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zhubaiy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hubaiy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没想到大家都如此敏锐,对我洞察的那么有深度,那我也来剖析一下自己吧. 也只能是结合大家的意见,未必能做到准确全面,毕竟我不敢说自己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
就算是再好的医生给自己动手术也是有难度的。
我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一直有一种唯有读书高的暗示,就我的个性说实话做不了学问,我应该智商不低,就是贪玩,在国内的教育体制下,更是偏科严重,最后也就这么逼着自己好坏一直就这么读书读了下去。
所以时至今日,我心底还是对自己有一份失落和压抑,之所以让朋友们不要患得患失,因为我自己也并没有完全解脱出来,洒脱开去,呵呵,这是要和朋友们共勉的。
到目前来看,我算是解决了生存的问题,生活也正向一个好的方向发展,而小店的营业额也稳中有升,我现在也干脆用了一个老外做PART TIME,我和他算是互相帮助的那一种,是个朋友了。
乡村离现代化的生活是感觉远了一点,早晚还是要让孩子们体验一下城市生活的。
不过现在我倒是真的无法适应再在墨尔本开店了,城市除了人多,该有的乡村都有,乡村有的,城市却没有。人再多,人情淡漠,相互提防又有什么意思?还不如少点.........
我的理想可能是回美国湾区吧,目前还只是一厢情愿的一个念头,但也不是空穴来风。我还是有点念想的,还没有成熟也就不便和朋友们多说了。
再回到主题,我经常这样安慰自己,虽然专业有些浪费,也不能说成是完全的没用,我始终相信教育对人的影响不光是单纯的知识,在各个方面都会有影响,算是素质吧,做任何事都有窍门和方法,生活也好,生意也罢,其中的滋味何止千种万种。
我曾经经历的,所学的,都会在我做的每一件小事上多多少少的有着体现,产生着影响。就把专业教育也看成是一种素质教育吧,这让我又平衡了很多,阿Q的精神还是让我很受益的。
如果没有这种自我的暗示,自我的肯定,我也很难坚持到今天。
我一直有个信念,我要做个好人,做个负责任的人,那么天就不会绝我之路。
澳洲的鬼佬大多都比较懒,也不那么精,更没有中国人的危机意识,尽管我们作为第一代移民基础差了一些,但和他们比起来我们却有着自己的优势—--勤劳聪慧,澳洲的市场是公平的,只要我们耐心刻苦的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好起来。这也是我们要来这里的原因吧,否则,还不如在国内混下去得了。
我时常把自己的经历看成是命运,也相信性格决定命运,没有必要再去后悔和懊恼。
“早知道就……”. 那是弱者的籍口。
同时,如果我们都能互通信息,多一些交流,就可以让大家都真的做到“早知道”,而少走一些弯路,少一份遗憾。各种各样的经历本身就是知识,我们生命只有一次,不可能全都体验,也经不起浪费,希望大家都能把个自的经历分享出来,让我们不用经历也能体验,让每个人的见识丰富起来,用最有效正确的选择去达到我们的理想。
当年,初来澳洲在工厂工作了两年多,算是也有收获,有苦有乐,可那也算是一条弯路,从没有人给我信息和帮助,我对生活也没有什么选择可言。我现在在这里发言算是给没有选择的人一份鼓励,一份信心吧,现在你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很不喜欢这句话的版权所有者)
再次向所有关心我的朋友们说一声:谢谢!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