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建一个英文常用儿歌大楼 30/06 updated 欢迎妈妈们补充 (2009-5-17) 蓝月亮 · 车盲路考记 (2007-9-8) 浅浅
· 有线加无线-新装监控系统的组合 (2016-7-21) daniello · 泰,不太一样 (真人骚已附) (2013-6-6) uandme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swordmich

[NSW] 用妈妈的眼睛记录孩子的校园生活——私校中学篇(十二年级的更新:511) [复制链接]

2019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9-1-28 10:1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ond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ond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飞飞鱼 发表于 2019-1-28 10:15
再次谢谢swordmich妈妈的真诚分享和建议
如果私校里都是你们这样的家庭我会毫不犹豫立刻马上迅 ...

无论那种类型的学校都有positive和negative的方面,无论孩子上哪种学校,我们最好能避免negative的,发扬positive的。。
比如如果孩子要上私立,活动社交上少操点心,可能文化课和孩子对学习的motivation上要多操心。。

精英就没这个竞争的问题,但是家长要多花时间给孩子找好的课外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9-1-28 10: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黑眼圈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黑眼圈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黑眼圈 于 2019-1-28 16:42 编辑
飞飞鱼 发表于 2019-1-27 21:00
想请教一下关于音乐学习的问题,你们的乐器学习是学校安排的校内课程吗,或者是个人需要额外付费的私教? ...


飞鱼同学,你已经属于很上心的家长了,你说的国家地理杂志的活动,作为私校家长我连听都没听说过。你家小宁已经把很多孩子甩开几条马路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dondon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2-12 13:2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wordmic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wordmic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swordmich 于 2019-2-13 01:08 编辑

中学开学第三周了,整理一下各种见闻。


第一天回去给学生分好了储物箱、发了课程表,设置了手提电脑,第二天开始正式上课。中学的课程表分成甲周和乙周,课程排列顺序不一样。早上四节课、下午两节,每节55分钟,中间有小息和午餐时间,每天额外跟导师碰头15分钟(联络感情) 星期二午餐之后下午是运动训练时间,星期五则在放学后训练。若干科目在自己的教室上课,多数科目要跑到不同的教室上,第一天因为对教学楼不熟悉,阿森上科技课的时候就跟约书迷路了,找了半天才找到科技教室。据他所说,对科技课大失所望,因为他以为会教授什么高科技(玩电脑),兴冲冲地去到才发现里面都是些木头啊、铁皮啊之类的材料,原来此科技不同于彼科技,大概应该称之为工业科技。


我原本觉得有点奇怪为什么课程表要分成甲乙周来排,为什么不能都排一样的,而且似乎所有中学都如此。后来想想大概这样排的话就能充分把老师的课时利用起来了,特别是那些单科老师(外语、音乐等等),本来如果只是教一个年级的话,每天上课的时间只有几节课,但是分开甲乙周的话,就可以多教几个年级。当然这对于老师来说,教学要求也提高了,备课、批改作业的工作量也增多了。


大致看了一下课程设置。八年级的时候除了主课(英、数、地理、历史、体育、科学、哲学宗教、科技、音乐、视觉艺术,主课是根据纽省教育大纲制定的),选修课包括游戏设计、拉丁语、中文、法语、戏剧、商业、语言艺术、哲学、服务业、工业技术(木工、产品设计两种)、电影制作。在这些选修课里,学生选择两门学科进行学习。


九十年级的主课少了科技、音乐和视觉艺术,但选修课变为三门。其中甲类选修课任选两门,包括商业、设计和艺术、戏剧、地理、历史、食品科技、绘图科技、工业科技(工程和木工两种)、信息软件和科技、法语、中文、拉丁语、音乐、摄像和电子媒体、体育和运动科学、视觉艺术、工作教育,选了之后要学两年,不能更改;乙类选修课任选一门,跟以后十一年级的课程相关联,不过只学一年,十年级可以再选别的,包括哲学、室外活动、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史(天文、生物、化学、历史)、编程与机器人、艺术管理、舞蹈、语言学、运动产业、游戏发展史、应用数学、意大利文化和语言、创意思维、休闲科技、新闻传播、艺术、表演艺术、天文、运动传媒、土著人文、艺术批判性思维。


课程看起来不少而且学习内容有侧重点,我觉得学习还是挺有乐趣的。这也是为什么老师曾经说过,有些同学到了九十年级,选择了自己擅长的科目进行学习,成绩就突飞猛进,因为有些课题在低年级的时候没有机会学习,长处没有显现出来。鉴于研究的范围广泛以及多样,我其实很鼓励阿森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勇于选择自己不熟悉但感兴趣的学科进行学习。中学是可以让他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犯错的最好机会。有什么感兴趣而且喜欢了解的科目,多进行了解学习,也许有些科目看上去有趣,但真正学起来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回事,又或者发现自己并不擅长,学得费劲。这也是一个了解自己能力和爱好的机会和过程。了解得差不多了,对于自己高考选什么课目,大学深入学习或者研究什么课题,就变得水到渠成了,中学时代犯错,有的是机会修正,总比高考之后还不知道自己长处是什么、喜欢哪个专业的学习方向要好。相反,要是能早一些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喜欢什么,这种热情会让他长大了少走弯路,作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而且会成为自己长久从事这份工作的动力。


