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NSW的精英学校制度是不是应该废除 (2015-8-8) 缓缓 · [Chocolate Festervial] 分享甜蜜之旅——内有18+,请出入自觉。 (2008-10-23) Tiger_Karen
· 这就是我们的祖国 (2009-9-2) 八大山人 · ☆★☆★☆★4、13墨尔本游行视频MTV-我们的中国心☆★☆★☆★   (2008-4-15) 散步的鱼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26471|回复: 237

[史海钩沉] 边习边聊之 - 隋唐佚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6 01:0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lstr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lstr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中国的历史,在许多现代人的只有血泪和死亡。要不就如柏杨所说,乃一大酱缸。柏杨先生的大作,俺是没读过,这一辈子也不会读了。因为,俺乃头发长见识短的妇人。却始终相信,一天到晚说自己丑陋的人,是始终美丽不起来的。如果中国历史文化,真是如此不堪的话,我们居然能这在个地球下存活下来,讲述上下五千年的故事,定然是老天爷睡过了头。才让如此一无是处对人类进步毫于益处的文化,在这个世上存在了那么久,倒也真是件奇事了。因为我也始终相信,这是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世界。嘻嘻,牢骚发光了。废话少说,就下面还是言归正传吧。

隋唐,是古代中国最为繁华鼎盛的时代。那也是个男儿纵马长歌,出将入相,“把剑倚天观沧海”的年代。也是个女儿广袖长舒,争奇斗妍,“斜插芙蓉醉瑶台”的时代。而唐长安,更是当时世上最大也是最繁华的都市,而号称“天可汗”的大唐天子们接受着各国使节“万国衣冠拜冕旒”朝拜。小女子才疏学浅,谈不得严肃历史,也不善纵古贯今,就捡些有趣的小事唠叨唠叨吧。不过开说前,还是来做做,disclaimer吧。以下所写的东西多是俺从沉醉唐风,墨醉长安两处唐文化网站上水支,鹿MM,萧让等各位高手的大作,以及孟宪实的《从玄武门到贞观之治》,克大侠的《玄武门》,蹶大侠的《唐朝那时候》(未完)以及电视剧《贞观之治》看来的。所以,用的都是别人挖出来的料,自己多是作了点收集吧。。。属以边学习边写的小文。不实之处,请各位大侠们多多担待了。

之一 一箭双雕

一箭双雕这个成语,相信大家都知道。不过,说起来创造这个成语的人却是隋代的右骁卫将军长孙晟。说起这位将军,可能很多人未必知道。不过对于他的一双儿女,应该都会有过耳闻。儿子名无忌,字辅机(小李一辈子应该是最听这个人与LP大人滴话啦,连立完李治当太子,还让他去谢谢这个舅舅。无忌大人是位法律专家,《唐律疏议》便是由他主编滴。) ;女儿的名字未能流传下来,不过却不防碍后人记住她 -- 文德皇后长孙氏。

“善弹工射,趫捷过人”的长孙晟用突厥人的话来说了,便是“突厥之内,大畏长孙总管,闻其弓声,谓为霹雳,见其走马,称为闪电。”由此可见其骑射功夫之精妙。不过放在当时北族关陇子弟身上却是不奇怪。胡汉杂居的关陇门阀是以军功起家的(据说是保持了最小的战场阵亡年龄 -- 十六岁)。其子弟自是弓马谙熟,如李渊,李世民都是骑射高手。不过说起这位长孙将军,应该是鲜卑人。其祖上,便是北魏皇族的跋拔氏。

长孙晟一生最大的功绩,便是帮助隋朝成功地把强大统一突厥帝国分化瓦解,最终成为东西两块(呵呵,当然手段不是那么道德高贵啦,不过却是很管用就对了)。由此也可说为其女婿小李在贞观四年一举灭掉东突厥打下了基础。而一箭双雕的故事便发生在长孙晟送北周(此刻杨坚还没有篡了宇文家的北周)的千金公主给突厥的沙钵略可汗后。一次与沙钵略可汗出游,正巧碰到空中有两只雕在争肉。当时沙钵略可汗便给了长孙晟两支箭,让他把这两只雕给射下来。结果,长孙将军趁着双雕相攫,遂一箭而贯双雕。由此一箭双雕的成语便创下来啦。(画外音,如有人在北周之前便用上一箭双雕之词,那人定是穿越而去滴。。。。)

