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kuberk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uberk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kuberk 于 2013-9-2 17:30 编辑
距离2月26号登陆澳洲,转眼已经过去了半年,和其他许许多多的技术移民一样,我也经历了一个巨大的人生转变。而我没有想到的是,在职场上的跨度和我生活上的跨度一样巨大,我从一名驻华美资企业的呼叫中心系统工程师,转变了一位墨尔本的本地奥迪销售员。正如和前同事的邮件里说的那样“ I come here from China, changed my life, and I worked as IT engineer for nearly 7 years and now I turned to be a car sales advisor, also a big change in career. ”
都说男怕入错行,对于汽车销售,我完全是新人新手,那么我是怎样完成这一切换的呢?
说到移民,还是08年奥运会之后公派去了一趟芝加哥的经历,那次美利坚之旅使我萌生了移民的想法,不仅仅是为了蓝天白云食品安全和自由,而是希望我的下一代和我有不一样的生活,受不一样的教育。和大家一样,初到澳洲的老科,也先经历了一个新奇、兴奋、忙碌的过程。到墨尔本的当天,正值酷暑了多日的墨尔本第一天降温下雨,兴奋的几乎一夜没睡的我下了飞机去旅店的路上就瞪大眼睛看看这个传说中农村版的美国到底和真正的美国有什么不同。这里给我的第一感觉确实像是一个农村版本的美国,除了CITY,几乎没有什么高楼大厦。墨尔本绿化的程度又远远超过我的想象,不愧是世界第一宜居城市。来到了蓝天白云下,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喝着放心的牛奶,吃着比国内质量不知好多少的澳洲牛肉…… 但这种兴奋劲马上就变成了赶快面对眼前的现实:老婆孩子2周后就到!而我到了之后才发现对于一个没有任何本地经验新移民来说,租房子都是那么困难。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陆续的客服了租房、孩子初到澳洲的生病、自己出去找房等等一系列困难之后,我的生活重心也自然就放到了找工作上面。
我在国内做的是语音通信系统,以应用层面为主,和这边的genesys系统很类似。我之前的公司在澳洲只有几个员工和几个合作伙伴公司,这里的主要市场是genesys和avaya,再就是cisco。没有什么分给我们,公司内部direct internal transfer没有vacancy,虽然新加坡的老板对我印象还不错,但没有Hire account让他也帮不上我什么忙。我的主要希望就寄托在了墨尔本当地的几家合作伙伴公司,到了之后赶紧和对方联系。但人就是这么现实,其中一家我自认为关系一直不错的公司反应非常冷淡,没有给我任何回信。另外的俩家有一家的一个哥们非常热情,他之前出差到中国的时候我们就见过面,所以这次他也请我在Box hill吃了顿饭,并答应帮我改改简历,内部推荐。这个哥们真的不错,后来我也把他和他老婆请到家里来吃饭。可惜最后他的老板不喜欢我(之前在中国就和我们打过交道,打过电话,他老板对我们公司的产品非常吹毛求疵),也没能成行。最后一家公司本来是我关系最熟悉的一家,而且老板也对我感觉还可以,但他们正在经历structure change, 作为经理的他自己的位置也难保,最后帮我推荐了个悉尼的职位,但我的条件又没有满足需要。。。
这时候就只能靠seek自己来找吧,这时候距离我来澳洲已经过了第一个月,第二个月我还收获颇丰,投了没几天简历就有一家的CEO电话面试了几次,职位要求和我以前做的比较符合,CEO对我的英语也很满意,薪水现在看来真的很可以,但当时自己真的太狂妄了,觉得刚来第一个月就有一个CEO直接面试了,有点想再看看的意思。当时主要的concern是这个职位需要50%的出差,而我的老婆孩子也还在身边,觉得自己要是经常出差生活上会不方便。而现在看来这又算的了什么呢?结果可能是我的心不在焉在CIO面试的时候被感觉出来了,没有了进一步的消息。而我当时又接到了其他俩家的面试电话,都是我更想做的职位,而且都承诺我下周就安排现场面试云云,于是我就兴奋的等待着。。
等待了一周,我着急了,而当时头一轮面试打来的电话都是private号码我也没法回拨回去,又傻等了二周之后,陆续受到格式化的拒信,希望这才幻灭了。。。
