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老兵凋零 (2013-11-17) hugoyung · 有人清理过ducted heating的管道吗? (2005-3-18) astina
· 新人报道帖!发一些之前拍的片子,跟各位来分享交流,更新至3月27日。(52楼有更新) (2013-3-25) 地球邮差 · 海边练习几张......请多指教... (2010-4-20) 星星星星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2602|回复: 4

妈妈是最好的心理医生(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17 01: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柯柯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柯柯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文章是转的,一个朋友是武志红的fans,我觉得这篇不错,下面有链接,版主如果觉得我发的地方不对请挪移。

真正问题的妈妈就是好妈妈

    对于每个人而言,妈妈都是最重要的。这个重要是双重性的,一方面,妈妈的爱是我们内心幸福与健康的基石,另一方面,妈妈的非爱行为,也常常是我们内心痛苦的源头。 补充一个故事,国庆节我的课上,一位学员分享说,她看了我这篇文章后,自己试着去治疗近6岁儿子的吸手指和咬指甲的行为(比我文章中的例子稍轻一些,只是咬秃,没咬出血)。 她对儿子说,以前你打妈妈妈妈会惩罚你,这样错了,你现在打打妈妈,妈妈不会惩罚你。儿子的眼睛亮了,用很大力气打了她,很疼。 第二天,她又这样做,儿子还是打了她,但力道轻了。 第三天,儿子已没有了打妈妈的兴趣。 后来,他没有了咬指甲的行为。 她讲这个故事一开始,我有些不安,因为,我一直觉得妈妈和孩子的关系重在平衡,妈妈不必因为孩子而过度失去自己,主动要孩子打自己,就对自己太不公平了。但听她讲了整个故事后,我很感动。 只是把这个故事讲出来,我不做评判了。 —————— L是我的一位来访者,最初,她来找我,是因为她的女儿姗姗不能去上幼儿园,只要去,她就会生病,有时会病得很厉害。 为什么非要上幼儿园呢?那时,我反问她,你是否理解女儿生病的意义呢? L其实明白,女儿一上幼儿园就生病,含义很简单,就是不想去上学。 但为什么不想去呢?经过探讨,她最后理解,是女儿很缺乏安全感,很害怕与妈妈分离。 理解到这一步后,她决定,干脆不送女儿去幼儿园了,就在家里待着吧,这一段时间,她要好好陪陪女儿。以前,她从来没有认真陪女儿的概念,她是一个工作狂,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上了。 这一段时间不长,也就半年,半年后的现在,姗姗就该读小学了。 妈妈对不起你 这次,姗姗还是有点不愿意去学校,但L对女儿说,这次不一样,你一定要读下去,虽然妈妈尊重你的各种感受,也愿意去倾听了解你。 姗姗坚持读了下去,但两个星期后,L发现了问题,她看到,女儿原来好端端的指甲,全被咬没了,不光凸出来的指甲被咬掉了,甚至还咬到了与肉相连的部分指甲,而且有几个手指还流了血。 看到这些,L非常焦虑,尤其是看到女儿在家咬手指时,她会焦躁到极点。 终于,有一个晚上,在女儿做完作业后,她对女儿说,跟妈妈到卧室来,妈妈有些事情想和你谈。 到卧室后,姗姗有点紧张地问,是不是我做作业太慢,妈妈生气了。 L说,不是,不关作业的事,是另外的事,并且,妈妈是攒了很多勇气才决定和你说的。 说完这些话后,L还补充说,妈妈要说的事,你可能会很不舒服。 姗姗没有吱声,但她看着妈妈的眼睛,有点严肃,也有些期待。 L问女儿,你看隔壁家的小Baby,她还不到一岁大,她有时候会抓大人的头发,咬大人的胳膊,你也挨过这些,你是怎么做的,大人们又是怎么做的? 姗姗想了想说,她很小喔,不懂什么,我们都不和她计较的,只是将她的手或嘴巴挡开,然后很耐心地对她说,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会疼的。 是的,L说,她这样做时,我们都很有耐心,可是你是一个小Baby时,没有这样的运气。 说到这儿,L的眼泪流了下来。她接着说,你这么大的时候,也会对妈妈这样做,可是妈妈没有耐心,妈妈会打你,训斥你,有时会把你打得很疼。 听到这些话,姗姗沉默了,一会儿,眼睛红了起来,有泪水流下来,她带着哭腔质问妈妈,你这样对一个小Baby?! 是,妈妈是这样做的,L说,对不起,这样的事情,妈妈说了,你也许会难过,可妈妈觉得,得让你知道,你被妈妈这样对待过,妈妈错了,对不起。 姗姗再没多说一句话,她只是抽泣,看得出,她非常难过。 但后来,她再没咬她
    儿童的心理发展在5岁前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0~1.5岁,这期间的主题是安全与信任;1.5岁~3岁,这一段时间的主题是依赖与自由;3~5岁,这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俄狄浦斯期,即男孩恋母期与女孩恋父期,这一段时间的主题是性与爱的平衡。
