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投资房 (2007-11-4) 吃喝拉撒睡 · 【Cairns】凯恩斯5日游~~狸狸の全攻略~~大堡礁+Daintree雨林+Atherton Tableland+Kuranda+美食~【团+自驾】- 附20 (2012-5-23) 黑芝麻狐儿
· <失乐园> (2013-1-5) 靠谱的不多 · 美利坚,难忘和你一起的那半年 (2017-9-4) echo0803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混不到坑的萝卜

[其他] 惊险, 恐怖, 军事,犯罪类小说迷俱乐部开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7 22:3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头大无脑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头大无脑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kawara 于 2011-2-7 22:32 发表

这样的阅读品位还来显眼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人家好心来分享,楼上的也未免太不厚道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5 收起 理由
ah123 + 2 555555555,你一定要帮我啊!
老猫晒太阳 + 3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发表于 2011-2-7 23:13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1# 的帖子

此文章由 ah12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h12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没关系,他最近失恋了,我们都假装看不到他就好。等过两天我陪他去一趟KINGSCROSS就没事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kawara + 5 意淫大王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2-9 13:21 |显示全部楼层

Continued on the 3rd book

此文章由 混不到坑的萝卜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混不到坑的萝卜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开始看这套Eagle系列的第三本书When The Eagle Hunts。

目前这套书出了十本,第十一本预计今年下半年出版。

退役斑竹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2-9 13:2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老陶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老陶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kawara 于 2011-2-7 22:32 发表

这样的阅读品位还来显眼

老混起点的人来显一下眼。。。

发表于 2011-2-17 10:14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本看得很爽!

此文章由 混不到坑的萝卜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混不到坑的萝卜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混不到坑的萝卜 于 2011-2-9 12:21 发表
开始看这套Eagle系列的第三本书When The Eagle Hunts。
目前这套书出了十本,第十一本预计今年下半年出版。


这本书蛮精彩的,比前两本好看得多。更偏重於过程些,有很多精彩的战斗场面,感情描写也更细腻出彩。故事情节很紧凑,跌宕起伏,关键之处有了峰回路转,让读者欲罢不能。看得出作者Simon Scarrow提高了不少。

这情节蛮适合各类小说爱好者改编:
“纪元44年,我意王兰斯洛……啊不,罗马皇帝威斯帕山遇到了未来他称霸之途上的猛将凯图”——这是玄幻写法。
"百夫长Macro和他的副队长Cato前后被Iceni美女Boudica的魅力俘获,可Boudica的Iceni王子未婚夫却成了两位罗马士兵的并肩战友"——这是三角恋写法
“邪恶的黑月德鲁伊将黝黑粗大的木矛从希腊商人Diomedies的肛门深深地捅了进去”——这,这是恐怖小说写法
呵呵,开个玩笑。下面回归正题。

===!!!Spoiler!!!   Highlight this area for hidden content===
在公元44年的冬天,入侵不列颠的罗马军团在将军Plautius的命令下兵分两路。第二奥古斯塔军团单独踏上了由黑月德鲁伊控制的Durotrige部落的领地。就在第四大队巡逻途中遇到前来劫掠的Durotrige小股武装陷入重围的同时,将军Plautius的妻儿的坐船却因为大风暴偏离航向了落入黑月德鲁伊的魔爪成了人质。

侥幸杀出重围的百夫长Macro和年轻的副队长Cato刚刚回到营地,却又被迫领受潜入敌后设法营救将军妻儿的自杀性任务。没想到带领他们潜入敌人领地的,却正是和Macro有过一段情缘的Iceni美女Boudica和她的未婚夫、逃出黑月德鲁伊的Iceni王子、强大的战士Prasutagus。四人就在这既是敌对又是性命相付的伙伴的奇怪组合情况下偷偷地进入了危机四伏的Durotrige部落。

在秘密潜伏、眼看就要到了敌人撕票的最后期限的关头,四人敢死队终于找到了将军的妻儿。营救即将成功的关头却因为意料之外的坚固锁链无法救出将军的妻子和儿子,Macro也不幸伤重濒死。Cato遣走Boudica和将军的女儿让她们回去向军团长Vespasian汇报,自己释放出本系列以来他19岁最辉煌的勇气,和Prasutagus留下来继续试图营救将军的妻儿。

