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艳丽悉尼---摄影大拼盘 (2010-6-16) sinkai · 糊里糊涂的买车记, Subaru XV (2013-4-24) Tictac999
· 回忆在悉尼的点点滴滴 (2009-2-24) 大玉儿 · 越写越不详细的新西兰14天房车游记♥♥♥努力更新到第九天福克斯冰川♥♥♥ (2014-10-18) 小兔白又白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方白

关于“蔓”的读音----给学生的一封信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1-11-1 20: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方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方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河水洋洋 于 2011-11-1 20:39 发表
呵呵,过些日子,大概橙子也可以叫做“凳子”了。澄清也可以叫做“登清'了。

看不出“huang cheng cheng”错在那里,很多时候所谓“正确”的读音无非是将错就错罢了。

一种语言里面本来就会有多种读音,即便英语这样的表音 ...

你说的很对。作为我们搞中文教学的,其实是不希望中国的“语”“文”在不断的“与时俱进”。

但历史的潮流是无法阻挡的。特别是这十年来网络文化的不断发展,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学者也看得眼花缭乱。

语言是在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古人的很多读音后人将无法重现。

这是个遗憾,但同时也只能说是个进步,说明这是一个大家都在接受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并且需要慎重而为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11-1 20: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河水洋洋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河水洋洋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limit-2010 于 2011-11-1 20:45 发表


好像俺们这疙瘩没啥变的

http://www.youtube.com/v/cK9aEzO9o6E

您现在还说'无告'吗?呵呵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1-11-1 20: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方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方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可以很肯定的说,再过20年,很多的网络新名词将在权威词典里堂而皇之的登堂入室,这是时代的发展,我们必须接受它,但不管它如何变化,它总是脱胎于我们现行的语言系统,从这点上来说,它们还是有迹可循的,所以不需要有太多的失落感。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1-11-1 21: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方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方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比如从最初的二言、三言诗到春秋的四言诗,到屈原的楚辞,接下来的汉赋,然后五言诗、七言律诗,再到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语言在不断的发展,但中华文化的根子还在。

发表于 2011-11-1 21: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mit-201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mit-201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河水洋洋 于 2011-11-1 20:53 发表

现在还说'无告'吗?呵呵


好像从来没说过,但是口音还是很相似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1-11-1 21: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方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方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如果不发展,反而不是好事。

我是老八股,但我还是接受变化。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1-11-2 08:4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spc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spc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方白 于 2011-11-1 19:12 发表
但话说回来,虽然家长不给孩子设定目标,但作为老师,必须要有目标。在澳洲教中文,方法和内容必须和国内教语文有所区别,不能完全按照国内的语文教学套路进行教学。我们必须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穿插中国的历史地理人文风俗音乐艺术方面的教学,使孩子能真正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而不是仅仅认识几个中国字而已。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1-11-2 10: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spc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spc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顶这个

发表于 2011-11-2 12: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edre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edre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方白 于 2011-10-30 20:13 发表
从目前来看,“蔓”之所以读wàn音,是与北方方言有直接的关系,
....


这个应该相反。“蔓”原本读wàn音,现在之所以多读màn音,是与方言有某些的关系。

据: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一】【艸部】蔓
葛屬。从艸曼聲。無販切

[ 本帖最后由 redred 于 2011-11-2 12:08 编辑 ]

发表于 2011-11-2 12: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35946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35946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河水洋洋 于 2011-11-1 20:39 发表
呵呵,过些日子,大概橙子也可以叫做“凳子”了。澄清也可以叫做“登清'了。

看不出“huang cheng cheng”错在那里,很多时候所谓“正确”的读音无非是将错就错罢了。

一种语言里面本来就会有多种读音,即便英语这样的表音 ...



Agree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1-11-2 18: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方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方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redred 于 2011-11-2 12:04 发表


这个应该相反。“蔓”原本读wàn音,现在之所以多读màn音,是与方言有某些的关系。

据: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一】【艸部】蔓
葛屬。从艸曼聲。無販切。


谢谢你的指教。

我引述《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6年第5期谭书旺的一篇文章:《怎样分辨“蔓”字的读音》如下:

......古代的字书《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广韵》对“蔓”字的注音都是“无贩切”,也就是说读“wàn”,并举出了蔓草、蔓延、蔓蔓日茂、瓜蔓等词例。只有与“青”(同“菁”)一起组成“蔓青”时,才读作“谟官切”,音“谩”,即“mán”(《集韵》);表示“枝长”时,读作“莫半切”,即“màn”(《类篇》)。(见《康熙字典》第1174页)

但是,在长期的语言发展过程中,由于“蔓”字的声旁“曼”在现代汉语中读作“màn”,本着经济简单、方便记忆的原则,人们也就慢慢地把原来的“wàn”都读成“màn”了。现在读作“wàn”的这些单音词,只不过是“蔓”字的古代读音和用法在现代汉语某些方言中的遗留罢了......

我的观点和他相同,所以我说读wàn是受方言的影响,实际上就是受古音的影响。

[ 本帖最后由 方白 于 2011-11-2 18:27 编辑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1-11-2 20: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方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方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里面实际上是个融合的过程

发表于 2011-11-2 21: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mit-201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mit-201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的变化翻天覆地,但只有两个领域在退步,一个是教育,一个是作协”

各位老师对这个评论怎么看?

发表于 2011-11-2 21: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侃侃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侃侃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同学习了~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1-11-3 07: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方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方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limit-2010 于 2011-11-2 21:00 发表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的变化翻天覆地,但只有两个领域在退步,一个是教育,一个是作协”

各位老师对这个评论怎么看?

中国的变化确实很快,但不是每个方面都是往好的发展,你说的是两个方面,但并不仅仅在这两个方面。我认为中国教育的退步主要在于以下方面:一、忽视人的道德的塑造教育,这不是光这30年的事,而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就是如此,只重视政治的教育,而忽视个人道德的教育,其实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有着很不同的含义。二、忽视艺术的教育。艺术是人对真、善、美的追求,艺术教育包括文学、音乐、美术、舞蹈、喜剧等非常多的方面,但在中国几十年来有个思潮: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完全是一种实用主义的想法,很多学校把音乐美术艺术课都当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一些人实用主义可以,整个民族都实用主义就很危险,没有对真善美的追求,道德的滑坡不可避免,现在中国在这方面的情况非常的不容乐观。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limit-2010 + 4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1-11-3 14:3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方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方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应该说这种教育是比较全面的,现代教育可以进行充实和调整,但要注意均衡,不能偏废。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1-11-5 07: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方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方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希望华人的孩子不要丢掉中文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11-5 18: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方白 于 2011-11-5 07:28 发表
希望华人的孩子不要丢掉中文

彻底丢掉倒不会,但学到上述水平,我觉得对大多数ABC来说难度不是一点点。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4-4-27 16:3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方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方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自己顶一下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