[ 本帖最后由 mlstring 于 2011-10-29 08:26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0积分 +73 收起 理由
游得好小鱼 + 3 你太有才了
黑山老妖 + 18 偶对你的景仰如滔滔江水
qianqian2007 + 2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2011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5-27 19:4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老猫晒太阳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老猫晒太阳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以为我加过分了,柏杨老先生的废话儿,我早忘光了,我再也不是愤青。

发表于 2011-5-27 19: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arysmit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arysmit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中国能在历史中生存下来,和其地理位置很有关系。中国远离世界文明中心,只有河西走廊(丝绸之路)可以和外界联系,而这条道路一直被阿拉伯人所控制,直到西方工业文明后中国才和世界接触,这种地理位置既保证了中国文化的独立性,又可以使中国间接的接触到外部世界,比如科技,病毒等等,促使人种的进化,没有使中国在和西方接触时象印地安人那样科技文化落后太多,或因战争和天花等疫病绝种。

但是,从中国文明发展史可以看出,中国的文化,科技在历史上一直落后于西方和中东地区。

[ 本帖最后由 garysmith 于 2011-5-27 18:58 编辑 ]

发表于 2011-5-27 23:17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garysmith 3# 帖子

此文章由 mlstr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lstr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是一直吗?我很怀疑。。。不过俺这里只准备聊隋唐小事。。。大事嘛。呵呵,小女子就管不了啦。。。

发表于 2011-5-27 23: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lstr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lstr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老猫晒太阳 于 2011-5-27 18:43 发表
我以为我加过分了,柏杨老先生的废话儿,我早忘光了,我再也不是愤青。

谢谢版主加分。呵呵,挖开坑后,突然发觉要填好难呀。。。。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发表于 2011-5-28 12:34 |显示全部楼层

一箭双雕续

此文章由 mlstr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lstr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长孙晟最后的职位是右骁卫将,为从三品。只能算是擦了高级官吏的边了。为人“好奇计,务功名。”(嘿嘿,这一点在无忌哥哥身上也多有体现吧)所以,在杨勇与杨广(即隋炀帝)争太子位时,聪明滴站在了杨广一边了。说起来,杨勇真是有些可惜了。因为自己生性有些奢华(介个嘛,后来的杨广更是有些空前绝后,所以生生滴把杨坚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大隋败了个一干二净),又因宠爱小妾而冷落正妻而受到母亲独孤迦罗的讨厌。这位独孤迦罗正是那位引发北周全城人歪戴帽的大帅哥独孤信的女儿。相信有着父亲优良的传,这位姐姐一定是个大美女。更加重要滴是这位大美女还是一位女权主义的先驱者,终身都在捍卫一夫一妻子(北朝正妻的地位确实很高,LG经常也要对LP让得三分)。不过放在那个时代,这位姐姐还是做点有点过了。她不仅不能容忍老公杨坚在外面寻欢做乐,有一次把老公有过欢好的滴一名姓尉迟(发音为yu chi)的女子让卫士们轮奸至死,气得杨坚直发晕。而且对于有纳妾的大臣也不喜欢而经常煽枕边风让杨坚加以排斥。有点完全分不清国事与家事了。而杨勇也正因为犯了母亲这一忌,而最终在母亲的打压下失去了太子的地位。因为阴狠的弟弟杨广实在是太能演戏了。失了势的太子,多是活不长。后来杨勇连同自己的儿子一起被杨广杀掉了。不仅是杨勇啦,连老爸的死,杨广这个家伙也是有些脱不了干系(一夜,杨广调戏了老爸的年轻貌美的宣华夫人,事败后,杨坚把杨广叫来训斥,并准备废了他重立杨勇。不过一切都有些晚了。因为,这一夜,杨坚就有点不明不白地去了。。)但此时独孤氏已经不太世上了,如果她泉下有知,又会作何感想呢?感觉那句“女人呀,你的名字叫作嫉妒”用在这位孤独皇后身上还挺合适滴。嘻嘻,扯了这么远。就是想说长孙晟在太子争夺站对了方阵。后半生还挺受隋炀帝重用。让人不能不想起来四爷党与八爷党争夺中站错位滴曹家。再次长叹一声啦。。。长孙晟逝于大业五年,时年五十有八。在这之后,大隋的天很快就要变啦。。。(写到这里又想起了个笑话,是关于前段时间那部叫作建国大业的电影。唐风上就有说过,这个名字取得很妙。建国是王莽新朝的年号,而大业则是杨广的年号啦。。。这电影的名字给起得。。。)

