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2014年从中亚流浪到高加索的50天(全文完) (2015-4-6) patpatchow · 图文说明屋顶维修 (2008-1-28) chinara
· 海狸DIY之 – 4块钱自制worm farm (技术帖) (2013-6-3) 勤劳的海狸 · 布拉斐济 (2009-10-17) 紫雪花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10291|回复: 95

[睡眠训练] 【转载】对小婴儿“睡眠训练”?赶紧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19 11: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retty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retty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pretty6 于 2017-3-19 12:46 编辑

前天推送的《致每个陪睡的妈妈,全世界欠你一个拥抱》,在收获了无数母亲的共鸣与热泪之外,有一位这样留言:



文字:
所以美国提倡婴儿从四个月大就可以开始睡眠训练。
先不说对孩子心理的影响,根据研究,当母亲的如果可以一周两到三天睡够8个小时就可以明显缓解产后忧郁。
除了这一点,美国还有统计每年因为和父母同睡而死亡的婴儿人数。
这些理由都还不足以让各位母亲早日开始睡眠训练吗?

关于留言中所谓的“睡眠训练”,来来来,我们换位思考下:

当你惊恐哭泣时,是希望爱的人轻轻拥抱你、柔声告诉你“没事的,有我在”,还是希望他冷漠脸转身离开?

如果连你自己都渴望被陪伴,那又为何认为比你更弱小的婴儿需要被训练呢?



这组是经过睡眠训练的孩子。
可以细看照片上孩子的表情,尤其是眼神。
几乎所有热衷于睡眠训练的家长,孩子的表情眼神感觉都是这类。
无论多开心,光线角度选得多好,照片出来眼神底色还是悲伤涣散,没有感染力。
最后一张的诺一,身上淡淡的忧郁气质,相信看过某真人秀的人都能感受到。
安娜为了培养诺一的独立,两个月就让他单独睡一个房间,用视屏监控,诺一的每一张照片的眼睛里面有掩盖不住的忧伤。



这组是亲密育儿的网友提供的孩子照片。
即使没有在笑,你都能感觉到眼神是聚的,而不是散的。
他们专注时能够安住内在,笑起来则眼睛弯弯闪着光。
他们的快乐发自内心,所以有感染力。
被及时回应充分满足的孩子,你能感受到他们身上那种饱满的生命力。

母婴关系决定生命底色,除非经过强大的自我认识,否则基本伴随一生。

底色不会因为表情改变。眼神空洞散落的,无论是高兴、悲伤、发呆、专注,底层的空洞都在。

同样的,母婴链接得好,这个孩子无论高兴内伤,兴奋还是困倦,眼神都是凝聚的,有内在的存在感。

表情可以伪装,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伪装不出来。

分割线


认真阅读了一些关于睡眠引导训练的文章,我非常赞同文中提到的一些方法。

比如:觉察宝宝犯困的信号;
不要在宝宝犯困的时候给予过多刺激;
不要过多摇晃、阻止哭泣;
仔细检查容易导致孩子睡眠不良的生理原因(比如腹痛长牙等);
留意是不是环境变动(比如换保姆、搬家)给孩子造成不安;
睡前一步步地创造舒适安宁、适合入睡的环境氛围。

这些观点都很好 —— 只要是“改善环境,和提升家长自身觉察力”的方法,我都赞成。

我所反对的,是认为“婴儿有问题,婴儿需要被改正”的出发点。


生命渴望的是被“看见”,而非被“改正”。

当一个生命,带着极大的爱和信任,投胎到一个家庭中,它最渴望的是被看见,是真实的自己直接被父母看到,而不是透过一堆所谓的“正确”数据来被评价和被矫正。


所以,当我看到睡眠训练文章中列举的一堆睡眠和喂奶的时间表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恐惧 —— 如果妈妈满脑子都是这些“正确”的数据,那她还怎么看见真实的孩子呢?