    在咨询中我发现,婚姻与性方面的问题,常常可以归到3~5岁的俄狄浦斯情结上来。但是,假若0~3岁有严重问题,那么心理就发展不到这一步。
    例如,我一个来访者决定离婚,我让她先列一下这个婚姻的缺点,她列了五六条,我再让她列一下这个婚姻的优点,她列了三四条。但奇异的是,婚姻的优点也即婚姻的缺点,它们完全是一回事。缺点可以是这个男人不优秀,而优点也是这个男人不优秀,因为他不优秀,所以她觉得安全。
    假若一个孩子的心理顺利度过0~3岁,那么他就有了最基本的安全感与信任感,他就会寻求优秀与卓越,但假若卡在了0~3岁,他主要寻求的就是安全。
    对于这位来访者,因为安全感是她主要寻求的,所以她选择的伴侣会是不优秀的,至少在她看来是不优秀的,那样一来他对于其他女性就不够有吸引力,她就不必太提心吊胆了。
    但是,她现在又要因这个男人不优秀而离婚,这又会如何呢?可以预料,如果她还是被卡在不安全感里,她仍然会再找一个不优秀的男人。
    对于这样的女性而言,她们的伴侣其实不是男人,而是女人。准确而言,她们寻求的不是又一个父亲,而是又一个母亲。她们要通过这个“母亲”而重新修童年没有化解的情结。
    L也有类似的问题,她对女儿小小的攻击如此没有耐心,可以预料,那也是因为她当年也没有那份幸运,她的母亲也会很粗暴地对待她。实际上,她的母亲要更粗暴一些,并且,她的母亲和父亲都非常重男轻女,而她还有一个弟弟,这使得她的童年堪称悲惨。
    在没有接触心理学之前,L说,她的脾气很大,不光对女儿,对丈夫也是如此。此外,她还老觉得世界是灰暗的,好像她眼前蒙了一层什么东西似的,让她看不清,也让她觉得与这个世界总是隔着一段距离。的指甲,又过了一个多星期后,L看到,女儿10个手指上重新长出了整齐的指甲。 原生感觉都很美 L对我说,她在我一篇文章上看过,说咬指甲是在压抑自己的攻击性。指甲和牙齿,是我们身体表层最尖锐的东西,尤其对孩子而言,它们是最有力的攻击与防御的武器,但是,假若孩子们发现,如果他们的攻击甚至防御,都会带来更严重的惩罚,那么他们就会去压抑自己的愤怒,把指甲咬到即是这样的含义。 我这篇文章,L当时看过就忘掉了,只是在看女儿光秃秃的指头时,她一下子想起了这个观点,也几乎同时想起女儿小时候自己是如何惩罚她的各种攻击行为的,那一刻,她无比愧疚。 不过,她对女儿说“对不起”,完全没有要女儿原谅的意思,她只是在表达愧疚,甚至,她心里还想对女儿说,不必原谅妈妈,这不必原谅。 很有意思的是,姗姗也完全没有原谅的意思,她当时只是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中,并没有像大人一样说“没关系”“我原谅你”等话语。 讲这件事的过程中,L很难过,眼泪唰唰地流下来,但我觉得很感动也很舒服,有一种感叹——这真美。这让我想起,生命中有一些时刻,当我聆听到一个人全然真诚、不带一点修饰地讲自己的感受时,无论那感受是什么,也无论那事件是什么,都是非常美的。 这就是德国家庭治疗大师所说的原生感觉与派生感觉的区别。原生感觉,即事件发生时那最初产生的感受,而派生感觉,即是为了逃避原生感觉而发展出的种种感受。 譬如在这一事件中,L的原生感觉主要是愧疚。当她讲给我听时,一旦掺杂了一些目的,譬如担心我谴责她,或希望我同情她,那她就会修饰她的感受,好达到这些目的,而这些修饰出来的感受即是派生感觉。 同样的道理,假若她讲给女儿听时,先有了希望女儿原谅她的目的,那么她也会因为这个目的而自觉不自觉地修饰她的感受,那这也是派生感觉。 有了派生感觉的参与,事情就会显得不那么自然,而如果纯然是表露原生感觉的话,那就会无比流畅。作为听者,我会被深深打动,而作为当事人,L和女儿都会自然得到很好的疗愈。 结果也显示了这一点,姗姗再也不咬指甲了。 真正问题的妈妈就是好妈妈 对于每个人而言,妈妈都是最重要的。这个重要是双重性的,一方面,妈妈的爱是我们内心幸福与健康的基石,另一方面,妈妈的非爱行为,也常常是我们内心痛苦的源头。 儿童的心理发展在5岁前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0~1.5岁,这期间的主题是安全与信任;1.5岁~3岁,这一段时间的主题是依赖与自由;3~5岁,这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俄狄浦斯期,即男孩恋母期与女孩恋父期,这一段时间的主题是性与爱的平衡。 在咨询中我发现,婚姻与性方面的问题,常常可以归到3~5岁的俄狄浦斯情结上来。但是,假若0~3岁有严重问题,那么心理就发展不到这一步。 例如,我一个来访者决定离婚,我让她先列一下这个婚姻的缺点,她列了五六条,我再让她列一下这个婚姻的优点,她列了三四条。但奇异的是,婚姻的优点也即婚姻的缺点,它们完全是一回事。缺点可以是这个男人不优秀,而优点也是这个男人不优秀,因为他不优秀,所以她觉得安全。 假若一个孩子的心理顺利度过0~3岁,那么他就有了最基本的安全感与信任感,他就会寻求优秀与卓越,但假若卡在了0~3岁,他主要寻求的就是安全。 对于这位来访者,因为安全感是她主要寻求的,所以她选择的伴侣会是不优秀的,至少在她看来
    但读到能触动她的心理学文字后,她觉得,这层障碍一下子变淡了,而现在这个障碍几乎消失了,她觉得这个世界变得很清澈,还有一些亲切感。
