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拿到OFFER,分享找工过程 (2009-1-16) maggie2009 · 新西兰南岛游记 (2009-5-13) doublezz
· 酥辣炒馒头(香脆版) (2007-12-5) hattie · 开个贴说说graduate program (2018-7-11) heiweigou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cooper-1

[原创作品] 道德经新解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5-7-8 01:3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ooper-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ooper-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历史上可能根本就没有孔子这个人。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5-7-8 10: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ooper-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ooper-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欲兴吾国者,必先灭吾国之伪史

一、历史上很可能根本就没有孔子这个人

顾颉刚的历史层累造成说:“周代人心目中最古的人王是禹,到孔子时始有尧舜,到战国时有黄帝神农,到秦时三皇出来了,汉以后才有所谓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汉朝人能够发明出盘古,为什么就不能发明出孔子?我深深怀疑历史上根本就没有孔子这个人。

二、对于孔子宅夹壁《古论语》来历的质疑

《论语》是司马迁写《孔子世家》的唯一资料来源,而《论语》据说因为秦始皇禁天下诗书,到了西汉时只有口头传授的《齐论语》和《鲁论语》,以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发现的过程据《汉书·艺文志》说,是“武帝末,鲁共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所得。

现在有N个疑问:
1 秦始皇禁诗书,所以只能口头传授,但是西汉建立之后,还有什么必要口头传授,为什么不记录为文字?
2 武帝末期才发现孔子住宅夹壁中的《古论语》,那时候司马迁早已经不在人世了,可见得司马迁的参考资料是口头传授的鲁齐二论语。
3 孔府的建筑材料有这么高级吗?孔子生前穷困潦倒被称为丧家狗,孔子身后战国时期孟子到处碰壁,到了公元前256年,鲁国直接被楚国给灭了,再到了秦始皇禁焚诗书,再到了刘邦极度厌恶儒生,可以说孔子及其后人一天好日子也没过过,儒学在汉武帝之前从来没有成为官方认可的显学,请问能入鲁共王法眼的孔子住宅高级建筑材料从何而来?
4 《汉书·艺文志》称“孔子宅”,而不是“孔府”,可见得孔子后人在汉武帝时期还没有后来那么拉风,否则别说鲁共王,就是皇帝也不敢去打拆墙拉砖的主意。

三、荒唐莫过于在《史记》虚假历史的基础上去追求真实

《史记·秦始皇本纪》: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

《史记·李斯列传》:
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令到满三十日弗去,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有欲学者,以吏为师。”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

《史记·乐书第二》:
秦二世尤以为娱。丞相李斯进谏曰:“放弃诗书,极意声色,祖伊所以惧也;轻积细过,恣心长夜,纣所以亡也。”赵高曰:“五帝、三王乐各殊名,示不相袭。上自朝廷,下至人民,得以接欢喜,合殷勤,非此和说不通,解泽不流,亦各一世之化,度时之乐,何必华山之耳而后行远乎?”二世然之。

李斯对秦始皇说: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李斯对秦二世说:放弃诗书,祖伊所以惧也。说明了只是不许民间有思想,而秦朝统治者则重视诗书等思想。不过李斯对秦二世的这段话也是很可疑的,祖伊是商朝大臣,商朝哪里有什么儒家的诗书。可见得用作依据的《史记》一旦被质疑,那么一切讨论也就完全没有意义了。有人说如果不是司马迁写了《孔子世家》,后人将不知道有孔子这个人。可见得我们只能在虚假的基础上去追求真实,这是多么可悲可笑的荒唐事。

四、秦禁天下诗书,项羽又一把火烧掉了剩下的

班固《汉书·萧何曹参传第九》: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维我汉继五帝末流,接三代绝业。周道废,秦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匮玉版图籍散乱。

可见得萧何只保存了秦宫藏书中的户籍地理政令法律等书,而其他的一切经史子集,被项羽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司马迁还说什么“五帝末流,接三代绝业。周道废,秦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匮玉版图籍散乱”,司马迁自己说的,项羽“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请问怎么散乱?司马迁自己说的,秦始皇把天下诗书悉烧之。请问怎么散乱?

五、西汉之前,春秋战国无史,夏商周无史

《孟子》: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可见得战国时代,杨墨才是显学,儒学正在低谷。那么秦始皇统一中国,李斯的建议应该怎么说才是合理的?应该说:“天下敢有藏杨、墨、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杨墨者弃市。”

可见得司马迁的《史记》根本就不可靠,秦始皇烧掉了民间的百家学,项羽又烧了秦宫中的所有书,西汉初年的文化界可以说是一片废墟,请问李斯和秦始皇说了什么话,司马迁是怎么知道的?

司马迁《项羽本纪》说: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司马迁《高祖本纪》说: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

可见得战国无史,秦朝无史,也就等于春秋无史,夏商周无史,西汉之前的所有历史,完全是一片空白,只有民间的残章断简,片言只语,司马迁据此大胆假设合理想像,编造出了一部貌似完整的《史记》,其西汉之前的全部记载,通通都是小说家言。

六、《春秋》也是来历不明的野杂种

钱穆《国史大纲》战国:本时期的历史记载,因秦廷焚书,全部毁灭。西汉中叶司马迁为史记,已苦无凭。

我要提出一个新问题,战国无史,主要原因是秦朝无史,否则如果秦朝的史书能完整保存到西汉,战国整个历史绝不可能全部毁灭。秦朝自己的史书都被烧光了,六国的史书也被烧光了。那么会只烧掉战国部分,而保存着春秋甚至夏商周部分吗?