我们学习、参考一些科学统计数据,这本身并没有错。

就像我作为心理医生,一样会学习健康的心理表现是怎样,病态的心理表现是怎样,也有一系列的评价标准。

可是,当一个活生生的来访者坐到我面前,我所全部关注的,就是他本人,他当下最真实的样子、最原始的感受。而不是他的观点感受是否符合教科书上的标准,我该怎么“矫正”他。

当我脑袋里充斥着“为了对方好”而要“改正”他的念头时,我已经看不到他了,我看到的只是自己头脑的妄想,不会对来访者真的有帮助。

有数个来访者对咨询师说:“请不要评价我,甚至连建议都不要提。我只渴望你听到我,看到我,陪着我,我就感受到温暖在内心产生。于是,我慢慢有力量面对外部世界。”

来访者在不断地教会我们,放下头脑的自恋,活在当下,真地去看见。

婴儿在生命的最初,一离开和自己一体的子宫,就被父母透过“正确”数据比较;其许多自发地哭泣和吃奶的渴望,被评判为“过于频繁的”、“不必要的”,甚至是“要被训练改掉的”......

这是件多么凄凉的事情:

从生命一开始,父母就看不到你!



母亲焦虑会影响婴儿入睡,使用冷漠的“哭声免疫法”则令婴儿绝望。

养育一个生命,对童年幸福的女人来说,很多困难可以自然而然地克服。

辛苦是必然的,但她却不会觉得自己做出了巨大牺牲。她享受亲密的幸福感、远大于付出的辛苦感。

但若一位妈妈自己的童年很不幸,那么,孩子的出生则会引起她极大地焦虑。而一位焦虑的、无法临在的妈妈,必然会使得婴儿也无法安然入睡,频繁夜哭。

一生跟踪研究过6万对母婴关系的客体关系心理学大师温尼科特说过:“不存在‘婴儿’,只存在‘母婴’”。

因为,婴儿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无法单独存活。所以,婴儿的状态,无时无刻不在精准反映母婴关系的质量。

婴儿哭泣,母亲若能平和地、身心临在地陪伴安抚,婴儿就会很快平静下来;


若母亲自身的焦虑也被触发,则会想尽各种办法希望婴儿赶快停止哭泣,比如:过度摇晃,转移注意力等。这反而会让婴儿哭泣地越加频繁。

最严重的,就是使用“哭泣控制法”、“哭声免疫法”,不断在婴儿哭泣时转身离去,导致婴儿在绝望中陷入死寂的平静,不再对外发出信号,将婴儿对这个世界的信任与激情掐灭在了摇篮中。

但可悲的是,我们很多人认为这样的婴儿是“懂事”的“乖宝宝”。

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其实已经给婴儿书写了一生孤寂灰暗的生命底色。




事实证明,“亲密育儿”优于所谓“科学训练”。即使做不到亲密育儿,也不要训练孩子。

我的来访者,还有我的微博评论上,有几十个关于睡眠训练结果的分享。

这些妈妈本来顺着母性本能亲密育儿。后来,看了各种睡眠训练的“科学主义育儿法”文章,开始恐惧自己的本能是“错的”,在头脑上相信夜奶“危害”婴儿发育,给婴儿建立正确的睡眠规律才“科学”,然后对孩子进行睡眠训练,训练时间从一星期到半年不等。

有趣的是,所有反馈结果都一致,那就是:

进行睡眠训练后,婴儿确实“乖”了,但是自发笑容和与人的眼神互动大量减少,对妈妈不再像训练之前那样、有很多自发的肢体亲密互动。令这些妈妈感觉到,婴儿原本热火火的心逐渐冰冷下去。

