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陆陆续续发些旧照,鼓励自己整理照片 (2013-8-3) faintzy · 我勤劳节约的外公外婆 (2010-2-18) 公主
· 四个本命年。(填坑完毕。老照片补齐。P6+P3+P2) (2010-8-28) Tiger_Karen · [一篇旧作] 孤独的感觉 (2010-5-24) cuppa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2665|回复: 37

福布斯:谷歌和Facebook五年内或将彻底消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2 21: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ngy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ngy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看了篇挺与众不同的文章, 和大家分享分享
http://www.forbes.com/sites/eric ... n-the-next-5-years/

福布斯:谷歌和Facebook五年内或将彻底消失 福布斯

导语:美国《福布斯》网络版今天发表署名埃里克·杰克逊(Eric Jackson)的文章称,由于互联网领域的新老企业之间存在根深蒂固的差异,因此当新模式出现时,老企业完全无法适应新趋势。这不仅可以得到理论支持,同样有史为证。所以,谷歌和Facebook很有可能在未来5至8年内彻底消失。

以下为文章全文:

两大学派

在我们眼中,谷歌和Facebook都是网络世界的巨无霸,他们似乎都将基业长青。然而,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完全有理由认为,这两家企业将在5至8年内彻底消失。但这里的消失并非指破产,而是MySpace式的消失。这一观点不仅有理论支撑,历史同样可以成为佐证。

当我15年前读博士时,与唐·汉姆布里克(Don Hambrick)是同学。他是一位学者,最著名的贡献就是研究管理层和董事会对组织战略及业绩的影响。这一学派的核心思想是,高管和董事对组织的命运影响极大。另外,他们的背景(包括教育和职业路径)也对他们的世界观、竞争观以及选择观也有着巨大影响。

还有一个名为种群生态学或组织生态学的学派,其观点恰恰相反:管理者根本不会产生太大影响。这种观点源于一批社会学家,他们早在1970年代就开始研究组织。该学派认为,相较于CEO及其做出的选择,组织的命运与整个“产业效应”的联系更为紧密。他们对组织种群的诞生率和死亡率,以及年龄、竞争及周围的环境资源对此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组织生态学的多数学者都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作为一名研究生,我没有太多时间研究这种生态学的思维方式。我相信,高管的个人能力足以克服外部环境的挑战。我们总是将业绩优异的CEO作为案例研究重点,但在社会学家看来,这无异于对彩票中奖者的智慧大肆褒奖。

三代同堂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目睹了科技和移动行业的种种进展,于是便不能自已地研究起这类生态学观点。我逐渐发现,诞生时机对企业长期前景的影响越来越大。想想40后与60后,甚至80后之间的差异,便不难明白:每一代人都有不同的世界观,这最终会影响他们的各种行为。

在科技行业,同样有3代企业:

——Web 1.0(1994至2001年创立的企业,包括网景、雅虎、AOL、谷歌、亚马逊和eBay等);

——Web 2.0或社交一代(创立于2002至2009年的企业,包括Facebook、LinkedIn和Groupon);

——移动一代(创立于2010年以后,包括Instagram)。

每诞生新一代科技企业,上一代企业似乎都难以适应最新变革。Web 1.0公司擅长聚合数据,并以门户模式展示出来。谷歌的表现好于AltaVista、Excite、Lycos和其他所有搜索引擎。亚马逊的电子商务网站可以提供一站式体验。

等到Web 2.0崛起时,社交关系的魅力大增。MySpace专注音乐,Facebook着眼高校,LinkedIn看重白领。Digg、Reddit和StumbleUpon则展示出网民的原创能力,同时增加了整个社区的价值。

然而,Web 1.0似乎永远无法抓住社交网络的精髓,因而难以充分利用用户的背景信息。即使一切都明白无误地展现出来,老公司依旧无法适应新趋势。亚马逊为何在社交领域难有建树?谷歌又为何迟迟未有进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们不惜一掷千金。但即便如此,他们当初赖以成功的模式仍然演变成了新思维的绊脚石。

2010年以后诞生的社交企业则有着截然不同的世界观。这些企业将手机视为他们应用的主要平台(有时甚至是独家平台),Instagram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甚至从未想过推出网站。在他们看来,移动应用今后几乎会彻底取代网站。

