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yorkami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orkami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没有想到,离开这个学校三年了,第一次看到对burwood east的帖子。
记得6年前,我们想去glendal的时候,prep是8个班,离开距离1.2KM,小街上几个孩子都未能如愿,直到1月份要开学了,其中一个就去glendal旁边租了个房子,如愿以偿。我们两个就进了Burwood east. 原因都一样,作为我们上海来的只能说学校太小了,私校也排不上号,只能先进了学校再说。
进入PREP当年整个学校100多个学生,每个年级差不多两个老师,再各种行政等大概也真的不超过15个full time老师,但很多工作都是两个白人妈妈和我们两个在里面做义工,最后因为这个还去读了一年相关的教师助理。 当年一直到2年级,老师都是相当有经验的30年以上的老教师,对每个爱学习的学生都是push有加,比如小儿不会英语,但喜欢看书,一天给他三本绘本,周末给他9本绘本,半年时间阅读已经在level 23,这些应该都是因为学生少老师尽心。 直到2年级开始,由于突然上了bettereducation第一(新入学家长告诉我),学校开始不断有学生(印度人和亚洲人)入学,也造成周围房价突破了100大关。能够想象的就是招聘的老师开始教书能力下降,有的甚至只教过kindgarden, 儿子三年级的时候,直接成了班级里面的助教,英语,数学,好在我们四年级就要转学,所以也没有太care。
但,那个naplan让我也是亮了眼睛,新入学1.5年的那些163和188的孩子都无需参加考试,白人孩子如果不想考的可以以生病理由不来上学,我也是觉得这种状况似乎太过。当年那个副校长在我快要离开的时候和我聊天,她说,这个学校也就你们这个班未来还可以撑撑学校的排名了,其他都不行了,老教师都退休了(prep,2年级两个最好的最有责任感的老师都是那年退休的)。当时我也是无语,我们在里面的确是感受到了老师的责任心和爱心,同学的有爱,校长为了能够增加科学教室,教学教室申请到的费用,不断地改造着。
说到学风,当年白人多的时候,我是相当不喜欢的,所以1年级2年级就是动足脑筋要离开这个学校,一刻都不想呆,后来印度人中国人开始越来越多,素质好的孩子也不少,那种白人的后代一下被挤兑下去了,也没那么跋扈和捣蛋了。
最近三年因为关系好的都转到私校去了,但几个孩子还是会相约去学校走走,我们家长在他们的嘴里都说目前私校的社交状况没有burwood east好,他们非常怀念那个时候的生活和学习。
讲到麦当劳校长,他亲亚洲人啊,因为他老婆泰国人,三个儿子,很有活力,脑子也聪明。校长吗,哪个不滑头?LG带过墨尔本公立学校校长团去中国考察,他说所有的校长最忙的就是从政府拿钱增加设施,增加学生才能拿到更多的补贴,一旦你的学生数量下降,那么第二年的found也将降低,所以麦当劳把学校从100 多人扩张到500多人也是能够理解。
另外说一句,悉尼也好,墨尔本也好,我们聊天下来所有私校都差不多,只是硬件和机会比公校多很多,但如果追求学术的,找个好点的公校在外面补补课将来考个医生,律师什么的也许把握更大,私校活动多的不行,体育比赛,音乐,辩论,演讲,数学竞赛,写作竞赛等等各种,都是占用上课时间的,如果家长希望孩子是更多时间花学术上的,那么就要让孩子在学习能力和速度上加强,不然很有可能经常交不上功课,变成D或不及格。
帖子写的很长,打扰大家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