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我在澳洲的第一份labor工。。 (2004-12-10) leeshine · 参加活动【暖胃砂锅菜】之冬令进补时宜首选の***双冬羊腩煲*** (2013-6-16) chesecake
· 大热天,来点凉凉的..拌米粉 (2008-1-31) bluesummer · 日本7回目 (2019-3-13) joaquin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redhong

[医药资讯] 谁在说国内看病容易看病快跟谁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8 15: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arah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arah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sqhugh 发表于 2015-3-27 00:37
患者应该从医院医生这个角度多想一想.

我是不会为 "排三小时队, 看病两分钟"这种事生气的. 就感个冒非 ...

所以说GP分诊+专家治大病的方式挺好的啊!
我的意见是,在澳洲一定认准一个GP不要动了。我们的GP看了两年了都能叫出我们孩子的名字了,于人于己都方便,基本上不用浪费他时间聊病史了,每次看病给我们解释的详细的没话说,以为看了好久,结果一出门15分钟都不到。他也赚钱快我们也安心。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5-3-28 16:2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ttko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ttko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哈,其实好多大名气的医生手里红包也不一定上你的台。

能够在几个OR间转悠几圈就不错了,还洗手上台?

发表于 2015-3-28 16: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einle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einle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大牛哥 发表于 2015-3-27 11:00
国内的护士真心好啊,年轻、漂亮、身材好,大眼睛忽闪忽闪的,护士服也和电影里的一样  ...

针扎得好才是真的好,这边护士扎针技术太差,痛死人啊

发表于 2015-3-28 16:3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bby06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bby06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国内最好的是可以找黄牛 找票贩子 票贩子很多很熟悉哪个医生好 有的甚至是内部医生的远方亲戚 我去过北京帮我家人挂过号 我知道 协和西单那一块儿 好多票贩子 各大医院都有黄牛党 挂号当天看不难

发表于 2015-3-28 16:4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ooke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ooke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可惜今天没分分了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5-3-28 16: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uigu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uigu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guigua 于 2015-3-28 16:04 编辑
abby061 发表于 2015-3-28 15:37
国内最好的是可以找黄牛 找票贩子 票贩子很多很熟悉哪个医生好 有的甚至是内部医生的远方亲戚 我去过北京帮 ...


我以前手机里常备号贩子电话,有一次要看某中医特需,老医生已经80多了,只出特需门诊,每周4只出1天门诊,看20个病人,也很难挂到号
头天把号贩子叫到我单位,把社保卡给号贩子,就诊当天早7点在家等号贩子电话,他挂到号了我才能出门,7:30号贩子通知我只挂到了下午号,让我14:00到达医院,我准时到医院找到号贩子,给了他¥550(300挂号费,200号贩子的钱,50跑腿费[取我社保卡]),然后我等了15分钟就看上病了,太效率、太便宜了
后来听说号贩子也是见人下菜碟的,一般老百姓是200,若是外省高官的孙子什么的,收1000劳务费,都是高官秘书出面张罗
后来看病多了,刻意挖关系,把一个八杆子才能够到的关系变成自己直接关系了,看病前威信上求人家一下就行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5-3-28 16: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oeu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oeu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mallapples 发表于 2015-3-28 10:50
我总结经验,有小病自己搞定,有病去医院,有疑难杂症去美国,脑子有病回中国 ...

脑子有病得留澳洲啊!有钱拿不说,杀了人都可以不用坐牢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0 收起 理由
ItsThere + 1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我喜欢同班的静静,从出生那天就喜欢。至于谁是静静的班主任,只会影响我偷看静静的方式,而决不会削减我对静静的爱。

发表于 2015-3-28 17: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bby06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bby06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guigua 发表于 2015-3-28 16:52
我以前手机里常备号贩子电话,有一次要看某中医特需,老医生已经80多了,只出特需门诊,每周4只出1天门诊 ...

