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Clark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lark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Clark 于 2014-12-29 23:09 编辑
因为工作原因,本人曾经在沙特阿拉伯待过两年。对于99%的人来说,那是一个神秘的国家。很少有人有机会能够去沙特,毕竟沙特不是一个旅游国家,没有正常的理由,是不能入境的。而且单身女子是不能入境的,不管理由多充分,必须有男人陪同,或者当地单位有人来机场接。
记得常驻之前,第一次去沙特出差,三个月之后回国之际,写了一篇文章“Bye-bye Riyadh (再见,利雅得)”。发在了我的 MSN Blog 上,估计现在大家都不玩MSN了吧。再之后,因为应一个朋友的特殊要求,把 MSN Blog 关掉了,可惜了很多在沙特时候写的很多感想文章。再之后,因为误操作格式化硬盘,把我的草稿“Bye-bye Riyadh (再见,利雅得)”丢掉了。
今晚偶尔想起,在百度搜了一下,竟然找到了我的文章,有人把它转帖在天涯了。真的很激动,仿佛哪些日子又都浮现在眼前。文章当时中间有些插图,可惜在转帖过程中丢掉了。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 ... &PostID=4077093
利雅得(Riyadh),沙特阿拉伯的首都,四百多万人口,地处沙漠之中,号称“沙漠中的绿洲”。以前只是在电视或者图书上了解一点阿拉伯国家的情况。这次终于有机会与其有了一次亲密接触,自己亲身感受了一把阿拉伯国家的风俗文化。
大家到一个陌生的国家,第一件事情需要了解掌握的是什么?是的,是货币。虽然现在世界上广泛使用的阿拉伯数字,也就是1、2、3、4、5、6、7、8、9、0等等。但是在阿拉伯国家,这里使用的数字是阿拉伯语中的数字١、٢、٣、٤、٥、٦、٧、٨、٩、٠。阿拉伯语就像蚯蚓爬行爬出来的一样,抑或像不会写字孩子的乱涂鸦,弯弯曲曲。
如果你想在Riyadh找娱乐的地方?那你一定是异想天开。沙特阿拉伯国家严禁聚会,所以酒吧这样的场所在Riyadh根本就看不到,何况沙特又是一个禁酒的国家。就连网吧,在Riyadh也是无存身之处。呵呵,红灯区就更不用说了。
Riyadh的人们几乎家家有车,所以大街公路上,几乎看不到公交车。路上跑的大多是小日本的车。出租车起步5Ri(折合人民币10元左右),出租车也比较少,而且乘客大多是外地人,例如我们这样的人。因为没有公交车,所以我们外出基本上打的。利雅得的车辆速度飞快,深圳大街上的车辆与这里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武汉的321路车。有次我们想横穿一条马路,看着身边的汽车呼啸而过,心惊胆战的就是不敢过,整整等了大约有20分钟,车辆比较少的时候,才小心翼翼的过去。这时心中唯一庆幸的就是整个沙特国家禁酒,禁的好。
在国内的时候,见到外国人总是感觉比较好奇,很想跟他们打声招呼。现在我们在沙特,“老外”这顶帽子,理所当然的戴在了我们头上。走在大街上,大人小孩对我们都很好奇,都很友好的对我们Hello打招呼。因为这里有不少菲律宾人打工,所以不断有路人问我们“Philippine?”(菲律宾人?),我们就郁闷的回答“No, Chinese.”。心里直嘀咕:妈的,我有菲律宾人那么丑嘛。有次去沙特北方的一个小城市Tabuk出差,在一家饭店吃饭,可能那里从来没有见过外国人,对我们特别热情,几乎店员们都围上来了。饭后付钱时,有个店员发现我们钱包里的人民币,大感兴趣。我们也闲着无聊,就从100元人民币到1元人民币给他们展览。那个哥们可能有货币搜藏癖好,想用阿拉伯货币跟我们兑换人民币。看在他诚恳的份上,就免费送给他一张一元人民币。事后想想,真应该把比率说高点,狠宰这小子一顿。不过又一想,咱们作为中国人,不能有小日本那样的龌龊心理,幸好没有犯错误,幸好还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党,对得起毛爷爷邓伯伯江叔叔胡哥哥。
如果形容一个地方偏僻,或者贫穷,一般用鸟不拉屎来比喻。但是,Riyadh是一个连鸟都看不到的地方。并不是说Riyadh偏僻,更不是说Riyadh贫穷,相反,这里因为具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富有的很,而是说这里精神上的贫穷。当然,这种说法绝对带有作者我自己的偏见在内。