Web 3.0永远不会诞生,因为Web已死。

理论支持

Web 1.0和Web 2.0企业似乎尚未找到适应这一新趋势的方法。Facebook是社交领域的王者,几周后就将上市,市值很有可能突破1400亿美元。然而,它在移动领域依旧亏损,与桌面体验相比,iPhone和iPad应用显得过于“寒酸”。它的主要目标仍是通过网站盈利,移动市场的创收之道依旧未有头绪。

Web 1.0企业曾经努力适应社交网络,但却未能成功。去年上线的Google+业已沦为“鬼城”。由此看来,Facebook要融入新趋势,恐怕也并非易事。

组织生态学家提出了“退化责任”(liability of obsolescence)的理念:随着时间的推移,组织赖以生存的产品战略,将越来越难以适应他们所处的环境。这很可能成为我们解读当今世界的一种有效理论。

谷歌、亚马逊和雅虎是否已经过时?他们仍在成长,用户群依旧庞大,管理者也非常出众。

但每当新趋势诞生时(首先是社交,现在是移动,今后还会有其他趋势),老一辈企业便会越发边缘化,距离衰落也将更近一步。而且,科技行业的发展似乎还在加速。苹果CEO蒂姆·库克(Tim Cook)上周曾在电话会议上做出了一段有趣的表述:

“截至上季度末,距离第一代iPad出货刚刚两年,但累计销量已经达到6700万台。Mac实现这一目标用了24年,iPod用了5年,iPhone也用了3年多。但我们当时对这些产品的表现都极其满意。所以我认为,iPad是一款意义深远的产品。”

过往案例

与2000年相比,雅虎几乎已是空壳一具。而一旦用户在移动领域找到新的信息获取方式,谷歌的桌面搜索业务也将不复当年。亚马逊是否也难逃厄运?暂时似乎没有这种迹象,即使挺进移动世界,人们仍然要购物,但新的移动平台或许将带来一些连亚马逊都预想不到的新机会。

移动趋势的发展可能也将令Facebook举步维艰。正如观察人士哈密什·麦肯兹(Hamish McKenzie)所言:“我怀疑Facebook将把功能分拆成独立的应用或HTML5网站,以此应对移动趋势的发展:一个发信息,一个看News Feed,一个分享照片,或许还有一个专门存储地址簿。但核心产品的分化很可能会伤及元气。”

回顾历史便不难发现,Facebook之于移动,正好比谷歌之于社交。收购Instagram能否改变现状?我认为不会。这表明Facebook对移动行业的新兴企业忧心忡忡,深怕被其取代。然而,仅仅是在Web 2.0平台上增加了一款移动应用,就足以改变本质吗?我很怀疑。

这种分类法是否也适用于苹果?

苹果的本质是一家硬件企业,所以很难将其归入其中。昔日的Ping社交应用颇具Web 1.0的属性,然而,它却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成功打造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应用生态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讲,只要iOS平台取得成功,Web 1.0、Web 2.0和移动公司之间的兴亡成败都与它无关。这或许正是许多非移动企业希望效仿苹果的原因。谷歌通过收购摩托罗拉移动进军了硬件领域,Facebook和百度也传言将推出自己的移动操作系统。

未来趋势

归根结底,今后5至8年将成为无比动荡的年代。谷歌和Facebook很可能也将沦为空壳,甚至彻底消失。

他们肯定会不遗余力地适应移动行业的崛起,但历史表明,这种尝试只是徒劳。我经常听到谷歌Android的优异数据。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也曾放言:借助增值服务,Android用户有朝一日每人每月将为谷歌带来10美元的利润。然而,Web 1.0在社交领域成功的先例何在?我相信,社交企业终将在移动领域遭遇同等厄运。

Windows用户已经停止升级,Siri也很容易取代搜索,而谷歌76%的市场份额和Facebook的9亿用户,都只是浮云而已,随时都会消失。

难不成,有人认为今后5年的创新速度会放缓?创业企业会减少?“少花钱多办事”的理念会终结?真正可能的趋势是:全新的信息获取方式将会诞生,新颖的移动广告模式也将出现。