在学习方面,中学跟小学的不同之处在于,老师不会像小学那样盯着你学习了,许多时候需要学生学会自觉、学会安排时间。其实刚开学,加上是初一的新生,老师对学业的要求并不高,但是学生要抓紧时间适应新的学习模式。有了个人电脑之后,通知在网上发、作业在电脑上做完并上传提交、课本和课程表、记事本也都改成电子版本了,还可以在网上发起小组讨论。作业不多,但我要求阿森每天回家养成习惯,先到局域网上查看当天各科老师公布的作业,把交作业的日期标注在个人日历上,再根据作业量把作业分成几部分去做。每天做一点,做完之后在日历上打勾,希望他渐渐熟悉这种学习模式,以后到高年级作业多了,功课更繁忙的时候,也不会手忙脚乱的了。还有因为时间表的不同,他需要记住哪天带运动包、哪天带乐器,一开始容易产生混乱,我每天晚上他睡觉前也会给他把关一下,提醒他收拾第二天的包。我甚至还需要在日历上做一下记录,每天把日历内容往下周或下下周移动,这样确保自己不会忘记。我本人觉得虽然初中的安排比小学复杂一些,但还是很相似的,刚开始略有点忙乱但很快就调整过来了,开学初期家长帮帮忙还是有必要的。


开学两三周之后,各种课外活动就渐渐重新办起来了。中学的合唱团排练占了两个早上,不少从小学就参加合唱团的同学都觉得吃不消,因为除了排练,每年都有大约八个晚上需要在教堂做礼拜的时候唱诗,弄得很晚才能回家。阿森去年就过来高中参加管弦乐团的排练,早就从乐团里认识了不少高年级的学长。去年还是小学生,学长们算是比较关照他,今年回去第一节排练,一个九年级的学长就说,总算有比我小的了,咱们乐团的老规矩,年龄最小的在排练结束的时候收拾椅子和乐谱架子,以前一直是我做的,现在轮到你来接班啦,哇哈哈哈哈!


不过除了这样开着玩笑调侃一下菜鸟之外,学长们也会跟他说许多高年级的经验之谈。一些高年级组成了支持小组,开学这几周时不时跟他们低年级聚个会聊个天。他说觉得跟六年级的时候带着一年级小伙伴感觉差不多。当然也有高年级学长仗着自己资格老,欺负新生的,比如他们的储物柜一般是在低年级的学生上面,他们就故意慢慢地拿东西,让小的在旁边等着干着急。到了十年级可以换不同颜色的校服,十二年级的毕业生还会佩戴特别的纪念版领带(学校多年来唯一免费送学生的东西......),这样就可以在校园里横着走,在低年级面前耀武扬威的。大概的意思就是“我现在是资格最老的学长了,可以管你们小的啦,以后得听我的”。


上了中学之后,阿森的自我意识增强了,许多事情开始有了自己的主意。小学的时候,我鼓励他什么课外活动都尝试参加,渐渐地他对自己的喜好也有所认识,到了中学我觉得不应再“建议”他参加各种我“认为”对他有意义的课外活动了,每次有新的兴趣小组报名,我都是先问他要不要去?要,我们就按时间表改动早上出发和下午放学接送的时间;不要,我们就不管了。比如赛车兴趣小组,我觉得挺有意思的,用电脑程式设计赛车,再动手组装赛车模型,然后在赛道上测试速度,可以拿到外面比赛。但是跟阿森提了,他说没兴趣,原本以为可以“开”赛车,没想到是做模型。既然他这么说,我就自觉闭嘴不勉强了。戏剧他不是很感冒,不过第二学期才开始,所以还在考虑中;爵士乐团不想再参加了,他说自己的乐器是古典乐器,就参加古典管弦乐团就足够了;游泳不喜欢;篮球很喜欢,除了每周两次的集体训练之外,每天早上都有额外基本功训练,对喜欢篮球的所有学生开放,只要他早上没有乐器或者合唱团排练,就去打篮球了。本周又决定开始参加辩论小组,原因是每个周五晚上去不同的学校打比赛,据说东道主学校负责孩子们的晚餐,阿森就是奔着人家提供的批萨去的。以前小学五年级尝试加入辩论队被刷下来了,一直觉得没面子,六年级连选拔都不愿意去。不过中学的辩论队很好,来者不拒,所以没有落选的心理负担。有一种叫做ISDA代表队选拔,就是通俗来说的 A 队,需要竞争上岗,七年级只选四个队员。选不上的或者不愿意选拔的就沦为 FED代表队,俗称打酱油队。FED 的辩论环境相对轻松,就是玩票性质的,对于阿森这种人前紧张的类型就十分适合。看他去参加了一节课,表现得还算开心,估计会继续玩下去吧。


