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此文章由 gle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le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第一次发贴,也不知道有没有发对地方
真犹豫要不要参加征文,但最终还是想以此来纪念母亲。
九月十五日中秋前夕, 在这个桂花盛开的季节, 母亲走了。我们知道经过了近一年和病魔的斗争, 母亲累了, 纵有千万的不舍, 我们不得不放开母亲的手。
今年的中秋注定是冷清的,也许不存在团圆的意义了。不过,我还是买回了一盒月饼,烧了一桌的菜,爱人也从远方赶回来了。我们到院子里谈天说地,看月亮,看见母亲从海边捡回的石子沉静在水缸里,也看见了母亲买给我的孔雀兰已很久没修剪。记得母亲回国后曾在电话里让我修剪一下院里的花草,我总会说:“等你来吧。”今年中秋母亲却不能来了。
我照旧打了个电话给家乡的父亲。 电话里我们聊了很多往事,谈以前因父亲的工作,家的搬迁,说起了老家和爷爷奶奶的故事,但母亲成了我们小心避开的思念。也许明年,在那赏月的日子里,我们能和父亲一起再谈起母亲,谈起我们在一起的中秋佳节,但今年不行。
在电话里我问父亲,家里小院的桂花有没有开。父亲说好象没有闻到桂花香。我默然无语。那棵桂花树是爱人在父母搬家时买给母亲的,深得母亲的喜爱。记得我们到澳洲的第一年中秋,母亲曾写了一首打油诗:“五年小桂长成材,八月桂花朵朵开,花开四溢香满院,飘洋过海慰吾儿。”。她说看见那棵桂花树就想到了大洋彼岸的我们。我曾笑问父亲能不能闻到母亲的桂花树香,父亲说怎么能闻不到呢,这棵桂花树在大院里也是出了名的香了。如今又是桂花飘香的季节,父亲已无心去识桂花香了。
我一直觉得苏轼的这句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最配中秋不过了。每年中秋之夜我会很愉快地把这句词转送给我所认识的亲朋好友。但如今,在大洋比岸的我习惯性地拿起电话,按下熟悉的号码才惊觉,那头的母亲已不在。对我来说这句词已变得奢华而不敢触及。
多希望在中秋之夜可以和母亲一起看月亮,可以听到她的声音,哪怕只是在梦中。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