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也谈女儿的中英文教育(中) (2009-12-23) 爱吃糖的小猪 · 奥数学习之我见---(第1592层分享两段单簧管视频) (2014-6-17) scott.songgps
· 【参加活动】我的收藏-红酒,酒具,杯具 (2013-2-6) Gelen · <失乐园> (2013-1-5) 靠谱的不多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3094|回复: 34

[其他] 真是太震惊了,老板今天宣布辞职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3 13:5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NRE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NRE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平常老板对我我不错, 今天听到这个消息真是很难过。我们办公室最近风波不断,几个女同事不满老板背地里到HR那告了老板一状,一个准备跳到另一个部门,一个准备跳槽。没想到到竟是老板先辞职了。办公室的斗争还真是复杂。一朝君王一朝臣以后也要考虑考虑自己的出路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8-1-23 13:57 |显示全部楼层

同情

此文章由 sdly6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dly6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发表于 2008-1-23 13:5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买房子啊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买房子啊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是不是你老板对女同事施展咸猪手呀。

发表于 2008-1-23 14: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NRE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NRE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个没有任何可能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08-1-23 14: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月亮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月亮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对老板有什么不满?

发表于 2008-1-23 14: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NRE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NRE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是的,一个嫌去年涨的工资不高,一个是另外一个的死党。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8-1-23 14: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ansta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ansta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好可怜的老板,不过发现现在干什么都很难,什么工作都不是那么好做,不想我国内,天天都是开心快乐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08-1-23 14: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arys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arys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lanstar 于 2008-1-23 15:07 发表
好可怜的老板,不过发现现在干什么都很难,什么工作都不是那么好做,不想我国内,天天都是开心快乐


现在比以前好的也很多阿。楼主在国内的工作想必不错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发表于 2008-1-23 14: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丹儿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丹儿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有人在的地方就有人际关系,权力斗争,都一样。

发表于 2008-1-24 08:2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urplem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urplem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政治无处不在。。。。。。。。。。

发表于 2008-1-24 08: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TFAU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TFAU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一直觉得办公室不能女人太多。不然事情总会变得复杂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8-1-24 09:2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rust2004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rust2004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难道女人都是小心眼

发表于 2008-1-24 09: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TFAU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TFAU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trust2004 于 2008-1-24 10:21 发表
难道女人都是小心眼

不是。 是心眼太多
Love is patient; love is kind; love is not envious or boastful or arrogant or rude.

发表于 2008-1-24 09: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足迹政治局常委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足迹政治局常委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HNREN 于 2008-1-23 14:54 发表
平常老板对我我不错, 今天听到这个消息真是很难过。我们办公室最近风波不断,几个女同事不满老板背地里到HR那告了老板一状,一个准备跳到另一个部门,一个准备跳槽。没想到到竟是老板先辞职了。办公室的斗争还真是复 ...


为什么女同事一告老板就跑路啊,呵呵

发表于 2008-1-24 10: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NRE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NRE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老板很气愤

发表于 2008-1-24 10:3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NRE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NRE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感觉他的决定很冲动,他在这个公司干了20年了,而其中一个女同事是跟了他10年的一手提拔上来的supervisor,他说没想到她竟然在后面捅刀子,感到被背叛,再也不想和她共事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8-1-24 10:36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的帖子

此文章由 VIP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VIP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既然她们俩都要走,怎么还有共事的问题?

发表于 2008-1-24 10:4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atto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atto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来职员还可以告老板的,学习了。

发表于 2008-1-24 11: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un-shin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un-shin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现在想想,从上学打part-time第一份工到现在上班,一直都在环境是90%以上女人的地方混,刚开始还有感觉,现在已经没感觉了

发表于 2008-1-24 11: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ulao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ulao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it's not easy to be a manager I suppose. Firstly, you worry about losing your technical skills and become unemployable once you lose your current job; Secondly, you may become an victim of a power struggle that wasn't really your war; And all the meetings, negotiations, talks, etc...

It takes certain personalities to be a good manager. Luckily, in OZ we don't have to, one can be an engineer happily well into his 50s or 60s. Hooray.

发表于 2008-1-24 12: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qiaoqia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qiaoqia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老板都走了,公司还有么?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8-1-24 13:1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NRE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NRE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里叫BOSS一般是指你的顶头上司某某manager,不是指公司的owner,那个叫director

发表于 2008-1-24 17: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西北农夫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西北农夫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女人啊......

