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swine flu 猪流感 (2009-4-30) 花生 · 刀削面,刀削面,太给力的削面刀~~ (2011-6-8) bluesummer
· 2015 kia all new carnival 1000公里感受。更新1万6千公里使用感受。 (2015-5-27) zhkuge · 承诺的 答应了 现在来了。 第一支烟的故事 中篇转长篇了!!! (2013-4-17) LILI6HE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1250|回复: 14

[人文传统] 推荐一百多年前来自Geelong的旅行家George Morrison《莫理循眼里的近代中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6 14: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hydaphn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hydaphn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shydaphne 于 2013-1-16 14:20 编辑

想继续骗分 推荐这本来自Geelong一百多年前的澳洲旅行家在中国的摄影图集 莫理循眼里的近代中国



介绍基本上都是网上摘录的

George Ernest Morrison,1862年2月4日-1920年5月30日,澳大利亞出生的蘇格蘭人,1887年畢業于愛丁堡大學醫科。他是一位與近代中國關系密切的旅行家及政治家。出生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吉朗的苏格兰移民家庭。自幼喜欢冒险,18岁时曾孤身一人徒步穿越澳洲大陆,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夕来到中国。

莫理循的《中國風情》(An Australian in China)描寫了他親自從上海啟程沿長江進入四川、雲南到緬甸的旅途見聞,記述了晚清各地社會、經濟、文化及風俗,其中既有官僚階層,亦有市井鄉民,以及在華的傳教士和商人,展示了大變革之前清末社會的生動場景。

从1897年到1917年,莫理循收集了有关亚洲,特别中国的各种书籍达2.4万册。这些书籍在1917年被日本三菱财阀第三代主持人岩崎久弥以3.5万英镑买下,运往东京,并以此为基础建成了有“东方学家的麦加”之称的东洋文库。----好像这些书现在在网上开放了,可惜啊,被日本人买走了。。。

http://heweifang2009.blog.163.co ... 610920122910560913/
很好的一篇介绍莫理循藏书最终卖给日本人的文章,可叹的是莫理循当年售书时优先中国买主,在中国却无人出手,莫理循不想卖给美国人,想把书留在远东地区,最终还是被日本人拿走,现在的东洋文库是全球第五大亚洲研究图书馆(维基百科)。

George Morrison的二儿媳Hedda Morrison是一位专业摄影师,作品主要是1933-1946年的中国,悉尼Powerhouse Museum有作品展览,有机会可以去看看。

图片是成交后买卖双方合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1-16 14: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hydaphn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hydaphn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周振鶴:從莫理循文庫到東洋文庫

東洋文庫的故事是一個很長的故事,光是引子就可以說上三天三夜。我們只能長話短說,揀要緊的講。

故事的頭一位主人翁是一個英裔的澳大利亞人喬治·莫里循(G. Morrison),生於一八六二年。此人從小就極富冒險精神,還在十八歲的時候就利用假期,沿著澳大利亞南海岸徒步旅行達六百五十英里(一英里為一點六公里餘),幾個月之後又乘獨木舟沿墨累河漂流而下,在六十五天裡漂了一千五百英里。一年不到,他又作為一名普通海員,航行到南太平洋斐濟、薩摩亞等島嶼。緊接著,又領著一支探險隊揚帆新幾內亞,在回來的路上他搭乘的是中國舢舨,這是他第一次與天朝大國相識,那時他當然不會想到,自己的後半生竟會在這個他始終也沒學會其語言的國家裡度過。就在舢舨靠岸後,他隨即開始了一項更為驚心動魄冒險行動——從澳大利亞北端的卡奔塔利亞灣徒步走到南端的墨爾本,行程二千二十三英里,歷時一百二十三天,赤手空拳,孤身只影,甚至連指南針也不帶。他所走的路線,正是二十一年前一支配備完善的有名的探險隊所走過的路線,那支探險隊遭到失敗,所以當莫里循取得成功時,竟被當地一家報紙嘲笑為一場騙局。