将军写得差不多啦,俺又来818长孙将军中年续弦正妻高氏(其实是想8她娘家啦)。高氏正是大唐律法泰斗长孙无忌与千古一后长孙氏的生母。高氏出于身于北齐皇室高家。此时北齐早已为北周灭掉了,而近支的高家皇族早也被北周砍了个精光。作边皇室的旁支北齐清河王高岳的后代,高氏这一族就幸存下来了。高氏自己的名字没有流传下来,她哥哥正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高士廉(嘻嘻,俺常在想这是不是小李记挂着高舅舅辛苦抚养无忌和LP的功劳呢???自觉被踢走。。。。)。说到北齐高家,为史学家的话来讲,这是一个离兽家族。北齐短短的二十八年(公元550-577)前后出了七位君主。从文宣帝高洋到幼主高桓均不得好死。各种骨肉相残悖德离道的故事差不多都能这个变态家族里找齐了,应该是比许多电影编得来得真实精彩多了。当然,这个家族里也有一个例外,便是那个叫作高肃字长恭的人。不过大家可能会更加熟悉他另一个名称–兰陵王。这位貌秀美如妇人的绝世美男子却是战场上一员骁勇善战的悍将,且每每出战,他必戴上狰狞的面具(没法子,人家长得太美了。不戴面具不足嚇敌了)。特别是与北周的邙山一战,“兰陵王戴着‘大面’,身穿铠甲,手握利刃,率领五百精骑,奋勇杀入周军重围,势如破竹,一直杀到洛阳城下。”使他名声大震。军中敬他勇冠三军,便作有《兰陵王入阵曲》(此曲在中国已然失传,在日本尚存,成为正统雅乐。。。)。有种说法后来的《秦王破阵曲》便是在此曲的基础上作出来滴(介个嘛,俺就没有去考实啦)。功高的他,为了避震主之嫌,他不惜以贪财纳惠而自汅,终是逃不过后主高纬的猜忌而饮毒酒而自裁来避免那位当年引着齐军将士在战场上用鲜卑语唱出悲壮的《欶勒川》的老将斛律金之子斛律光在宫中被弓弦勒死的厄运。终年仅30岁。

天呀,觉得俺太能跑题了。怎么从长孙晟跑到高长恭这里啦。。。。写这里长孙家的故事就暂时打住,当然以后还能再8到啦。。。

俺也来做个广告:下篇继续8射箭的故事,不过却是件喜事 -- 雀屏选婿啦。。。

[ 本帖最后由 mlstring 于 2011-6-18 19:50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5 收起 理由
南飞雁 + 2 喜欢看。
garysmith + 3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5-29 09: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lstr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lstr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garysmith 于 2011-5-27 18:55 发表
中国能在历史中生存下来,和其地理位置很有关系。中国远离世界文明中心,只有河西走廊(丝绸之路)可以和外界联系,而这条道路一直被阿拉伯人所控制,直到西方工业文明后中国才和世界接触,这种地理位置既保证了中国文化的独立性,又 ...

好像不完全是吧。其实天主教在唐代时已经传入中国,不过当时是叫作大秦教。而大秦是唐代人对古罗马的称呼。不过古罗马人应该不是阿拉伯人吧。。。还有中国古代有刑白马而歃盟的传统。而这个马应该是来自Mars,古希腊的战神。。。唐代有些钱的人(唐代并不流通银子,而多是绢薄了)特别喜欢蓄奴,叫作昆仑奴--主要来自东南亚和西非了,因为皮肤比较黑。还有与唐代争夺河西走廊控制权的,是吐蕃。。。

[ 本帖最后由 mlstring 于 2011-5-29 09:07 编辑 ]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发表于 2011-5-29 10: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arysmit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arysmit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古罗马的时候还没有阿拉伯这个民族吧。古罗马帝国和东西罗马好像不是一回事。

这不正说明中国文化是从西方传过来的吗?正因为阿拉伯人控制东西方的贸易,西方才一直想找到另一条路到东方,导致了美洲大陆的发现。

我对大秦的说法表示怀疑。

基本上数学课本上我们所学没有中国人的贡献。按照人类发展起源,人类首先从非洲出走,找到欧洲这块好地后,部分人留在欧洲,其他人继续往东,之所以往东走,应该不是东方有免费医疗和优厚的福利,只能有一个解释:这些人是生存竞争的失败者,否则没有人有病翻过高山,穿过沙漠跑到亚细亚。现代医学也证明黄种人在体能和其他方面弱于高加索人种,当然这有点达尔文主义倾向了。

