个人都会做,你看,连我自己也花钱做的。 但在实际应用中,这些理论和实践的作用是仅仅是“让人感觉更好“而已。
而高级别的团队组合中,除了这些,还会用到一种工具,这种工具就是本能。本能是无可改变的。这也就是我前文提到的,能改变的是技巧,却不是本能。
有极高控制力的,可以很轻易地欺骗wealth profile等等测试工具,我在同一个月,两个不同项目,为了在board中获得不同的优势地位,我做出了位于两种区间的profile。
sense,natural instincts,这都是基因的东西,是无可改变的。其实我并不反对,反而是极力提倡,多阅读或者参与personal development方面的东西,读一本书是不够的,呵呵,只是起步而已。
这个帖子,发在工作学习版或者读书版都是相当合适的,而在子女教育版的话,感觉又是将带入家长急切心态的,家长特别注重孩子前十几年的发展,不是从一个长期发展的观点,而是急着把人一辈子要学的最好都在孩子人生前二十年完成,或者十五年内完成。
在集中求学的时期,应该是青少年由自己的本能驱动去发现自己comfort zone的过程,而并不是一个急于去expand的时期,外沿的expand是后期的,有的人会在十几岁,有的人会在二十几岁,有的人会在五十岁,六十岁。找到合适自己的领域,有适应,才能有拓展。这是一个了解规则,熟悉规则,改变规则,创造新规则的过程。 家长的缺啥补啥的心态,实质上会遏制孩子的发展,因为人无完人,家长不是完美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孩子如果没有自我摸索自我寻找发展的空间和时间,而是陷入在家长预设的“培养”这个思维框架中的话,就会迷失。
当然,社会必须有分工,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会成功,而有些人即便曾经优秀,却在踏上社会一段时间后失去了继续发展的动力。造成这样结果的因素,并不是天时地利人和这些,而是持续前进的动力是人固有的,不是“培养”出来的,这是内在的驱动力,是本能。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