夏季的体育运动一如既往选择了篮球。但是今年沦为乙队候补,对于在小学打了三年甲队的阿森又是一次打击。这也没办法,谁叫咱们个子长得矮(六年级的队友,原来就是打中锋的,放个暑假回来,身高长到一米八!),新进来的同学里有两个篮球打得特别好的,稳进了甲队。他不爽的是从小学升上来的双胞胎,因为教练喜欢就让他们留在甲队,让他降级,他认为自己打球比双胞胎好,大家个子也差不多高,这样不公平。作为家长我不是很介意,篮球就当个爱好玩玩,不打算往职业发展(这个身高也不现实),不管甲队也好、丁队也好,甚至十一二年级能进一军,也不代表什么。我就开导他说,双胞胎打得没他好,人家也不见得明显差很多。就是我自己,见到双胞胎多看两眼,特别喜欢他们,所以让他们留在甲队也是情有可原的。别以为人家双胞胎占了便宜博了眼球不公平,那是人家的天生优势好不好?这世界上哪有什么都公平的,每个人天生长处不一样。你去哪里找个双胞胎兄弟出来跟你一起搏眼球,让教练喜欢你呢?所以我们没必要愤愤不平,现实的做法就是多练技术,你不能控制自己身高和体重,技术倒是可以练嘛,不管以后长多高,技术还是自己的。周六比赛当然是大比分落败了,事后也很不高兴,但总算是成熟了一点,没有像以前那样还要哭鼻子了。


周六回去打比赛之前,正好看到自家一军跟另一家学校比赛,也是输了二十多分。对方学校整个拉拉队过来助威,场面可热闹了。虽然球技跟NBA比显得粗糙,但是想想人家才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平时主要任务是上学,就算一军训练时间比其他同学多(每次练两个小时,每周至少练两三次)。能打到这个水平,准确的三分、出色的弹跳力、半空转换手的灵活性,已经很了不起了。打完了两边的队员都把衬衣领带西裤什么的换回去,穿着校服背着书包走了,看着有点像以前看的日本漫画灌篮高手的情节,十分有意思。


评分

参与人数 3积分 +9 收起 理由
Yueliang123 + 3 感谢分享
LittleKing + 5 感谢分享
小小白虎 + 1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2-12 13:3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cc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cc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ark

2016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9-2-12 13:4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小白虎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小白虎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飞飞鱼 发表于 2019-1-28 10:15
再次谢谢swordmich妈妈的真诚分享和建议
如果私校里都是你们这样的家庭我会毫不犹豫立刻马上迅 ...

去了应该不会后悔
想念变成一条线 在时间里面漫延 
长得可以把世界切成了两个面
他在春天那一边 妳的秋天刚落叶 刚落叶

发表于 2019-2-12 14: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wordmic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wordmic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学校还有个风纪主任,天天在路上和校园里抓着学生整理仪容。袜子没拉高、衬衣掉出来都会挨批,那天阿森走在校园里,正好碰到风纪主任扯住同学训话:“帽子是让你课间小息和午餐时间戴的,谁让你换教室的时候戴帽子的?”吓得他赶紧把自己的帽子拿下来。昨天上体育课,因为按照甲周课程表要带运动服回去换,而上周是乙周课程表,体育课是星期三和四,结果有几个同学忘带运动服了。不但上课不让参加运动,罚坐在一旁看,还被扣分,说是校服违规。今天妈妈群里看到几个师奶互相打趣,A说:儿子丢了饭盒去哪找啊?B说:去风纪主任那里。C说:你儿子去之前有没有把皮鞋擦亮一点?我儿子宁愿买个新饭盒也不要去见风纪主任啊!笑死我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4 收起 理由
Yueliang123 + 3 感谢分享
淡泊的净化 + 1 偶对你的景仰如滔滔江水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9-2-12 14: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飞飞鱼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飞飞鱼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小小白虎 发表于 2019-2-12 14:41
去了应该不会后悔

仅在这个论坛我就看到了更多的反例

发表于 2019-2-12 14:1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oope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oope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主的分享好详细,太赞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swordmich + 2 谢谢

查看全部评分

2016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9-2-12 14: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小白虎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小白虎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飞飞鱼 发表于 2019-2-12 15:02
仅在这个论坛我就看到了更多的反例


做了一百件事情里面错了一件,人们就往往最容易看到和记住那 一件而忽略了其他九十九件顺利完成的任务。

私校确实有不足,但总体瑕不掩瑜,我参观的那么多所私校,没有一家是不好的。只有好和更好,适合和更适合之别。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swordmich + 3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想念变成一条线 在时间里面漫延 
长得可以把世界切成了两个面
他在春天那一边 妳的秋天刚落叶 刚落叶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9-2-12 14:2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河の蓝桥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河の蓝桥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家从prep到今年就三年已经花了10万,外加校外各项花费,15万绵绵的出去了,娃连乘法表都背不齐全,唉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swordmich + 2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2-12 14:4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wordmic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wordmic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cooper 发表于 2019-2-12 15:13
楼主的分享好详细,太赞了

儿子是个话痨,天天回家各种分享,我就记下来分享到网上了。估计还没长大,所以还愿意跟大人说这些。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Yueliang123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9-2-12 14:4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wordmic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wordmic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河の蓝桥 发表于 2019-2-12 15:26
我家从prep到今年就三年已经花了10万,外加校外各项花费,15万绵绵的出去了,娃连乘法表都背不齐全,唉 ...