未来的谷歌们和未来的Facebook们或许尚未诞生,但届时,当今的Web 1.0和Web 2.0企业或许将完全淡出我们的视野。财富将由勇于创新的企业创造。想要拥有未来,就必须创造未来。这并非遥不可及,毕竟,网络世界的垄断已经不再像传统行业那样难以打破。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vking + 3 确实引人思考了,谢谢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2-5-2 22: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澳洲木匠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澳洲木匠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没看文章,只是几乎每天用google,同事们很喜欢用facebook,从没人提起过福布斯(服不服?不服就把你撕了?)
谷歌&facebook:福布斯5年之内或将彻底消失。

发表于 2012-5-2 22: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anzhiy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anzhiy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不敢相信

发表于 2012-5-2 22: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anzhiy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anzhiy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不敢相信

发表于 2012-5-2 22: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75435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75435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福布斯是什么?

发表于 2012-5-2 22:0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alesm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alesm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的几个观点,留着回来看看眼光。

Windows 8 consumer preview玩了也几个月了,如果最终的版本就是这个基础,windows 8注定是一个失败的产品。原因不在这里延伸聊开了。微软就此一蹶不振。

谷歌会在安桌系统上寻求商业突破,但在线主营的广告业务会被社交网络,各种移动ad蚕食。

苹果会依靠iOS建立的Eco system继续做强做大,之所以看好苹果系统有一个根本原因,我任何时候在各种电器店看到小孩玩平板,都是在玩iPad, 从不见小孩玩其他任何其他板子,下一代都是从iPad mac 开始接触post pc device的,这就是苹果能持续走强的根本。就好像Sony 松下八十年代的广告,代言都是针对小孩的动画,机器人一个道理。

新一代的移动web会以新的人机界面和移动高速接入这两个技术为驱动,任何能占据这两个技术的application都会是移动web的王者。

第一代web强调基础应用和基础网速,第二代强调固网宽带技术带动的web多媒体发展,第三代是以移动智能终端和3.5g网络带动的实时交互web,下一代就是我上面说的。从技术上谷歌和苹果都在布局,微软有落后了。

Facebook和twitter,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近期facebok,twitter推出的几个产品可以看的出他们的尝试。

至于硬件制造厂商,已久逃脱不了下游的地位,硬件产品进入成熟期,产品大量同质化,又只能指望上游的老大们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来带动新产业,周而复始吃人家剩下的,活命第一要素就是成本和供应链的控制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10 收起 理由
razgriz + 2 我很赞同
degra + 8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2-5-2 22:1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oftSom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oftSom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哗众取宠,说说罢了,反正5年后也不必负责任。

发表于 2012-5-2 22: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ulao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ulao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大家的回复太弓虽了

发表于 2012-5-2 22: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1k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1k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看好谷歌,硬件厂的危机更大,包括HP和苹果。

发表于 2012-5-2 22: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商务车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商务车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95年的时候也有这个说法,说ms5-8年之后会消失。

发表于 2012-5-2 22: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商务车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商务车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记得很清楚当时还有ibm的os2和novel的那个xxware操作系统占很大的市场份额。我还用过os2操作系统,用起来还不错。字处理软件用今天的观点看也都勉强能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2-5-2 22: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ngy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ngy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75435 于 2012-5-2 22:04 发表
福布斯是什么?

Forbes is an American publishing and media company. Its flagship publication, the Forbes magazine, is published biweekly. Its primary competitors in the national business magazine category are Fortune, which is also published biweekly, and Businessweek which recently was sold to Bloomberg. The magazine is well known for its lists, including its lists of the richest Americans (the Forbes 400) and its list of billionaires. The motto of Forbes magazine is "The Capitalist Tool." Its editor-in-chief is Steve Forbes.
http://en.wikipedia.org/wiki/Forbes

发表于 2012-5-2 22:2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ulao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ulao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文章其实还是有点意思,虽然我不同意其关于mobile的观点。一些inline comments,完全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不针对任何人,失礼莫怪。


福布斯:谷歌和Facebook五年内或将彻底消失
此文章由 lingy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和作者 lingy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三代同堂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目睹了科技和移动行业的种种进展,于是便不能自已地研究起这类生态学观点。我逐渐发现,诞生时机对企业长期前景的影响越来越大。想想40后与60后,甚至80后之间的差异,便不难明白:每一代人都有不同的世界观,这最终会影响他们的各种行为。