当然说连鸟屎都看不到,那是夸张。但是有点奇怪的是,这里的确看不到一只狗。反而到处都是野猫,都很可爱,真想抱一只回去养着。具有关人士的史料记载,好像是当初这里韩国人在这里帮沙特人搞基建,结果把这里的狗都扫荡光了,就像当年小日本一样的德行。结果这里从此再也没有狗。
说起Riyadh,我都有点怀疑这里是否真的是沙特的首都,因为。。。我都不好意思说,因为这里都有点跟不上马蹄村。不过,Riyadh有一点比国内强多了,那就是所有标记的地方,甚至包括超市中物品上的标记,都是阿拉伯语与英语同时存在。这点国内就比较欠缺。我现在都怀疑外国人在百草园超市买东西时,是如何辨识的。
关于沙特人的穿戴,这个想必大家已经比较清楚了,至少在电视中看到过。男人都穿着传统的白色长袍,带着白色的或者花色的头巾,就像一块擦桌布。而女人,则穿一身黑色衣服,头巾遮脸。我大体看过古兰经,里面对女人的地位界定的都比较高。但是实际在沙特阿拉伯国家,女人几乎没有什么地位。女人不能工作(除女校的老师,以及医院的护士之外),这里都是男人的世界。甚至阿拉伯国内的飞机上都是男爷们端茶送水。女人上街的时候,必须穿黑袍,面巾可以不戴,但是黑长袍不可不穿,否则警察会找麻烦。女人不能开车,如果搭乘出租车,除了司机之外,车内不能再有其他男人。沙特国家的男人可以娶四个老婆,我们经常见到一个沙特老男人逛街,后面跟着四个蒙黑纱的大小老婆。这里女人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祈祷、逛街。
我每天早上都在祈祷声醒来,有时真不需要闹钟。唯一可惜的就是时间早了点,凌晨4、5点就把我们吵醒。这里的人们每天祈祷5次,有时我们都怀疑这里的人们是否每天都工作?因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做祈祷了。不过,他们的确应该每天祈祷,感谢上帝赐予他们这块富有石油资源的土地。不过最可恶的是,他们祈祷时不是安静的祈祷,而是有一个主唱人带领,通过广播播放出来,让整个城市的上空都充满那种鬼哭狼嚎的祈祷声音,尤其是在我们吃饭的时候,让人感到一种恐怖感,同时又有点滑稽。想知道祈祷听过出殡的那种号啕声吗?就是那种声音。
这里没有中国饭店,外面饭店又贵,而且差不多都像肯德鸡麦当劳之类的食品,所以我们如果有时间一般都是自己做饭。一棵包头菜在Riyadh超市卖10Ri(折合人民币21元),这不就是在抢钱嘛。超市比较小,东西普遍比国内贵,尤其是蔬菜。螃蟹、鸡腿之类的东西比国内便宜,也就是沙特人不喜欢吃的东西,都比国内便宜。很多日常用品上都标记着Made in China。
刚来沙特那天晚上,刚到小区时,我就发现小区非常“安全”,安全的让我都小心翼翼的。小区周围拉着铁丝网,四角都有机枪手守着,白天晚上都有军车在巡逻,自然,车上也装着一挺巨大的机枪。车辆进入小区时,必须经过检查,连前盖都要打开查看,据说是为了防止车辆炸弹。后来才发现不仅我们小区,整个Riyadh城市,到处都可见用沙袋堆成的临时防御,架着机枪。时间久了,恐惧感消失,就开始慢慢接近他们,而且开始熏陶他们中国文化。小区门口的一个警卫,非常有语言天赋。每次我们开车路过门口,我们都会对他说“辛苦了”,他就高声回答“为人民服务”,我们继续“毛主席万岁”,他答道“中国人民万岁”。
小区设施不错,有免费的健身房,台球桌(只有一个球杆,而且顶头开缝了,根本不能用),乒乓球案子,桌面足球,游泳池。既然没有娱乐场所,每晚就只能在健身房发泄精力。游泳池只有10米长,划拉四次就到头了。游泳池修建的有点变态,仅仅10米左右长,一端是1米左右,另一端至少是2.5米(因为我闭气往下潜水,脚着地非常困难,好久才能着地),可想而知倾斜度会有多大,所以很容易导致出事故。
沙特的英语普及率非常高,几乎人人会说流利的英语。商店服务员、出租车司机,就连我们小区里面打扫卫生的都会讲英语。看来国内还需加油。
因为沙特地处中东地区,所以这里气候非常干燥。才来两天我的嘴唇就干的起皮。每天只能尽量的喝水。因为干燥,所以周围到处充满静电,一不小心就会尝到“触电”的感觉。门上、衣服上、出租车上,甚至笔记本电脑上,都无时无刻有静电在等候着你。每次开门都小心翼翼的,不敢用手开门,干脆直接用脚把门踹开。后来大家都养成了一个习惯:随时触摸墙一下,放人体的静电。
其实,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特色。沙特阿拉伯也不例外,也有其不少其它国家所不具备的特点。这里的名牌衣服,还有手表都很便宜,我都后悔出来时没有多带些美金。还有这里的特色食品,特便宜的石油,特迷人又恐怖的黑纱后面的女人眼睛,神秘的伊斯兰教,别有景色的红沙漠。。。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