我们也不背乘法表,不过别担心,这不影响学习能力。让娃好好享受学校的生活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Yueliang123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2-12 15:2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飞飞鱼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飞飞鱼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飞飞鱼 于 2019-2-13 12:55 编辑
小小白虎 发表于 2019-2-12 15:22
做了一百件事情里面错了一件,人们就往往最容易看到和记住那 一件而忽略了其他九十九件顺 ...


你说的有道理,私校毫无疑问的在师资,平台,社会背景和硬件上全面碾压公立教育,这是两种系统性差异的现实。

我这不是穷嘛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swordmich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3-14 14: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wordmic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wordmic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汇报一下开学五周以来的中学生活和社交。感觉中学的日程会让新生十分疲劳,阿森已经好几次在回家的路上在车里睡着了。我目前是下课直接到学校接他。考虑到每天基本上都两到三件“行李”随身,里面贵重物品还不少,我不大敢让他自己坐车上下学。手提电脑两千多,法国号四千多,其它乱七八糟的校服、手表、篮球鞋加起来好几百上千的,都不便宜。才十来岁出头,每天带在身上走的东西加起来有成千上万了。从一至五,他每天早上五点四十就起床,七点多就回到学校了。其中两天早上乐团、两天早上合唱团排练,一天早上参加篮球训练。周一下午现在增加了辩论的训练,另外一年有八次需要周三晚上留下来进行教会活动(合唱团同时兼任唱诗),周五下午课后篮球训练,如果需要去别的学校进行辩论比赛,则提早结束训练。不说周三周五这种晚下课晚回家的情况,肯定要父母接,光是平时课前课后的练习就已经精疲力尽,如果我能去接他,起码他坐在自己车里心态是比较放松的,也能稍微休息。要坐火车和巴士的话,在公共场合一般都没有座位,就算有,这么多行李在车上打个瞌睡都不敢,又要防着东西被偷,又怕睡着了错过车站下车,东西也容易丢,无论丢了哪件都是不小的损失啊!一般是找不回来,幸运能找回来也是几天后了,也耽误事情,有够心塞的。上中学要适应的方面已经很多了,如果家长能支持一下会对他们有很大帮助的。



阿森这个学期开始参加辩论俱乐部的活动,谁有兴趣想参加都可以,而且谁都有机会真枪实弹地跟别的学校进行辩论赛,这对于培养他的胆量和口才很有帮助。他小学五年级参加辩论选拔落选,对他的打击很大,因为一直觉得自己属于尖子生,居然辩论队都选不上,在同学之中很没面子,之后六年级的选拔就不愿意再去了。中学的辩论队,如果想接受挑战的,可以参加较严肃的ISDA;没信心的,如他,或者新手没经验的,就参加轻松的 FED,出去比赛打着玩的。第四周的时候我们分到了去圣约瑟夫学院客场比赛,学校还用大巴把辩论队所有学生“运送”到对方学校,家长只要在辩论开始前到达观摩,或者结束前到达接人就行了。这所学校在华人中名不见经传,虽然也有奖学金,却没听说有人去考,大概原因是学校的地理位置较偏僻,交通不便,使用公交系统很麻烦。其次是学校的高考成绩排名不太高,在新州能排在一百名以内吧。另外学校的宗教气氛比较浓。考虑到没什么突出的成绩,学费也很贵(一年三万三),也许家长觉得不太值。我上学校官网看了一下,惊讶地发现人家的学费居然是包含了早茶、午餐和晚餐的!而且晚上还可以留在学校晚自习到八点,所以学校里也配备了公共浴室。我觉得这一点不错,男孩子青春期发育快,饭量还是蛮大的,学校包了三餐,又提供晚自习辅导,保证了营养和学习的时间(一起学习效果好不好见仁见智了),很适合家住附近,父母又忙于工作的家庭。



还是说回我们这场辩论比赛,给一个题目,双方一正一反,给45分钟准备时间,考虑到我们是客场,人家的小组去了另外一个课室准备,我们则留在举行辩论的课室。到点了,对方三个孩子跟评判、住持和计时员鱼贯而入。不知道这是什么惯例,反正凡是辩论都要求男孩们穿西装西裤,夏天的短裤长袜不行(不过也不是所有学校都这么要求,圣约瑟跟我们一样,但 shore 是可以穿夏天校服的)。正常来说,主场的学校负责准备晚餐,阿森当初去辩论小组的动力也是冲着晚餐有披萨,结果圣约瑟只提供了小饼干,shore 的学生干脆自带食物,而我们学校则提供三文治、蛋糕和各种饮料。虽然观众只有家长,可以看出这些七年级新生还是很嫩的,发言时紧张得舌头打结。首先正方一辩立论,然后反方回击,你来我往。一般四辩是不说话的,但是会仔细听对方的论述然后写下某些反击点传达给己方(前面二辩三辩也有这个功能,四辩的作用就是查缺补漏)。我们这次是反方,得益于四个人里面有三个都是小学一同升学上来的同学,彼此熟悉,辩论时合作得很好,互相帮忙,及时传纸条交流,阿桑的三辩发挥正常,也许是写得多写得快,讲的时候语句通顺流利、咬字和逻辑清晰,没有出现结巴的现象,讲完之后大家都很满意,结果最终评判认为反方胜,这对于他来说是个很大的鼓舞。事后他还问我们,觉得这个活动怎么样,值得去吗?会不会支持他,我们当然说是支持。之后我们周日又送他去参加了悉尼女中举办的一个关于辩论的工作坊,他觉得学到了许多有用的知识,对辩论就更有兴趣了。我本人并不期待阿森玩辩论能玩出什么名堂,虽然他们学生之中似乎有某种偏见,认为辩论越好的人越聪明。在保持适度紧张感的情况下,辩论可以有助于锻炼口才、逻辑和急智,也需要运用自己的词汇和知识,间接性要求学生平时多进行时事方面的了解和阅读,反过来促进学习,可能有些道理。但孩子的成长,并不是只需要追求成为所有人中的最好(除了顶尖的几个,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到吧),而是应该追求成为更好的自己,走出自己的舒适区,突破极限,这才是我支持他参加辩论活动的原因。