国内有钱有关系什么事情都能搞定,澳洲不行 有再多钱 医生去holiday 就只能等

发表于 2015-3-28 17: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bby06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bby06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除了看病 国内大城市有很多跑腿公司 什么事情自己懒得动就可以找他们 各类办证 麻烦事 他们都有套路 只要舍得花钱 林子大了 什么鸟都有 什么都有可能

发表于 2015-3-28 17: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oeu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oeu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mallapples 发表于 2015-3-28 17:03
depression回中国,那是要被吓正常的

竞争太激烈,一不留神变anxiety了
我喜欢同班的静静,从出生那天就喜欢。至于谁是静静的班主任,只会影响我偷看静静的方式,而决不会削减我对静静的爱。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5-3-28 17: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uigu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uigu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guigua 于 2015-3-28 16:29 编辑
abby061 发表于 2015-3-28 16:00
国内有钱有关系什么事情都能搞定,澳洲不行 有再多钱 医生去holiday 就只能等 ...


所以我更倾向中国的看病环境
看病,图的就是尽快见到靠谱的医生,别被各个医生转来转去,然后迅速确诊,就是一个字----“快”,其他诸如就医环境是否温馨、医生态度是否恶劣,我都可以忽略
为了快,多花些钱是值得的
而澳洲,即使想多花钱也没快到哪去,大家都要公平的等待----这是个良好的制度,超市买东西我要排队,但看病我需要尽量优先

为环节老百姓看病难问题,北京许多三甲医院全年无休,天天都有门诊,只不过周末节假日无专家出诊,协和医院的专家还开设了夜间门诊,¥9就能看上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5-3-28 17: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bby06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bby06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各有各的好,澳洲医院干净 国内医院效率高 爱呆哪儿就呆哪儿 没必要比来必去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5-3-28 17:2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uigu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uigu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独家连载】罗辑思维:协和医院曾是世界上最好的医院
2014-03-11 人民网

  本书根据罗振宇的互联网视频知识脱口秀《罗辑思维》创作。

  11、协和医院的精神
  大家都知道协和医院是个好医院,但我要告诉你的是,一百年前协和医院创办的时候,它不是中国最好的医院,它是全世界最好的医院。


  协和医院不是中国人创办的,是美国巨富洛克菲勒。洛克菲勒晚年的时候开始向全世界捐赠,捐赠最多的当然是美国本土,第二位的就是中国。当时洛克菲勒就想在中国捐助一项医疗事业,准备花很多钱。在1909年,还有皇上的时候,他就派一个调查团到中国,搞了一次大摸底调查。后来又派了一次,在1912年到1914年期间,而且是派他的亲儿子小洛克菲勒到中国来。后来写了一份报告,叫《中国的医学》,这份报告至今还是中国医学史上最重要的一份文献。


  调查团最后给老洛克菲勒提供了两套方案:第一套方案,用这些钱在中国各大中心城市多建一些医院,来服务更多的中国人。第二套方案,用这笔钱在北京建全世界最好的一家医院,一切都按最高标准来,给中国医学界树立一个标杆、一个高峰。洛克菲勒几经思考选择了后一个方案,这就是协和医院的来历。


  协和医院创办之初所有的标准都是最好的。花重金买下王府井口的豫王府,由世界最著名的设计师设计,包括每一个抽水马桶都是从美国本土运来的。当然硬件还不重要,重要的是软件。协和医院创办的时候集合了当时世界上最著名的医学家和医学教育家,包括全世界最好的医学学府--金医学院霍普斯的院长,在协和医院开院的时候都来了。医院里到处充满了大鼻子,到处都是专家、教授。这么多人在中国要干什么?不是办医院,而是要办医学院。


  1914年协和医学院开班的时候只招了7个人。而8年之后,第一届协和医院的毕业生只毕业了3个人,就是这么严格。协和医学院从创办,一直到抗战停办,这么多年的历史上,它的那种严谨、苛刻,已经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当时协和医学院内部有一个词叫“协和脸”,就是整天一张苦瓜脸,因为学习太累了。


  吴阶平这些人的回忆录里记载,到协和医学院当学生,意味着暗无天日。早晨起来读书、学习、做试验,中午匆匆忙忙扒一口饭,下午学习、做试验,一直到晚上10点多钟回宿舍。


  协和医院给学生,包括教授、老师提供的伙食非常好。下午4点多钟一道茶点,晚上10点多钟还一道茶点,但是根本没有人有食欲去吃。


  协和医院的教学管理制度极其严酷,它用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淘汰。


  协和的学制非常奇怪,不是60分及格,而是75分及格。每一学年都会有大量的人被淘汰掉,这就是协和医学院的学习生活,紧张而残酷。它的目的,就是要用一个还算大的基数,筛选出极少的精英,要在中国的医学界培养几座高峰。