在科技行业,同样有3代企业:

——Web 1.0(1994至2001年创立的企业,包括网景、雅虎、AOL、谷歌、亚马逊和eBay等);

——Web 2.0或社交一代(创立于2002至2009年的企业,包括Facebook、LinkedIn和Groupon);

——移动一代(创立于2010年以后,包括Instagram)。

微软呢?人家还是一个重要的player,不能就这么忽略了

每诞生新一代科技企业,上一代企业似乎都难以适应最新变革。Web 1.0公司擅长聚合数据,并以门户模式展示出来。谷歌的表现好于AltaVista、Excite、Lycos和其他所有搜索引擎。亚马逊的电子商务网站可以提供一站式体验。

等到Web 2.0崛起时,社交关系的魅力大增。MySpace专注音乐,Facebook着眼高校,LinkedIn看重白领。Digg、Reddit和StumbleUpon则展示出网民的原创能力,同时增加了整个社区的价值。

social networking != Web 2.0. It's just a part of it.

然而,Web 1.0似乎永远无法抓住社交网络的精髓,因而难以充分利用用户的背景信息。即使一切都明白无误地展现出来,老公司依旧无法适应新趋势。亚马逊为何在社交领域难有建树?谷歌又为何迟迟未有进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们不惜一掷千金。但即便如此,他们当初赖以成功的模式仍然演变成了新思维的绊脚石。

2010年以后诞生的社交企业则有着截然不同的世界观。这些企业将手机视为他们应用的主要平台(有时甚至是独家平台),Instagram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甚至从未想过推出网站。在他们看来,移动应用今后几乎会彻底取代网站。

Instagram is a piece of (expensive) shit, a successful rip off, an accidental success which does not mean anything on the grand scale of things. It's not even worth mentioning. Don't use it as an example.

Web 3.0永远不会诞生,因为Web已死。

理论支持

Web 1.0和Web 2.0企业似乎尚未找到适应这一新趋势的方法。Facebook是社交领域的王者,几周后就将上市,市值很有可能突破1400亿美元。然而,它在移动领域依旧亏损,与桌面体验相比,iPhone和iPad应用显得过于“寒酸”。它的主要目标仍是通过网站盈利,移动市场的创收之道依旧未有头绪。

Web 1.0企业曾经努力适应社交网络,但却未能成功。去年上线的Google+业已沦为“鬼城”。由此看来,Facebook要融入新趋势,恐怕也并非易事。

Really??? On which planet? You don't look at numbers do you?

组织生态学家提出了“退化责任”(liability of obsolescence)的理念:随着时间的推移,组织赖以生存的产品战略,将越来越难以适应他们所处的环境。这很可能成为我们解读当今世界的一种有效理论。

谷歌、亚马逊和雅虎是否已经过时?他们仍在成长,用户群依旧庞大,管理者也非常出众。

但每当新趋势诞生时(首先是社交,现在是移动,今后还会有其他趋势),老一辈企业便会越发边缘化,距离衰落也将更近一步。而且,科技行业的发展似乎还在加速。苹果CEO蒂姆·库克(Tim Cook)上周曾在电话会议上做出了一段有趣的表述:

This is actually a good observation.

“截至上季度末,距离第一代iPad出货刚刚两年,但累计销量已经达到6700万台。Mac实现这一目标用了24年,iPod用了5年,iPhone也用了3年多。但我们当时对这些产品的表现都极其满意。所以我认为,iPad是一款意义深远的产品。”

过往案例

与2000年相比,雅虎几乎已是空壳一具。而一旦用户在移动领域找到新的信息获取方式,谷歌的桌面搜索业务也将不复当年。亚马逊是否也难逃厄运?暂时似乎没有这种迹象,即使挺进移动世界,人们仍然要购物,但新的移动平台或许将带来一些连亚马逊都预想不到的新机会。

Stop mentioning Amazon, please. They're into platform and retail business. Retail is an animal in its own right, while platform is all your Web N.0 crap runs on. Amazon is actually doing great, so using it as a counter example only invalidates your points.

