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大头家常菜 -- 香酥小虾,八珍豆腐,红烧肉 (2007-11-3) datou2z · 【参加活动】丫大爷何止有2把刷子呀! (2015-3-26) peanut
· 北京之行FB记(内含图片不过没有做法) (2005-1-18) cheers · 活动:想在BERGEN慢慢变老 (2016-3-22) 七公主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1422|回复: 16

[其他] 各国美好食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14 11:5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solom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solom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梁实秋的<雅舍谈吃>有好几篇提到别人或他自己曾经以为中国菜天下第一,但他说自己早年那样认为可能因为年幼自大,后来写文章鼓吹中国菜时也没尝遍天下菜,所以并不作数-尽管他相信唐鲁孙等美食大家应该没弄错.我想梁后来有机会吃到更多外国菜,但好象到哪都是寻中国馆子,所以无法检讨或修正了自己的认识,在台湾老想着北平的吃,可爱,甚至可怜,什么台北牛肉面,哄日本小孩或者刘若英,可以,哄梁前辈,不行.不过他提到自己推崇中国菜可能是因为自己习惯,而法国人意大利人认为本国菜天下第一也是同理.这就象我总觉得汪曾祺的<五味>最对我胃口,因为我和汪老都是苏北人,都是水乡的,水产蔬菜五谷都特别熟悉,特别习惯,而川菜粤菜鲁菜甚至沪菜那些就远了,生分了,爱吃,但不打心底里爱,给我一盘大煮干丝和一盘毛血旺,只能挑一样,那不管有没有酒,天是否寒,我都选前者.如今我自己周游列国了,又是脾胃功能特佳,但到了哪也都首先找中国馆子,这时就不挑菜系了,我想还是’习惯’因素为主,毕竟国外的中国馆子基本没有什么中国味了,而不是因为中国菜比外国的当地菜一定好.另一方面,中国菜确实有其独到之处,一来用料丰富而讲究且大胆,据说泰国人每天花70%时间考虑吃,我想中国人也不少于56%,反正我妈每天就忙着弄好吃的,二来国外有很多烹饪比赛,如日本的Iron Chef,常年冠军就是个中国人,据说原来是邓小平的厨师,而澳大利亚前阵子的类似比赛的亚军也是个华裔,我理解最后是输在不擅长西洋菜,说明中国人善于做菜,三来中国的香料厉害,欧阳应霁的<慢煮快食>里就极其推崇东方(包括东南亚)的各种调味品,他独创18分钟一道菜,其中大显身手的就是各类辅料,这不奇怪,根据历史学家的<香料传奇>,当年欧洲人环游全球其实就是找好吃东西去的.

首先说一通中国菜,是想引出外国菜,同时不给人造成一个’数典忘祖’的误会,好像多尝了点野鲜就吃人家嘴短,崇洋媚外了;我也没功夫和闲情去写本小册子一一道来,如殳俏的<吃,吃的笑>,或早年沈宏非的专栏;我书橱里也有很多品茶品酒的书甚至厨师培训的教材,如果拾人牙慧掉书袋,就对不起读者诸位了.我想还是象<闲情偶寄>一样,主题可以集中,但屎壳郎挂铃铛,想到哪里凑到哪里吧.下面将列述我吃过的各国特色美食,更多的是主观感受,但将尽量不故作惊人语,关键是拂去一些传说中的神秘光环,同时创立一种比较的方法去谈食之道.现在国人到国外旅游也多,经常被导游忽悠,往往吃不到真正的外国风味,连故乡风味也吃不好,我出离愤怒,我以我笔荐鲜宴.

似乎公认日本人爱把他们学来的东西做到完美,我觉得在吃上面,他们还是很独到的.本来他们的饮食是最好的之一,但日本人对外国饮食也每每毫无保留地赞美至极,我觉得这还是那种学习的态度,把别人的deliciousness都学来.好比日本人到波兰或者奥地利,必然听肖邦或莫扎特,果然日本出了大指挥家和演奏家.前两年,日本终于获准出口大米到中国,部长到北京搞仪式,一个老教授说自己回国这么多年一直思念日本的米饭,200元一斤实在不算贵,说起来水稻也是3000多年前从中国引进的,那之前,日本人吃的是小米,也是中国去的.米到底哪儿好吃,估计泰国人也想哼两声,日本饮食最独特的恐怕也不是摆设好看,这方面中国或欧州都不差,我觉得关键特色是生吃,特别是生吃鱼.自从喜欢上日本的生鱼,我现在吃buffet,不象别人只吃虾或者蟹(当然也有人只吃蛋炒饭的),我只吃生鱼调芥末姜片.有些地方很小气,吃完就没了,只剩寿司饭团了,有次在夏威夷希尔顿度假村对面一家,可真是放开吃,差点走不动,谁叫我长得象日本人呢.骗人反骗己,在巴塞罗那时住在圣家族教堂附近,看到一个sushi train的店,以为是日本人开的,门可罗雀,但实在找不到其他想吃的店,结果两人吃了一’火车’的各样式,也没见其他顾客来,东西都是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有的微波一下而已,老板娘一听说话就知道是上海人,同在异乡为异客,心生的埋怨就淡了,攀谈起来她说在美国开饭店没成功,到西班牙时间不长,正好碰上金融危机,连日本游客都来得少了,本地人更是吃不起日本饭.日本人知道肯定更觉得遗憾,鱼都不新鲜了,怎能拿出来招待客人.大学的时候有个老师,在刺骨的南京的寒冬里只穿T衫和短裤,即使中等帅,也引起美女尖叫,看那肱二头肌跟其他男人的羽绒服一样隆着,问他为什么不怕冷,他说在日本呆了两年,吃了不少生鱼片.我不知道,这是否真有联系,毕竟日本人冬天也穿得跟球似的.但生鱼必定是健体的,关键是如何保鲜,暴露在常温下不能超过多长时间,否则细菌靠芥或清酒未必能杀死.另外一个学问是用什么鱼,我怀疑普通的日本人自己是否搞得清楚,记得在涩谷有个地下的大超市,每天晚上快到半夜的时候就叫卖没卖完的各种鱼片,我们流连于摊肆时,不时有人来兜售,看上去很客气,但叽里瓜拉我啥也听不懂,我想如果在这个钟点真饿了,还是来碗乌龙面吧.鱼片,还是在京都的花间小路,边吃边观赏艺伎的后脑门,更有意思.大凡世界各地体面的城市的最贵的餐厅必定是法国或日本的,自有几分道理,中国餐馆更讲究薄利多销,甚至不惜都开在红灯区附近.

