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鲜嫩多汁,一吃难忘的红酒蕃茄和牛腱,是和牛腱,不是普通牛腱哦 (2012-12-12) chesecake · 穷人家的菜谱 (2008-4-11) big_beast
· 内酯豆腐自己做 (2011-12-31) 彩云追月 · 信,给柚子 (2009-2-18) deepdeepsea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658|回复: 2

[外汇债券] 20250427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27 21: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ngjo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ngjo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lingjoy 于 2025-4-27 21:41 编辑

周四写好,放上来。

如果Trump再度抽疯,引发危机,哪里是引爆点;会有什么连锁反应;机会在哪里。

(1)哪里是暴风眼。

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首先排除Trump,因为这哥们的策略是有意识把产业链健全,主观上没有让金融市场膨胀的动机。他有时会被对手泼脏水,都没关系,打不死的小强,也会从善如流。反而还是这帮华尔街的贪婪资本会不顾Trump的宏愿而继续把钱玩大。毕竟四年时间Trump对这些华尔街根本没有能力撼动根基。所以逻辑线还是在那几个主要市场里。

继续用排除法:

银行体系,

从硅谷,第一国民,这些倒闭的看,unsecured deposit是让他们倒闭的直接原因,持有国债资产价格下跌是诱因,或许FED还能有能力给处于unsecured deposit bank 长尾处的那些银行予以援手,反正大行都比较愿意接手他们,无非就是谈个便宜价格的问题而已(比如UBS32亿拿下瑞士信贷),所以银行体系出问题的概率虽然较大,但不会出现多米诺骨牌影响扩大太远。(当然外汇清算那条链上的可能跟今天的问题关系不太大,不往下深究了。)

非银体系

如果抓主要矛盾,从两房出来的资产传导至货币市场的货币基金,这一路上风险的根源,就像GFC时,还在底层资产对应的三无人员,目前看,这个问题似乎没有GFC那时明显?再进一步,即便出了问题,FED应对方案也会准备好了。所以从这一端,可能出问题的时间还不会太近。

那就要看这个链条上美国境内和境外两个生态。我认为美国境内这头的非银会在国债上栽跟头。这里可能还要跟这次4月初的暴跌有关系。我觉得这次暴跌更像为下一次更大的暴风来临前的一次预演,这里面的参与者有点像日本经常搞的防震演习一样,摸透了这种级别冲击下,资本的走向。特别是在国债市场上两层基差解杠杆时,那种一圈圈外延的架势,跟龙卷风一样——越来越大。

像这次大摩CEO出来说放松SLR这些,其核心就是想扩大资本规模,只要放大,风险肯定加码。多购国债,只是他们的一个幌子而已。Trump想逼FED降息,让后面国债发售价格有上涨趋势,也是给这些国债买家一些甜头吧。而无论正基差还是负基差,当看到两层基差解杠杆时那种崩溃,就犹如GFC重现。

境外这部分EU dollar在美国市场中,银行那部分应该也没什么问题,有问题的话,也还是在影子货币那里。至于垃圾债等企债,最近没有听说这类新闻,而且经历了上世纪垃圾债崩盘,现在的参与者都更警惕了。这类高收益率的玩法,能在BTC上找到同样感觉吧。

小结:风险隐藏在国债交易市场

(2)会有哪些连锁反应

像前面所讲,4月份这次暴跌说不定是一次预演,从这次预演中,看到了股市、金、债市都出现暴跌,进而带动美元指数下跌。另一方面的连锁反应是欧洲货币,以及主要欧洲国家债券价格上升,说明这些EURO-dollar在崩溃中还是回到欧元区,日本这种情况除外,他已经跟美元深度绑定了。
这是第一波反应,反映在货币市场、债券、股票市场上,传播很迅速。

这第一波溃败,似乎很快又出现信心弥补,这周各市场开始反弹,尤其欧洲股市创新高。黄金创新高,这说明美国市场的赌性在这次小震荡中战胜了恐惧。而我们回想GFC时,赌性已经消失殆尽。所以这波崩溃还没有挤出风险。一定要到Recession这个阶段,才能谈得上刮骨疗伤。

我们可以拿GFC做连锁反应的参考,除此之外,对于GFC前后新生的影子银行市场,可能出现的连锁反应就是:影子机构B/S里的资产不得不抛售,作为最后偿债人的FED出面收拾一地鸡毛。

机会

这可以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方面入手

先看事前入手,我们自2023年12月就已经从美国市场全身撤出。因为相比于它的回报,可能面临的风险损失要大得多,所以我们从物理上就隔绝了美国,2024年1月投在HK,澳洲等地。在品种上,

事中机会:这次4月份的大跌,我们没有想到来的这么快,这么猛。只能在事中先重仓做空,然后马上做多。这种谈不上机会,只能说是自救手段。如果能提前判断时间更准确些,在下跌过度时,做多的交易机会还是会带来非常可观的收益。

事后机会:通过这次短暂的崩溃可以看出,欧洲市场,包括SINGAPORE都是在大跌出现后,很好的投资地。

结论:美元的信用以及背书的资产-国债,都开始逐步走向衰败,在黄金体系解体后半个世纪,美元贬值幅度咂舌,它作为资本扩张工具,而没负责稳定汇率的资本属性愈加让欧洲和其他国家担心美元资产,美元储备。除了日本绑定在美国上,其他国家都在寻找新的生态圈。以证券投资者角度看,为了追求绝对回报,事前应远离美元资产,事中短期介入,事后低配美元资产,高科技和医疗,保险。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8 收起 理由
ytw01 + 4 感谢分享
cathyqk + 4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5-4-27 22: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athyqk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athyqk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美元的特里芬点本来还很遥远,川普原本没必要在他的任期里引爆这颗百年炸弹。结果这个顽皮少年足足把这个美债信用危机提前了至少十年。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lingjoy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5-4-29 22:2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ngjo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ngjo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lingjoy 于 2025-4-29 22:23 编辑

