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入手2014大切overland+ 提车作业 (2013-9-30) boxhill1984 · 5分钟软式甜面包-不需要面包机和手揉 (2010-3-6) cctang
· 又谈垂钓 (2007-11-18) 野心男人 · 包子制作全程图解 (2010-6-9) 忙碌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3971|回复: 14

[其他讨论] 纯属胡说 财长表示要增加房屋供应缓解房价可负担性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6-10-24 11: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u8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u8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liu88 于 2016-10-24 13:39 编辑

纯属胡说  财长表示要增加房屋供应缓解房价可负担性
http://www.oursteps.com.au/bbs/f ... mp;tid=1258407&

纯属胡说  财长表示要增加房屋供应缓解房价可负担性

澳洲目前2400万人,房产是970万套。平均每2.4人一套。澳洲每套房平均3.5套 bedrooms, 从数量上讲澳洲完全不缺房。

而且目前每年澳洲新房完工数量是22万套,人口每年增加36万人,房屋供过于求7万套。开发商建再多的房屋也无法缓解房价的可负担性。更何况澳洲开发商也不会再去建更多的新房。3年后澳洲的新房完工量将降到16万套以下。

自2012年5月以来,悉尼房价上涨65%,墨尔本上涨40%.
从2010年6月到2015年6月,悉尼双收入家庭存20%需要的年数从5.8年增加到7.9年。而墨尔本则从5.3年增加到5.8年。而其它城市买房更容易了。


要解决房价的可负担性,有以下4个政策可以执行。

1.         60万以下的首次置业者免除印花税。目前澳洲的房产中位价是58万。
        首次置业的难题是5年内很难凑出买房的20%首付款和房价5%的印花税。
        减免印花税可以为首次置业者节约3万澳元。


2.         对首次置业者,首付降到10%,由联邦政府担保。
首次置业的难题是5年内很难凑出买房的首付款和印花税。
60万以下的房产豁免印花税以后,把首府降到10%,首次置业者的首付就由过去需要的15万澳元减少到6万澳元,减少60%。

按照澳洲目前全职成年人的7.8万澳元的年薪计算,2个双职工家庭的年税后收入为12.1万澳元。
按照30%的可支配收入用作储蓄,每年可存3.6万澳元。
2年的收入就可以购买60万,首付10%的房产。

过去20年,澳洲民众的住房拥有率从71%降到67%,下降的比例只有4个百分点。

首次置业者占购房者的长期平均比例是19.4%,目前首次置业者只占到购房者的13.4%,是2004年以来的最低比例。下降了6个百分点。

3.         对首次置业者,贷款利率打8折,打折利息由联邦政府补贴银行。
        按照60万澳元 5年固定贷款利率4%计算,贷款利率打8折,
        首次置业者每年只需要还利息 54万*3.2% = 1.6万澳元,相当于每周还款310澳元。

4. 对于自住房,每年的房屋贷款利息可以从税前收入中扣减。以此鼓励民众拥有住房的积极性。
  
          按照年收入7.8万澳元,缴税1.69万澳元计算。
        7.8万澳元减去0.85万,每年可节省2500澳元的税。
        2个双收入家庭每年可以节省5000澳元的税


以上4个政策执行后,首次置业的首付款可以节省9万澳元。
每年税款可以节省5000澳元。
每年利息可以节省4320澳元。
10年可以节省税款5万澳元,节省4.32万澳元的利息。
每周310澳元的利息还款,减去每周(5000+4320)/52的节省,每周相当于只还利息130澳元,对比每周租房花450澳元要节省70%。

这样的话,整个澳洲社会将形成鼓励买自住房的风气。首次置业购买房屋的利息只相当于房租的30%。这样,首次置业者在购房中的比例将提高到30%以上。
澳洲民众的自住房拥有率将达到75%以上,成为西方国家数一数二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6-10-24 11: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红高粱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红高粱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好消息

发表于 2016-10-24 11:3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wjtorock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wjtorock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太好了,希望能降低首次置业者压力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6-10-24 11: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xdxxxxxxx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xdxxxxxxx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资本金变身慈善家了

发表于 2016-10-24 12:2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erictsa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erictsa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主用心计算了

发表于 2016-10-24 12:3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angfang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angfang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day dream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6-10-24 12: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henjianmt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henjianmt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应该像美国一样,自住房抵扣利息,投资方不能抵扣。鼓励富人住豪宅,而不是屯大地破房。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lilly7.lu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6-10-24 12: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US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US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要解决房价的可负担性,有以下4个政策可以执行。", 请问出处是这个新闻里的吗?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6-10-24 13: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u8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u8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USX 发表于 2016-10-24 13:53
"要解决房价的可负担性,有以下4个政策可以执行。", 请问出处是这个新闻里的吗? ...

6年内你会看到这4个政策的讨论。因为6年内2次联邦大选,每次大选之际都将推出这4条政策来吸引选票

发表于 2016-10-24 13: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hangtingb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hangtingb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发表于 2016-10-24 13: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US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US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iu88 发表于 2016-10-24 14:00
6年内你会看到这4个政策的讨论。因为6年内2次联邦大选,每次大选之际都将推出这4条政策来吸引选票 ...

6年太久了,这个12月会议上就应该讨论这4个政策,当然了,梦想总是美好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6-10-24 20: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amesk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amesk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任何以公共财政补贴住房可负担性的方法,在没有降低房产增值速度的情况下,最后都会流入投资者的腰包。房子的总价在增长,貌似减少了首次支出,但结果一定是增加了负债。
其实政府只要释放出合理地价的土地就可以了,加上建造成本,就一定会有人购买。建筑业也会具有稳定的工作机会,因其是与开工量密切相关而不是销售价格。与实体经济相关联的是建筑业而不是房地产商。
投资者囤积房产,就让其囤积好了,只要确保其用于出租就可以了,空置税是个不错的主义。
只要数学公式还是起作用的,政府无需干预太多。胆子大的投资者,投机者有上天堂的当然也会有下地狱的。只是要有点耐心而已。

发表于 2016-10-24 20:3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xiw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xiw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1 已经实行过,
2 巳经实行过,
3 超越政府财力,
4 不符合澳洲国情。

发表于 2016-10-24 20:4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漫天都是我的爱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漫天都是我的爱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种计算没有啥意义啊,房价不是固定的,买房人增多,房价就会催长,然后呢?零首付?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6-10-24 20:4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搂主的四条是全体纳税人为那些不知节俭生活随意且对住宅还很挑剔的人买单。 全国只有在悉尼是真买不起,其他地方都是各怀鬼胎的别有用心起哄。墨尔本距市中心30公里圈内,50万左右买三卧500平米左右土地的房子有得是。如果你非近东区不买,那是活该买不起。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