对比日本人的精细和偏吃素,美国人给人的感觉就是粗和爱吃肉,很多人特别是没去过美国的,会问:美国人懂吃么?因为麦当劳肯德基实在是臭大街.记得90年代南京有个不知道真海归还是装13的人开了个所谓西部牛仔火锅,火了一阵子还是输给小肥羊了-虽然我们隔三岔五去吃顿涮牛鞭.据说必胜客倒是至今门庭若市,可这比萨饼也不能算美国特色啊.其实美国的文化就是牛文化,不管是原先的印第安人还是后来的西班牙乃至法国英国人,美国人的生活离不开牛,美国人的吃也就牛在牛身上.正如海滨城市的鱼店一般都会有张贴鱼类辩识图,美国的牛肉店也经常能见到’庖丁解牛图’,牛身上的不同部位都有特定的名称,肥瘦嫩韧各不同.然而牛排最要紧的还是’几分熟’,似乎原本小姐们和中国人是不愿吃带血水的,但近来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越来越多的这两类人抢着吃三分熟,还一定要搭配红葡萄酒,可惜的是这两类人不擅长使刀子,所以吃了老半天还有一大半已经凉了不好吃了,如果没有外国人在场,象啃猪蹄子那样捧着咬,倒可以弥补些个,外国人用筷子吃面,不也很难看么?这个牛排还有种吃法就是食客自己烤,一边烤一边吃,比如有所谓stone steak,给你一块烧热的石头,但你不知道它有多热,和一块生牛肉,你自己控制肉的生熟和吃的速度,这边手还在切肉,那边肉已经非常非常的well done了,手只好腾出来叉肉往嘴里送,而正准备与红颜佳偶交杯,热气迷糊了眼镜,再也找不着酒瓶,等云开雾散了,石头上已经耸着几块焦黄的牛肉干.现代医学主张红肉要少吃,但美国人这体格,光喝牛奶吃面包,营养还真跟不上.目前美国对中国还没有全面开放旅游业,估计中国来的人还是和梁实秋一样更喜欢找中国馆子,反正我很少听说有人特地去吃牛排的,等将来中美跟哥们一样互相免签,每年来往几千万人次,不知道会是中国人喜欢上牛排,还是美国人改弦更张,将牛肉都切成片儿丁儿,要么红烧要么水煮要么爆炒,这些吃腻了,再上铁板,哦,打住,铁板烧是日本人学的中西合壁,起源其实还是西班牙甚至美国人呢,看来饭桌上不分彼此,还真是那么回事!

写到这,有人会说日本美国的饮食我们都太熟悉,得写写那些不常吃到的,且慢,现在说说香港,因为精彩的得留到后面.那么香港尽管殖民化过,本属于广东一系,又何必单列呢?因为对于外国人来说,他们了解的最多的中国菜还是香港人传播出来的,而且我将逐一写祖国八大菜系,在介绍更独特的国别菜前,以香港做代表,回顾下中国菜的某些特点先.香港火的是点心(dim sum),一般同时饮茶(yum cha),相传新龙门客栈时代,侠客们沿着丝路到西天取独门密笈,路上不敢喝酒怕误事,所以一般要茶,但喝得很豪爽的样子,不管风骚的老板娘放没放蒙汗药,都呼呼大睡,下茶的就是各种蒸笼里的点心,此去万里千年,这传统打小亚细亚转一圈,被香港武林高手继承下来了,都暗藏在猪笼城寨,后来经历无间道般卧底探秘,什么人都会了,目前很多海外的yum cha店往往都是大陆人偷师学艺开的.记得以前到广州去领个什么奖,当时的什么局长到我们住的酒店说广州的早茶点心有上千种,本地人吃一年才吃全,我们只有几天时间,所以每天一定要尝上十种以上,果然餐厅每天用工夫换不同花样,现在回想起来,国外的品种真是少得不是一个数量级了.具体的内容我就不细说了,集中国小吃之大全,而且价廉物美,老外特别喜欢吃.我要说的是服务员,香港每年都选美,选到最近都选恶心了,但点心店的服务员必定是又老又丑的.这跟大陆的餐饮业的服务员都要选最漂亮的不一样,就象大陆选空姐都选年轻俊俏的,如果有谁没见到过,我建议回国乘短途航班,因为漂亮年轻的不愿意飞国际长途,哟,跑题了,最近回国吃全聚德,发现服务员都是高跟丝袜旗袍,好在鸭骨架都在汤锅里,不然眼睛分神,一不小心就给吃卡住了.那么香港人为什么选老大妈呢,我觉得是因为她们必须推着小车周转于餐桌间,客人选笼贴时往往举著不定,必须有十足的耐心才行,再者她们就象家里的老妈或者保姆,更增进食欲吧.我读到一篇文章老外写的文章说她们是wilting ladies,十分到位传神,咱海外华人也有个新发明的词,叫WSNv.我极力避免偷懒去语双关之所谓’食色性也’,但要说’物化女性’,恐怕只有日本那不知道是吃人还是吃菜的’女体盛’才算登峰造极.香港人吃饭的主要问题是吵,也就是说大声说话,我见过一家人吃着吃着吵起来,甚至把饭店的碗都砸烂的,老板也无可奈何,可见吃饭也是宣泄压力的地方和时机.香港人也喜欢吃甜,不仅街头很多甜品店,象’糖朝’那样糖水和点心兼卖的大规模连锁餐馆也很火爆,而且很多人都要点去火的凉品.到了晚上,铜锣湾那些地方都是吃正餐了,歌舞升平,虽然风味已经完全国际化,需要担心的只是胃口的大小,另外,服务生都换成干净正式的能操正宗英国口音的男人,因为老妈子们回家泡脚了,而年轻姑娘还在选美现场换胸垫.

