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j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2008. 在澳洲漂泊了 8 年后,决定回国发展。在悉尼跟国内的银行,猎头联系了半年,拿到几个 offer ,最后进了一家跨国银行广州分行做 Private Banking 。回来了一段时间,感触很多,上来感慨一下。很久以前看过悉尼银行业牛人 VP2008 的帖子,模仿一个。
个人背景
30 岁,民工甲,男,不帅又没钱,澳洲国籍。 22 岁本科毕业于广州某二流重点大学( 211 院校), 2000 年自费出国,赴澳洲东岸某大学读硕士 (Group of Eight 院校)。 2002 毕业并拿到永居 , 2003 年进入某跨国银行工作, 2005 年入澳籍, 2008 年回国加入某外资银行。
悉尼生活面面观:
公司: 全球排名前 50 某跨国银行
职位: Relationship Manager - Personal Financial Services (PFS) ,做了 5 年, report to Branch Manager
年薪: AUD$75K + 9% Super + Annual Bonus ($10-$15K)
员工福利: staff banking 免费,贷款,信用卡,保险费,医疗保险统统享受员工折扣,低价购买公司在伦敦股市的股票 ( 最多一年 3000 英镑 ), 若自愿往金融方面学习深造,银行支付部分学费
假期: 21 天 annual leave , 12 天 sick leave , 5 天 personal leave ,另外还有 study leave, exam leave, paternity leave ,看情况而定
工作时间: 每天 8 小时,一个小时午餐,基本没有加班
上班地点: 悉尼 CBD 的银行总部大厦,以及 CBD 某分行,在写字楼上可以看到整个 George St ,半个 Darling Habour
客户: Retail Banking 的所有客户以及 Business Account 的客户
主要业务: 推销银行 Retail Banking 的產品和服务,比如 mortgage products, package products, general insurance, credit cards , bank guarantee 等等
出差: 从来没有
业务培训: 参加过银行合作伙伴 AIG, St Andrews 的保险產品培训,银行内部的培训也十分完善
住房: 在悉尼 Inner West 某区买了个两房公寓,贷款 30 多万,自己供
交通: 上班坐火车,平时开个破三菱代步
购物: 多数在当地的华人超市,或者 Coles 和 Wooly 两大超市,偶尔也到 Chinatown 和 Paddy's Market
吃: 多数在外边吃或者带外卖,极少自己做饭
娱乐: 前几年朋友都还在悉尼的时候周末总有节目,唱 K, 去 St George Club 打桌球打乒乓,去酒吧看球,后来一个个都海归了,也就很少出来玩
夜店 : 以前偶尔去 Sublime, Gas, Shark Hotel, Establishment, Marloney, Ace Bar, 3 Monkeys, Arthouse Hotel, Hilton, Star Bar , Cheers Bar 这些 CBD 的酒吧和 night clubs, 其实不喜欢喝酒,去酒吧多数是跟同事和朋友聚一聚,偶尔唱 K ,去过 night club
电视节目: 澳洲免费的公共频道只有 5 个,看 Foxtel 要缴费,全部买下好像是 AUD$79/M.看翡翠互动,华人卫视之类的还要另外安装缴费,我自己没装,想看球都跑去酒吧
上网: 用 wireless boardband, 比较方便,但是有点慢。澳洲民主自由,基本上要上任何网站一点即开,政府没有强制限制
手机: 用 optus pre-paid, 单向收费,合理公道,但是手机上网很慢,收费昂贵,全澳洲内不需要漫游。
银行服务: 我自己用的两家澳洲银行,服务都不错,排队也不会特别久,使用任何產品银行都提供完整的 product disclosure, financial services guide, terms & conditions, fees & charges guide
城市环境:悉尼的环境没得说,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我到过 Brisbane, Melbourne, Auckland, 感觉还是悉尼最好,虽然在海外整天抱怨澳洲很无聊,但是比起其他地方,悉尼的工作机会和娱乐节目还是多一些,而且这里也是风景怡人,气候温和
治安:悉尼算是安全,没遇到过什么意外,人也很文明友善