第二军团终于挺进到黑月德鲁伊的巨垒老巢,Cato带领自己百人队的精锐和Prasutagus化妆成不列颠农夫潜入巨垒寻找营救将军妻儿的最后机会。最后在黑月德鲁伊即将活活烧死将军妻儿的关头将他们救出。Cato却被黑月德鲁伊的首领背后偷袭性命垂危。

重伤昏迷的Cato被运回后方医院,在这里他和侥幸逃得一死的队长Macro重逢,由于Cato的大功他也成为了最年轻的百夫长,和他的兄长般的百夫长并肩战斗……

===!!!Spoiler!!!===

今天去图书馆借下一本The Eagle and the Wolves


[ 本帖最后由 混不到坑的萝卜 于 2011-2-17 09:16 编辑 ]

发表于 2011-2-18 13: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上书房行走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上书房行走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能否介绍中文书。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2-18 14: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混不到坑的萝卜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混不到坑的萝卜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上书房行走 于 2011-2-18 12:52 发表
能否介绍中文书。

这个……难倒我了。偶极少看中文书。一来想看的书没地方买,二来我也不知道中文书哪些比较好。
俺就是抛砖引玉,谁对这类题材的中文书熟悉的,也请不吝赐教。

发表于 2011-2-18 14:37 |显示全部楼层

俺勉强来一个中文的吧

此文章由 混不到坑的萝卜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混不到坑的萝卜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燃烧的岛群 作者:宋宜昌
ISBN: 9787537800075

这本书是军事题材,讲述的是太平洋战争的过程。这本书应该结合霍尔曼.奥克的巨著《战争与回忆》一起看。两本书都是我高中、大学时期的挚爱,虽过去好几十年了仍然在萝卜的脑海里历久弥新。