香港人还喜欢喝下午茶,这个大概只能算是英国的传统了.英国的饮食说真的我觉得恰恰是茶特别是所谓高茶最有意思,以前不知道高低的意思,以为高茶是高级贵族才喝的,后来才知道是桌子高矮.午休刚起来那杯还叫低茶,吃点甜点心而已,快到晚饭时喝的才叫高茶,又叫肉茶(不是肉骨茶),因为佐有各类肉制品了,它甚至可以说是晚餐的前奏,或可以喝酒,所以桌子要高,那些腹中空空不胜酒力的人可以有个扶靠,免得酒肉穿肠过,茶不醉人人自醉,丢了绅士的风度.如果去英国要买什么纪念品,恐怕红茶是免不了的.但买不回的是那种喝茶的悠闲,有次在一个骑士时代的古堡里吃大餐,菜实在是粗陋,所以主人请了个民间二人转逗乐撑时间,听得似懂非懂,只好跟着别人该笑时笑,该锁眉时锁眉,惟有面前的茶可以不断地添,温暖馨香,恍如隔世.有时会觉得英国的辉煌一去不复返了,但有那庞大的金库在,英国人还可以继续慢悠悠地喝着从各前殖民地舶来的茶,偶尔为曼联的胜负撒点野,开春还可以去康河撑一支长篙.去英国人家里作客,主人未必都以茶招待,但总能拿出点饼干或者薄荷巧克力,然后翻出家里的相册,述说祖先的伟绩,作为来客,我们的眼睛会不由自主地移开,羡慕起那些精美的茶具,多么地似曾相识啊,因为那是日本的釉,中国的瓷,兴许花式是中东或地中海的?如今立顿红茶风靡全球,令东亚诸品茶大国汗颜,我想可能是因为红茶可以-也必须-加奶才够美味,是咖啡的不二替代品-尽管从健康角度绿茶简直就是神药,进一步奶茶又可以添加各种水果蔬菜风味,甚至放’珍珠’.殊不见现代那些和宝玉黛玉一般年纪的中学生谈恋爱再也不搞什么诗社,下午有空就坐成一堆吸珍珠奶茶,然后捉对接吻,多年过去,只剩’奶茶’姐姐一人落单,而远处传来陈升的’把悲伤留给自己’,可知其乃催情极品,也难怪英国人擅长写爱情小说,恐怕都是灌茶高手.

‘英国病人’掉在北非沙漠只说:别问我是谁,外星人降落尼罗河畔只通过金字塔下的墓葬壁画告诉我们:咱爱养鸭子,那么今天的阿拉伯穆斯林埃及人能慨而慷的只能是:请你来沾酱,新鲜出炉的炊饼咯!其实开罗人吃的那也不叫炊饼,更不是烧饼或者馍,而是囊饼,有时只吃外面一层干脆的皮,吃的时候沾酱,所以中国游客来了很生气,到世界文明古国就吃大饼沾酱,他们不知道我表叔以前援助西非,某天那国家的皇帝请吃饭,他们想肯定很丰盛,前面两顿就给厨师放假了,结果一人分了半个鸡蛋,还是最高规格呢,感谢中国人民的无私来着!这个酱有学问,用蚕豆做的,不如黄豆酱滑腻,却也不那么油,一般是作为头盘或者小吃,同时大饼还可以沾各类香料研出来的汁,第一次我们不知道,以为是碗汤,端起来就喝,那味道可大了,才明白暴殄天物了.这里的所谓main course也主要是各种做法的肉,当然是符合清真标准的,我们中国人喜欢点’盖浇饭’,不过这里的饭往往拌一些奇特的油或者放提子,所以如果再来块近乎烤焦的鸟类,盘子里真是五味杂陈了.在开罗市中心有一块地方有几家不错的餐馆,一般旅游书都推荐的,白天去吃倒也不需要预定,建议不要点羊排之类,那些还不如新疆买买提们做得好吃,必点的应该是酱茄子和橄榄叶裹肉,二者都与中国菜有异曲同工之处,特别是后者可等同粉蒸肉,但风味特别,离开了还能有点念想.不过在地中海沿岸的亚力山大城,饮食虽然也是穆斯林风味为主,却可以吃到不少意大利希腊痕迹的新鲜样儿.而埃及的更显著的特色是鲜榨芒果汁,只要你打了甲肝疫苗不怕苍蝇也给榨进去,还有水烟,就象成都人沿街喝茶打麻将,埃及的有钱闲人没事就沿街抽水烟,还有各种风味,我抽了几口,很快大脑一片空白,不知道是肺活量不够还是那里面有轻微毒品.当然埃及最大的特色是色狼多,因为当地传统女性包裹严实-在大城市已经很开放就不那么严格了,所以当地男子看到露腿露胳膊的国际女游客,吹口哨算轻的,还有骂人的,估计是谴责的意思,更有甚者,会偷摸,所以,惹不起最好躲着点,毕竟你又不能把他们的咸猪手炖成捆蹄.