  协和医学院的另外一种精神,就是仁心。最著名的故事发生在中国的妇科创始人林巧稚女士身上。据说当年她报考协和医学院的时候,参加一门笔试,正好在门口遇到一个病人晕倒,她到底是参加笔试呢,还是把病人送医院呢?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然后就回家了。她觉得没希望了,因为一门考试没有参加。但非常意外的是,她居然接到了录取通知书。因为校方看到了这个行为,认为这才是一个大夫的品行。


  当时协和医学院的妇科有一个美国科学家,这个人对门诊、住院病人一点兴趣都没有,天天埋头在实验室里搞试验。他取笑林巧稚说:“你们这些女人,搞妇科?这是一门科学。不要以为给病人擦擦汗、捏捏病人的手就能当教授。这是一门科学,你能当得上教授吗?” 结果第二年协和医学院就把这个教授开除了,聘林巧稚当教授,当妇科主任。

  这就是协和医院的精神。它无论是在科学技术上,还是在医学精神上,都按照最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事实上,协和医学院并没有培养出多少人,但是在中国的医学界,协和是一座多么高不可及的高峰!

发表于 2015-3-28 17:4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ItsTher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ItsTher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coeur 发表于 2015-3-28 15:58
脑子有病得留澳洲啊!有钱拿不说,杀了人都可以不用坐牢的

回国恐怕出门都难,邻居指指点点说谁家孩子神经病了。。
别君去兮何时还,白鹿已老青崖间。。。

发表于 2015-3-28 17: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ushie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ushie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澳洲这帮所谓的专家只能让人摇头太息

大概也就是中国3年住院医的水平,还牛的一个个跟专家似的

发表于 2015-3-28 17:5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edho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edho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更新:朋友回国一周今天终于住上医院了(山东齐鲁医院),而且住的是男病房。听说床位紧张能住进去就不错了,剩下的要等周一主治医生上班了再说。手术能做上估计还得等一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5-3-28 17:5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uigu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uigu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人民日报:协和的“魔鬼式”住院医师培训--------名医不是速成品
2015-03-27 中国医学论坛报

从医学生到医生即使在医学院校门门功课优秀,毕业后未必成为合格的医生。学好临床基本功也是必修课

每天早上7点开始,查房、写病历、讨论、学习,下午收新病人,还要在当天将病人的入院病历写完,一天忙得团团转,直到深夜。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时,北京协和医院内科总住院医师张路一周7天最长工作过110小时。

北京协和医院在我国率先建立了严格、规范的住院医师培养制度,被誉为“通向医学大师的必由之路”。老协和实行住院医师必须“住在医院里”,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对所管病人实行“全面全程负责”。如今,虽然受到各种各样客观条件的限制,但医院千方百计保持着这项制度的“原汁原味”。参加完住院医师培训,通过激烈的竞争才能当上总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的严酷竞争遴选是协和住院医师培养制度的重要一环。

从医学生到医生,是一个质的飞跃。即使在医学院校门门功课优秀,毕业后未必成为合格的医生。没有经历过临床的磨砺,很难具备独立诊断和处理病人的能力。

“查房、整理检查结果、接收病人、问询谈心,让一个医学院刚毕业的学生经历一遍很有必要。看书再多也没有用,必须亲自见一见,做一做。否则,直接让他出诊,是对病人的不负责。”张路说。

3年的培训让张路决策更加自信。深夜2点,一位因产后发热、血小板降低的患者,住院期间出现了神智障碍、呼吸困难。当时值班室资历最高的就是张路。根据临床经验,他认为病人需要进行血浆置换,请示主治医师后开始治疗,病人转危为安。

北京市从2005年起全面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协和是首批参加单位。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协和是首批基地,正在争取作为全国的示范基地。

整形美容外科副主任医师龙笑,2005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科大学,成为北京市全面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首批学员。一位是即将上学但脸颊有瘢痕的小女孩,另一位是手上有瘢痕无法动弹的手艺人,龙笑分别为他们设计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案。这是她经过3年临床实践才学会的本领,光看教科书是学不到的。