最早的纸张,最早的轮子,最早的金属等等目前看来都是中东或西方所发明,哲学宗教文化艺术社会等等就更不用提了,东方和西方根本不在一个档次。

说这些并不是要像武林小小那样妄自菲薄,师夷长技以制夷,以前落后未必永远落后,做人还是要有点自尊的

发表于 2011-5-29 10:3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lstr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lstr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garysmith 于 2011-5-29 09:25 发表
古罗马的时候还没有阿拉伯这个民族吧。古罗马帝国和东西罗马好像不是一回事。

这不正说明中国文化是从西方传过来的吗?正因为阿拉伯人控制东西方的贸易,西方才一直想找到另一条路到东方,导致了美洲大陆的发现。

我对大 ...

呵呵,俺说古罗马是为了与现代滴罗马分开。东西罗马为古罗马分裂而成。东罗马为拜占庭,最终为阿拉伯人所灭。西罗马吧灭得比东罗马早,为匈奴人所灭了。不过匈奴人是被谁赶过去滴呢,俺就不多说啦。
最早滴纸出现在古埃及,纸莎草纸。是把纸莎草晒干压制而成。埃及应该不是中东吧。。。蔡同学并没有发明纸而是改良的造纸原料和制法而使之能大量生产。中国在蔡同学之前也有纸啦。。。此刻圣经也好像是写在羊皮纸上滴。。。

“师夷长技以制夷”辫子的玩意儿。俺一向不感兴趣。。。。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发表于 2011-5-29 10: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arysmit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arysmit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辫子也是咱的老祖宗的玩意,不要鄙视,和小脚一样历史悠久

历史太复杂,你还是讲故事吧。

发表于 2011-5-29 11: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南飞雁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南飞雁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好喜欢LZ的文章,等看下篇。等浮云来了,一定回来加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5-29 13:1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成若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成若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杨广虽然害兄弑父荒淫暴虐,但还是有过人的文才武略的。为了当上皇帝伪装14年而不露马脚。在中国历来为争夺王储之位的众多太子中也算是城府很深的一位。并且还建立了科举制,开凿了五千多里的大运河。不过可惜隋炀帝宠幸小人最后又亡于奸佞小人宇文述之手,无疑很讽刺。

发表于 2011-5-29 14: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lstr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lstr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辫子是汉人在满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屠刀下才辫起来滴。从满人入关才开始有,算起来就几百年了,还真不算是咱们老祖宗滴东东。小脚嘛,历史长一点点。兴起来唐后之五代。因小周后缠足,小足走路特别婀娜多姿,而渐渐在民间跟风而起。这倒是与欧洲宫廷女子穿6英寸高的软底鞋有异曲同工之用。不过唐代滴MM根本不知缠足为何物。更别提汉代和之前滴MM们啦。所以,这也不能完全算是咱们老祖宗滴东东。跟孔子同学更是半分关系都木有。。。。不过呢,到底是都成了中国历史滴一部分啦。。。。。。

不过8了小脚倒是给了俺个灵感,可以在后面818唐代MM滴额妆 -- 梅花妆。。。。。窃喜ing

[ 本帖最后由 mlstring 于 2011-5-29 14:00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3积分 +12 收起 理由
aowu + 2 我很赞同
鱼羊鲜 + 2 梅花妆 定金
老猫晒太阳 + 8 8,8,8,8

查看全部评分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发表于 2011-5-29 14: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lstr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lstr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大成若缺 于 2011-5-29 12:19 发表
杨广虽然害兄弑父荒淫暴虐,但还是有过人的文才武略的。为了当上皇帝伪装14年而不露马脚。在中国历来为争夺王储之位的众多太子中也算是城府很深的一位。并且还建立了科举制,开凿了五千多里的大运河。不过可惜隋炀帝宠幸小人最后又亡于奸佞小人宇文述之手,无疑很讽刺。

杨广确实是有才,不过就是破坏力惊人了点。因而,由于自己家滴二世主小李跟这位有点点太像了,呵呵所以老李不肯把太子之位让给他。怕滴就是唐也两代而亡了。。。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发表于 2011-5-29 16:18 |显示全部楼层