评分

参与人数 3积分 +7 收起 理由
eurekana + 3 感谢分享
小小白虎 + 1 感谢分享
Yueliang123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3-14 15:02 |显示全部楼层

篮球场也有江湖

此文章由 swordmic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wordmic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阿森从四年级到六年级的小学时代一直是打甲队的比赛,一升上中学就惨被降为乙队替补。他不但对被降级不满意,对降级之后还要做替补更不满意。他认为自己的水平至少应该在甲队替补或者乙队首发的位置,每次周末打完比赛都是满腹牢骚(因为总是输)。输球肯定有教练的策略因素,但其实他自己水平不够进入甲队是最主要的原因。某个周六因为他需要留下来给甲队记分,我陪同看完整场甲队比赛,跟他有不一样的感受。



甲队的队员组建是以去年小学甲队为框架,把阿森、安仔和拉卡斯降级,由于托马斯去了别的学校,产生了四个空缺。把去年下面乙队的打得并不好的大卡林和双胞胎沃伦兄弟的弟弟哈利给抬上来,又增加了新入学的费彻和小西,构成甲队的阵容。我看完球赛之后对小西路转粉,之前听阿森说过他打得非常好,看完他打球之后觉得他不单单是好,他的水平跟我们这些从小学升上来的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基本上这个球队如果没了他无法跟任何一个学校的甲队抗衡(话说升上中学之后每个学校的甲队都厉害了一个级别)。据说他在俱乐部天天练球,再加上学校里训练、每周学校和俱乐部比赛,每周打球和训练超过十次,而我们满打满算练习量连他的一半都没有,再加上身体素质、体型的差别,产生了无法逾越的鸿沟。作为家长,我始终需要作出取舍,阿森也接受了现实,自己永远不可能打球像小西那么好,把天赋和身体素质放一边,每天打篮球的结果就是占据了大量课余时间,十二三岁的小孩,精力再好也有限度,这样天天打球,打完基本上就没有时间做任何其它事,作业即使完成,也只能随便写写;乐器肯定是没法练了;学校其它课外活动,包括辩论、乐团、合唱这些自然也是没法参加了,总不可能为了在比赛场上出风头就把其它一切都放弃了吧?事实上,他们两个从外校进来上中学的,球技都比我们学校原本的学生要好,原因就是其他人除了打球还做了其它许多别的事,没有把精力全放在这上面。看这一场球赛下来,除了这两个新来的同学是不可或缺的主力,其他人都不是不能取代的。后面的队伍,打球没有任何战术,教练也不在乎输赢,这些人可以看作是甲队的预备队,谁的技术提高、还能继续长高长壮,就升上去。阿森也看明白了,球队需要能代替小西的替补,在他累的时候能够有人上场帮他顶替一阵让他休息(当然小西最好还能再长高一些)。需要更稳健的中锋(最少两个),另一个在场上能接应小西的后卫,一个费彻的候补大前锋,一个三分神射手。而且好的篮球队员需要具备的身体素质是身高、强壮、速度快,然后是努力练习。虽然其他在甲队的同学也并不完美,也不是不能被取代,但却不一定必须由阿森去取代不可。



