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此文章由 dootbea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ootbea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美国国家利益:从台湾潜舰困局的教训看国防自立的风险
当台湾推动国防自给时,管理不善与资源有限,正威胁让其最雄心勃勃的计划触礁。这对华盛顿并非好消息。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可能会面的前夕,特朗普随口对记者说,“我认为我们和中国会没事;中国不想入侵台湾”,这番话再一次让台北感到不安。
每当华盛顿与北京进行高层对话,台湾民众都会屏住呼吸,担心自己被卷入大国交易与交换的夹缝中。多份分析也不断提醒华府,要密切关注倾向独立的台湾领导人赖清德。
台湾在意识形态上靠近美国,但自主性不足,常需要一位对华立场强硬的美国领导人来为其对抗北京的威胁“壮胆”。如果台湾不认真看待自身防务,不能靠自己建立起军事准备,它就会一直活在惶惶不安之中。
台湾国造潜舰是防务问题的缩影
来看一条刚曝出的重大消息:台湾“国造潜舰(IDS)”计划出现重大延误。IDS无疑是台湾近年来最雄心的自研军项目。其战略目的是阻止解放军航母从台湾东侧绕行,切断美国介入台海的路径。拥有这类潜舰,是台湾“不对称作战”的关键一环。
但这个万众期待的项目不断传出负面消息。国防部长顾立雄近日在立法院承认,五年内完成首舰的目标“过于乐观”。至于首艘原型舰“海鲲”能否在今年完成测试并交付,顾直言,要在这个时程内达标“相当具有挑战”。与此同时,出身潜舰兵科的前参谋总长李喜明也表示,IDS面临的风险已不止是能否守住台湾,还在于能否达到预期的作战与战术目标,尤其在系统整合上风险甚高。
迄今为止,IDS的麻烦往往并非来自外部压力或预算紧张,而是出在造舰团队内部。承包商与海军高层顾问之间,为后续量产合约的经济利益内斗不止。问题严重到必须由全案主承包商台船公司(CSBC)对外发声。关键顾问因指控系统整合失败而愤而离开、又在关键海试阶段传出“总统层级召集人”突然请辞,也引发各界揣测。这些事件让公众严重质疑政府诚信、国防部的执行能力,以及“要不要建潜舰”这条政策本身是否明智。
台湾能用合理预算造出好潜舰吗?
台湾“海鲲”原型舰(含船厂与技术移转)估计高达493亿新台币(约16亿美元)。后续七艘量产艇总估计可能超过2800亿新台币(约91亿美元)。
对比之下,日本“大鲸级”(Taigei)单舰成本约7亿美元;韩国“安昌浩级”(Dosan Ahn Chang-ho)约9亿美元。鲜明差距令台湾社会震惊,质疑这种建军模式是否可行有效,尤其在中国威胁阴影下,一旦失败代价极高。
把“海鲲”的高成本放进整体军费框架更显刺目。台湾年度国防预算约6400亿新台币(约200亿美元);日本防卫省拟于2026财年编列8.8万亿日元(约602亿美元);韩国2026年国防预算将达66.3万亿韩元(约471亿美元)。这些数字均为台湾数倍。
从产业基础看,日本不仅拥有世界最先进的常规攻击潜舰队,也凭借雄厚的造船与重工基础全程自主设计生产。韩国采取技术移转路径,从德国引进209型,首舰在德建造,后续在韩许可生产,逐步吃透技术,终能自研并出口。
相较之下,台湾在面对台海局势日益紧迫、能源封锁、滩头登陆与城市作战的威胁时,选择投入潜舰开发,但在所需技术研发与造船能力上基础不足。结果只能拼凑来自多国的“雇佣式”技术顾问团队,并采购未必受出口国政府严格管理或审验的零组件与技术。此种“东拼西凑”的做法推高成本,也带来其它麻烦;尤其部分敏感系统遭中国干扰而中断供给,被迫改换或出现缺口。海鲲的整体作战效能势必因此受损。
当然,自主派会说,正因台湾国际处境孤立,才更要走上自研的险路。然而,这种处境不能成为管理不善或丑闻的借口。恰恰相反,它更证明“卓越的管理能力”绝对重要。
或许有些高风险项目因战略必要而无法回避。但若如此,台北就必须从根本改善专案管理、国际谈判与取得新式武器与技术许可的能力。这些正是国防部当前亟需新思维的领域。在资源与选择都极其有限的现实下,每一块钱、每一项技术的整合,都没有浪费与失败的空间。
台湾防务优先事项:对内改革,对外灵活
海鲲计划的困境并非否定“防务自立”的重要性。相反,台湾应转向更务实聚焦的“智慧自立”,以两大支柱为本:
其一,彻底改革内部的专案管理与资源配置;
其二,大胆推动美国在技术出口政策上的弹性。
在内部改革上,应把资源与精力集中在已具能力与成熟技术的军品项目。台湾多数自研武器由中山科学院(National Chung-Sh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CSIST)主导。过去中科院的导弹制造能力享誉国际。但当中科院“样样都要做”,从巡防舰、装甲车到雷达与通讯,品质一致性就会被拉扯。
华盛顿可通过改革技术出口许可流程来协助台北。举例说,尽管美国已不再生产柴电潜舰,也可加速核发建造潜舰所需“红区”装备的出口许可,比如先进有效的作战系统、潜望镜、鱼雷与声纳。这种灵活性也应扩展到其它先进的自研项目。尽管会面临来自北京的压力,但若这些军贸与商贸能“静悄悄地进行”,就能有效“悄然武装”这座前线瞭望台。
必须强调,让台湾在必要范围内“更具刺性”(更难啃)符合美国的根本利益。华盛顿应让盟友明白“自助者天助之”。美国不会无条件为盟友打一切战争。但如果台湾更专注于自身军力与防务能力,当需要介入时,美国的顾虑与成本都会降低——省去大量麻烦。
事实胜于雄辩。台湾潜舰计划的延宕与失衡成本,不只是台湾自己的警示,也提醒华府:让这座对抗中国大陆扩张的前线小岛靠“拼拼凑凑”造武器,恐怕不是最佳路径。


来源:
https://nationalinterest.org/fea ... wans-submarine-woes
November 2, 2025
By: Kevin Ting-chen Sun
本文作者:孙廷臻为台湾立法院资深立法政策顾问,现任陈庆辉立委办公室顾问,曾任前外交及国防委员会召委陈以信顾问;持有律师执照,兼任华府台美研究机构(ITAS)非驻院研究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