之二 雀屏中选

此文章由 mlstr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lstr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里咱们又要准备从北周开始8了。话说北周八柱国之一滴窦家,有一位公子叫作窦毅。小伙子挺能干滴,做过定州总管,并封了神武公(按照中国古代贵族的级别,公侯伯子男,公爵便只是在亲王之下了)。出身高贵滴神武公,自然讨得了一位身份也极是不凡滴妻子 — 周武帝宇文邕(音yong,三声)的姐姐襄阳长公主。不过更妙滴是长公主为他生下了一个漂亮的女儿。这个女儿自出生便是不凡,据说她出生时头发已经齐耳;到3岁时头发已经长得跟身体一般长了。总之这是位长发MM,呵呵不知比较起南朝陈家那位发长七尺,光可鉴人滴张丽华怎样。

除此之外窦小姐还聪颖不凡,幼时读《女诫》,《列女》更是过目不忘,还写了手好字。因而周武宗也特别喜欢她,将她抱入宫中当公主养。小姑娘真是兰心慧质,入宫不久,便发现舅舅对于自己滴皇后 — 一位突厥公主很是冷淡,便劝舅舅说,因为此时北周还得依靠突厥的力量,所以不能对于皇后太过冷淡,这样子与结盟不利。而周武帝听来也觉得这位小姪女的话十分在理,对皇后也好起来很多。随着小姑娘年纪长大,也不便于一直呆在宫中,便回到自己娘家。这样子倒还算是救了她一命。因为励精图治的周武宗宇文邕却没有得到老天爷太大的眷顾,三十六岁时便病故在行军途中。此后不久,杨坚便欺负宇文家滴孤儿寡母篡了北周而建立了隋。杨家得势后,便对宇文家大加屠杀,连婴儿也不放过。许许多多尸体被扔到河里。以至于当时的人都不敢吃鱼了,因鱼腹里会有人的指甲。窦家小姐得知杨家篡位的消息后,愤然击床而说:“只恨我不是男儿身,不能救助舅舅家的危难。”吓得窦毅和LP连忙抚住了她的嘴。不过同时也觉得自己这个女儿实在不凡,不能轻易许了人去,一定要为她觅得位贤德的夫君。所以两老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了个点子 — 雀屏择婿。说明白点呢,就是在屏风上画了一对孔雀。大凡是来求婚的贵胄弟子,便要领得两支箭,张弓去射屏风上的孔雀。而唯两箭射中孔雀眼睛的公子才能成为窦家女婿。

美貌窦家小姐出身北朝豪门,而且早已经是北朝出了名的大美人了。一时间数十位公子都来报名参加一试身手,结果一一败北。直到来了位姓李的唐国公。这位唐国公此刻还是位少年公子,只因其父亲过世得早,他几岁时便袭了唐国公的头衔。便见李公子心不慌,手不抖,缓缓张开弓。正是弓开如满月,箭去如流星。两箭各中一目。于是他不但老婆讨到手啦,据说还为中国贡献出来了一个新滴词汇 — 目的。

说到这里,才记起来还没提这位李公子滴名字。此人单字一个渊,字叔德。或许大家都清楚他另一个称号 — 唐高祖。

窦氏为李渊生育了四男一女。

长男 李建成 (取建功成业之意)

次男 李世民 (为济世安民之意,这个倒是有故事可以818,看俺滴状态吧)

三男 玄霸   (介素个文弱滴病公子了,十多岁就病故了。结果,在演义小说里莫明其妙滴成为隋唐第一条好汉李元霸了)

四男 元吉  (也算是个可怜滴小孩吧。由于生得太丑,骄傲滴窦夫人完全不能容忍自己生出来这么一个怪物。是由一位好心滴女仆养大滴,不过好心却没得好报,后来被元吉醉酒后让人拉扯至死。据说此人有个小名叫作三胡)

女儿,便是那创建娘子军滴平阳公主啦(三公主)。如今长城还有处叫作娘子关。可见咱们三娘子滴威名了。而公主逝去后,也是完全按军人的礼仪入葬滴。

[ 本帖最后由 mlstring 于 2011-5-29 15:33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6 收起 理由
qianqian2007 + 2 感谢分享
南飞雁 + 4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发表于 2011-5-30 00: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oola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oola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garysmith 于 2011-5-29 09:25 发表
古罗马的时候还没有阿拉伯这个民族吧。古罗马帝国和东西罗马好像不是一回事。

这不正说明中国文化是从西方传过来的吗?正因为阿拉伯人控制东西方的贸易,西方才一直想找到另一条路到东方,导致了美洲大陆的发现。

我对大 ...