由此可见《春秋》也是来历可疑的,因为《春秋》是儒家经典,必然在秦始皇禁毁之列。《春秋》一旦被质疑,春秋那段历史也就通通不可靠了。百度百科说,春秋者,鲁史也。可见得有鲁史,就有了春秋史。而没有战国史,也就是因为没有秦史。

那么鲁史这种东西为什么能存在呢?鲁国不是被楚国灭了吗?秦始皇不是把六国史书都烧掉了吗?前256年楚灭鲁,鲁国的史书在楚国。前222年秦灭楚。鲁国的史书在秦朝。在秦始皇下令烧六国史书之前,一万几千字的《春秋》,没必要由忠心于鲁国的儒生背下来吧?那么突然面临秦始皇烧书禁书的命令,临时现背书肯定是来不及了,那么要想保存革命的火种,唯一办法是冒着杀头的风险,把《春秋》藏起来,埋到地下,盖到房子墙壁里。

可是这种事难度很高。秦朝实行连坐制,一家有事,十家多少双眼睛都盯着,你想有半点自由空间,搞这种秘密危险活动,恐怕比登天还难。因为你要埋要藏的,不是一坛子金银财宝,而是一部大书。一万多字的竹简,可想而知是一大堆东西,一个人都没能力去搬去埋去藏。

这里要补充一句,特别是所谓孔宅夹壁中藏的一大堆《古论语》《古尚书》,请问孔宅为什么要把这么多书藏在墙壁里?不可能是听说秦始皇要禁书烧书了,现盖房子现藏到墙壁里,那样动静太大,绝非完美犯罪。要说以前太平无事时想得长远,提前把宝书各一部,趁着盖房子时藏到墙壁里。这就是鬼话嘛,战国时代又没有印刷术,竹简刻的书,怎么可能藏一套留一套,可想而知只有一套而已。而且假如孔府自孔子以来一直传承有序,这种事怎么可能孔安国不知道?难道孔安国的父亲没告诉他,家里墙壁里藏着宝书?孔安国明明知道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家又吃香了。孔安国明明知道,孔府已经没有现存的《论语》《尚书》等宝书了,孔安国为什么不主动把墙壁挖开,把宝书取出来,就算不为了向朝延领功请赏,自己读着玩玩总也不错吧。可见得孔宅夹壁藏书就是鬼话,而《春秋》也是来历不明的野杂种。

七、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我要说,欲兴吾国者,必先灭吾国之伪史

春秋者,鲁史也。前256年楚灭鲁。请问《春秋》为什么只记载到鲁哀公十六年,也就是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那一年?孔子去世了,鲁史就停止记录了吗?那这个国家倒是挺怪的,孔子又不是史官,孔子一去世,鲁国的史官都集体罢工,或者下岗再就业了,这不合理。从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到公元前256年鲁国被灭,长达223年的鲁国历史,居然是一片空白,成为了战国无史牺牲品的一部分。战国无史,春秋却有史,好比西汉没有父亲,却有爷爷。只有鬼才相信这种鬼话。

可见得《春秋》如果是鲁国的春秋史,那么鲁国必然也有一部战国史,可是通通不见了。如果鲁国的战国史被查禁销毁,那么鲁国的春秋史也就没理由成为幸存者。孔子去世了,但是孔子的弟子还在,其中不乏宗师级的高人,这帮孔子的高徒,想必有很多鲁国人,应该主动担负起《续春秋》的神圣使命,可是没有。孔子一人去世,《春秋》记录鲁史的伟大事业就此断绝,可谓人亡政息矣。如此则孔门七十二贤人通通都是鬼话,如此则孔子有教无类的先进教育思想通通都是鬼话,如此则荀子所说的青出于蓝通通都是鬼话,如此则韩愈的师不必贤于弟子通通都是鬼话。因为孔子之后无孔子,因为春秋之后无续春秋。

二十四史是封建统治者的遮羞布,中国人沉浸在这些虚幻的荣光中不能自拔,永远不可能找到一条新出路,永远将陷于上瞒下欺的恶性循环。

注:本帖标题应该是“欲兴吾国者,必先灭吾国之伪史”,但是为了达到耸人听闻的标题党效果,否则根本就不可能有人理你,因此将标题改为“历史上很可能根本就没有孔子这个人”。

又及:上述内容都是在某帖子里随手写的回复,也没怎么整理就直接复制粘贴到一起,加上了几个小标题成为一个帖子,不能称之为文章。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 ... serids=&action=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5-7-25 16: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ooper-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ooper-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第80章
小国(邦)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yu),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最理想的国度应该是,疆域不大(邦国,或联邦制。如果是多民族、多元化的国度,可能邦联制更合适),国民不多(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大一统,究竟这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好处,除了世代为奴以外。或许他们的理想就是有朝一日能够翻身,坐上奴隶主的位置。不过,就一个朝代而言,阶层通常固化,除非你有能力改朝换代。其实,世界上最富裕、人民最幸福的国家,都是些不太大的国家);让统治者即便拥有无数的利器也无用武之地(什伯:古代兵制,十人为什,百人为伯)。让所有人因看重生命而不会冒着极大风险征战四方(让所有人都能安居乐业而不会冒着极大风险迁徙四方)。
  虽然有车船辎重(舆:车中装载东西的部分,后泛指车),但没有机会乘坐。虽然有坚兵利甲,但没有机会去展示。使人们回归自然,顺其自然。
  享受他们的食物(甘:甜,味道好,美,乐意),喜欢他们的服饰,坦然(安逸)他们的居所,接受和传承他们的风俗。希望邦与邦之间平安相处,彼此能听到对方的鸡鸣狗叫,但人民从生到死都不相往来(不要交恶)。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