你提到的百年炸弹是很形象的。

说到底,金本位的解体,就是美元货币体系的膨胀,贪婪欲望冲破黄金的锚碇约束的结果。从那以后,随着美元在世界上话语权加大,权力扩大。但对等的美元货币的世界责任却故意视而不见。债务经济的扩张,已经成为美国势力扩张的手段,谁还愿意费心费力做实体?美元货币体系正在出现新的大的变化,伴随的风险也与GFC那时不可同日而语。旧体制需要适应新生态。

总之目前美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对现有监管体系外的范围(大约2~4倍)缺失,将让贪婪的资本一次次危机,监管永远跟不上。

另外,说到”百年“,正好我昨天在另一处发了个随笔,也反映了撒克逊人的残忍和贪婪。见下

----------------------------------------------------------------------------------------------------------------------------------

再一次看《百年孤独》肯定会有更多感想吧。

离第一次看这本书时间也过去很久,随着阅历增加,借助一息尚存的记忆,我对这本书也有了新的进一步的理解。

我感觉这本书既像一种呐喊,希望唤起世人对南美的关注;又像一声叹息,对于现实怪圈的深深无奈。

我比较喜欢研究事物的内在原因,所以想从非文学角度来聊一聊,一家之言,欢迎大家多交流。

这本书虽然已经问世60年,但书中描写的社会矛盾现在依然存在,可以说没有丝毫变化,这也映证作者对哥伦比亚深深的无力感。

这本书成书于上世纪60年代,处于政治高压的顶峰,作者写这本书的深层目的其实是对哥伦比亚过去百年的痛斥,为了自保,他使用了大量的魔幻穿越鬼怪等手法,甚至前后伸展百年,一方面是小说内容,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躲避政府审查(小说里的很多事件可以在真实历史上找到对应)。书中使用的魔幻等手法非常特别,可以说独树一帜,但在我看来,属于细枝末节。如果我们对哥伦比亚以及拉美其他国家政治、经济、历史、宗教有了解的化,会对这本书想表达的东西有更深一层的理解。

当年大批西班牙人乘船到新大陆,南北美,北美洲的英国殖民者显示出极端种族主义,特别是在西进时驱赶并屠杀当地原住民(主要是印第安人)(可以参照当年英国人在澳洲对原住民做的事,以及后来的臭名昭著的白澳政策)。

登陆的西班牙人则不同,在南美,他们不但不驱赶、屠杀原住民,反而与他们不断融合,通婚生子,这为后来南美人种多样性打下了基础。至于西班牙人为什么这样,我认为这跟他们在欧洲大陆的历史经历有密切关系,西班牙历史上曾经被古希腊、古罗马、迦太基、阿拉伯等数个“帝国”统治上千年,属于“爹不亲、娘不爱”的边缘,所以西班牙本身就是一个融合性很强的民族(地区),不得不友善对待外族。他们对待【大哥伦比亚】原住民如此也就合情合理了。

当时欧洲正处于文艺复兴初期,这波西班牙人跑到美洲,带来了高于本地的先进思想,按理说,应该跟北美的发展进度差不多,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特别是进入20世纪初,差距更大。这个后面再讲)。为什么呢?


首先,文艺复兴无疑对后面的工业革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也可以说是基石,从某种角度,可以把这种“复兴”看成是”量“到”质”产生的变化——经历了一千年的中世纪,人类的思维得到了更系统化、精细化、理性化的培训,从而才引发对“古希腊”文化的追求,是一种螺旋上升。在这个节骨眼,一帮人离开即将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沃土,跑到地球另一端过上“原始人”生活,可以说是一种文化断代,当然这还不是主因,下面这才是。

这本书中,描绘了大量光怪陆离的景象,这些都存在于印第安的宗教习俗中,由于西班牙人跟原住民通婚生子,三五代以后,这些人就已经不再是西班牙人,这些后裔身上已经融入了印第安等原住民的基因,表现出了强烈的这些种族的特点,有激情、随意、残酷、放纵、暴怒等。典型的拉美文化特征。这种特征下,跟逻辑理性思维不太挨得上边,甚至容易形成反逻辑思维。

当欧洲大陆的文艺复兴实际是对逻辑理性思维的一次拔高,从而催成了后面的工业革命,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可是,这帮在南美的西班牙后裔在由于地域原因,还有典型的拉美特征,在他们的逻辑理性思维训练中缺少了文艺复兴那段。这段空白让哥伦比亚没有在欧洲工业革命的窗口期跟上时代,可以说注定了后面的“悲剧” 。

在后来的发展中,哥伦比亚单一的经济结构(主要是种植)形成了大量庄园主。当世界风起云涌搞资本主义时,由于哥伦比亚没有规模工业,闹革命的工人实力微乎其微,“地主”们可以很轻易镇压。(反观北美和欧洲则不同)这种工业革命的缺失,让哥伦比亚陷入了后来的沼泽。再加上美国对哥伦比亚当权势力的扶植,镇压哥国,一直把它当成自己的附属国。所以人类的发展环环紧扣,如果丢掉进化中的一环,就会陷入长期的低迷。

那一种孤独,我觉得一方面表达了对现政府的不满,和对美国的控诉,同时也为自己的国家远离世界先进文明而感到深深的悲哀和无奈。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