移动趋势的发展可能也将令Facebook举步维艰。正如观察人士哈密什·麦肯兹(Hamish McKenzie)所言:“我怀疑Facebook将把功能分拆成独立的应用或HTML5网站,以此应对移动趋势的发展:一个发信息,一个看News Feed,一个分享照片,或许还有一个专门存储地址簿。但核心产品的分化很可能会伤及元气。”

回顾历史便不难发现,Facebook之于移动,正好比谷歌之于社交。收购Instagram能否改变现状?我认为不会。这表明Facebook对移动行业的新兴企业忧心忡忡,深怕被其取代。然而,仅仅是在Web 2.0平台上增加了一款移动应用,就足以改变本质吗?我很怀疑。

Desktop --> Mobile is just a change of THE LAST MILE. The final delivery interface. It hardly change any of the other components. This is NOT an generational change like Web 1.0 --> Web 2.0. Don't blow it out of proportion.

这种分类法是否也适用于苹果?

苹果的本质是一家硬件企业,所以很难将其归入其中。昔日的Ping社交应用颇具Web 1.0的属性,然而,它却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成功打造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应用生态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讲,只要iOS平台取得成功,Web 1.0、Web 2.0和移动公司之间的兴亡成败都与它无关。这或许正是许多非移动企业希望效仿苹果的原因。谷歌通过收购摩托罗拉移动进军了硬件领域,Facebook和百度也传言将推出自己的移动操作系统。

Ha! You mean they'll develop a skin for Android and call it Baidu/FB OS?

未来趋势

归根结底,今后5至8年将成为无比动荡的年代。谷歌和Facebook很可能也将沦为空壳,甚至彻底消失。

他们肯定会不遗余力地适应移动行业的崛起,但历史表明,这种尝试只是徒劳。我经常听到谷歌Android的优异数据。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也曾放言:借助增值服务,Android用户有朝一日每人每月将为谷歌带来10美元的利润。然而,Web 1.0在社交领域成功的先例何在?我相信,社交企业终将在移动领域遭遇同等厄运。

Windows用户已经停止升级,Siri也很容易取代搜索,而谷歌76%的市场份额和Facebook的9亿用户,都只是浮云而已,随时都会消失。

难不成,有人认为今后5年的创新速度会放缓?创业企业会减少?“少花钱多办事”的理念会终结?真正可能的趋势是:全新的信息获取方式将会诞生,新颖的移动广告模式也将出现。

未来的谷歌们和未来的Facebook们或许尚未诞生,但届时,当今的Web 1.0和Web 2.0企业或许将完全淡出我们的视野。财富将由勇于创新的企业创造。想要拥有未来,就必须创造未来。这并非遥不可及,毕竟,网络世界的垄断已经不再像传统行业那样难以打破。

I agree with the general sentiment of this article - this industry changes very fast, like Eric Schmidt once said, every 10 years or so there is a generational change, and those who don't get it will simply disappear - but I don't think mobile is a change of such scale.

[ 本帖最后由 bulaohu 于 2012-5-2 22:3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7 收起 理由
c_c + 2 你太有才了
lingyang + 5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5-2 22:3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ernand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ernand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facebook可能消失得比google快一点吧
google有了android,应该能多活几年

发表于 2012-5-2 22:4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北风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北风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facebook 3-5年差不多了

发表于 2012-5-2 22:4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江北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江北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题目很标新立异,很吸引眼球。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2-5-2 22:49 |显示全部楼层

omg, I believe web 3.0 is at scavengers

此文章由 XI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XI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hat's cool....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2-5-2 23:44 |显示全部楼层

还要加一个苹果。5年后可能就是今天得sony

此文章由 dalao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alao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是一定得,还是微软靠谱,背靠windows office,。net根深蒂固。顺带搞点3产。

谷歌,苹果,facebook感觉一个赛一个evil。谷歌就算今天消失,我基本都可以无缝转到其他服务上去。毫无影响。
facebook消失,唯一得头疼就是给孩子创建得timetline怎么办。 不过那时一定有service提供无缝import。
足迹 Reader is phenomenal. If you never used, you never lived 火速下载

发表于 2012-5-2 23: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hech2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hech2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商务车 于 2012-5-2 22:18 发表
记得很清楚当时还有ibm的os2和novel的那个xxware操作系统占很大的市场份额。我还用过os2操作系统,用起来还不错。字处理软件用今天的观点看也都勉强能用

netware
子非路人

发表于 2012-5-2 23: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ngy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ngy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个人觉得移动接入是一个generational change。 每一代人的接入的方式都不同, 与之对应的是一批企业的名字
80年代的IBM,novell etc
90-00年代的MS,google,yahoo
后00年代移动接入是个game changer,各大网络厂商都在推无边界接入,移动网络的发展也是以前20年不可想想的速度在发展.

