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参加活动》我的模型收藏-----男人的想像空间。 (2013-2-12) 老树子 · 库克群岛七天游 - 人回来了,心却留在了爱图塔基 (终于更新完毕) (2019-4-21) wupingzj
· 宝马博物馆 (2016-11-5) garysu · SYDNEY的小吃 (2006-6-18) 飞行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alex1031

海归该值多少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16 09: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qqy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qqy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有点酸的话。存在这个现象,但并不是完全这样,如果真是有真才实学,在中国是完全可以被认可的。真才实学指的不只是成绩好!!!

原帖由 thomass620 于 2007-6-15 21:45 发表
大家离开中国久了,可能不知道目前的大陆行情,大陆就是廉价劳动力的行情,这里说明一下,廉价劳动力不单指钱少,而且,那种每天工作16小时的白领拿个7000-8000一月的也算廉价劳动力(上海郊区100平方的破烂房子要100万元 ...
Be nice, be calm.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7-6-16 10: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ly_ca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ly_ca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不过有真才实学,在国内也是要加班的,life style和澳洲根本的不同

发表于 2007-6-16 11: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ingfishe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ingfishe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fly_cat 于 2007-6-16 10:25 发表
不过有真才实学,在国内也是要加班的,life style和澳洲根本的不同

现在澳洲很多公司也要加班的阿,只不过没那么频繁罢了

发表于 2007-6-16 11: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ly_ca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ly_ca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要是这边老让我加班,我就换工作,在国内我就是活干完了,也走不了,大家都没走呢,老板也不走,晚上老看不加你,行,年终performance review就不让你好看。所以我经常6点半去吃个饭,然后上2小时网,混到9点回家,大家也都9点齐刷刷回家。我想不是都在9点就把活干完了吧。
这边6个月来,有个项目和新加坡那边合作,加过4回班,就再没有了。圣诞节中间那几天,没请假正常去上班,大家都觉着你在加班。国内5。1,10。1不加2天都奇怪了,我还是在独资外企呢。当然,这也不是一开始就这样,头一年进外企,也是不用加班,项目之间还有学习和培训时间。第3年 2002年,日子就开始紧了,也就是我开始琢磨移民了,因为中间出差到欧洲,人家工程师怎么上班,怎么生活,让人羡慕,04就加班不断了,04年短登了一下,还没最终决定走不走,那时月薪也已经税后近一万了。05年,觉着忍不下去了,这样活着为了钱,太没意思。就走了。

发表于 2007-6-16 15: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henzy051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henzy051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平心而论,现在真的觉得国内不行。现在我把自己的Resume放在国内的大人才网站上,时不时会有公司或猎头会来联系,看来看去,要么收入不高,要么压力太大。而且还要考虑Family的问题。

我在想,也许将来在这里遇到什么职业变动,或者父母需要我回国,那才有可能。单纯从职业角度考虑,我看不出近期回国发展有什么意义。

发表于 2007-6-16 15:3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yeb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yeb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不知道在哪里看过一个人说过:

海龟其实也就是在国外生活学习过的人而已。
如果把所在的地方换个名字叫作北京上海,那又有什么区别?

现在国人硬要把这类人分出来,分明就是过渡参加阶级斗争的遗产。

既然也是普通人一个,那么按劳分配,能者多得的原则,在海外待过的人的收入悬殊如此之大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07-6-16 16: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ot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ot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还是要看个体。
不过就我的感觉,就20出头的,本科刚毕业的小孩来说吧,这里上过学的普遍各方面能力要强一点。当然北大清华那种学校的学生另当别论。但是如果年纪再大一些呢,就不一定了,完全靠自己经验的积累。
无论如何,我认为一个好心态是立足之本,否则你到哪儿都工作生活不爽。
爱生活,爱减肥

发表于 2007-6-16 16: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qqy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qqy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同意!Attitude决定一切。

原帖由 moth 于 2007-6-16 16:03 发表
还是要看个体。
不过就我的感觉,就20出头的,本科刚毕业的小孩来说吧,这里上过学的普遍各方面能力要强一点。当然北大清华那种学校的学生另当别论。但是如果年纪再大一些呢,就不一定了,完全靠自己经验的积累。 ...
Be nice, be calm.

发表于 2007-6-16 21: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homass62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homass62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虽然我可能说的很酸,但是那的确是事实...其实中国的人和中国的非垄断企业,即使是外企都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中国人太多了,虽然政府被指责要靠廉价劳动力高税收低福利换取高额顺差和财政收入,再进行过度投资刺激GDP形势一片大好...但是实际上我看,那些不是政策改变就能解决的问题...那么多人,劳动力人才成本没法高,那么消费一定也不高,国际市场能吸收的产能也就那么多.其实那些在中国的非垄断企业,哪个不是苟延残喘?虽然税收高的,使他们必须非法才能赢利,也的确有黑心老板甚至动用奴隶...但是的确市场不好,僧多粥少,恶性竞争...到年底可以去看,到处都是讨债的...黄世仁都成了乞丐了...可是人家杨白老或许在别的地方也是另一个乞丐黄世仁...的确大家都没钱...有钱的是垄断企业,有超国民待遇的外资企业日子稍微好过些...

真才实学,的确是认可的,那是我说的第三条...但对中国企业来说,你有真才实学,我能给你就只有这些了,现在是消费不足,客户是皇帝,人家一个星期就要产品出来,你不加班,老板怎么办...你要一万他也要1万的收入,那老板不是去喝西北风去了...