这位同学的言论已经懒得批驳了,麻烦回去多看看基本历史书再出来说吧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5-30 10: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narik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narik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garysmith 于 2011-5-27 18:55 发表
中国能在历史中生存下来,和其地理位置很有关系。中国远离世界文明中心,只有河西走廊(丝绸之路)可以和外界联系,而这条道路一直被阿拉伯人所控制,直到西方工业文明后中国才和世界接触,这种地理位置既保证了中国文化的独立性,又 ...


文化落后西方不能苟同。。。。但要追溯和古埃及时期对比,那是没法和埃及比

发表于 2011-5-30 11:3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Ocean3me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Ocean3me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garysmith 于 2011-5-27 18:55 发表
中国能在历史中生存下来,和其地理位置很有关系。中国远离世界文明中心,只有河西走廊(丝绸之路)可以和外界联系,而这条道路一直被阿拉伯人所控制,直到西方工业文明后中国才和世界接触,这种地理位置既保证了中国文化的独立性,又 ...

冷兵器时代中国的军事理论和大规模战事频繁造就了无数伟大的统帅和能征惯战的军队,同时最先发现铁并装备在战马和士兵上。东西方没在西方工业革命前大规模接触是西方之福,

当然这也是人类之福。一种文明不可能永远独领风骚,除了先进性还有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个人觉得文化的发展和时装流行相似,就象今年过时的几年后说不定流行一样,曾经辉煌的未必永远沉沦。以西方人实用主义的思想,大范围收集和研究过气的文明肯定不只是为了欣赏和怀旧。即使当一种风格发展到极致而失去方向,人类文明还能够发展延续。

举个例子:现在最先进的单兵作战武器是发射类的,可是当星际战争变得普遍,在星舰相对狭小的空间里,为防止误伤和损坏设备,复古的机甲和激光刀说不定是最好的选择。歪楼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Quliang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5-30 18: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成若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成若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Ocean3mel 于 2011-5-30 10:39 发表

冷兵器时代中国的军事理论和大规模战事频繁造就了无数伟大的统帅和能征惯战的军队,同时最先发现铁并装备在战马和士兵上。东西方没在西方工业革命前大规模接触是西方之福,

当然这也是人类之福。一种文明不可能永远独 ...


我们的老祖宗更喜欢策略。讲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这里喝口凉茶,下盘棋的功夫基本就把你给灭了。要不就是驱虎吞狼这类借刀杀人的计策,所以中国古代君王似乎更看重用兵之道而不是兵器的研发。

发表于 2011-5-30 18: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闲人甲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闲人甲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ark!

发表于 2011-5-30 18:5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南飞雁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南飞雁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等看下面的故事。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5-30 22: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lstr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lstr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大成若缺 于 2011-5-30 17:03 发表


我们的老祖宗更喜欢策略。讲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这里喝口凉茶,下盘棋的功夫基本就把你给灭了。要不就是驱虎吞狼这类借刀杀人的计策,所以中国古代君王似乎更看重用兵之道而不是兵器的研发。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子大人如是说滴。老美也越来越这么用啦。。。。
嘻嘻,俺又来搬书本啦。不好意思,顶着锅盖,遁之也。。。。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发表于 2011-5-30 23: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Quli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Quli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楼的特点,帖子精彩,讨论激烈。

个人无法接受 garysmith 西强东弱的言论。可还是希望他能拿出更多证据证明他的论点。

强弱有时; 且强弱无绝对的标准,每个文明都有优缺点。

继续讲,继续讨论

发表于 2011-5-31 00: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Quli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Quli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主 非寻常女子,机敏善辩。

Ocean3mel 立意新颖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mlstring + 2 多谢表扬。俺一定努力填抗。。。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5-31 00: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oola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oola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来是懒得批驳上面某位同学的观点的,现在看来很多同学对此也对那位同学的观点不以为然。

首先1。说古罗马的时候还没有阿拉伯这个民族简直荒谬,古罗马无论你怎么定义,最早也是公元前1000-800年,而那时西亚北非西方也知有人类居住,只不过那时他们的叫法不同。

2.东西罗马就是古罗马帝国分裂出来的,你说一回事也行,不是一回事也行,至于古罗马是怎么发展的,还是多去看看再说,它从公元前1000年到1453年东罗马帝国亡,经历了4个阶段。