现代医学先驱张孝骞教授提出,医学生在毕业之后必须“有一个扎扎实实的住院医师培养阶段”,这样才能“学好临床基本功,锻炼观察能力,养成全面观点,掌握临床思维方法”。



以临床能力为导向培养临床能力不是考知识,而是考岗位胜任力;不是考记住了什么,而是考掌握了什么
从进院培训伊始,无论原来教育背景如何,统一“清零”,视为同一起点。2006年,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刘继海第一次担任住院医师培训班主任,连着带教了三级学生。班主任会根据每位住院医师的考核成绩,制定其需要强化的弱项,实施个性化培养,不让任何一位医师掉队。

协和在国内率先开展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比如内科在住院医师进入临床前设计了一次测试,从接诊病人、病历书写、临床操作、医患沟通、临床教学、辅助检查判读等环节全面考察住院医师的临床胜任力,来保证协和医院内科住院医师培训的最低质量。

协和急诊科为每个年级的住院医师都配置了一名班主任,职称至少为主治医师以上,统筹负责住院医师日常工作、学习、培训、考核及职业素养教育,聚餐、出游、球赛等课外活动饱含着协和特有的人文关怀,帮助不同教育、社会背景的住院医师尽快融入协和。协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临床能力为导向,将交班、病历修改等必备技能巧妙地融入,潜移默化地培养住院医师。

龙笑说,在校医学生掌握的是针对各种疾病指南式的治疗方法。熟练地将治疗方法运用到患者身上,这才是临床能力。

培养临床能力不是考知识,而是考岗位胜任力;不是考记住了什么,而是考掌握了什么。以急诊科为例,包括心肺复苏技能在内共23项临床能力,作为必备技能贯穿于住院医师3年的培训周期,每项技能通过考核才能毕业。刘继海说:“像小孩子学走路一样,一步步循序渐进地培养。专业知识讲授、强调模拟教学的技能培训、上级医师指导下的临床实践、独立行医四步阶梯教学法,帮助住院医师安全、稳步地提升临床技能。”

住院医师培训多体现在言传身教上。蔺晨在规范化培训的第一年,院长赵玉沛教授亲自带领大家在病房查房。由于胰腺病人刚做完手术,体征及各项指标需仔细观察,以配合术后恢复与照料。蔺晨汇报病人体征指标时,竟发现赵玉沛将病人3天前的数据都脱口而出烂熟于心!蔺晨当时很震撼,在这样的熏陶下,蔺晨更加注意掌握病人的情况。有时她一天中会对病人进行四五次查房,挨个逐床询问。如此频繁的查房和询问次数,让进修医生惊叹。

协和最让人留恋的是老师的教学热情和浓厚的学习氛围,老师不需要正襟危坐地授课,任何地方都可以答疑解惑、讨论分享。消化内科医生郑威扬说:“只要你愿意学,总有人肯教你。”深夜1点做完手术后,主治医师趁热打铁带见习医生讨论手术要点;高年资医生借午饭时间“开小灶”,给住院医师传授经验……

蔺晨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在住院医师培训的第一个月,主治医师坚持一份一份地看完病历并认真批注,指导修改病例,直到晚上11点才回家。在协和医院,只要肯钻、肯学,就有学不完的知识和技能。

协和学术活动常年保持在300次以上。蔺晨经常在餐厅宣传栏上摘抄自己有兴趣的医学讲座并前往聆听,参与病历评比,动物手术模拟比赛、技能大赛,不断地接触临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大轮转避免“管状视野”设置准入机制与退回机制,筛选掉态度不端正、混日子、走形式的住院医师
为了让住院医师打好广博的基础,有一个宽的专业技能基底,协和至今仍然保留大内科、大外科的二级学科学系建制,协和的住院医师要在二级学科所下属的各三级学科进行全面轮转,打下扎实的临床功底,在此基础上进行跨科轮转。通过这样的培养,住院医师具有全面的知识结构和整体的临床思维,避免因过早专科化导致的“管状视野”,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既是医疗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

张路拿出一张排班表,内科名下有消化、呼吸、血液等10余个亚专科。培训期间,他在每个科室至少待两个月。内科疾病较别的科室更加复杂,并以老年患者居多,全科培训让张路打破“专科医生只会诊断本科疾病”的局限。他家有多位医生,遇到医学问题时,他是大家首先求助的对象,因为他是家中唯一接受过全科培训的医生。