莫里循少年時嚮往的是作一名報紙的駐外記者,但是上大學時,卻遵父囑選擇了醫科。大學畢業後,他環遊世界以求職。由歐洲而北非,由美洲而太平洋諸島,最後到達遠東。又由於錯過了開往日本的輪船,乃在一八九三年轉而到了中國。翌年二月,他身著長袍馬褂,甚至還裝了假辮(為的是省錢,如果是洋人打扮要多花三倍的旅費),從上海動身去仰光,先由長江上溯至重慶,再由重慶陸行到緬甸。行程三幹英里,破費十八鎊——大部分的路程是走過去的。在雲南染上了鼠疫,差點死於非命。此行的結果是下一年在倫敦出版的《一個澳大利亞人在中國》,該書的問世使莫氏聲名大噪,精確的觀察與獨到的分析證明了他極適於新聞報導工作。所以當他向《泰晤士報》求職時,得到了積極的回應。他終於實現了少時的夢想,戴著醫學博士的銜頭,去過駐外記者的生涯。

然而當《泰晤士報》委派莫里循職務時,他首先選擇的仍然不是中國。他最後被派駐北京也純屬偶然,只是他想要去試試看而已。不想這一試就是十五年,而後又外加八年的中華民國總統府的顧問,這是當初誰也未曾預料到的。一八九七年三月,他到了北京,成為《泰晤士報》首任駐京記者。出於職業的需要,也由於他本人的收藏癖,他開始了長達二十年的,收藏一切有關中國的西文書籍的努力。當時的北京幾乎談不上有什麼值得一提的西文藏書。唯有李鴻章的英文秘書,美國人畢德格曾經收集了一些,後來當他一度歸國時,委託上海的某書商代為出售這些藏書。等到他再次來華,收回未售出的殘書時,已經是七零八落了——整套的書被拆開了賣。

於是莫里循開始系統的收集,只要是有關中國問題的,不論是書籍,是雜誌,是小冊子,是地圖,還是單張的圖片以至片言隻字無所不收。只要是用西方語言撰寫的,不管是英、法、德、俄、荷、拉丁、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等文字,還是瑞典、丹麥、挪威、芬蘭、波蘭、匈牙利諸語種,甚至希伯來語、土耳其語、威爾士語都無所不藏。當時北京西文書籍的價錢是很便宜的,許多書是七折八扣賣的,若與後來的書價相比,有些書賤到等於是白送。只是在日俄戰爭以後,當美國各圖書館把注意力轉移到中國來的時候,書價才一個勁地向上竄。可是那時莫里循文庫的基礎已經奠定了。

莫里循文庫的最大特色是其完璧性。莫氏既把焦點定在中國,則有關中國的印刷物,即使一枚傳單也不漏。對於當時還在世的作者,則親自寫信求其著作目錄,以求全責備,連論文一頁也不脫。所以至今,在莫里循文庫中,連莫氏在北京租房的契約,總統的宴會的菜單都還原封不動地保留著。對於書籍而言,則新刊與古本盡搜無遺,同一著作的不同版本也一網打盡。以至今天該文庫中還有未曾切邊,未曾有人讀過的新本。有些書簡直是為收藏而收藏,並不是為閱讀而搜集。因此當今天的讀者發現在文庫中竟然保存著從一四八五年最初的拉丁語版本,到二十世紀初出版的近五十種《馬可波羅遊記》,還有十七、十八世紀來華的基督教傳教士的所有著作,以及一百二十種英、法、德等歐洲諸國的學會所出的定期刊物、中國的海關報告、駐華各領事報告時,他們必定同時領教了莫里

循那種搜書務盡的收藏癖。莫氏起初為自己藏書所定的範圍是:有關在國內與海外的中國人,從任何方面反映中國及其屬國的過去與現狀的,任何一種歐洲語言的著作。後來,這一範圍有所擴大,包括到中亞、西伯利亞、日本、暹羅、印度支那和馬來亞,還有一小部分涉及菲律賓、印度、緬甸與錫蘭(今斯里蘭卡)。所以莫氏也把自己的文庫稱作「亞洲文庫」。