不过要说哪些国家的男人最有激情,那还得数西班牙和意大利,那不是因为压抑造成的,而是一种自然的性的需求,谁叫他们的女人也奔放火辣呢?西班牙被穆斯林统治过,历经强大与潦倒,而且至今加泰罗尼亚地区和西班牙其他地区也还相对独立,所以今天的西班牙文化既看上去自成风格又能从中看到揉杂的各种元素,从唐吉珂德到圣家族教堂,无不匪夷所思却又合乎理性,就连皇马和巴萨的球风,也综合了英超的热烈和意甲的严密,这一切也都体现在迥异的西班牙饮食中.我很奇怪,在世界其他地方,虽然Hispanic或Latino到处都有,却相对地很少见到所谓西班牙风味餐馆,超市也只见到那儿出的橄榄油或西红柿酱,似乎这是个在吃上不费神的国家.实际却截然相反,无论是果味酒Sangria,还是开胃碟Tapas,都异彩纷呈,撩人食欲,等到海鲜拌饭(Paella)或面(Fideua)端上来,口水声和肚子的咕咕声真可谓声声入耳,而什么家事国事天下事就再也关心不到了.问题是,未必所有人都爱吃,一来海鲜是真鲜,原味地鲜,对某些人来说近乎腥,你可以要求调味,但那些粉啊末啊汁的,五花八门,没人敢开口点,因为不知道分别是什么,二来咸淡差别大,一般人短期旅游,不可能尝多几家去试,即使按照别人的推荐去吃,也未必适合自己的口味,三来量难控制,有时两人吃一小盘嫌多,有时两人吃一大盘嫌少,这还不能通过价格或者菜单上的照片来判断,你在那磨唧,老板还可能先不耐烦,四来那Fideua如果碎了看上去象老鼠粪,毕竟不如真正的面条筋道,可能更接近米粉或者较细的米线.因此,如果谁不喜欢这些,那就只能要碗西红柿汤泡面包干了,所谓汤一般还不热,所以不可能象吃西安羊肉泡馍一样吃完都想吼两句秦腔,好在就象在埃及边吃饭能边欣赏肚皮舞,在西班牙,吃饭一定要选个有Flamenco的餐厅,正规的那些很贵,普通的街头艺人的表演我看也很受用了,感觉当地不少女孩学这个,我想它和探戈不是一回事,但看女孩的头一甩一甩,我总想起来巩汉林和赵丽蓉的小品,只是弗拉门戈舞基本是在原地跳,不用蹚啊蹚着走,而那把大红扇子,就更叫人想家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4-14 11: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solom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solom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可惜的是西班牙拌饭那些不能作为纪念品带回家,能带的只有火腿,而且要去澳大利亚这些地方,进海关还比较麻烦.不管怎样,明眼人知道我终于写到欧陆了.这么多国家先说哪呢?德国和荷兰,明眼人也很快能知道把这两国家放一起,就是写啤酒了.可惜的是由于特殊原因,原定的德国疯狂游取消了,结果只是在德国坐飞机和火车转去其他国家,更别提见识啤酒节了,虽然Oktoberfest现在世界各地哪儿都有,不管是否当地有德国人或慕尼黑人,是否有正宗的德国啤酒.德国啤酒种类和品牌很多,不象爱尔兰有名的主要是Guinnes黑啤,早年不知道,因为平时很少喝dark beer,所以到酒吧总是点德国Ale,还一度以为Guinnes也是德国的.我的啤酒肚子不代表我能辨别啤酒,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只要是爽口的啤酒,管它是什么呢,就象我家笔记本都是IBM(联想)的,但未必都是T系列.上次在法兰克福转机,因为会员卡联盟不同,我和我老婆乘坐不同航班,而且在不同登机楼,快上飞机了,她来了条短信,我想才小别,就思念啦,打开一看,原来内容是:机场啤酒比矿泉水便宜,赶快买两瓶,今天允许你喝!不过德国机场还比较收敛,不怎么推销那个6瓶装pack,记得当年在荷兰,机场的店除了卖化妆品的简直全是卖啤酒的,而且几乎都是喜力,估计游客们换登机牌前都要买上半打一打,海关的X光机监视员工作也简单了,那些大包小包里不是啤酒瓶样的酒就是生殖器模样的鞋,也许偶尔有几个风车玩具.荷兰啤酒都是清澈淡黄的,如果不倒出沫来,看上去更象一杯茶,但酒力却比较大,我估计因为气候相对冷,冬天风也大,如果是几个朋友想发展感情,不管是同性的还是异性的,一夜的还是终身的,既要有点酒力调动情绪,又不能太过浓烈, 那只有啤酒了.有人说如果法国菜是优秀,英国菜是不及格,那么荷兰料理正好是及格,确实当地人是吃中规中矩的西餐,面包,奶制品,肉,不过荷兰人都瘦高的,胖的肉感的大概只在红灯区能找到几位,如果到阿姆斯特丹旅游,下午两三点从性博物馆开始,投硬币看几个没意思的A片,还有些电动玩具,然后步行到火车站前的运河码头,找个游船绕城一圈,等天黑再步行到唐人街吃晚饭,吃完到隔壁就可以在橱窗里看那些自食其力者了.不过中国旅行团可能一直比较保守,只看不消费,所以我那次只是看看震荡器还被人赶出来,当时又没什么海归证明啥的,只好望鸯兴叹了.

其实现在的啤酒和葡萄酒论产量甚至质量可能移民国家已经青胜于蓝,比如我的第二故乡-澳大利亚-的气候条件与法国意大利类似,又有其他优势,只是历史不长且地处偏远营销不便,还没有象百威那样特别响亮的牌子.但我却也曾在维也纳他乡遇故’友’.奥地利现在算个小国家,但这国家出的人物都是超一流,我慕名去维也纳的时候还是一土巴佬,而且是茕茕独行,吃西餐没劲,吃快餐又跌份,所以还是找中国饭店,老板娘大概看我学生模样,哄孙子似的推销一种当地的啤酒,那口味和她的所谓四川菜一样都走味了,啤酒象小时候二毛五一瓶的桔子汽酒,菜也又甜又酸,大概柠檬不值钱而辣子放多点会犯法.好在晚上去金色大厅想和日本人一起站在后排听场音乐会,结果被日本人挤出来了,正悻悻然却发现对面就是家澳大利亚的啤酒专卖店,当时就感觉长出一口气啊.后来听说奥地利人喝咖啡的方式很特别,有点类似西藏人喝茶的想象力,但我在那玩的时间很短,没有试验它,只记得到处卖巧克力,我想这也不算该国的特长,而大街上与施华洛夫斯奇一样鳞次栉比的大概就是甜点店了,各种糕啊酥啊饼啊派啊卷啊琳琅满目,可惜我已经被那老乡的啤酒和川菜的甜弄得倒胃口了,并未亲尝.由于离布达佩斯很近,我又花了一天时间参加旅行团去了趟匈牙利,刚过边境线就感觉’换了人间’,难怪当年邓小平去趟美国就赶紧搞改革开放,不然迟早和匈国一样被和平演变了.相对乡村的贫穷没落,布达佩斯也还算个大城市,而且辉煌的帝国的历史遗迹还在,大片的铜绿腼腆地守护着那份自信,不严格地说来当地人可能和我们一样都流着成吉思汗的血,只是他们不吃手扒羊肉而是土豆牛肉汤,不知道是不是向俄罗斯人学的.导游把我们送进一家据说有点传统的店就不见了,后来同游的人说他们吃不起这家店所以自己出去吃了,菜单上写的都是一种完全独立于其他欧洲文字的字母,猜也没法猜,好在导游交代说只管点beef,点完才又感受一遍’社会主义’的效率,直到离导游规定的返回时间还剩五分钟才端来,还’送’了一大条面包,等我汤里寻肉千百度而未果,才反应过来得赶快掰面包泡汤草草了事去赶车了.饭后在一广场正好看到一个保加利亚杂耍团在表演,还卖各种手工制品和简陋的小吃,比如套娃和窝窝头,都买了点,纯抚摸或者填肚缺,意外的倒是我给老婆买了个小木制首饰盒,她至今一直用来摆放数以百计的廉价耳坠子.离开多瑙河沿岸诸国前,还为了护照上赚多一个国别的章去了斯洛伐克,其首都也有一处古代的王宫,基本与中国的比较大的土匪家的炮楼一个水准和规格,难怪这些国家总是被人打来打去,平常的饮食估计也不比中国的土匪好到哪去.所以,到欧洲,谈美食,必须去法国,昨天看一部泽塔琼斯的电影<美味情缘>提到法国烹饪的三大诀窍:butter, butter, butter,我还纳闷起来,没听说过啊,可是想着想着,心就象黄油一样溶化了,就琢磨起什么时候再去法国了.