    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她是带着心去读这些文字的,她总是去看,这些文字中的道理或故事,与她有什么关系,当这样想时,这些文字就逐渐解开了她很多心结。
    这首先是一个自我疗愈的过程,而她来找我的次数,也极为有限,她找我就好像做一个汇总似的,与我分享她某一段时间的种种心得体会。 补充一个故事,国庆节我的课上,一位学员分享说,她看了我这篇文章后,自己试着去治疗近6岁儿子的吸手指和咬指甲的行为(比我文章中的例子稍轻一些,只是咬秃,没咬出血)。 她对儿子说,以前你打妈妈妈妈会惩罚你,这样错了,你现在打打妈妈,妈妈不会惩罚你。儿子的眼睛亮了,用很大力气打了她,很疼。 第二天,她又这样做,儿子还是打了她,但力道轻了。 第三天,儿子已没有了打妈妈的兴趣。 后来,他没有了咬指甲的行为。 她讲这个故事一开始,我有些不安,因为,我一直觉得妈妈和孩子的关系重在平衡,妈妈不必因为孩子而过度失去自己,主动要孩子打自己,就对自己太不公平了。但听她讲了整个故事后,我很感动。 只是把这个故事讲出来,我不做评判了。 —————— L是我的一位来访者,最初,她来找我,是因为她的女儿姗姗不能去上幼儿园,只要去,她就会生病,有时会病得很厉害。 为什么非要上幼儿园呢?那时,我反问她,你是否理解女儿生病的意义呢? L其实明白,女儿一上幼儿园就生病,含义很简单,就是不想去上学。 但为什么不想去呢?经过探讨,她最后理解,是女儿很缺乏安全感,很害怕与妈妈分离。 理解到这一步后,她决定,干脆不送女儿去幼儿园了,就在家里待着吧,这一段时间,她要好好陪陪女儿。以前,她从来没有认真陪女儿的概念,她是一个工作狂,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上了。 这一段时间不长,也就半年,半年后的现在,姗姗就该读小学了。 妈妈对不起你 这次,姗姗还是有点不愿意去学校,但L对女儿说,这次不一样,你一定要读下去,虽然妈妈尊重你的各种感受,也愿意去倾听了解你。 姗姗坚持读了下去,但两个星期后,L发现了问题,她看到,女儿原来好端端的指甲,全被咬没了,不光凸出来的指甲被咬掉了,甚至还咬到了与肉相连的部分指甲,而且有几个手指还流了血。 看到这些,L非常焦虑,尤其是看到女儿在家咬手指时,她会焦躁到极点。 终于,有一个晚上,在女儿做完作业后,她对女儿说,跟妈妈到卧室来,妈妈有些事情想和你谈。 到卧室后,姗姗有点紧张地问,是不是我做作业太慢,妈妈生气了。 L说,不是,不关作业的事,是另外的事,并且,妈妈是攒了很多勇气才决定和你说的。 说完这些话后,L还补充说,妈妈要说的事,你可能会很不舒服。 姗姗没有吱声,但她看着妈妈的眼睛,有点严肃,也有些期待。 L问女儿,你看隔壁家的小Baby,她还不到一岁大,她有时候会抓大人的头发,咬大人的胳膊,你也挨过这些,你是怎么做的,大人们又是怎么做的? 姗姗想了想说,她很小喔,不懂什么,我们都不和她计较的,只是将她的手或嘴巴挡开,然后很耐心地对她说,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会疼的。 是的,L说,她这样做时,我们都很有耐心,可是你是一个小Baby时,没有这样的运气。 说到这儿,L的眼泪流了下来。她接着说,你这么大的时候,也会对妈妈这样做,可是妈妈没有耐心,妈妈会打你,训斥你,有时会把你打得很疼。 听到这些话,姗姗沉默了,一会儿,眼睛红了起来,有泪水流下来,她带着哭腔质问妈妈,你这样对一个小Baby?! 是,妈妈是这样做的,L说,对不起,这样的事情,妈妈说了,你也许会难过,可妈妈觉得,得让你知道,你被妈妈这样对待过,妈妈错了,对不起。 姗姗再没多说一句话,她只是抽泣,看得出,她非常难过。 但后来,她再没咬她
    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尽管她有悲惨的童年,但她却可以疗愈自己,也可以疗愈女儿,而她对女儿的治疗,效果绝对是最好的。
    L说,她不觉得那对女儿是疗愈,她只是在还债,她真的很愧疚。
    在我看来,能这样做,就是了不起的好妈妈了。我对好妈妈的定义,一个很关键的内容是,愿意看到自己的问题,并愿意承认和改变,甚至,哪怕改变不了都可以。
    妈妈,是一个很伟大的称号,也是一个很艰难的称号,要成为一个好妈妈真不容易。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7645590100m2q5.html) - 妈妈是最好的心理医生_武志红_新浪博客
布里斯班野战paintball长期活动http://www.oursteps.com.au/bbs/viewthread.php?tid=380986&pid=6837881&page=1&extra=page%3D1#pid6837881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0-11-3 14: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荆轲篱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荆轲篱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好妈妈就是愿意看到自己的问题,并愿意承认和改变,甚至,哪怕改变不了都可以。