如果看过我以前写的校园生活小学篇的网友,大概会记得小学踢足球分组的事。当时阿森的足球水平也不差,怎么样也不应该把他分到丙队,但事实就是如此,没办法。跟白人比起来没有明显的优势,光是跑得快,控球能力也不行,踢球也没有灵性,没有必要给他这个机会上好一点的队。因为上去了,也不可能让球队的实力有一个根本性的提升。不过当时是小学生,他的一个华人同学如此说,分组的史老师讨厌亚洲人,所以你没法进好队。我当时还帮老师洗白了。一来种族性的话题我没法跟十岁的他讲得太深入(容易变得偏激),二来小学的教练其实都是平时给他们上课的科任老师,跟哪个老师心里有疙瘩、平时上课闹矛盾都不好,小孩子心里藏不住事。而且我觉得人不可能要什么便宜都占尽,老师在篮球的分组上也给了他机会的。在小学,一年还见两次班主任和各个科任老师呢,跟老师打个招呼,套个近乎混个脸熟,老师喜欢,让小孩运动进个好点的队似乎也不是难事。但是进了中学就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我的做法也跟小学不一样。这一次,我就没有帮教练洗白找借口,直接说了三个原因:一、教练不喜欢你,或者说也不喜欢亚裔、有故意打压之嫌。二、人们有偏见,普遍认为亚裔运动能力不佳。三、你的确是没有特别好,尽管你认为自己能进甲队,但将你分在乙队也并非不可以。我之所以这么做,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 教练跟科任老师是分开的,我们家长平时根本跟教练说不上话。别说教练,就连导师一年都只能见个五分钟,其他科任老师更是一概见不到(有需要学生自己跟老师约见,家长插不上手),能对运动队产生什么影响?加上他年纪渐长,有些事情应该慢慢懂,现在跟他把道理说透了,虽然不容易,但迟早都要明白的,这也是人生中肯定会面临的挫折,特别是生长在这种移民国家,这是作为少数民族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不是回避不谈、粉饰太平它就不存在,对于中学生,我也没必要还把他当小孩子保护得那么好,早点抛弃天真,才能长大。对于这些终年不见的教练,我也不怕得罪他们,在背后说他们种族歧视无伤大雅。我用林书豪的经历来鼓励他。作为一个华人,在篮球的世界里本身就容易受到歧视,林书豪的身体素质和技术不比一些黑人球员差,但总得不到跟黑人球员一样的待遇,就在他七场连胜制造“林来疯”现象的时候,( 拳擊手弗洛伊德·梅威瑟對於媒體關注林書豪表現的現象,在個人的推特上表示:「雖然林是個好球員,但就是因為他是身為一名亞洲人而被爭相報導,NBA裡有許多黑人選手每晚比賽都能打出相同出色的成績卻不被注目。」— 摘自维基百科) 归根到底,就是因为他的人种问题,别人不需要任何解释,光是偏见就会觉得亚洲人的体能和爆发力不好。我跟阿森说,你在运动中感觉遭受到任何不公,就想想林书豪,再告诉自己,不要抱怨教练不给自己机会,如果自己只是跟别人差不多的好,或者只比别人稍微好一点点,那作为亚洲人你就是没有机会。你要么放弃,不想放弃只能努力再努力,比别人好得多得多的时候,你才拥有跟比你差得多的白人同等的机会(将来工作的职场潜规则我还没跟他说透呢,我认为目前还不是时候)。不要总是觉得自己不比双胞胎沃伦兄弟差(这是他意见最大的地方,因为他们其中之一甚至打得比他还不如),凭什么他们能留在甲队自己却沦为乙队替补。我说除非你的实力明显比甲队超过一半的队员好得多,才有可能在甲队中获得一个位置。这是不是不公平?当然是,可是你没有办法,这就是现实。一旦分组已成定局,也不需要再像祥林嫂喋喋不休了,你唯一的机会只有在每个学期刚开始分组的时候,用有限的时间和机会展示给教练看你的价值,如果还像从前那样躲在后面等人发现,一切已成定局的时候就为时已晚了。



当然了,大概有人会觉得我这么大费周章地跟小孩说这些没什么意义,只不过是初中生的篮球运动而已,加上也没想过猛推他往职业篮球发展(身高天生没优势,完全不可能)。要说没意义,许多事情更没有意义,比如为了争取进甲队而努力这种听起来挺傻逼的事。那天我看了整场比赛,除了费彻和小西是绝对的主力,其他小麦、大州、阿勤这几个明显有身高体型上的优势,还能保证上场的时间之外,其他一半的队员基本上就是整场坐冷板凳。上场了也发挥不了太大作用,就是搭个手传个球,没几分钟就换下来了。要是这样的甲队队员,在场上打球的时间还不如我们乙队的替补,就算每场都赢,也就是给表现抢眼的小西当个陪衬罢了,赢了也感受不到喜悦,因为那种荣誉基本上不属于自己。职业球员或许可以接受这个安排,毕竟看在钱份上,我们这种学生,给着一年几万的学费,顶着个甲队队员的名头,每次比赛上场跑个两分钟就下来,给人家当陪衬红花的绿叶是为哪般?很多孩子脑子转不过弯来。也难怪我看彼得(以前小学跟儿子同在甲队的同学)一直就不高兴的样子,每次来比赛,上场之前就是一个人抱着膝盖坐在场边看,也不跟其他人说话、也不赛前热身练习;沃伦兄弟第一场比赛的时候,父母爷爷奶奶全来现场助威,之后就消失了,估计看了一场发现自己孩子出风头的机会完全没有,很是失望。大州小学时是队长,上了中学现在连首发的位置都没有。我觉得这也是到了中学大洗牌的表征之一,至于跟孩子从篮球引申出这么多话题,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支持和开解孩子。认识到别人比自己有才,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这也是人生必须经历的过程。


评分

参与人数 4积分 +9 收起 理由
superbean + 2 看的我都快哭了,写的是真好
小小白虎 + 1 感谢分享
LAFISH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3-14 15:0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hlil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hlil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河の蓝桥 发表于 2019-2-12 15:26
我家从prep到今年就三年已经花了10万,外加校外各项花费,15万绵绵的出去了,娃连乘法表都背不齐全,唉 ...