《泰晤士報》駐京記者的生涯使莫里循得到很大的名聲,當時在北京甚至有過這樣的說法:列強各國只在北京設立了公使館,唯有《泰晤士報》派駐了大使館。當然,他當時的所作所為都是代表英帝國主義在華的利益,這是毋庸諱言的。辛亥革命後莫里循辭去《泰晤士報》的工作,而去就任袁世凱的政治顧問的職務,這一職位一直延續到第四任總統徐世昌時期。莫氏後來很後悔自己的這一舉措。因為總統顧問的職位不過是一種擺設而已,重大的事情根本不同他商量。因此,在一九一七年的時候,他回到澳大利亞去看看是否可能開始第二個人生。而作為這一打算的準備工作之一,便是出讓莫里循文庫。這一消息一經傳出,買主接踵而至,其中美國的哈佛、耶魯及加利福尼亞大學最為積極。莫氏向美國人開價三萬五千英鎊,對方一口答應。其實莫氏早有主意,他已想好即使不能把這些藏書留在中國(因爲沒有中國買主),也要盡可能將它留在遠東。這樣便引起了這個故事的第二個主人翁,日本岩崎久彌。

岩崎久彌是日本三菱財團奠基者岩崎彌太郎的長子。久彌的叔父岩崎彌之助在十年以前就買下了——此事說來同樣令人痛心——清代目錄學家陸心源的皕宋樓,其中包括一百二十種宋本,一百種元本和大量明以後的珍貴刊本,共達四萬卷,庋藏於靜嘉堂。岩崎久彌學他叔父的樣,也開始收購有學術價值的書籍。他曾買過英籍德裔比較語言學家麥克斯·穆勒的藏書——其價值當然不能與莫里循文庫相比,然後將它捐贈給東京大學。對於莫里循的開價,岩崎沒有絲毫的猶豫。儘管當時一英鎊當於十日圓,一日圓當今一千日圓以上,是一筆很大的數目。莫氏還有其他一些條件,岩崎也一一答應了。那一年的八月八日,莫里循在致中國地質地理學家丁文江的信中,簡單地敘述了交易的經過:

「前些時候你曾問到我的藏書是否售出。當時它還沒有賣出去。我只是向日本人開價,他們是否會接受當然不能肯定。然而,今天這件交易已經完成。我的這套藏書在適當的時候就會轉移到東京去了。我定出一個條件,那就是要讓這套藏書和從前一樣對一切認真學習的學者開放。它一定得保存完整並以我的名字命名。更進一步,這份藏書必須隨時增補,使他趕上時代。它的買主就是有名的岩崎久彌男爵,他買過麥克斯·穆勒的藏書,儘管穆勒的藏書很蹩腳。我的藏書要賣掉覺得很難過,但要維持它也是一個很大的負擔,使我的時間和財力都大感緊張。我本來希望它能留在北京,可是辦不到。……」

當然,在交易的過程中,岩崎一點也沒露面。協議是橫浜正金銀行(今東京銀行)中國支行監理小田切萬壽之助氏代簽的,藏書是由東京帝國大學文科大學助手(後來成為該校教授,東洋文庫首位主任,對東洋文庫的發展起著關鍵作用)石田幹之助來驗收押運的。岩崎只是出錢而已。莫里循把藏書讓售與日本的消息一時成為世界性的話題,歐美的報紙雜誌都突出報導了這件事,中國與日本的新聞界更是長篇累牘地發表評論。大多數人都對這份窮二十年之力所搜集的,富有學術價值的藏書移出北京表示遺憾。八月二十九日轉讓手續辦妥,之後,總數二萬四千冊藏書分裝在五十七個大木箱裡,先由貨車運往天津,然後乘日本郵輪到達橫浜,再由鐵路送至東京,存放在一座三菱倉庫裡。起運時,應日本駐華公使的要求,中國政府派出軍隊擔任運輸警衛。為了防止濕氣的侵入,每個箱子都外包鐵皮,所有的書在裝箱前都用紙包好。到橫浜後,擔心書箱被海水濺濕,不用又快又便宜的駁船,而用火車運到東京。存入倉庫時,又怕箱子堆壓受損,於是全部平列在地上。安排不可謂不嚴密,考慮不可謂不周到。