这时的我终于开始着急了,已经来了二个多月了,每天一起床头一件事就是开始改简历,上seek,我并没有疯狂海投而是每天都精心挑选几个自己觉得非常match的职位,仔细改好简历和求职信再发出去。可即使是这样,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仍然大多数都石沉大海,少数有几个中介打来电话也都是无关痛痒的问几句就没了下文。自己听从了前人的指点报名了OQP,并开始做起了接机。。。
此时距离我来澳洲已经三个多月了,老婆孩子在身边,老丈人的签证到期,也要回国了,他本来还期望我在他临走的时候找到工作,让他放心的回国。现在孩子要我们自己带,而工作也要自己找,真的全靠自己了。这时的我感觉处于人生的最低潮,虽然这个最低潮是自己自找的,并且有相应的心理准备初来澳洲第一年会很难,但真正自己经历的时候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滋味。 接下来的日子接二连三的拒信真的很摧残人的自信心,有个名人曾经曰过“没有深夜流过泪的人不配讨论人生”。而作为已过而立之年的我,带着放弃国内大学讲师工作的博士老婆和一岁半的儿子,在这种艰难的找工环境下真的是不只一次夜里潸然泪下。在这个时候我决定和老婆一起看看北京人在纽约,中国合伙人,在这个时候最需要点励志的东西,最需要给自己打气!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个在本田做汽车销售的朋友和我说,你如果对汽车感兴趣,也可以试试汽车销售类的职位。对啊,why not?从05年开始,我就几乎天天上网不离汽车之家,爱卡,市面上出现的所有车系我都是如数家珍,哪款车哪年改款几种发动机变速箱是几速的几乎我都知道。为什么不去尝试尝试呢?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我在seek上发现了一个招聘奥迪销售的广告,我用了不到一小时的时间把花了半个月改好的5页的IT engineer的简历缩减成了一页,写了封简单但认真的求职信,一起投递了过去。
第二天,我就接到了电话,简单聊了聊签证之类的话题(估计还是套我的英语水平,不过有了几次面试经验的我已经大概在第一轮面试时表现的很坦然了),就约了我明天的face to face面试。而在同一个下午,又一家IT公司的猎头跟我也联系上了,聊了接近半个小时也聊的非常好,而且薪水很高。俩边同时跟进,哪个成算哪个吧。
接下来的和HR经理 face to face面试,我表现的出奇的好,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和这个HR经理聊的非常高兴,觉得自己的英语也表现的很好,几乎连语法错误都没犯。面试走出dealership总部我自我感觉应该能进下一轮了,但还是回去认真准备了IT公司的下一轮面试,看了好几天资料,数据库文档,然后。。。
第二周,dealership的HR给我打来电话,让我直接去跟销售经理做最后一轮面试,而IT那边的猎头只是让我等等,再等等。好吧,哪个先成算哪个,毕竟对于现在的我找到工作才是第一位的,自己尽最大的努力,剩下的交给上帝!穿上西服,扎上领带,喷点儿香水,弄出一副Professional汽车销售的嘴脸,我自信满满的去面试了。结果我表现的居然比和HR那次面试还要好,整个人跟打了鸡血一样亢奋(估计真的是太渴望一份工作,憋坏了),加上自己在中国的家乡又是产奥迪的,自己对奥迪全车系又非常熟悉,和老板聊的又是非常好。临走他主动给我一张名片“I do hope to see you again!” 我心想,完了,没准跟电影《泰迪熊》里面的情节一样“shit, you are hired!”
第三周,IT那边似乎又已经石沉大海,我也预感到了什么,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现在的Manager,我当时面试的Boss给我打了一个电话,和泰迪熊里的台词不一样的是由shit改为了congratulations,you are hired改成了welcome onboard!
我有工作了!
过了几天,IT那边的猎头也给我发信了,告诉我当时我是他的第一人选backup,也就是万一他的推荐人fail掉了面试,我就替补上去。但他的推荐人拿到offer了,所以……所以就会和我继续保持联系的云云。而老科看完了这封信,又穿上了西装领带,“好吧,你的汽车销售生涯开始了……”
其实也要感谢足迹,从11年底还在等PR的时候起我就混迹于carsales和足迹的车版,发的跟帖之类也大多在车版,结果自己真的就以这个要作为职业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