教育需要学生家长学校三方共同合作。家庭教育占首位。花那么多银子,乘法口诀都背不齐,你说怪谁呢?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9-3-14 15: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cc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cc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ark

发表于 2019-3-14 15: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wordmic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wordmic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摘录一段从某篇文章中读到的内容:



升上中学之后,不但是新来的同学,就连从小学直升的同学,都面临着重新洗牌、重新定位的问题。每一个人都在努力适应新环境的过渡,其实家长在开头这几个月必须要更用心去了解孩子的情况,这个时期甚至或许不足三个月,孩子在学校形成的关系网有可能会影响他整个中学生涯甚至一辈子。刚入学的时候,孩子们都希望能交上朋友,尽快融入某个群体,这种需要是 “不惜一切代价的”。由于不熟悉新同学,跟各个群体的来往变得没有方向感,也许需要从一个群体转换到另一个群体、再到另一个群体,因为有一种迫切性,孩子认为自己并没有太多时间去慢慢了解别人,必须在开头几个月内(往往他们的错觉是必须在第一个学期内)就将需要来往的“朋友”定下来,他们会比较草率地跟一群也许并不那么符合自己性格或者价值观的同学玩在一起。正因为他们需要“不惜一切代价” 地融入,青春期又正是他们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同伴的影响就会变得举足轻重,有时父母辛苦多年给他们建立的价值观可能会轻易崩溃。



我从阿森身边发生的事情举例。因为篮球分队的原因,他认为沃伦兄弟中的弟弟哈利抢了他的甲队位置,于是跟他们交恶。本来他跟哥哥爱德华去年还是队友,关系挺好的,因为讨厌了,自然会怎么看怎么各种不顺眼。某天我说起彼得呆在甲队当板凳有些不高兴的样子,阿森跟我提了两点,一个是甲队的同学不喜欢跟彼得玩,认为他不是 a cool kid. 我说你们用什么来定义酷?他说运动好并且有一个Instagram 帐户;另一个是他看不惯爱德华对费彻和小西的狗腿态度,打球的时候讨好他们,千方百计非要跟他们在同一个队练习,这样跟着有技术的人就总能赢,别人就发现不了他技术差,不配留在甲队了(附上不屑及轻蔑的表情)。我说,不要让别人的标准轻易地定义你自己。比如特定的一个小群体的人认为酷的事情,如果你不认同,并不需要跟随或者强迫自己去做,我们只做自己喜欢、能让自己开心的事。这几个打篮球的男孩子觉得玩 Instagram 的人才酷,你对这个没兴趣,更喜欢打游戏,你就继续跟打游戏的同学玩,不需要为了跟几个打篮球的同学凑近乎、做朋友而强迫自己做不喜欢的事,这样是浪费时间,也不能给自己带来快乐。至于跟从打得好的费彻或者小西,这样能让你进入甲队吗?不能,唯一能让你升入更好的队伍的方法是自己变强,队伍的组成又不是他们说了算。总当别人的跟班,得到了什么?打得好的人能罩着你?你要是没有进步,他们能罩你一辈子吗?就算中学时代能罩着,大学呢?工作呢?还有,如果爱德华一直当跟班,人家看到他,只会想到他是小西的跟班,而坚持做自己的彼得,人家看到他,只会想到他是彼得。你愿意人家因为你是你,然后记得你,还是因为你是某人的跟班而记得你?而且在乙队打球也挺好的,你有更多打球的时间而不至于一直坐板凳,又认识了另一群跟你价值观更相近的好朋友,包括刘易斯兄弟、史迪和安东尼。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既然已成定局,那就好好享受每一场比赛,利用好、打好每一分钟。



我非常感激学校给了阿森机会,让他在六年级下半年到中学的管弦乐团参加排练。当时他还是个小学生,乐团里多数是上了高中的大孩子,对他天然爱护和关照。今年上了中学,他走在校园里,时不时碰到认识的学长彼此打招呼,某次他的同学羡慕地说,怎么好像谁都认识你啊。感谢音乐,它作为媒介,给了他许多自信。也感激这些玩音乐的大孩子,对他的友善和照顾,且没有倚老卖老地欺负小同学,让阿森能顺利展开中学的旅途。


评分

参与人数 4积分 +11 收起 理由
新澳之旅 + 4 感谢分享
Yueliang123 + 3 感谢分享
goldenpool822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3-14 15: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玫瑰余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玫瑰余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好帖,留着学习

发表于 2019-3-14 16:3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xy121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xy121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妈妈的心态好是很重要的,有心态好的妈妈也会有心态好的孩子。

发表于 2019-3-14 20:2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jingyu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jingyu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感谢分享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9-3-15 10:2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ngelmylov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ngelmylov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wordmich 发表于 2019-1-11 11:38
您记忆力真好。我们拿到了一部分奖学金,这个月收到的第一张学费单上显示学费原价多少,奖学金打折百分比 ...

请问楼主这是哪个私校,刚好也在给high school的哥哥想转个私校.

发表于 2019-3-15 10:5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nemodor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nemodor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iger Mum!

发表于 2019-3-15 12:4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oldenpool82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oldenpool82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好帖!