什么时候再去法国?我不知道,我没有朱自清或林达那样的生花妙笔去描绘巴黎的细节,更不可能象黄永玉那样写生作画,也许那比较脏比较旧的地铁会让人想起波德莱尔的<恶之花>,还有,如果在凡尔赛的午后徜徉,则耳边会回响起圣桑的<天鹅>,但当我竬竬漫步于巴黎那豪斯曼兴建的宽敞大道,耳边真正回响的不是<马赛曲>或<国际歌>,而是拉威尔的<Bolero>,那看似单调乏味的洋房和街道的变化是如此细微,必须一遍遍走过,重复同样的旋律,才复杂地显出层次来,而每一次体会都象加入一组新的音色,而当你爱上这座城市,就象你不得不爱上北京,你却马上要离开了,一切都突然停止,都不知道在这吃过啥.几年前一个全球餐厅评比的前10名居然有2处来自澳大利亚,一个是法国餐厅,一个是日本餐厅,都在我所在的悉尼,Jamie Oliver是后来才来这开分店.我的一个朋友慕名预定了法国餐厅,我不知道他那等待的3个月是怎样的心情,他们去吃完的第2天我就迫不及待地追问,他除了说很贵,还说吃了蜗牛和鹅肝,其他啥也没说出来,这可是平常聊起股票那真是口若悬河的人,我当时就想,法国菜真是了不起,能废了人的语言功能.今年终于去成了法国,之前在德国都没敢好好吃菜,尽吃麦当劳,怕胃口给破坏了不能尽情享受法国大餐的’exceptional’,一下火车是大清早,放下行李就出去找吃的,结果发现是星期天,这个天主教国家的人们都在弥撒,找了半天连喝咖啡吃牛角酥的店都没开门,结果看见个subway腿就象灌了铅,女服务员长得倒是很象Tautou,吃到一半她的黑人男朋友出来了,这人象齐达内.等我们吃完三明治,教堂的钟声响了,街上转出不少萨特和加缪,有的开始买长棍子面包,另外街角有几个波伏娃在抽电子香烟,估计他们要整个下午都在家搅和黄油了,人家能拿诺贝尔文学奖,而咱只能在乍暖还寒的冷清清的巴黎大街乱串,Bolero的鼓点就在这时开始了.在香榭丽舍大街转了一圈也没找到吃的,记得在小时候的明信片上这大街两侧都是餐厅的,我正想也许是被20年前的国内出版商骗了-就欺负那时出国的人少?结果给一群中国旅行团的阿拉上海人拉住要我们用我们的护照帮买几款LV包,我想可以啊,这样我的信用卡终于有笔在LV消费的记录了,就答应了.等到晚上,塞纳河的凉风催人回旅馆,我们才意识到,’大餐大餐,你在哪里?’,肚子就象单簧管温柔地哼着.吃,还是不吃,这不是问题,问题是吃什么,当天的答案:中国菜,而且是按重量称的.而且接下来的几天都是参观,所以往往都是类似地在景点吃’百家饭’甚至快餐.直到某天,也就是爱上了这座城市的那天,我们的腿就象Bolero的大钗一样咣咣咣的那天,我们从圣母院的花园穿越到达左岸,穿过著名的莎翁书店,就是圣米歇尔地界,空气里就弥漫着crepes的香气了,说起来这和咱中国的葱油饼的做法差不多,一个甜一个咸罢了,另外一个夹巧克力一个裹油条,但制做这个法式’可丽’薄饼的动作很性感,非帅哥不可为之也,我想有人爱吃它,就象有人在日本爱偷拍当地男人的布鞋一样,都是暇想尽头的冷酷仙境.比这可丽更神奇的是这个地方有很多餐馆,首先有意大利的希腊的,大概因为是所谓拉丁区了,但更主要的是法国餐馆,而且是咱吃得起的.不过我的法语是入门级还不到,所以菜单还是看得云里雾里,好在现在法国人不会故意装做不懂英语,什么蜗牛鹅肝他们都知道,即使真不懂我们的澳式中国英语,看我们的表情也大概知道我们想吃什么了.

点完菜等待的时间我看了下周遭,电影电视里似乎高级法国餐厅都环境幽雅,爱乐飘飘,即使不都用蜡烛那也必将灯光调暗,充满着爱情的味道,吃饭是次要的,吃完去哪浪漫更重要,但是我们选的这家餐厅里好象老年人居多,基本没有妙龄女郎,最年轻的也比布鲁尼显得老,却都在喝香槟吃大蒜面包蘸肉汤,而且所有人似乎也都在东张西望,大概都在看别人点什么吧.我的蜗牛很快就上来了,第一眼我想大概是上错了,因为我以为是田螺.这东西我熟悉,小时候在农村经常下河捞,一网下去什么龙虾螃蟹黄蟮乃至螺蚌蚬蛙应有尽有,当时那河连着一处肉联厂,水肥所以出产更肥,后来到城市吃什么十三香河鲜完全靠香料补味,我只能哀叹:往事不要再提,我要好好珍惜了.我老婆还添油加醋说这就是海螺,服务员也是个老头,给了把钳子,但我不知道怎么用,周围也没人用.据说清朝有官员请外国人吃饭,也就是吃田螺,都是偷偷把壳吐在大袖子里,老外以为都是连壳吃的,就全吃下去了.我没那么傻,但我觉得这蜗牛应该跟南京人吃旺鸡蛋一样,怕见到那里面毛茸茸的未孵化的小鸡的话,就只敲开个口子,直接吸进肚子,特别是女生,吃了一嘴毛,实在不雅观.好在蜗牛没那么难堪,实在不好吸的,用叉子挑也很完美,但我觉得这坨肉本身未必好吃,一小块还不如澳大利亚的袋鼠或者驼鸟乃至鳄鱼肉过瘾,也许法国人讲究,火候烹饪得恰到好处,但我们中国人讲究味,我承认它这味道确实鲜美,因为肉是浸在细韭末的汁里的,它不辛不辣不甜不腻,不象泰国或者马来菜那样以奇取胜,所以有猪悟能吃人参果教训在前,如果能慢嚼细咽充分品味,果然能满口余香,对后面的牛排更加期待.是的,鹅肝酱牛排,二者说起来都不是稀罕东西,到了法国就给做绝了,但我老婆尝一口就说不好吃,或者吃不惯,她真是比写<石钟山记>的东坡还性情中人,我则虚伪得多,慕名而来且价格不菲,怎么也得叫声好吧.根据心理学家研究证实,人的口味往往受心理因素影响,比如可口可乐历史更久且广告投入大,所以很多人总觉得它比百事可乐好喝,但被试验者如果不知道瓶中装的是什么,往往很多人又会觉得百事比可口好喝.前文已述,现在澳大利亚的法国后裔做的葡萄酒比法国本土的还好喝,那么鹅肝酱牛排在澳大利亚的法国餐厅也许也更好吃,我舍近而求远,又没看到几个法国美女,真是冤大头.最近才读到一篇文章说对于短期游客来说,欧洲只是靠博物馆或者美食把游人骗过去,但不在那儿住上一段时间,永远不理解什么叫欧洲的风雅,作者说欧洲人的自在都藏于小酒馆小咖啡馆里或者几条街汇集的小广场上,难怪好多中国美女作家不满足于去旅游找灵感,都嫁过欧洲去了,实在没人可嫁就在那养条狗,当然文章得写得比我好,有几个杂志愿意登,不能沦落到靠骂中国共产党或者吹中国八大菜系谋生.由于对法国餐有点小失望,我们又挖掘了第13区的意大利和越南餐厅,有一顿好找,可能应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看网上还有说在另外一个区有家中国人开的海鲜店好吃又便宜,我们已经不再敢相信.俗话说黄山归来不再看山,也许法餐吃完不再吃西餐?未必,意大利我们没去过,但每每在某处吃它家风味的面还是很提气,如果不能每件事情都达到我们的预期,是我们自己该降低期望的时候了.当然,法国菜还是属于一流的,只不过就象评选世界七大奇迹的时候洋人不知道中国有长城一样,八国联军在圆明园撒野,我现在算理解了,因为他们的什么凡尔赛宫实在是个loser,他们引以为荣的西餐,和中国菜比起来,也真是小乘了.