3.数学课本上我们所学没有中国人的贡献就更扯,当然东方数学是没有西方贡献那么突出,但也不是一无是处,多打听一下十进制,线性方程,乘法口诀,剩余定律,圆周率,勾股定律等等是从哪里起始的。

4.说历来西强东弱更是扯蛋,也不问问给汉朝自汉武帝起赶得走投无路的匈奴是怎么西迁到罗马帝国内为所欲为,更不用说那时蒙古人怎样横扫欧洲。

其实还是上面一位同学说得对,东西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强弱之分,只是分哪个时段罢了,这几百几千年你牛,说不定后几百几千年就风水轮流转了。

至于说人类是从非洲起迁移到其余各洲的那个论点虽然有不少人支持,但我压根不信,非洲目前是发现最早人类居住痕迹,但以后很难说其他洲没发现更早的。试想那时地球的板块还不知是怎样的,从这洲到那洲,那些原始人没事干了,好好自己的生活不过,搞什么迁移,以那时的条件,出远门就那么容易?我个人以为根本就应该是以不同地域为中,各个人类文明自己发展的。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15 收起 理由
big_beast + 12
mlstring + 3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发表于 2011-5-31 00: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1234567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1234567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toolaa 于 2011-5-30 21:50 发表
本来是懒得批驳上面某位同学的观点的,现在看来很多同学对此也对那位同学的观点不以为然。

首先1。说古罗马的时候还没有阿拉伯这个民族简直荒谬,古罗马无论你怎么定义,最早也是公元前1000-800年,而那时西亚北非西方也知 ...

个人不同意最后一段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5-31 01:19 |显示全部楼层

之三 额头却作梅花妆

此文章由 mlstr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lstr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在写之前。看来大家的留言,在下实在很受鼓励。当时提笔写时还真担心这会是篇冷宫文了。。。于是乎,化鼓励为动力。俺也来熬夜填一铲伪土吧。。。废话少说,下面开讲。。。。

连着八了两章射箭滴故事。咱们也来换换口味,来说说画妆吧。。

大凡看过唐剧滴同学,都会记得剧中美眉们眉心中的一点红梅的额妆吧。呵呵,梅花妆是流行于唐代女子中的额妆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窃认为也是其好看的一种。不过说起梅花妆倒还真是源自一处典故。据说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一日在含章殿的屋檐下小憇。不巧一阵轻风吹,抚落宫殿边上腊梅树枝头上的几朵梅花。花儿在空中飘呀飘呀,偏生有那么朵便是落得那巧,竟生生滴着在公主美丽的额头之上,并形成完整的梅花形状。公主醒来之后,额头上的梅花却如生了根般,竟是拂之不去。 宫人见了,都觉得甚美而竞相效仿,梅花妆由此而生。(《金陵志》云:“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于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号梅花妆,宫人皆效之。”)

最先宫女们是用腊梅花瓣粘在额头而作成梅花妆。无奈于腊梅不是四季都有。她们便用金箔剪成梅花瓣形状,这样子,四季都能在额头上贴着梅花妆了(花钿)。慢慢滴这种风气传到了民间,又越过了长江天垫传到了北朝。以至于《木蘭辞》里就有这一句“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花黄便是花钿。

到了唐代,梅花妆便是更加发扬光大,颜色也由以前的黄色,演化出了红色,貌似还有绿色(呵呵唐代美眉们对了美绝对是勇于尝试,还发明过一种啼妆。就是把整张脸画得像哭过一样。真真是要做到“一枝梨花带雨”了。这种妆在开元时期流行过一段时间,不过到底是造型有些太超前创新,很快就淡出人物的视野)。形状也变得多样化了,不仅仅在是单一的梅花了,感觉是花鸟虫鱼都有了(虫在这里是说蝴蝶啦,不想像力太过丰富呵呵)。而制作材料也有了纸片、玉片、干花片、鱼鳞片,貌似到了五代连蜻蜓翅膀都用上了。看这爱美心思用得。

不过到了宋代以后,女子贴花钿的风俗渐渐不再流行了。想来是自宋以来,含蓄保守之风渐劲,额妆作为实实在在的面妆也随之退场了。不过,梅花妆一词却是保留下来,用来比喻女子精致的容妆了。还记得《倚天屠龙记》里有一章便叫作“皓臂似玉梅花”吗?嘿嘿,不好意思,俺又跑远啦。。。