发表于 2019-3-15 13:3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kyclou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kyclou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wordmich 发表于 2019-1-10 14:34
其实以前听许多人说,只有我们华人才特别在乎对教育的投资回报率,我觉得不是哦,鬼佬们跟我们其实一样一样 ...

好帖,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9-3-15 15: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海客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海客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仰天大笑 发表于 2019-1-12 13:18
谢谢大家的鼓励,借楼主一片宝地,多说几句:
我对孩子,一直是奖励为主,但也很早让他有时间概念;
3/4岁 ...

你好,请问背单词有啥网站介绍呢?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9-3-15 17: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hua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hua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wordmich 发表于 2019-3-14 16:02
阿森从四年级到六年级的小学时代一直是打甲队的比赛,一升上中学就惨被降为乙队替补。他不但对被降级不满 ...

这就是在教孩子resilience. 很棒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swordmich + 2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3-18 08:5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fbly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fbly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感谢分享

发表于 2019-3-19 13:3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ocha好腻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ocha好腻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主你好 花一周的时间看完了你的小学贴

本来我参观了一圈离家不近的私校 反而受限与距离 本想就让孩子待在家附近的公校了 看了你的帖子 深深感受你在教育孩子上花下的功夫 无论是心理上还是其他的支持上 给我产生极大的思考和方向 看来虽说私校只是提供更好的环境 更细致的老师 但有些文化传统要求公校还是不能与其比肩的 就像你说的 就是出钱给孩子去一所精英学校

想问一下 对于现在住址周围15-25公里范围外的私校是否要考虑呢 接送上面 如果碰上堵车一个小时车程都有可能

另外一般私校都是教会学校 每周有强制的教义课程 如果从k-12这样上下来 感觉对孩子来说非常洗脑 我们父母双方都是无信仰的 对于这个还是有些介意 不知道楼主对这方面有什么看法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swordmich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天马行空~

发表于 2019-3-19 14: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wordmic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wordmic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swordmich 于 2019-3-19 17:49 编辑
mocha好腻 发表于 2019-3-19 14:31
楼主你好 花一周的时间看完了你的小学贴

本来我参观了一圈离家不近的私校 反而受限与距离 本想就让孩子待在家附近的公校了 看了你的帖子 深深感受你在教育孩子上花下的功夫 无论是心理上还是其他的支持上 给我产生极大的思考和方向 看来虽说私校只是提供更好的环境 更细致的老师 但有些文化传统要求公校还是不能与其比肩的 就像你说的 就是出钱给孩子去一所精英学校

想问一下 对于现在住址周围15-25公里范围外的私校是否要考虑呢 接送上面 如果碰上堵车一个小时车程都有可能

另外一般私校都是教会学校 每周有强制的教义课程 如果从k-12这样上下来 感觉对孩子来说非常洗脑 我们父母双方都是无信仰的 对于这个还是有些介意 不知道楼主对这方面有什么看法.


谢谢 mocha mm 提的这个问题。

我个人觉得啊,15公里还好,25公里就实在有点远。我们家离学校就是 >15 < 20公里的范围,单程就算不堵车(早上很早回去参加活动的时候可以避开高峰),妥妥的40分钟,如果堵车一个小时的话大人小孩都难受吧,除非真的很闲。

至于宗教的问题,好像所有私校都有宗教背景,一年三万左右学费的学校,宗教气氛不是特别浓,对于招收的学生的家庭背景也没什么特别要求。我们家也不是基督徒。根据我小孩这些年的上学经历,宗教气氛不太浓的学校,课堂上不会刻意把教学内容跟宗教内容融合起来(比如文学、艺术),但会有宗教课(小学时是一周一次,中学时宗教和哲学课是选修的,七年级没有宗教课。一周一次的集会,一年一次 house service),年底会有圣诞节颂歌。有些活动强制参加(集会、service)。

我对儿子的观察,他在这种环境下四五年,没有皈依。虽然他参加合唱团,每次 service 都负责去唱颂歌。小学的时候,看过宗教课的内容,一般每个学期会侧重讲圣经里的一两个故事情节,然后将它跟日常生活中的事情结合起来,你姑且可以将其理解为思想品德课。house service 也一样,一年才举行一次,我上周去参加了,主题是 “犯错的艺术”,引用两段圣经里的故事说明犯错不可怕,从犯错中学习之类的,然后捐献(我没参加过这种聚会,身上没带钱,有点小尴尬)。小学时我去参观集会比较多,集会一般不跟宗教挂钩,都是说一下最近学校或社会上发生的事,然后给小孩品德教育一下,中学大概也差不多的内容(在公共场所要礼让、坐公交车要给别的乘客让座,因为你们年轻力壮,blah blah blah,对集会没概念可以参考一下哈利波特电影年终聚餐时校长邓布多的讲话,类似)。我想孩子愿不愿意皈依主要看人,还有看家庭,但我没感觉到从学校这边有任何信教的压力。大人自己也不是虔诚的佛教徒,有时候会去一下寺庙,也影响了孩子对基督教的态度。但是如果孩子想探讨这方面,我也会开放性地讨论,不觉得宗教的元素会造成家里任何不安。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7 收起 理由
Yueliang123 + 3 感谢分享
mocha好腻 + 4 谢谢奉献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