这会儿我高压锅里炖着牛腩,刚读一篇王蒙写李子云的文章,说’她不接受肮脏和粗鄙.当一个土包子出了趟国,回来拿上个小玩意垂涎三尺地讲述国外的繁荣讲究与自己开洋荤的兴奋的时候,李子云的反应是:我们早就选择过了.’这是写某些作家的无耻的,鉴于中国作家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开洋荤’的所占比例不多,虽然聂华苓那个国际写作计划邀请不少人去美国访问,我怀疑象我这土包子这样兴奋的还是不多,而且很多人最后和梁前辈一样还是去中国餐馆,我也不怕被人指摘’吓出一身汗了’,毕竟我不是作家,我只是个馋人.如今所谓美食都国际化快餐化,到购物的地方,饿了也许吃的是狮城星洲炒米,也可能是印度咖喱鸡饭,越南生牛河粉,或者朝鲜泡菜冷面,土耳其烤肉,瑞典肉丸子,但他们全拼起来搞个联合国席,也不敌满汉全席.在全面回顾中国特色菜系前,顺带说说澳大利亚的烧烤,也就是BBQ.这个在西方国家很常见,公园或海滩都有,有的是电的,有的是气的,有的是木材或者炭,或者周末全家和亲朋好友一起郊游,可精心策划,或者某天上班中午时分到餐厅啥也不想吃,就去超市买几块面包,买几块肉,一点黄油,找个BBQ炉子就烤起来了,但BBQ在澳大利亚几乎融入国家文化了,上至总理宴请外宾,下到平头百姓邀伙,都可能是吃烧烤,因为它休闲随意而且简便,就象现在流行的UGG,不用正儿八经,没有繁文缛节,在澳洲的阳光下,或来几杯啤酒香槟,酣然睡去,或只穿泳衣,吃几块鸡翅就到海里游半天再上来啃几块牛排,忘却一切烦恼,更不用想这是四川的还是云南的还是山东的还是广州的风味,还有那被奉若神明的<随园食单>,全都忘掉,直到夕阳醉了.由于澳大利亚是移民国家,厨师更容易移民,所以澳大利亚的中餐馆的整体水平是列国里最高的,不仅可以吃到全聚德和厉家菜,还有大娘水饺,扬州饭店和各种川菜馆,真是让人大饱口福,难怪各地的唐人街的旅游收入都是占大头.当然,这个系列的最后要写的还是正宗的祖国的菜,而不是澳大利亚的中国菜,毕竟这里好多鱼龙混珠,比如有家做的大盘鸡,除了老板长得象新疆人,实在吃不出原味来.

如果中国人少花点工夫在吃上,也不至于落后挨打一百多年,虽然外国人也写过很多关于吃的书,但中国文人写起吃来的那个精神头和精彩程度,和中国菜的无比丰富一样,是外国人望尘莫及的,加上地大物博,国家长期统一,各地交流广泛,形成所谓饮食文化,中医养生那一套更是推波助澜,仿佛吃的天堂就在中国了.就说这菜系评比,还争破头皮,有人偏说排名一贯靠前的川菜是给农民工吃的,而鲁菜也是粗俗无比,白领则需吃江浙菜,让我这淮扬人也哭笑不得.我猜想国宴首选淮扬菜是因为它比较中规中矩,而外国人往往以为中国菜主要是粤菜和川菜,乃至华人偶有胃不舒服去看外国医生,他们会说’你们中国人爱吃辣所以都有点胃炎’,不知道他们通过胃镜检查能否分辨出那’病人’是吃川菜还是湘菜还是赣菜甚至贵州菜的.闽菜本身就有几个派别,与其他地区也各不相同,特立独行,但大菜系里的徽苏浙三家的区别实在是难以辨别,特别是作为半个南京人,我可说不上谁咸点谁甜点谁淡点,我只知道鲁菜确实稀松平常,但作为全部北方大菜的代表,人家厨师人高马大膀粗腰圆,硬说自己的菜好吃,咱也没办法,我承认它还算比较下饭,特别是对我这种开水泡白饭睡衣穿弄堂就很开心的混在江南的’缸(江)北佬’来说,它是否能列入八大或排第几,我都无所谓.问题是西安的羊肉泡馍,云南的汽锅鸡,桂林的米线,或者北京的烤鸭,东北的地三鲜,西北的手抓饭,都让人怀念,每次回国,都想吃一轮,哪怕只是尝小吃点心,也每每’优柔寡断’,是吃那大连的炸鱿鱼还是杭州的桂花藕,无锡的鲜肉包还是山西小米粥?好在这事情一般我家领导说了算,我负责数钱包就行,还可以欣赏她那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踌躇,更幸运的是,不久就要去台湾旅游,到那时不仅各国都基本尝过,也算真正地吃遍华夏了,这一万多字的文章先告一段落吧.