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收入和物价的比实在太低.在上海1800万人口中,年收入12万以上的,就20万不到,虽然有许多人没有申报,但是说多也不可能再多到天边了...可是距离CITY中心的15-20公里的外环,2房的100平方的房价就是100万,没有商量的余地,还在上升...汽车就更别想了,10万的车价,1万的购置税收,牌照4.7万(最新的烫手的牌照拍卖价),每年用车费用起码2.5万...叫打工的怎么混...

[ 本帖最后由 thomass620 于 2007-6-16 21:56 编辑 ]

发表于 2007-6-17 14: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lickl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lickl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thomass620 于 2007-6-15 21:45 发表
大家离开中国久了,可能不知道目前的大陆行情,大陆就是廉价劳动力的行情,这里说明一下,廉价劳动力不单指钱少,而且,那种每天工作16小时的白领拿个7000-8000一月的也算廉价劳动力(上海郊区100平方的破烂房子要100万元 ...



这些还不简单?争来争去无非就是垄断+稀缺+寻租。

投其所好适者生存哪里都一样,遑论中国?

以上观点纯属老生常谈。
All that we know is that we know nothing.

发表于 2007-6-17 14: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lickl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lickl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thomass620 于 2007-6-16 21:50 发表
虽然我可能说的很酸,但是那的确是事实...其实中国的人和中国的非垄断企业,即使是外企都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中国人太多了,虽然政府被指责要靠廉价劳动力高税收低福利换取高额顺差和财政收入,再进行过度投资刺激GDP形势一片大好...但是实际上我看,那些不是政策改变就能解决的问题...那么多人,劳动力人才成本没法高,那么消费一定也不高,国际市场能吸收的产能也就那么多.其实那些在中国的非垄断企业,哪个不是苟延残喘?虽然税收高的,使他们必须非法才能赢利,也的确有黑心老板甚至动用奴隶...但是的确市场不好,僧多粥少,恶性竞争...到年底可以去看,到处都是讨债的...黄世仁都成了乞丐了...可是人家杨白老或许在别的地方也是另一个乞丐黄世仁...的确大家都没钱...有钱的是垄断企业,有超国民待遇的外资企业日子稍微好过些...

真才实学,的确是认可的,那是我说的第三条...但对中国企业来说,你有真才实学,我能给你就只有这些了,现在是消费不足,客户是皇帝,人家一个星期就要产品出来,你不加班,老板怎么办...你要一万他也要1万的收入,那老板不是去喝西北风去了...

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收入和物价的比实在太低.在上海1800万人口中,年收入12万以上的,就20万不到,虽然有许多人没有申报,但是说多也不可能再多到天边了...可是距离CITY中心的15-20公里的外环,2房的100平方的房价就是100万,没有商量的余地,还在上升...汽车就更别想了,10万的车价,1万的购置税收,牌照4.7万(最新的烫手的牌照拍卖价),每年用车费用起码2.5万...叫打工的怎么混...


三点商榷:
1. 是奴隶?还是打工仔?两者有本质的区分--后者是有选择的。注意你的冲动化用词。
2. 你要高价劳动力?那中国还有什么投资潜力?还靠什么吸引资本?想要模仿拷贝(Made in China)又从何仿起?还是又要重新收归国有依靠国家机器重新建构一个市场?通货是不是因为劳动力成本上升也要膨胀?(我这里不仅是指可有可无的汽车房子,而是每个人必须要用到的日常消费品都会涨价,比如前些日子的猪肉)
3. 我们收入不够导致的内需不足是出口外资客户逼出来的么?哪国的客户不苛刻?如果是的话又怎么解释国内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客观上看就是因为收入太多才会有流动性阿)?这个问题我看还是由于我们的金融系统严重缺乏竞争(尤其是在本地以及二板三板市场)没有信用链导致老百姓储蓄空耗或者扎堆投机导致股市泡沫。

总结,同是消费者买单行为,没人喜欢高价劳动力,除非每个人都能能自给自足,不买不卖,重回原始社会或封建社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本帖最后由 clickle 于 2007-6-17 14:34 编辑 ]
All that we know is that we know nothing.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7-6-17 14:3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oolio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oolio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thomass620 于 2007-6-16 21:50 发表
虽然我可能说的很酸,但是那的确是事实...其实中国的人和中国的非垄断企业,即使是外企都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中国人太多了,虽然政府被指责要靠廉价劳动力高税收低福利换取高额顺差和财政收入,再进行过 ...


老大的第二篇帖子还是那么靠谱,赞
C.B

发表于 2007-6-17 17: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e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e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已阅

月经帖

发表于 2007-6-18 15:5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fo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fo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thomass620 于 2007-6-16 21:50 发表
虽然我可能说的很酸,但是那的确是事实...其实中国的人和中国的非垄断企业,即使是外企都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中国人太多了,虽然政府被指责要靠廉价劳动力高税收低福利换取高额顺差和财政收入,再进行过 ...

很多人说中国的困难,总是不忘了提上一句,人太多了。这种观点我觉得大错特错了,人是什么?人不是负担,是宝贵的资源,日本按国土面积平均,人口密度比中国大不少,但是日本有说过人口太多是个负担吗?从来没有过。
    中国的问题不是人太多,而是少部分人凭借特权占有大量的资源,而大多数人只能勉强保持温饱,所以最近几年,中国的奢侈品销售爆炸性的增长。普通人只能勉强保持温饱,无力进行消费,所以中国没有内需,如果中国人的收入水平提高了,十亿人,每人消费100元,就是1千亿,多么大的市场,还用得着依靠出口到美国挣那几个幸苦钱吗。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7-6-18 16: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oolio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oolio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good point

发表于 2007-6-18 16:1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qqy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qqy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ut人太多,就很难做到均富的社会福利体系,没有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就很难释放消费潜能,而不能释放消费潜能,这个问题就多了去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