最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诺基亚,当人们的主要接入方式停留在桌面的时候, 诺基亚傲视全球,第二的moto也是牛轰轰的。 但是当人们的接入方式从桌面想移动设备转变的时候,moto死了,诺基亚病危,就连RIM也病态百出。

我觉得作者的观点有点激进,但是points are valid。 科技企业不变则死,变不好也是死,至于时间是3年,5年或更长...who knows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 收起 理由
bulaohu + 6 谢谢奉献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5-3 00: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商务车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商务车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mm....points taken.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2-5-3 01: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alesm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alesm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说道科技企业, 真是一个轮回淘汰一批, 产生一批.

就我自己几个前任雇主, 如日中天时都是超级天王级的, 但是死又如此的相似.

微软当年作为一个街边瘪三干死IBM PC,  谷歌靠着一项搜索技术愣逼死雅虎, 绝路逢生的苹果十年时间从破产边缘到登顶最具财富公司, 一个19岁哈佛学生宿舍里面的网站居然成为最大IPO.

盖茨的那句, 我们离 破产永远只差12个月,是迄今他最有智慧的一句话, 深刻的反映了这个行业的本质. 也是工作在这个行业的最大乐趣.

[ 本帖最后由 salesman 于 2012-5-3 01:03 编辑 ]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2-5-3 01: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alao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alao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Facebook 还算有一丝良知啊,

Account Setting -> Download a copy of your Facebook data.

What's in your archive?
Photos or videos you've shared on Facebook
Your Wall posts, messages and chat conversations
Your friends' names and some of their email addresses
(Note: We'll only include email addresses for friends who've allowed this in their account settings.)
What's not in your archive?
Your friends' photos and status updates
Other people's personal info
Comments you've made on other people's posts
足迹 Reader is phenomenal. If you never used, you never lived 火速下载

发表于 2012-5-3 09:3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ulao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ulao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dalaohu 于 2012-5-2 23:44 发表
这是一定得,还是微软靠谱,背靠windows office,。net根深蒂固。顺带搞点3产。

谷歌,苹果,facebook感觉一个赛一个evil。谷歌就算今天消失,我基本都可以无缝转到其他服务上去。毫无影响。
facebook消失,唯一得头疼就是给孩子创建得timetline怎么办。 不过那时一定有service提供无缝import。


timeline可以转移到Google+嘛

俺闪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2-5-3 09:5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oftSom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oftSom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facebook 是方兴未艾!

退役斑竹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特殊贡献奖章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发表于 2012-5-3 11: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黑山老妖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黑山老妖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个报告是标题党。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2-5-3 15:5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ur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ur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有点意思。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2-5-3 16: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scato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scato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Facebook不好说,Goolge不可能消失。。。

发表于 2012-5-3 18:3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ngy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ngy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连Sun都可以消失,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发表于 2012-5-4 11: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uguburr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uguburr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在网络时代,唯一的不变就是变化。

刚上大学的时候在想,MS这么牛逼的企业,彻底垄断桌面,应该万古长青吧, 结果出了雅虎和google。彻底盖过MS的光芒。

之后看Google 如此强大,网络大哥大,怎么也要风光一两代?不想快倒掉的Apple 和曾经无名的facebook异军突起,结果变成群雄逐鹿。

在变化面前,有的企业彻底倒掉了,如Sun,如雅虎。有的顺应变化找到自己一席之地如曾经的IBM。MS应该也会这样,最终成为市场上重要但不是领军的人物。Google 和 Facebook 前途怎样,只能取决于他们对市场的把握。彻底消失有些言过其辞了 :)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 收起 理由
bulaohu + 6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