发表于 2013-4-14 11: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solom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solom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几年前写过一个各国美食的系列,等到写中国部分,个人生活中遇到杂事,就戛然而止
了。现在想来,当时写可能还不如现在写,因为那时去国已久,不曾刷新记忆。虽然家
中藏书几乎囊括中文文人关于美食的绝大部分出版物,吃这个东西,和玉颜或金屋不同
,书中写的再馋人,也不如自己去尝一尝。

再者,读汪曾祺老乡的文章(如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288925/)也很多了,
每次都勾起思乡的回忆,乃至关于淮扬菜的那种难以名状的自豪和骄傲。别人会问,难
道现在不是川菜或粤菜的天下?是啊,论起天下,或者对外国人来说,中国菜可能就意
味着川粤等菜系,淮扬菜乃至江南菜太过于小家子气了。最近回国,有幸饱尝各地好吃的,
也有不少时间思考和比较,值得记录下来。

总的来说,北方的地理气候条件决定人们以高淀粉和肉类食物为主要烹调原料,虽然配
料方面可以博采五胡,真正让人津津乐道的不过是什么西北拉面或者东北拉皮。某种意
义上来说,比较适合我这种热烈地喜爱酒肉的人,很实在。南方的川粤物产要丰富得多
,对原料和味道的追求可以更加自由奔放,不怕最辣,只有更辣,或吃尽霜天万类。

惟独淮扬菜立足于水乡,小鱼小虾,野菜当家,力主清淡,保留鲜活的原料的原来味道
。虽然葱姜蒜也必不可少,但君君臣臣,调料不会喧宾夺主。不信你到我家看看,我家
的调料柜子就不象外地朋友家的那样堪比女人的化妆台,不需浓妆乱抹,我一样可以做
出五彩缤纷的菜来。

这次行程的前半段是在北方,天天是羊肉牛肉,各种吃法,结果每天要喝很多凉茶去火
。等到了南京,乖乖隆地冬,虽然还是早春,八野没蓬勃上市,但一式的水产或时鲜,
立刻让人肠润肺舒,狮子头,盐水鸭,煮干丝,兜黄鳝。即便是牛羊肉,与大量青菜白
菜一起烧,也比几千元的什么烤全羊要淳和厚道得多,往往是菜吃了,肉剩下。

有趣的是回程路过北京。以前在北京住的时候下馆子就老惦记着吃便宜而量丰的东北菜
,这么一说都过去十多年了。如今的北京是世界的中心,什么都可以吃到,所以同行的
人提出找淮扬菜的馆子,居然在CBD还不容易寻。后来总算找到家连锁的叫‘绿茶’,
那生意好的,应该超过‘俏江南’了。它属于杭州菜系,我不知道是否算淮扬的大体系
里面的,比如东坡肉或西湖醋鱼应该是算很独特的局部地方菜,但菜单上的大部分样式
是‘淮扬’的。这一家有个特点是桌子小,好象最适合几个人小酌或者情侣约会,很少
见到一大桌人觥筹交错喧嚣吵闹的。我们人多,只好进了包厢,说有最低消费,好在在
座的有大款,所以我拿着菜单就很无耻地把淮扬特色的都勾了,八个人点了二十多个菜
,还没到额度,结果是每样菜也就动了几筷子。

幸运的是,虽然苏菜偏甜,却甜而不腻,细嚼慢品,会忘了家的方向。

发表于 2013-4-14 11: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solom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solom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其实说什么菜系或者名厨或者著名餐厅,也是水中花镜中月,败家子才一天到晚吃大餐
。平常我们吃的更主要是家常菜,家常菜更讲究营养和便捷。在我老家,还没形成去饭
店请客的习惯,所以家里得有一个以上会烧菜的人,才能在社会立足。我有幸生在这样
的家庭,小时候最快乐的时光是家里请客。早几天开始约邀客人的时候,父亲就在勾画
如何配置八到十个冷盘,十到十四个热菜。到请客那天,奶奶烧柴火,我拉风箱,其他
人则配菜烧菜端菜或陪客,我一般是等端下来的剩菜残羹,美不胜收。这么一说,奶奶
都去世二十年了,我出国也已十多年。

每次我爱人说好想吃我母亲做的菜,她也说不上具体是哪道菜。这次回国,她点的是蜜
藕,醋鱼,蒸蟹,河虾,茭白,除了最后这两个现在没有(新鲜的),其他都满足了。
这些都还是比较雅的菜,其实我们家乡更解馋的是粗菜,比如河虾现在即便在合适季节
也不如小龙虾容易买到。小龙虾是个很‘肮脏’的东西,盱眙地区还就把这文章做大,
它就是典型的越粗陋越好吃的东西。与之媲美的就是猪大肠,有些美女连猪肚或牛百页
都觉得恶心,更受不了猪大肠了。但不管是爆炒还是溜汤,这大肠独特的腥骚臭,就不
能洗得太干净,你就得吃它直冲云霄的粗野。能超越大肠的是杀猪菜,也就是刚杀完猪
将猪下水一锅煮了。按照现代医学观点,那可荟萃高胆固醇高脂肪,但那个香也是一览
众菜小的;而且传说吃什么补什么,所以猪眼睛啊猪鞭啊,一不留神,很快就被姑娘小
伙们抢着吃了,为能绣花,为能传种。

当然,我现在回家,母亲是绝对不会烧这些给我吃的。哥哥接我的时候问我想吃啥,我
说了,他打了个电话回去,我到家果然立刻就吃到了它。有点甜,有点辣--用家里做的
辣酱,有点酸--并不是因为放了醋,没有高汤,水嫩的青菜,与一片片牛肉烧出浓汁,
简单却下饭,回味无穷。如果这天多两个人,会多个菜,更甜,更辣,更浓,也很简单
的,白菜烧羊肉,勾芡得恰到好处,羊肉筋道不酥烂却不会塞牙,图的是白菜耐煮,清
爽漱舌。此时若是雪后初晴,几杯好酒,啖膻眺梅,琉璃世界,再无乡愁。

发表于 2013-4-14 11:5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solom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solom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今天澳大利亚的各媒体的头条新闻是一家老牌巧克力工厂(Darrell Lea)濒临绝境,
寻求新买家。估计在澳大利亚以外,没多少人知道它,因为在巧克力的世界里,Lindt
啊吉百利啊要出名得多。但澳大利亚人对它是有感情的,就象著名的澳州国宝vegemite
(一种可以制炸药的paste)和风靡全球的ugg,也象对中国人而言的中华牌牙膏,连
我这个移民,都觉得有点感伤。

说起来它家的巧克力我并不喜欢吃。当然,全世界各品牌各种类的巧克力,我真正喜
欢的大概不出五种,我喜欢那种到嘴就化开,不很甜,最好一开始有点苦涩的,那种黑
巧克力。巧克力是否可以任意吃,也是有争议的,类似咖啡,有人把它的好处吹上天,
有人又警告它的种种副作用。有时某个朋友不开心了,特别是女性朋友,我的第一建议
往往是:你喝杯热巧克力吧。