借用豆瓣的评论
作家绝对是个大手笔,从战略层面到战术层面,从宏大深远的历史纵深到具体丰满的细节,被他举重若轻的调度来去。在近千页的篇幅内,展示了美军太平洋战争反攻阶段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
   这不是一部罗列进攻路线和双方战损的枯燥战史,也不是那种把战争描述成仿佛双方领导人物单挑而全不见其余的英雄史,也不是那种过于关注班排级的小人物角斗而不见全局的个人亲历史,而是尽可能的通过美日双方的不同等级若干人物串起一条条既平行又交叉的线索,展现了上至天皇总统、下至列兵艺妓在宏大历史中的个人命运。
   他的写作方法可归纳为选择性灵魂附体,这种写法与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采取的战略很相似,就是跨岛作战。随着美军攻势的展开,在南太平洋的岛屿不断跳跃推进,小说也选择性的从日美双方的不同人物视角来展示故事。这使小说迥异于以战争一方为中心而丑化和模糊对方的宣传文艺,我们耳熟能详的地道战、上甘岭等都是这样,在这种宣传文艺里,读者简直就不知道如此丑陋愚蠢的敌人也会打仗。小说是把日美双方的不同人物都当作活生生的人的,并不高赞或低贬哪一方,而是借着对双方不同人物的观感和思考的描述,让读者形成自己的思考,从而对战争起因,日本之所以初期占优后期又不得不败的原因,得出比较有历史感的结论,并通过对这形形色色人物的命运遭际的感受和触摸,丰富了读者的生存体验。
   不知道这是不是借鉴了伟大的《战争与和平》,后者是属于那种大家都想读却又都读不进的经典,然而《燃烧的岛群》却是极具可读性的。这种可读性首先体现在作家组织情节和人物的节奏感上,战争局势本来是波澜起伏、错综复杂、惊心动魄而又瞬息万变的,小说的脉络也就很好地契合了战争的特点,这一章节描述下野前首相近卫文磨策划推翻东条英机内阁体面结束日本战争,到下一章节美国中校营长惠尼特在新西兰休整期间爱上了当地少女,太平洋战争期间双方从前线到后方,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从瓜达尔卡纳尔的沙滩到上野的樱花到波音公司的巨大车间,人物、情节、场景的切换非常自然而有韵律。读者在翻动书页期间仿佛在沿一条精心设定好的路径在看GOOGLE EARTH的卫星地图的虚拟旅游,从华盛顿到东京,从塞班到马尼拉,从远古到未来,从环宇遥感到高空鸟瞰,从近距感受到掌心把玩,一路看得心旌摇荡,没有一刻感到枯燥。场景切换虽多虽快,作家并不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相反,对每一人物和场景的叙事都有很强的力度和深度,同时由于双方都有若干主线人物多次出现,对主线人物的追踪叙事加强了小说结构上的整体感和有机感。
   这种可读性也表现在作家对人物和事件描述和评论中所渗透的思想。日本人热衷于精致内向优雅的花道、茶道、柔道,为何在战争中又如此残暴和兽性?天皇在日本政治体制和战争决策中扮演何种角色,该负何种责任?神风特攻队这种非对称战略的理想类型是如何出台的?麦克阿瑟为何坚持要不惜伤亡数万美军去解放菲律宾而不是再次跳岛绕过?美国先欧后亚的战略决策对太平洋战争产生了何种影响?一部描述太平洋战争的小说不对这些问题作出靠谱的回答必然是失败的。作者再次通过选择性灵魂附体,借小说中一个个或伟大或平凡、或历史或虚构人物的所思所想,为这些问题提供了较为令人信服的答案。这些答案也就是体现在小说中的历史思想,其实也就是作者本人的史观的一种呈现。作者本人是国内著名的民间学者之一,对于战争史和日本文化有较深入的研究。通过小说,读者也能体会到作者的史观是开放的,较为客观的,对日本历史文化研究也采取了一种较为内在的深入的方法,迥异于国内当前流行的仇日左愤的虚无态度。小说成书于80年代,其史观即使在当前看来也不生硬隔膜,也算难能可贵了。
   这种可读性还表现在作家描述海岛风光、异国情调的文学笔触。从太平洋珊瑚礁日出日落到马尼拉水田寺庙,从马里兰州落叶公路到日本北国之雪,作家的风光描述性的文字尤如一张张精美的明信片,读来美不胜收,而且与人物的感受、故事的进程契合无间,并非无关宏旨的文字卖弄,这也是读正襟危坐的史书所难以获得的乐趣。
   当然不能不说战争,如前所述,其实单纯的战争小说已远不能满足作者的野心了,小说似乎应该更恰当地归类为战争史诗小说,当然小说对战争的记述还是很到位的。战争史本来就是作者的专业,在战略层面的运筹帷幄上,作者写出了日本军部那种大势已去时的绝望和疯狂;在战术层面的遣兵调将上,作者也线索分明地交待了师团级部队的调配、多军种的配合和掣肘;在战斗层面的攻防角逐上,作者要言不烦地描摩了关键的抢滩登陆、夜间奇袭、神风特攻、战机绞杀等战斗场面。作者对双方武器装备的性能、战役战斗的经过是熟稔的,这些描述是历史的写实的,比较靠谱。尤其可贵的是,作者在对具体战争的叙事中,加入了战争史的维度,探讨了后勤、制空权在现代海空战争中的作用这样一些战争史的抽象命题。相信读者中的战史爱好者对这些部分的得失自有见地。
   当然了,这只是一本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通俗小说,读者也别指望从中看出《二十二条军规》式的荒诞、《万有引力之虹》式的后现代。不过,作为中国人写的二战小说,这本书绝对是上乘之作,值得一看。

[ 本帖最后由 混不到坑的萝卜 于 2011-2-18 13:41 编辑 ]

发表于 2011-2-18 14:40 |显示全部楼层

再顺便来个《战争与回忆》

此文章由 混不到坑的萝卜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混不到坑的萝卜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战争与回忆 作者:赫尔曼・沃克


也偷一段豆瓣评论
今天是欧洲胜利日,60年前的今天,纳粹德国宣布投降。
  
  我想起看过的两本小说,一本是上大学时读的,《战争与回忆》,美国作家赫尔曼·沃克写的,他本人就是犹太人。印象中最强烈的细节就是女主人公娜塔丽(但愿没有记错),从集中营被解放出来后,她丈夫拥抱她时,发现原来她丰满的乳房已经没有了,瘦得全身空空荡荡了。这是隔了十多年后回忆这本书给我的最深刻的细节。
  