但是怕什麼來什麼。就在這些書到達倉庫的第四天,一場特大的颱風襲擊了東京,雪上加霜的是隨之而來的一陣海嘯,海水沖進倉庫,所有書箱都泡在水裡達數小時之久。結果可想而知。三分之二的書不同程度地受損。新聞報導紛紛揚揚,莫里循極其心痛,指責日本方面不肯多花錢嚴密包裝,致遭此厄。書之厄有四:水火蟲兵。莫里循文庫已經萬幸地躲過一次兵災——那是義和團攻打外國使館區時,莫氏剛把藏書從馬建忠(著名的《馬氏文通》的作者)故宅撤往肅親王府,馬氏故宅就被燒毀了。後來又躲過了一次震災——一九二三年關東大地震時,如上述穆勒藏書嚴重受損,而莫氏文庫卻安然無恙。更後來,在二次大戰將要結束時,莫氏文庫被疏散到宮城縣鄉下,途中既未遭空襲,堆在米倉裡有四年之久,竟也未罹鼠患(日本戰敗後,盟軍理事會的澳大利亞成員曾建言,以莫氏文庫來抵戰爭賠償,但當到實地視察,發現他們先賢的寶物與大米雜然而陳的「慘狀」時,也就息了此念)。獨有此次,書剛到日本,就遭此天災,似乎有點在數難逃。好在水厄不如火災徹底,受損的書都採取各種手段復原修補及重新裝訂,絕大部分都搶救過來了。

據說正是由於穆勒的藏書受損於大地震,使得岩崎久彌打消了將莫里循文庫損贈給任何機構的念頭。於是就在一九二四年,以莫氏文庫為基礎建立了東洋文庫,今年恰是該文庫的七十大壽。還在東洋文庫建立以前,莫氏文庫就已經不斷地加以充實,七年之間就增添了二萬五千冊,超過原有的藏書數。同時新文庫的藏書範圍也相應擴大,地域上從中國及其附近地區擴大到整個亞洲,語種上從西文擴大到漢語及各該國的母語。當著莫里循文庫還是岩崎久彌的個人文庫時,採購書籍的費用是予取予求不受任何限制。東洋文庫建立後,則以岩崎氏二百萬圓基金的利息作為日常支出。

今天,東洋文庫的藏書總數已經超過七十萬種(一幅圖版是一種,一部漢籍幾十上百冊亦是一種),是當初莫里循文庫的三十倍。除莫氏的二萬四千冊洋書(西文書的日本叫法)外,還有四千部中國地方誌和叢書,八百餘種中國的族譜,清朝刊行的滿蒙文書籍,各種藏文佛經及藏文圖書,以岩崎文庫為主的和漢書,一萬五千種阿拉伯語、土耳其語及波斯語資料以及五百萬卷縮微膠捲。這樣豐富的庫藏自然與東洋文庫過去的財力雄厚息息相關。當然,東洋文庫從藏書總量上還不能與美國國會圖書館、大英圖書館、法國國立圖書館等大館並肩而立,但就庋藏亞洲研究的有關文獻而言,卻是首屈一指的世界級圖書館。它有著其他國家圖書館所沒有的特色藏書——其中許多是絕無僅有的珍品(不少被日本列為國寶與重要文化財),每年吸引著絡繹於途的各國訪問學者。

還在八年以前,恩師譚其驤先生就在這裡找到了現存我國最早的歷史地圖集——《歷代地理指掌圖》的南宋版本,並將其複製回國,交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於是國人才得以知道天壤間竟然尚存此一孤本,而在過去能參考的只是錯得離譜的明刊本。去冬今春之際,筆者應日本學術振興會之邀到日本作短期研究工作,東道主是東洋文庫的圖書部長斯波義信教授,於是我有幸得以在該文庫充任四個月的外國人研究員。當文庫研究員的最大好處就是能自由出入書庫,這是連文庫外的日本學者也十分羡慕的。因為在出?{台填單子等候出書,是既費時間又不方便的,尤其是當你需要同時比照數十本書的時候。我在日本的課題是:《中日歐語言接觸研究》,一個詞要翻上幾十部辭典,站在書架前隨意翻閱的優越性就特別明顯了。何況一個讀書人能夠每天優遊於書海之中,本身又是何等賞心之事!於是我日日徜徉於書庫的甬道之上,只苦日短,惟恨假(日)多,在無所不翻之後,方始覺得莫里循當日與東洋文庫後來主事諸公搜書眼力的不凡。