广州生活全扫描:
公司 : 全球排名前 50 的某外资银行广州分行
职位: Relationship Executive - Private Banking (PB), 年初才加入, report to 上海总部的 Associate Director
年薪: RMB$200K - $300K (PB 这行的收入主要看个人业绩和公司盈利)
员工福利:生日放假一天,年度员工聚餐可公费旅游一趟,自己部门一年安排一次出国旅游(公司出一半,个人出一半),一般都是在东南亚。每年可以报销最多 RMB$8K 以支付参加健身俱乐部,会所的费用,银行提供医疗保险。
假期: 20 天年假, 12 天病假
工作时间:说是每天 8 小时,一个小时午餐,其实基本上天天加班,有时候周六日还得工作,不过加了班可以补假
上班地点: 广州最高建筑天河北中信广场 , 可以看到整个天河体育中心,广州空气不好,能见度低,白天其实没什么好景色可看,晚上灯火通明的夜景倒是不错
客户:银行最高端的私人客户,珠三角月收入 RMB$50K 以上的个人,或者是个人净资產 RMB$200 万以上的有钱人
主要业务:推销银行 Private Banking 的產品和服务,跟银行在香港,新加坡的部门联系多多
出差:定时飞上海向银行高层匯报,做业务深圳珠海东莞中山经常跑, business networking 比起悉尼要多得多,国内什么都讲关系
业务培训:没怎么培训,招回来就上手工作,幸好在国外积累不少 banking experience
住房:没钱买房,有了钱也不会在广州买房。在珠江新城某国际公寓租了个全新的一房公寓, 33 平方,家具全包, RMB$2000/M ,还算便宜
交通:没钱买车,有了钱也不会在广州买车。国内开车太恐怖。我上班出行都用公交,靠一张“羊城通”行走江湖,能报销的时候一律打的
购物:天河城,吉之岛,万佳超市之类,从不关心打折,想到就买
吃:多数在外边吃或者带外卖,极少自己做饭,应酬多饭局也多
娱乐:广州的娱乐如何丰富多彩就不用多说了,没事去上街逛逛就找到好多便宜又好吃的,实用又好看的
夜店 : 沿江路一带的 night club 去过,美女无数,芳村的酒吧街没有去过,有机会会去。高级的会所没钱加入
电视节目:收费的数字电视一个月大概 RMB$26 ,便宜啊,什么频道都有(除了成人的),无聊的时候守著电视看翡翠台和有线体育台也是不错的娱乐,体育直播一个接一个,比悉尼好多了,比较恶心就是国内粉饰太平的新闻报道,超级弱智的选秀节目,无比做作的所谓偶像剧,还有没完没了的虚假广告也是让人特烦。
上网:珠江宽频可以通过有线电视上宽带,这个在悉尼就没有。上国外中文论坛得用 proxy server ,速度较慢
手机:最讨厌的双向收费就不说了。我开了个号还自带彩铃,不能取消,比较讨厌。漫游收费挺贵。不过感觉手机上网速度比在澳洲的快很多,也便宜不少
银行服务:不是 VIP 的,在中资银行排队基本上至少等半个小时以上,开户没有提供任何 PDS,FSG 之类,服务态度比以前好很多,但比起国外的银行和国内的外资银行差得远,异地存款匯款收千分之五手续费,网上银行业务不如国外完善
城市环境:大学时代在广州呆了 4 年,那时候广州偶尔还看得到蓝天白云,现在是越来越难看到蓝天,珠江水还是那么污浊,街上的灰尘还是那么飞扬,城市道路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很快,很难指望广州空气和环境会一下子变好,没出国的人也许无法体会这种差别
治安:广州的飞车党,砍手党,火车站的骗子小偷早已名声在外,在国外早有听闻,自己也是时时小心,处处警惕,绝不相信任何上来搭訕的陌生人
个人总结
地球人都知道国内人多车多骗子多,环境差交通乱,貌似很多机会,其实处处陷阱,这些细节就不再赘述。
回国最大感受就是巨大的贫富差距以及国内社会许许多多的不公平。刚到广州,公司提供的 transition accomodation 是中信广场国际公寓, RMB$600/ 晚,住了两个礼拜,当时赶上春节前南方雪灾,每天在窗台看著对面广州东站外面顶著严寒排队,急切盼望回家过年的返乡民工,还有维持秩序的公安干警,再看看天河北中信广场, Westin Hotel, 一带进进出出的宝马奔驰,衣冠楚楚的生意人高级白领,和天河北一带高档酒楼食肆的灯红酒绿,心中感触良多,国内的生存压力和竞争条件比国外要恶劣许多,整个社会比较浮躁,不讲诚信。当官靠后台,发财靠乱来。这些事情要说起来可以说个没完没了,不过既然自己已经决定回来,就义无反顾了。
2000 年,我飞去了奥运主办国澳洲留学。
2008 年,我又飞回了奥运主办国中国工作。
好运 2008 ,好运所有海外和海归的人们。有两种伟大的事物,我们越是经常越是执着地思考它们,我们心中就越是充满永远新鲜、有增无已的赞叹和敬畏,那就是我们头上的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