顶这句!!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0-11-4 10: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第一名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第一名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柯柯 于 2010-10-17 01:42 发表
原生感觉,即事件发生时那最初产生的感受,而派生感觉,即是为了逃避原生感觉而发展出的种种感受。 譬如在这一事件中,L的原生感觉主要是愧疚。当她讲给我听时,一旦掺杂了一些目的,譬如担心我谴责她,或希望我同情她,那她就会修饰她的感受,好达到这些目的,而这些修饰出来的感受即是派生感觉。

同样的道理,假若她讲给女儿听时,先有了希望女儿原谅她的目的,那么她也会因为这个目的而自觉不自觉地修饰她的感受,那这也是派生感觉。 有了派生感觉的参与,事情就会显得不那么自然,而如果纯然是表露原生感觉的话,那就会无比流畅。.

这段话特别好,放在正常普通的生活里来说,教育小孩时如果参杂着派生感觉,会很容易变得没有说服力。父母觉得自己也跟孩子交流沟通了,为什么孩子还是不能理解自己的苦心,这种情况往往都是表达上出了问题。

发表于 2012-8-17 16: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ian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ian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ark!

发表于 2012-8-18 21: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raceyM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raceyM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愿意看到自己的问题,并愿意承认和改变,甚至,哪怕改变不了都可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