這裡我不來細數那些眾所周知的珍稀古本,而想略舉一些在過去是極其普通極其平常的東西,現在卻成為罕見而且有用書籍的例子。《大清縉紳全書》在刊刻當時幾乎是毫無價值的東西,絕對是藏書家不重、目錄學不講、圖書館不收的三不產品。現在國內似乎沒有一個圖書館有其全套,去年我因事欲查道光十年至辛亥三年問的晉江知縣題名,遍尋京滬二地各大圖書館皆不得其全,而在東洋文庫站在書架前一個多小時就抄全了。清末民初的報紙雜誌種類繁多,但保留下來的多是政論、學術、實業與綜合性報刊,至市井小報或俚俗畫報以及少數民族語報章類多不存。像《東洋文庫》所有之《兩日畫報》與《新銘畫報》國內不但實物無存,而且連報刊目錄亦不見載;又如民初為表示五族共和而創刊的藏文、蒙文與回文白話報,在國內也極罕見,瞭解的人很少。

然而因為研究方向的關係,我最傾心的還是莫里循的舊藏。尤其是那些中外辭典及詞彙集、供外國人學習漢語及各地方言、供中國人學習外語的教材以及多達七千種的各種各樣的小冊子。辭典與詞彙集都是工具書,工具過時了就要被淘汰,詞彙隨時代前進而不斷翻新,老辭典就不斷被拋棄,所以很少有圖書館把舊辭典一本本保留下來的。可是莫氏卻極有眼光,只要能到手的中外辭典,他一本也不丟.使之成為一個幾近完整的系列。這裡有來華第一個新教傳教士馬禮遜(R. Morrison,與莫里循五百年前是一家)於十九世紀初所編的六卷本漢英-英漢字典,但是這並不算稀奇,稀奇的是以此為始,至一九一七年——莫氏藏書出讓的當年——問世的德國人赫墨齡所撰英漢(官話)辭典為止,其間所有洋人和國人所著的英漢與漢英辭典以及詞彙集、會話本差不多網羅無遺,例如對於新聞業和促進中英語言接觸有大貢獻的鄺其照(現在差不多已被人忘光),不但其《華英字典集成》的兩種版本被收入,而且連其英語應用手冊《應酬寶笈》也不遺漏,甚至連商務印書館光緒三十二年出版的,不到巴掌大的《袖珍分類英語》也赫然在目,我很懷疑恐怕現在連商務印書館本身也不一定找得出這本書來了。這裡還有光緒十四年同文館出版,俄國教士柏百福與巴第編的《漢俄合璧韻編》,但這也還算不得孤本,要在其前二十一年由瓦西裡也夫所編的,在聖彼德堡出版的第一部漢俄辭典才是值得莫氏炫耀的稀覯書。抑有進者,中外辭典裡還有一批是方言與外語的對譯辭典,這些方言不但包括吳、湘、粵、閩、客家等南方方言,還包括北方方言的次方言,如南京話(江淮官話)、漢口話與雲南話(西南官話)。對漢語方言的研究者來說,這批書(再加上外國人學習方言的教本)不啻是一座寶庫,因為除此而外百餘年前的方言再無其他系統與科學的記錄資料了。