龙笑回忆起自己当住院医师值夜班的情景。最初的数个夜班,年资高的医生陪她一起在值班室守到天亮。她说:“当时我以为他们工作忙,熬夜加班。当我经历完那个阶段后,才明白老师们是特意留下陪我,给我精神上的鼓励。”

对年轻医生实施严格培养,与其说是一种制度,不如说是一种信念。在协和看来,不只是培养合格医生,而是培养优秀人才,培养医学精英。协和医院设置了准入机制与退回机制,筛选掉态度不端正、混日子、走形式的住院医师。

一项好的传统和做法,难免受到时代背景和客观条件的制约,比如,临床医学高度专科化对培养全面思维人才的挑战,医患信任缺失的背景下如何规避医疗风险与责任等,如何保护教师队伍的教学热情和积极性等。近年来,协和对现有的住院医师培训体系、教育管理制度、绩效考核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就是为了给予好传统一个重要支撑。

“三基三严”是学习上重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工作中强调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和严密的方法。这是协和住院医师培养的精髓,也是协和的立院之本。“从去年起,医院组织住院医师的图霸争锋赛、病历汇报大赛,将交接班、床旁教学等日常工作情景融入到比赛中,极大地激发了青年住院医师的学习热情。”曾任内科总住院医师的郑威扬说。


延伸阅读协和医生成长路径
1921年北京协和医院建院之初,就按照美国医学教育改革的成功典范——约翰·霍普金斯模式,在中国率先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

医院坚持统一的住院医生培训标准,即使在国外著名实验室做得很有成就的副教授,回到协和,想当临床医生,仍要从收病人、写病历做起,补上住院医师培训这一课。在协和近百年的发展史中,培养造就了以张孝骞、林巧稚、曾宪九、黄家驷为代表的医学大师和众多中国现代医学的领军人物,并向全国输送了大批精英人才,被誉为中国现代医学的圣殿和医学大师的摇篮。总结协和人才培养的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建立并坚持了住院医师培训制度。

协和的大夫都是“熏”出来的。协和有着优良的传统,通过院史馆、病历展、出版医学大家传记等形式进行传统教育和实践教育,让青年医师体悟协和“忠于科学的事业精神和忠于人民的奉献精神”,时刻提醒年轻人“医生为病人开出的第一张处方是关爱”。浓郁的学术氛围、厚重的文化传统、严格的制度要求、老师的言传身教、全院的关心爱护,使住院医师在协和这座熔炉里砥砺品质迅速成长。

节选自人民日报  作者:段文利 徐琨
原标题:名医不是速成品(聚焦·住院医师制度追踪②)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15-3-28 18: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老杏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老杏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协和都快被神化了。麻省总院听起来都没有协和牛。。。

这里内科培训的都是早上7点多到医院,晚上11点回家,一周7天啊。协和只不过是把西方的培训体系放在了中国而已
x^2+(y-(x^2)^(1/3))^2=1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5-3-28 18: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uigu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uigu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guigua 于 2015-3-28 17:11 编辑
clur 发表于 2015-3-28 17:02
协和都快被神化了。麻省总院听起来都没有协和牛。。。

这里内科培训的都是早上7点多到医院,晚上11点回家 ...


对呀,协和就是把美国模式搬过来了,这不挺好吗
应该也神化一下其他城市的大医院,省得全国病患都往协和跑
有麻省的学生去协和进修

发表于 2015-3-29 10: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G040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G040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redhong 发表于 2015-3-28 17:54
更新:朋友回国一周今天终于住上医院了(山东齐鲁医院),而且住的是男病房。听说床位紧张能住进去就不错了 ...

从我们家还有周围朋友的经验来看你朋友这次的选择很可能是错误的。国内开甲状腺的人是多,别的不说就那个最后缝合的刀疤就比澳洲差好多!术后恢复也比澳洲慢。还有最重要的是开刀以后的药,甲状腺的药要长期服用,但是国内就算号称进口,合资什么的药,因为你吃药时间不同会导致每次验血的结果上下浮动很大。但是按理论这个要连续吃3星期以上就应该是完全稳定的!我开始以为我家是个例,结果后来遇到其他几个人都有一样的问题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5-3-29 10: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ajta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ajta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全中国大概只有协和能和澳洲的普通一员比较一下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5-3-29 11: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yh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yh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得什么别得病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