[ 本帖最后由 mlstring 于 2011-6-12 15:43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3积分 +24 收起 理由
qianqian2007 + 2 你太有才了
老猫晒太阳 + 18 你太有才了
南飞雁 + 4 谢谢奉献

查看全部评分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发表于 2011-5-31 09: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南飞雁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南飞雁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每天到这来上历史课,辩论也很精彩。

发表于 2011-5-31 10:3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Quli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Quli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y12345678 于 2011-5-30 23 begin_of_the_skype_highlighting              2011-5-30 23      end_of_the_skype_highlighting:50 发表

个人不同意最后一段


请问您不同意最后哪一段?关于人类的起源是不是在非洲?我之前也听说了一些这样的提法,并且似乎有大量的证据(主要是DNA多样性)证明“走出非洲”的理论。 然而,就算是认真去做学术研究,也要不单单只看一家之言。 连学术界都在争论的,在各阶段走出非洲的次数,还有是非洲现代人“取代”还是“杂交”亚欧原住民等问题。我们,作为一群科普对象,又怎么敢定论呢?

发表于 2011-5-31 11:40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感慨:就中国人不是非洲种?

此文章由 garysmit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arysmit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有一次看到报纸上说一个美国白人教授声称自己是成吉思汗多少代孙,觉得挺好玩的。成吉思汗当初纵横欧亚征战万里,各类女人阅了无数,播下N多的种子,据说现在全球若干万人都有老成的血统呢,而且有黄种人,也有白种人。想想也真够神奇。根据《圣经》记载,以色列的所罗门王与埃及南方的黑人女王有情,故而遗下了一支黑色犹太人,居住在埃塞俄比亚,几年前以色列政府经援埃塞换得埃塞领导人同意这些黑犹太人回归以色列。在这以前,一直不太能理解,犹太人为何有一支长成黑色的。
    耶鲁教授纳亚昌德在给我们讲授“全球化”课的时候,说到他一直不知道自己的起源是不是科学界现在公认的非洲,结果他去做了自己的基因测试,证明自己的祖先2万5千到5万年前居住在非洲的埃塞。他说,现在全世界大概就是中国人会认为自己是有独立的人种起源的。好象我们最早的有点考古依据的是50万年前的本地古猿,而非洲的尼安德特人离现在得有150万年吧。昌德教授说到“就中国人相信是有自己独立的起源”的时候,其他人都笑了,讲座完了以后其他学者都说自己是埃塞人,然后笑着对我们说“except for Chinese”(中国人除外)。
    中国人是不是起源于非洲,现在科学界都很认基因与DNA测定的方式,我们其实大可以做点规模样本的测试就知道了(美国马里兰州大学的撒拉·缇西科夫教授和耶鲁大学的肯尼思·基德教授做的基因的研究结果显示,欧洲人走出东非基因库的时间是在4万年前,亚洲人是3万5千年前,美洲土著是3万年前)。我们在人类起源研究领域的专家大概仍会孜孜不倦地去挖掘寻找更早的独立起源证据,而对这些大家都公认的检验方法使用的比较少。可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作为我们这样很讲面子的民族,大家接受不了我们源自黑非洲这样一个可能的事实吧,更别说我们中国人事实上对黑人的种族情绪是相当强的。
    其实不只是在这个领域,我们今天中国的科学家面临着两种尴尬境地:一方面在一些有公认的方法的领域要么跟不上趟要么故意不跟,人种起源中的基因测试是一例,经济学中的数量经济研究、心理实验研究等的不发达就是另外的例子;另一方面又只是简单地套用一些外来的方法,而罔顾本地实际资料的特点,其例如公共财政研究中套用西方公共财政模型对中国财政模式进行分析,又如用西方文化模式简单推断中国人的文化特点。其实中国人是不是非洲种大可以有不同的答案,但是我们在作出回答之前,应当从不同角度进行交叉检核,分析不同答案的原因,我们才可能得到某些更趋近真相的认识。不要简单地拒绝其他人的方法,也不是不可以发展自己的方法,重要的是我们要在开放的态度下对待各种可能的方法论。


-----------------------------------------------------------------------------------------------

对一些认知的抗拒,可能和我们的国家所走过的发展历程有关:当国家实力弱时,为了让人民还能有自豪感,就搬出还可以引以为傲的历史来做为导向性的教育宣传,也算是不得已吧?
好在现今很多人意识到了,随之也热闹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548eb01000ccw.html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