这让妈妈们觉得不对劲,自己内心也觉得痛苦,于是放弃训练,开始大量亲密互动,及时呼应婴儿,来弥补训练造成的创伤。

好消息是,大部分已经弥补成功,母婴链接恢复得跟训练之前一样好。

来找我的新妈妈来访者,基本都是此类问题:照顾婴儿让自己精疲力竭,甚至精神崩溃。

然而,令人感到庆幸的是,痛苦的另一面,就是疗愈的契机。

如果妈妈能在这个过程中,坚持向内看,觉知内心感受,那么,自己当年遭受的创伤,也会被疗愈。

爱孩子,就是疗愈自己内在的小孩;亲密育儿,受益最大的人,其实是妈妈。


一些妈妈,自己在婴儿期被冷漠对待,成年后精神状态会经常退行到婴儿期,像小婴儿一样需要大量睡眠,不能承担压力责任。

这种状态的妈妈被要求夜奶,确实会让妈妈精神崩溃。

当妈妈的精神压力如此之大时,首先需要照顾好自己,及时请求帮助,比如获得家人的帮助、保姆的分担、心理医生的陪伴等。

妈妈不需要、也不可能做到完美,夜奶坚持不了可以暂停,让家人保姆去喂孩子,只要孩子被及时回应,就不会造成大问题。

妈妈做不到的,只需简单地承认:“自己的确目前做不到”即可,而不要“合理化”成:“孩子有问题,孩子的需求不合理、不必要,孩子应该被矫正”。




有关睡眠训练的文章中,列出了一堆吃奶和入睡的“科学”时间表,其理论解释是:“让孩子感受到大人控制着一切,会让孩子有安全感”。

其实这完全是头脑妄想的产物。

稍微学过点客体关系心理学基础的人都知道,婴儿一出生就处在“全能自恋期”,认为世界围着我转,我对世界有掌控感,呼“奶”唤“抱”,无所不能,世界与我一体。

父母满足婴儿的自恋,才是婴儿最重要的安全感来源,也是婴儿从自恋中走出的基础。

而那些从很小就“被大人掌控、按照大人的节奏来生存”的孩子,成年后却非常容易进入“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中。

并且,他们难以忍受别人和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样,这往往给各种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制造大量痛苦。

最极端的,如变态杀人狂,则是在“全能自恋”期间遭受重创,继而在成年后追求绝对地控制 —— 而只有死人,才能被绝对控制。

面对哭泣的婴儿,对内心破碎、焦虑的家长来说,是极大的挑战。我们很容易做出的反应是:解决掉引起我们焦虑的外部事件。


比如过度摇晃,夸张地哄孩子,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总之,就是阻止婴儿哭泣,不让婴儿内心的情绪能量顺畅流动。

哭泣,是婴儿表达内心情绪感受的自然方式。它不应该被阻止,而是需要被陪伴呵护,被充分地允许。

不妨最简单地换位思考一下:

当你惊恐哭泣时,是希望老公告诉你“不要哭!”,或者在你哭的时候转身离开;还是希望老公陪着你,全然地看见你,允许你充分表达?

如果连你自己都是渴望被陪伴,那又为何认为比你更弱小的婴儿需要被训练,还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





婴儿是极其细腻敏感的存在,它像镜子一样反映着家长的内心世界。

夜哭夜闹的婴儿,一部分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如果过多,很可能反映的是大人内心的焦虑。

如果真的“为孩子好”,那么,就不要按着表格喂奶和哄睡,也不要去纠正婴儿的吃奶和睡眠习惯。

而是:回到自己的中心,在孩子夜醒哭泣的时候,陪在孩子身边。既不逃跑,也不评判。觉察自己身体和心灵的感受,让自己的感受流动。


等自己内心安静和规律起来,孩子自然会在安全的能量场中,回归内在的睡眠规律。

这个过程就是心理治疗,对母亲是巨大的疗愈。

同时,这也确实不容易,因为面对内心的痛苦,我们很容易逃跑,或者想着去解决引起我们痛苦的人。

然而,真正的勇士,却也正是直面痛苦、向内看的人。

陪伴孩子,亦是疗愈你自己。


作者|李雪,心理学学者。著有《当我遇见一个人》。


转自:
http://chuansong.me/n/1679050141315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7-3-25 11: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IUP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IUP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o

发表于 2017-3-25 06: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addaf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addaf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自己的两个孩子,一个训练了,一个没有,可以看得出差别,自己经历过的就知道这种差别了,别人说什么都很难说服你

发表于 2017-3-25 05:2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erlot14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erlot14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难道不训练的就都不涣散了么

发表于 2017-3-24 22:1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lstr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lstr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看各人情况吧。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情况,每个小孩也不一样。所以该怎么养还是看妈妈自己的情况而定吧。没有那多绝对好的和绝对不好的。

发表于 2017-3-23 15:3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ntien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ntien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就一直反对睡眠训练,养小婴儿难道不应该遵从母子天性吗?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7-3-23 11:3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indydundaszuj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indydundaszuj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cindydundaszuji 于 2017-3-23 12:36 编辑
pretty6 发表于 2017-3-23 11:22
为什么我要失望呢?
我发文的目的不是为了指责已经进行过“睡眠训练”的人,只是为了避免有些家长或许误 ...