上述這些辭典在別的圖書館或個人藏書中也許能偶而碰上一些,但要系統完整則不可能,就這個要求而言,莫氏的這部分藏書在世界上要算上是獨一份了。對辭典的搜集要求其系列性,並非為藏書而藏書,而是有其實際用處的。例如,「經濟」一語在本來意思是「經世濟民」,寶姑娘勸寶二爺多關心的就是這類書。從什麼時候起,「經濟」變成 Economy 這個意義了呢?有人認為是從一八九六年的《時務報》第十四冊那篇《日本名士談經濟學》起,其實不然,那還是日本譯者用的,並非中國人所用,所以《時務報》編輯特地在「經濟」二字下注明:中國所謂富國養民策也。梁啟超其時雖以「滿口新名詞」聞名,但起初卻極力避免在日本已經普遍使用的這個新「經濟」,曾嘗試以資生、生計、平准、理財等詞來代替,但都流行不起來,到本世紀初乃不得不照搬日本人的新義。而反映在英漢辭典上,則是一九〇八年顏惠慶所編《英華大辭典》開始以「經濟」來對譯 Economy (當然不是該辭典首用此譯義,而是說明該義當時已被普遍認可)。而洋人所編辭典收入此義則更在其後。如果沒有一整套系列辭典在,我們就無法知道是哪部辭典最先登錄此義了。而這點對研究詞彙發展史是極為重要的。辭典而外,莫里循所搜集的許多研究中國語言的專著也同樣極有價值。譬如我們從中可以發現,上一世紀九十年代就有一位德國學者繪製了漢語方言地圖。而中國語言學家們卻都以為,最早的漢語方言地圖是本世紀二十年代傳教士所繪,發表在《中華歸主》上面的那幅。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3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3-1-16 18: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ootbea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ootbea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靠, 我还以为你自己写的呢!!

不过,如果你还没有看过。

呵呵, 我有 pdf 版的上面三本书。



看完后, 赶快写读后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仰望星空:南风车星系M83
M63南风车星系,在长蛇座,直径12万光年,距离地球一千五百万光年,是南半球看到最明亮和最近的棒旋星系之一。图中还看到距离我们22亿光年的PGC 88914星系。

发表于 2013-1-16 18: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hydaphn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hydaphn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翻过pdf版本,感觉不清晰,看完没啥特别的想写下来的感想,就是觉得这段历史很有趣。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3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3-1-16 18: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ootbea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ootbea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hydaphne 发表于 2013-1-16 18:42
我翻过pdf版本,感觉不清晰,看完没啥特别的想写下来的感想,就是觉得这段历史很有趣。 ...

起码那时候是蓝天白云, 而现在的北平, 唉唉成了雾都啊。

仰望星空:南风车星系M83
M63南风车星系,在长蛇座,直径12万光年,距离地球一千五百万光年,是南半球看到最明亮和最近的棒旋星系之一。图中还看到距离我们22亿光年的PGC 88914星系。

发表于 2013-1-16 18: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hydaphn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hydaphn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dootbear 发表于 2013-1-16 18:44
起码那时候是蓝天白云, 而现在的北平, 唉唉成了雾都啊。

北京那个时候的飞尘应该也很大,我记得在哪读过关于清道夫扫水防止灰尘乱起的文字,而且那时候镜头里的很多中国人,贫苦的就不说了,有钱的照片里也很少看到神采奕奕的,很多看着都象痨病鬼,可能是吸大烟的缘故,女性更是看着弱不禁风,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那时候的女性头大身体瘦,很不健康的样子,可能跟缺乏锻炼和适当的营养有关。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dootbear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1-16 18: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教父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教父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现在的GEELONG 高中好像是他爸爸创办的!北京王府井大街,以前叫莫里循大街!

发表于 2013-1-16 18: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hydaphn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hydaphn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教父 发表于 2013-1-16 18:53
现在的GEELONG 高中好像是他爸爸创办的!北京王府井大街,以前叫莫里循大街!

这本图集里有他在北京的住处的照片,应该就在现在的王府井附近吧,他在中国交往的也都是权贵。

发表于 2013-1-16 18:5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hydaphn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hydaphn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咋没人给我加点分呢

发表于 2013-1-16 18:5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教父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教父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他是高级间谍!为英国服务!

发表于 2013-1-16 19: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hydaphn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hydaphn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教父 发表于 2013-1-16 18:59
他是高级间谍!为英国服务!

这我倒不清楚,只关注过他的摄影和藏书。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1-17 02:4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荒漠甘泉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荒漠甘泉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记下了,谢谢

发表于 2013-1-17 16: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wf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wf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3-1-17 22: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依依不舍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依依不舍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想看一下!

发表于 2013-2-1 23:4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qianqian200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qianqian200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谢谢分享,有机会一定读一下。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