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50/f1.8和其他各家的50标头一样,轻便小巧便宜。 49mm的滤镜尺寸和FE卡口的55、35/2.8、28/2都一样,这也是索尼一直做的不错的一点,统一滤镜口径,保证使用者能够提高手中滤镜的复用率。 这个镜头只有186克重,几乎是一个拿在手里没有感觉的重量,采用了7片光圈叶片,也定义了这款镜头低端的定位,再BH预售价仅为249元,相信在国内上市价格1000出头左右。 镜片方面并没有什么惊喜,经典的双高斯设计,使用了一片非球面镜片(肯定不是GM里边用的那种档次的),对这款镜头的光学质量可以放低期待,因为从任何方面看它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低端标头,但是对于入门级用户或者预算有限的用户,绝对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FE 70-300mm f/4.5-5.6 G OSS不得不说,从A口时代索尼看待70-300镜头的策略就有些不一样,因为我们都知道A口的70-300大概是各个厂家的70-300里最好的一个,而且索尼也当仁不让的把G标(索尼自有品牌的高档镜头)给了这个镜头。 这种定位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索尼一直没有廉价70-300,A口的70-300G仍然是1000美金级别的镜头;第二个问题就是,和自家的70-200/f4以及可能存在的70-400G有竞争关系,因为无论是对比70-200时候焦段的优势或者对比70-400时候体积的优势,出色的光学素质都会让用户有足够的选择它而放弃另外两者。 显然索尼决定把这个定位继续带到FE镜头群内,不仅保持了G标,而且还增加了光学防抖,让这款镜头相比之前A口的70-300来说更加有吸引力。 对比尼康佳能两家的70-300,索尼这款镜头使用了72mm的滤镜尺寸,显然“微单”的概念不得不在物理极限方面再次妥协 ,不过也从侧面可以预计到这个镜头光学设计方面的激进,当然也可能是索尼考虑保持72mm这个常用滤镜尺寸。 光学设计方面,这款镜头使用了多达4片非球面镜片和2片ED镜片,同时采用了和尼康佳能一样的9片圆形光圈配置,在成像方面令人期待。此外一个小细节是,这个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只有0.9米,相对尼康的1.5米和佳能的1.2米来说,算是不小的进步,但是不知道呼吸效应会不会影响近距离拍摄时候的实际视角。 在镜身我们还看到了倍受欢迎的对焦锁定按钮,这也是索尼一直都让人觉得非常贴心好用的一个功能。 这个镜头的重量达到了854克,比尼康的70-300重了100克,但是比佳能的1.05公斤还是轻便了一些。 再次回到这个镜头的定位上,BH预售价格为1200美金,很显然定位和佳能的70-300L接近,比起尼康、腾龙等常见的70-300镜头不到500美金的定位来说,显然要高出很多。 但是如果这个镜头的光学素质和使用体验方面能够跟当年A卡口的70-300接近,确实也值得这个价钱,不过也许我真的会放弃70-200/f4而转买这个头了。 有选择总是好的不管怎么说,我们能看到索尼在努力完善FE镜头,最近这3年多推出的镜头产品线已经越来越丰富和完善,虽然相比传统厂商积累多年的镜头群还有不小的差距,不过至少能够看到发展的趋势。 而且推出50 1.8这样明显针对低端市场的镜头,也会让越来越多的用户关注起索尼这个选项,毕竟只有把基础消费群打好了,才能够有更安全稳定的收入来搭建上边的豪华阵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