如果从出生就给孩子建立好作息规律,这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睡眠训练,孩子可能就不用哭就能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当孩子睡眠倒退的时候,排除不舒服病饿之外的可能性以后嘘拍安抚以后适当的走出去让孩子自己哭一会安静下来也是一种方法。说这篇文章渣的,应该就是不赞同作者把帮助孩子建立睡眠习惯的时候适度的让孩子哭的行为跟“漠视”孩子划等号,放大并且妖魔化。

我们一个妈妈群100多人,大家都是按自己的条件安排孩子睡眠,有一直陪睡的,有生下来就睡觉不愁人的,有在家老人抱睡成习惯后来自己在家做睡眠训练的,也有去睡眠学校培训的,不同家庭不同方法,谁都不会去对别人的生活品头论足,更何况每个孩子的个性本来就不同,怎么能单凭几次哭睡就给人家孩子扣上忧郁性格有缺陷的帽子。

我自己的孩子是从出生就睡觉很省心的,但是中间也有几次反复需要让他哭睡,尤其是我妈在的时候因为相隔太远太久没见,疼孩子爱孩子,中午午睡的时候执意要拍孩子睡觉,我跟我妈提醒过不要拍睡,因为我妈有椎间盘突出,弯着要去长时间的拍对腰不好,但是提醒了几次老人还是执意要拍我也就没再反对过。后来拍睡入睡的时间越来越长,因为孩子知道姥姥会一直陪在身边,就开始要求越来越多,一会要喝水一会要玩玩具,搞的我妈腰疼并且疲惫不堪。我和老公花了几天时间让他哭睡给他纠正过来,他即便是要拍拍,我们也是会拍上几分钟,告诉他拍拍5分钟你就要自己睡觉了。

我孩子现在快三岁了,刚给他换了大床,他现在洗完澡换好睡衣会自己爬上床,要求我挡上床挡,我们还是会拍他两分钟,说好晚安亲吻完出来他自己很快就睡着了。

发表于 2017-3-23 10: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retty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retty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能理解这论坛已经进行过睡眠训练的家长的想法。
也很感谢你们谈论的感受和经验。
新手妈妈们可以参考一下这些不同的观点,做出适合自己的正确的选择。

发表于 2017-3-23 10: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retty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retty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乾坤离析 发表于 2017-3-23 11:52
这种文章有人追捧,我仿佛能理解国内现在一堆抱团的家长抵制疫苗了。

习惯只听一种声音?我从来没抵制过疫苗,这哪跟哪啊

发表于 2017-3-23 10:5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乾坤离析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乾坤离析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种文章有人追捧,我仿佛能理解国内现在一堆抱团的家长抵制疫苗了。

发表于 2017-3-23 10: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retty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retty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aulin 发表于 2017-3-22 18:21
和孩子分开睡才能大人孩子都休息好。我们家两孩子都是满月就自己一间房了。很早开始一直到现在都是晚8点睡 ...

羡慕,我们一直舍不得让孩子独睡,她夜里爱蹬被子,有睡袋没使用担心孩子进去不舒服。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7-3-23 10: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retty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retty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顺便转一段网络上看到的评论:关于怎样让你的孩子睡个好觉

nimiangel 2015-04-20 04:25:45
特意注册一个账号来留言,以免作者误导其他父母。作者提到的很多的观点与现代医学观点是完全相反的,尤其依照此方法育儿对新生儿,后患无穷,使新爸妈产生不必要的想法,走很多弯路。

首先最刺眼的是,作者竟然提到,他孩子出生一周后就让其五小时才吃一次奶,还引以为傲。在新生儿三个月以前,其消化系统容纳度不大,而身体又在迅速生长,需要大量营养,所以最健康的情况是每1到3小时要进食。如果孩子未进食时间过长(比如5小时),其连续睡眠时间过长,一天尿的次数过少,说明孩子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影响其发育,是需要定点唤醒其吃奶的。而且长时间不进食,影响母亲出奶。事实上,有一些专家鼓励首产妈妈要每一小时一次母乳。不过操作起来很困难。

孩子哭闹要尽可能第一时间正确与积极的应答,不能不闻不问,否则有很大的可能性导致孩子哭成习惯,会有报复性的哭闹,对孩子身体和心理发育都不好,而且父母在尝试的过程中身心俱疲,会导致恶性循环。之所以有人成功的做到孩子哭闹不应答,是因为每个孩子各不相同的,确实有孩子相对独立,可以接受哭闹不应答的训练,但这种所谓“天使宝宝”只属于相对较少的情况。

除非父母或孩子有特殊的情况,否则适当的入睡协助是很有好处,能够极大的增加父母与孩子的亲和度,要求完全不要入睡协助的观点不值得提倡。作者提到的例子是很极端,什么整夜必须给孩子灌糖水才能让她睡着,举这样的例子并不科学。事实上,有很多母亲很享受入睡协助的过程。

