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lingjo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ngjo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lingjoy 于 2025-4-27 21:41 编辑
周四写好,放上来。
如果Trump再度抽疯,引发危机,哪里是引爆点;会有什么连锁反应;机会在哪里。
(1)哪里是暴风眼。
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首先排除Trump,因为这哥们的策略是有意识把产业链健全,主观上没有让金融市场膨胀的动机。他有时会被对手泼脏水,都没关系,打不死的小强,也会从善如流。反而还是这帮华尔街的贪婪资本会不顾Trump的宏愿而继续把钱玩大。毕竟四年时间Trump对这些华尔街根本没有能力撼动根基。所以逻辑线还是在那几个主要市场里。
继续用排除法:
银行体系,
从硅谷,第一国民,这些倒闭的看,unsecured deposit是让他们倒闭的直接原因,持有国债资产价格下跌是诱因,或许FED还能有能力给处于unsecured deposit bank 长尾处的那些银行予以援手,反正大行都比较愿意接手他们,无非就是谈个便宜价格的问题而已(比如UBS32亿拿下瑞士信贷),所以银行体系出问题的概率虽然较大,但不会出现多米诺骨牌影响扩大太远。(当然外汇清算那条链上的可能跟今天的问题关系不太大,不往下深究了。)
非银体系,
如果抓主要矛盾,从两房出来的资产传导至货币市场的货币基金,这一路上风险的根源,就像GFC时,还在底层资产对应的三无人员,目前看,这个问题似乎没有GFC那时明显?再进一步,即便出了问题,FED应对方案也会准备好了。所以从这一端,可能出问题的时间还不会太近。
那就要看这个链条上美国境内和境外两个生态。我认为美国境内这头的非银会在国债上栽跟头。这里可能还要跟这次4月初的暴跌有关系。我觉得这次暴跌更像为下一次更大的暴风来临前的一次预演,这里面的参与者有点像日本经常搞的防震演习一样,摸透了这种级别冲击下,资本的走向。特别是在国债市场上两层基差解杠杆时,那种一圈圈外延的架势,跟龙卷风一样——越来越大。
像这次大摩CEO出来说放松SLR这些,其核心就是想扩大资本规模,只要放大,风险肯定加码。多购国债,只是他们的一个幌子而已。Trump想逼FED降息,让后面国债发售价格有上涨趋势,也是给这些国债买家一些甜头吧。而无论正基差还是负基差,当看到两层基差解杠杆时那种崩溃,就犹如GFC重现。
境外这部分EU dollar在美国市场中,银行那部分应该也没什么问题,有问题的话,也还是在影子货币那里。至于垃圾债等企债,最近没有听说这类新闻,而且经历了上世纪垃圾债崩盘,现在的参与者都更警惕了。这类高收益率的玩法,能在BTC上找到同样感觉吧。
小结:风险隐藏在国债交易市场
(2)会有哪些连锁反应
像前面所讲,4月份这次暴跌说不定是一次预演,从这次预演中,看到了股市、金、债市都出现暴跌,进而带动美元指数下跌。另一方面的连锁反应是欧洲货币,以及主要欧洲国家债券价格上升,说明这些EURO-dollar在崩溃中还是回到欧元区,日本这种情况除外,他已经跟美元深度绑定了。
这是第一波反应,反映在货币市场、债券、股票市场上,传播很迅速。
这第一波溃败,似乎很快又出现信心弥补,这周各市场开始反弹,尤其欧洲股市创新高。黄金创新高,这说明美国市场的赌性在这次小震荡中战胜了恐惧。而我们回想GFC时,赌性已经消失殆尽。所以这波崩溃还没有挤出风险。一定要到Recession这个阶段,才能谈得上刮骨疗伤。
我们可以拿GFC做连锁反应的参考,除此之外,对于GFC前后新生的影子银行市场,可能出现的连锁反应就是:影子机构B/S里的资产不得不抛售,作为最后偿债人的FED出面收拾一地鸡毛。
机会
这可以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方面入手
先看事前入手,我们自2023年12月就已经从美国市场全身撤出。因为相比于它的回报,可能面临的风险损失要大得多,所以我们从物理上就隔绝了美国,2024年1月投在HK,澳洲等地。在品种上,
事中机会:这次4月份的大跌,我们没有想到来的这么快,这么猛。只能在事中先重仓做空,然后马上做多。这种谈不上机会,只能说是自救手段。如果能提前判断时间更准确些,在下跌过度时,做多的交易机会还是会带来非常可观的收益。
事后机会:通过这次短暂的崩溃可以看出,欧洲市场,包括SINGAPORE都是在大跌出现后,很好的投资地。
结论:美元的信用以及背书的资产-国债,都开始逐步走向衰败,在黄金体系解体后半个世纪,美元贬值幅度咂舌,它作为资本扩张工具,而没负责稳定汇率的资本属性愈加让欧洲和其他国家担心美元资产,美元储备。除了日本绑定在美国上,其他国家都在寻找新的生态圈。以证券投资者角度看,为了追求绝对回报,事前应远离美元资产,事中短期介入,事后低配美元资产,高科技和医疗,保险。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