  用书评家的话说:“书中人物众多,上至各交战国最高领导人罗斯福,丘吉尔,希特勒等,下至一般士兵和普通百姓。所述故事从1939年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开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战争结束为止,涉及大多数主要战场和重要事件。
  
    作品中涉及的战史,都是真实的,所引的数字材料,都是可靠的,举凡显赫人物的言语行事,也都是出自正史,凡此种种,加上作者感人至深的文学手法,铸成了这部“史诗风范的长篇小说。”
  
  我记得当时读这本书的时候,如醉如痴,完全忘却自己身处何处的感觉。书中的战争场面没有给我留下过多记忆,反而是战争之前,之外的感情和生活的场景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还有一本是前些年读的《裸者与死者》(the Naked and the Dead),美国小说家诺曼·梅勒的名著,“将赤条条、脆弱的裸者和无畏的、英勇牺牲的死者并列,从而能够探讨在一场战争中,人性的丧失和建立。”
  
  如果说《战争与回忆》是史诗的写法,那么《裸者与死者》就是现实主义的范畴了,也适合有一定人生阅历的读者来阅读。同样让我得到了很大震撼和内心的满足。“当过侦察兵的梅勒一下战场就根据自己的经历很快推出反映太平洋战区冒险经历的鸿篇巨制《裸者与死者》。他在谈到自己的写作时承认影响他最深的是《白鲸》。他直言道,“‘自然主义’那个可怕的字眼才是我的文学传承。”他阐述了自己坚持传统风格的理由,批评许多作家面临无穷无尽的焦虑和陷于无底深渊的恐惧时不知所措,只好求助于技巧,因为“技巧能使人不必面对这些永无止境的堕落和责任”。梅勒认为,20世纪的隐疾就是存在与虚无之间的战争,他说:“烦死的人比战死的人多。”在太平洋岛屿上的秀美风光和令人窒息的军内争斗的鲜明对比下,梅勒的侦察排士兵们无一例外地走向失败或死亡。”
  
  我现在还清晰地记得当初读这本书时内心经历的震撼和折磨,那个炎热的太平洋上面的小岛,那些令我感到毛骨悚然的袭击和人性的挣扎……
  
  想想我们国家自己的抗战作品,印象中除了老舍《四世同堂》、钱钟书《围城》、还有就是张爱玲的《倾城之恋》等系列作品,都是间接反映战乱和沦陷区生活的。而直击战场,反映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作品好象根本就没有。黄仁宇当时是国民党军官,他后来的自传《黄河青山》中有些关于战争的个人的描述和感受。
  
  解放后的那些英雄主义长篇小说严格意义上更像是意识形态的说教和政治宣传罢了。我想这和当时中国整个国民的文化水平有关,那时是精英教育,老舍、钱钟书、张爱玲都是典型的文人作家,不象诺曼·梅勒,从战场回来就可以下笔,反省战争的严酷。
  
  回头望去,给我留下最深记忆的还是《战争与和平》,《九三年》,《飘》,也许在战争这个动荡背景下的爱情、亲情、人性的变迁才格外夺目和深刻吧?
  
  2005年5月9日伦敦雾

发表于 2011-2-18 15: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上书房行走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上书房行走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混不到坑的萝卜 于 2011-2-18 14:28 发表

这个……难倒我了。偶极少看中文书。一来想看的书没地方买,二来我也不知道中文书哪些比较好。
俺就是抛砖引玉,谁对这类题材的中文书熟悉的,也请不吝赐教。


您是ABC吧~

我介绍本书《雪白血红》,讲国共内战的。看书看母语的才过瘾啊

[ 本帖最后由 上书房行走 于 2011-2-18 15:39 编辑 ]

发表于 2011-2-18 15: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混不到坑的萝卜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混不到坑的萝卜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上书房行走 于 2011-2-18 14:35 发表
您是ABC吧~

我介绍本书《雪白血红》,讲国共内战的。看书看母语的才过瘾啊

我靠,我是CBA(China-Born-Australian)!俺阅读上中文英语没有区别。
雪白血红高中就看过了。很一般。限于政治原因尽是些坑……

[ 本帖最后由 混不到坑的萝卜 于 2011-2-18 14:59 编辑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2-26 23: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混不到坑的萝卜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混不到坑的萝卜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混不到坑的萝卜 于 2011-2-17 09:14 发表