干涉孩子生物钟的做法也是很有争议的,传统的看法是孩子神经系统发育完善后,其生物钟会自然的调整过来,过多干涉反而会使其内分泌失常。所以干涉孩子生物钟一定要小心。不过我个人的看法是,还是可以做一些微调的。

很多孩子在婴儿期的一些所谓的“症状”是正常的,哭闹,不好好睡,不好好吃,都不是什么特别的状况。一些痛苦本来就是为人父母所要经历与承受的。随着孩子的成长,这些都会慢慢的过去的。许多育儿书只是为了其销量,提一些非常规但又吸引人的方法与观点来哗众取宠罢了。盲从导致孩子发育不好是很可惜的。
你的宝宝没有问题!!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4702141/

发表于 2017-3-23 10:3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retty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retty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uangbamboo 发表于 2017-3-22 13:13
我没有孩子没有经验。但是您说的这些项目我觉得就是睡眠训练呀。我个人感觉不是扔在床上让孩子硬哭过去才 ...

我孩子出生头仨月睡眠颠倒或许和孕期睡眠质量不好有关,我当时确实萌生了进行睡眠训练的想法,也看了不少文章,内容挺多,但现在时隔快一年几乎忘了。

能记得的就是这几招,网上很多人都提到的,你说这也是睡眠训练的一种?好像也是哈,毕竟是在认为的调整,也就用了这几招我孩子的睡眠就调整过来了,并没用哭的方法。

发表于 2017-3-23 10:2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retty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retty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illtop-bear 发表于 2017-3-22 12:50
老实说,这两位医生不过是全球几千万医生中的两位。我为什么要取得他的肯定呢?一个及格的心理医生应该很 ...

作者李雪说是心理学者?应该不是医生。
转的武志红微博,这位是心理医生,我想存在即合理,既然能转,大概就是遇到不少病人吧。
什么事都有两面性,更何况人的性格认知都不同,同样的理论实践起来,方式也是千差万别,效果自然不同。
肯定有感觉实践好的,比如你。也肯定有不行的,如同文章中提到的那类。

发表于 2017-3-23 10: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retty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retty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illtop-bear 发表于 2017-3-22 12:58
要让你失望了。我两孩子都是出生就培养自我入睡,自然进入睡眠状态,第四周移到独立房间,第八周睡整觉。 ...

为什么我要失望呢?
我发文的目的不是为了指责已经进行过“睡眠训练”的人,只是为了避免有些家长或许误以为睡眠训练就是让孩子哭,如文中所提的置之不理所造成的伤害。

发表于 2017-3-23 10:1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retty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retty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ugarxixixi 发表于 2017-3-22 13:18
没啥好纠结的,我俩孩子都没训练,我受不了孩子长时间哭闹,反正他俩哭了我就抱,经常抱睡奶睡,虽然有的时 ...

不知道是否有这么严重,但我不愿意去尝试让孩子哭着不管。
因为这篇文章转自武志红的微博,心理医生或许见的病人比较多所以才会转这样的文章吧,
无论什么方法我觉得适合自己就可以,就像有网友提到的取其精华,觉得有道理就听听,没有就按自己的来也可。
但是心理疾病不是很容易就被发现的,特别是小孩子都是在被大人呵护的状态下成长,即使在家显得很活泼但将来步入社会接触到各种人和事时真实的自我才会展现出来,而内心的感受也只有当事人最明白,有的人即使有些不快乐,也不一定认为就需要看心理医生。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7-3-23 10: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retty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retty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hua9 发表于 2017-3-22 15:39
你有在微博上关注过他们俩吗? 我有, 在育儿方面的看法, 武志红也认为李雪的某些观点过于极端. 你怎么 ...

我微博上关注的是武志红,这篇也是武志红微博转发的,李雪不知道,单看这篇文章吧,我觉得还是有赞同点的。

发表于 2017-3-23 10: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retty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retty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pinkapril 发表于 2017-3-22 15:52
睡眠训练并不是一味让孩子哭啊 而是引导宝宝困了去睡觉 需要安抚的时候安抚 说睡眠训练就是一味的不回应 ...