如果说喝,自己在家泡的还不行,必须去店里选,因为和固体巧克力一样,热巧克力的
成分和组成方式也可以有无数变化,不是用可可粉或者预制巧克力粉冲了开水就OK。高
档店铺能作出的花样远比咖啡复杂,我猜测是因为可可的脂含量比咖啡高,前面的工序
略微复杂,且能与可可配伍的其他饮料也更丰富,它可君可臣。

我们去哪儿旅游,经常买当地的巧克力带回来给朋友品尝,我家里收集的各种铁盒铁罐
就很多。来澳大利亚,要买巧克力,估计就得买上述的Darrell Lea,虽然Cadbury在澳
大利亚的产量也很高,那毕竟是英国品牌,好比来澳大利亚买红酒,必须是奔富农(
Penfold)而不是拉菲( Chateau Lafite)。

最近去夏威夷,我应夫人要求带了点那边的巧克力,她说要带给同事吃。那天她去上班
带了三盒,下午打电话说在地铁上自己忍不住吃了一盒, 我说那你同事不就不能每人
都分到一颗了?搞笑的是,时隔两周,今天下班她又带回来一个空盒子,似乎又在地铁
上消费了,我也没好意思寻问。

发表于 2013-4-14 11:5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solom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solom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悉尼很美的一个名字, 到香港人那就叫雪梨, 也很美, 但变成一水果, 总觉得怪怪的.
更怪的是, 我这号称四十岁前走遍地球的人, 住在雪梨好多年了却很少在雪梨逛, 对这
座城市的主要印象还是原来住在墨尔本时来雪梨参加旅行团积累下来的.

今年老婆说得要好好了解这座城市. 她一直在歌剧院边上写字楼工作, 虽然她的窗户不
正对着那美丽的港湾, 但完全可以吹自己是在世界上最美丽的办公室工作, 却又不能吹
对这城市有多少了解. 我自己是在雪梨的卫星城-卧龙岗-上班, 所谓城乡结合部, 所以
每次去唐人街吃饭都有点陈奂生进城的感觉, 更汗颜的是我只熟悉这城市十分之一左右
的地区, 去其他地方都要靠卫星导航.

所以今年利用长周末和短周末到处逛了逛. 和所有英国人移民地区一样, 这里的很多地
名是英国的地名, 也有一些是用军舰或者早期改造得比较好的囚犯或其后代的名字. 其
实当年送来澳大利亚的囚犯都是小偷小摸的, 大奸大恶的比例很小. 不管怎样, 能在新
土地立足也都不容易, 特别是能在悉尼港湾边上置业的, 那都是混得比较好的, 不难想
象如今最贵的地产都在水边, 能买得起的除了中国来的大款, 就是索普或者基德曼那种
人了.

到这些所谓的富人区去逛, 看那些什么水景倒也不希奇, 那些大宅子也就是大, 看不出
什么特别, 唯一能和穷人区区分的就是狗特别多, 不知道是因为富人才养得起名犬, 还
是因为富人更喜欢或更善于和狗交流. 雪梨富人的一个特点, 区别于伦敦或者纽约的,
大概就是生活态度, 这里比较休闲一点, 要显出潇洒, 要显出这是世界上最适合人居住
的地方, 所以不那么拘谨, 最体现这个特点的是, 我发现富人区很多人上街都是光脚,
不穿鞋子的. 所谓大象无形, 大款无鞋, 是所谓也.

雪梨很尴尬的一件事是前不久才刚开了家Zara店, 还跟Prada那些挤一块, 开业以来每
天都要保安维持秩序, 可见这城市肯定不象香港东京那些算是个购物城. 要命的是现在
澳元坚挺, 所以妇女们跑到国外去买了不少LV回来, 把个本来很不那么俗气的雪梨搞得
跟上海一样了. 按说出了不少名模的澳大利亚女人完全不需要LV这烂大街的东西去提升
品位, 因为这里的女孩子普遍比较高挑, 哪怕结婚生子之后也不臃肿, 所以用LV的名贵
去搭配是不合适的, 我个人觉得也许弄个东方式样的帆布包更合适, 简洁干练实用.

雪梨就是处于东西方的交接位置, 就说餐馆吧, 有世界最好的法国和日本餐厅, 其他小
众的意式泰式食肆也很多, 更不用说唐人饭店了. 说到这, 我觉得这里的华人有点太多
了, 还一个个不是练这个功就是信那个教, 不亦乐乎, 好处是大陆港台的过气没过气的
歌星还经常来搞演唱会, 另外要反对违禁词或者保卫奥运火炬啥的, 一吆喝倒是能拉出不
少人. 这点跟三藩有点象, 置身唐人街, 有点不知身是客的感觉.

雪梨最名不副实的东西就是它最有名的那件, 就是歌剧院. 俗话说, 好看不中用, 但女
王奶奶说了, 这将和金字塔永留史册. 好歹这歌剧院倒是基本能保证每天都有两三场不
同类型的演出, 但由于场地所限, 很多文艺活动实际是分散在其他剧场或体育馆的, 如
Bob Dylan是在展览中心, Andre Rieu在奥林匹克公园, 杨丽萍的舞蹈又在一个宫殿式
的老剧场. 当然, 最好的演出还是在歌剧院, 比如今年维爱来演马勒, 早已一票难求.

一座城市, 怎么定位, 要看它能给市民什么. 北京给你的是那种想买飞机的冲动, 因为
车总是堵得开不动. 在悉尼, 我随时可以牵着老婆的手, 不穿鞋在沙滩留下脚印一串串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VVV小熙VVV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4-14 12: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solom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solom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贴点旧帖子, 征集吃货

发表于 2013-4-14 12: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infen9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infen9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好长好长好长啊!

发表于 2013-4-14 12: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solom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solom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赫赫, 写了很久

发表于 2013-4-14 12:0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VVV小熙VVV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VVV小熙VVV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z要配图,光文字不够诱惑

发表于 2013-4-14 12: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solom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solom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还不大会贴,好麻烦啊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4-14 12: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appyshopp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appyshopp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看不下去, 头大

发表于 2013-4-14 12: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arafrui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arafrui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好多字啊!
头一次上美食版没看到图不说,还密密麻麻这么多字。
辛苦楼主啦。

发表于 2013-4-14 13:3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闲散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闲散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写这多字,好辛苦

发表于 2013-4-14 13:3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solom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solom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ēhe

发表于 2013-4-14 16:2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ingsta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ingsta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主辛苦,回头慢慢看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4-14 17: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梅花欢喜漫天雪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梅花欢喜漫天雪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Z挺有才华的,写了那么多呀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