继续接楼……

今天把这第四本看完了。
========  Spoiler!!! Ctrl+A即可看到隐藏内容  =================
在第三本书里,Macro和Cato深入虎穴救出了将军的妻儿但受了重伤。在第四本中,两位还在养伤的百夫长接受军团长Vespasian的委派,负责训练当地部落的勇士来保护罗马军团的供应线。不料部落王Verica的侄子勾结反抗罗马人的Durotrigan部落的抵抗领袖,将留守的Macro和Cato陷入突然反扑的Durotrigan的大军重围。两位百夫长浴血苦战,在轻装长途驰援的Vespasian的救援下终于逃出生天。

但Atresbatian部落终于失去了罗马军团将军Plautius的信任,整个部落被解除武装变成罗马行省。背后兴风作浪的骄纵的罗马贵族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了行省执政官。但被解除武装的当地部落,会甘愿接受自己被奴役的命运么?

=========================

后天起继续第五本《The Eagle's Prey》

发表于 2011-3-2 14:25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2# 的帖子

此文章由 混不到坑的萝卜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混不到坑的萝卜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簡單評論一下。這本書沒有上一本可讀性強。上一本情節跌宕起伏峰回路轉比較抓人眼球。這第四本較爲平淡,很多人物衝突解決的有點突兀,沒有突出人物的個性。

Simon Scarrow在這幾本書上體現出細節尚可,但情節發展、轉承上略微控制不足。他的書都比較平淡一些,論起情節來絕對沒有網絡玄幻小説那麽誇張激烈。不管怎麽說,這部系列已經讀了一半,沒道理輕易放棄。

发表于 2011-3-8 08: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混不到坑的萝卜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混不到坑的萝卜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前天看完了第五本,The Eagle's Prey。这本比第四本好看。
========  Spoiler!!! Ctrl+A即可看到隐藏内容  =========
在第四本书的末尾,Cato终于升为百夫长,和Macro共同在第三大队各带领一个百夫队。在第五本书中,军团长Vespasian将第二军团兵分两路,自己带着主力抄往部落王Caratacus的后路,让第三大队单独前往堵住三岔渡口。Vespasian和将军Plautius希冀籍此一役将Caratacus堵在Tamesis河边,逼迫他背水一战,从而彻底解决这个自罗马军团登陆不列颠以来一直顽抗的部落首领。

第三大队的大队长Maximius是个前御林军军官,这人刚愎自用,对手下年轻的Cato和经验丰富的Macro深有戒心。在他带队前往三岔渡口的路上,他先是带队追击小股敌人前哨又是贻误战机,结果没能及时赶到三岔渡口。Macro带着他的百人队虽然在敌人到达渡口前赶到,但势单力薄的一个百人队又怎能抵挡夺路而逃的整个Caratacus军团?于是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Caratacus带着数千残兵逃出生天钻进了大沼泽。

战斗没能达到歼灭Caratacus的目的,在皇帝的亲信主持下一番推诿责任,结果第三大队遭到严惩——罗马十去一抽杀律(Decimation,详见: 罗马十去一抽杀律英文中文)。Cato不幸抓阄抓到了死签,虽然Vespasian和Macro尽力挽救但军法难逃,于是Macro私下放走了即将被处死的Cato一行四十人。

Cato带领着这群死囚逃进了大沼泽,既不能为罗马军团所容,又面临不列颠部落的残兵,Cato的命运如何?有兴趣的话还是去读这本书吧,哈哈哈
====================================================

今天感冒在家养病,顺便开始啃第六本——The Eagle's Prophecy

发表于 2011-4-14 17:21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口气看完了第六、七、八、九,等着拿到十和十一了

此文章由 混不到坑的萝卜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混不到坑的萝卜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套系列越看越爽了,一月来一口气看完了第六、七、八、九本,不过第十本被人借走了,只好等有空去另外一个图书馆借,或者等我朋友哪天把他的书借给我了。估计在下月底前干掉这个系列。

发表于 2011-4-14 20: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awar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awar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混不到坑的萝卜 于 2011-2-18 13:40 发表
战争与回忆 作者:赫尔曼・沃克


也偷一段豆瓣评论

评论有误。

两部书,一部是战争风云,从入侵波兰写到珍珠港事件

另一部是战争与回忆,写道二战结束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