睡眠训练不是一味让孩子哭,这个我明白了。

发表于 2017-3-23 10: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retty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retty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killer12345 发表于 2017-3-23 10:35
渣文章

您讲讲怎么个“渣“法?

发表于 2017-3-23 10: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retty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retty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parky 发表于 2017-3-22 13:30
你给睡眠提示其实就是睡眠训练的一种了,睡眠训练不是专指让娃哭到睡着的。
书上教的东西咱们当妈的都得 ...

说的对,取其精华,我赞同。
文章中作者表达孩子在哭闹时家长需给予回应这一点我也赞同。
以前有朋友对我说:你就让孩子哭嘛,当年她的孩子因为要交给老妈带,老妈说要把孩子训练好了夜里才给带,于是三天就搞定了。这孩子长大了我看着外表还挺阳光的,但不知是否与家长性格有关系,也是腼腆不爱言语的。

发表于 2017-3-23 09: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iller12345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iller12345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渣文章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7-3-23 08: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eysersoz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eysersoz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睡眠训练是不怎么人道,但是非扣上一堆帽子,也挺让人恶心的。

发表于 2017-3-23 03:1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sOrang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sOrang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illtop-bear 发表于 2017-3-22 13:35
大宝的时候没经验,一开始按妈妈那套摇睡法,有时候孩子摇都不睡,其实已经过劳。也是第二周开始才让他学 ...

赞!没有干扰是关键。之前我家奶奶会哄睡,她哄的时候会抱怨说很久不睡或睡得狠浅,哄本身是一种干扰。还好她抱不动

发表于 2017-3-22 21:3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kllmy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kllmy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wellye 发表于 2017-3-22 21:27
早晨不起床说明没有睡醒。没有孩子喜欢睡觉 所以有些事情父母必须要立规矩,比如9点半必须熄灯。孩子如果 ...

说得也对,但我自己对自己都立不了规矩,不到眼睛睁不开不睡那种,早上也是不到最后一刻不起床。

发表于 2017-3-22 20:2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elly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elly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kkllmyt 发表于 2017-3-22 18:41
我家三个孩子都是不喜欢睡觉的货,记忆中从来没有8~7点的,老二小时候最好了,可以10~6点。现在老大天天1 ...

早晨不起床说明没有睡醒。没有孩子喜欢睡觉 所以有些事情父母必须要立规矩,比如9点半必须熄灯。孩子如果想几点睡都可以 这不也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种纵容和溺爱吗?

发表于 2017-3-22 20:2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elly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elly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pretty6 发表于 2017-3-22 11:50
请看文章最下面的原文链接,我只是转载,图片太多所以只转帖了两张。
作者是心理学者李雪,转自武志红( ...

难道不是吗 每个孩子都有高兴不高兴闹情绪的时候 每个孩子天生性格也不同 挑2张照片出来能说明什么。这点逻辑都没有还砖家呢。你是转帖的人有又不是写文章的 我说贻笑大方也不会是说你啊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7-3-22 17:4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kllmy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kllmy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家三个孩子都是不喜欢睡觉的货,记忆中从来没有8~7点的,老二小时候最好了,可以10~6点。现在老大天天12点不睡,每次查房还在看书,老二也是10点多才睡,也是没完没了的看书,每天不到最后一刻不起床,每天早餐急急忙忙的,一路小跑去学校,老三半夜还要喝奶,还两次。

2016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7-3-22 17: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illtop-bea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illtop-bea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hua9 发表于 2017-3-22 15:52
李雪的理论, 你可以去看一下的. 

她认为对与孩子的任何需要, 父母都要无条件满足. 给孩子足够的自由 ...

又学习了。原来这样。这位网红本身就说明母婴关系确实重要。至于如何做才是健康积极的,我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非常难用理论统而概之。
开心和不开心,我都喜欢写故事。欢迎到我的博客http://hilltopbear.com《山顶小熊的秘密花园》看我笔下五光十色的人生故事

发表于 2017-3-22 17:2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ul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ul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和孩子分开睡才能大人孩子都休息好。我们家两孩子都是满月就自己一间房了。很早开始一直到现在都是晚8点睡到早上7点,特别开心快乐。

发表于 2017-3-22 15: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记不住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记不住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urbb 发表于 2017-3-22 14:34
如果年轻的话还可以生老三,不过我是没机会了。孙子也不知道有没有机会让我抱, 估计儿媳妇不会让,等外 ...

貌似可以。我跟你混熟了,以后你去上班我去蹭捏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