发表于 2008-1-24 19: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innie_shaw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innie_shaw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ehe
哪里都有阶级斗争

想起过去在国内时;
大老板突然在去香港开完董事会后被宣告解雇了,
接下去就是群龙无首,5个VP都被迫辞职,那时候真叫乱。。

有点想念以前的大老板,人很nice,当年我和老公移民还是请他做的推荐;
英国人,01年时他也办了澳洲移民,在mosman买了house,
可惜老婆无法融入澳洲文化,最终去年搬回了英国;

所以说移民这事情不光是咱国人,鬼佬也不是人人都能适应的。

发表于 2008-1-25 00:2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urplem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urplem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个话题和女人无关吧,发点大摩的阶级斗争过来吧,资本市场弱肉强食无处不在,和男女没有关系:

http://cn.biz.yahoo.com/050430/16/9m3p.html
导语:一起历时8年的兼并,正在演变成一场历时8年的内讧,眼下的摩根士丹利正在忍受煎熬,而越来越多的机构正幻想收购这个金融大鳄


  文/《资本市场》张 锐


  今年3月28日召开的摩根士丹利年度股东大会与往年相比多了一层凝重与窒闷。

  会前,以大摩前总裁罗伯特?斯科特(Robert Scott)为首的8位前高管集体向公司全球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裴熙亮(Philip Purcell)发难,要求董事会撤换裴熙亮。4月初,“8人组”又向董事会提交了3封“弹劾信”。

  摩根士丹利(以下简称大摩)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一直牢牢占据着全球投行三甲的位置,然而这个金融大鳄,眼下却正忍受着“内讧”之火的煎熬。


  “8人组”逼宫


  “弹劾”裴熙亮的理由主要集中在公司的业绩和裴熙亮的领导能力上。2004年摩根股票表现不佳,没能在证券市场取得高回报;盈利增长劣于竞争对手;零售和投资管理业务在过去五年表现糟糕。其中一项数据是:过去五年中,大摩的股价下跌了34%,同期标准普尔投资银行分类指数只下跌了16%。而“造成这个局面压倒一切的原因,是裴熙亮作为CEO的失败。”

  “弹劾信”引起了董事会的注意,并在执行董事之间引发了争议。经过3次会议讨论后,董事会最终并未对裴熙亮采取行动。不过,董事会提出让他制定继承人计划。于是,裴在不久前宣布以两名联席总裁取代前总裁柳浩思(Stephan Newhouse)之位,而这两人一位是裴熙亮的忠实跟班、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斯蒂芬?克劳福德(StephenCrawford),另一名则是董事总经理兼债券、期货商品及外汇业务全球主管佐依?克鲁兹(ZoeCruz)。

  消息宣布的次日,另外两名接班候选人,机构证券及投资银行部总裁兼首席营运官潘伟迪(Vikram Pandit)和董事总经理兼全球机构股票部主管海文斯(John Havens)很识相地走出了大摩的大门。有人认为,潘伟迪和海文斯属于不同派系,不辞职也会被炒。这次人事变动在华尔街人士看来走得太远了。潘伟迪和海文斯有深厚的机构投资业务背景,他们所负责的股票交易和投资业务是大摩的主要盈利来源。潘伟迪更是大摩对冲基金和衍生产品业务的设计师。

  反对者很快以此为口实向裴熙亮展开了更加疯狂的进攻。他们在《华尔街日报》上刊登广告,谴责裴熙亮。斯科特在接受国家电视台CNBC电视频道采访时称,现在摩根斯坦利的经纪业务收入比2001年减少14%左右,重组成本高昂也影响了公司业绩。不仅如此,“8人组”还向大摩的大型机构投资者发出呼吁,敦促他们直接向董事会请愿,要求裴熙亮下课。

  让裴熙亮没有想到的是,在反对派的蛊惑下,4月中旬,大摩董事长乔?佩雷拉(Joseph Perella)和投资银行负责人特里?麦吉德(Terry Meguid)宣布辞职,这对裴熙亮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华尔街日报》报道评论说,“佩雷拉和麦吉德辞职是裴熙亮与一群股东争斗导致的最大恶果”。美林证券据此将摩根士丹利的股票评级从“买进”调降至“中立”,并表示,由于两位顶级银行家辞职,摩根士丹利蒙受了智囊流失损失。


  “摩根派”斗“添惠派”


  表面上看来,反对派向裴熙亮祭起的大旗是因为裴“领导无方”,但一份资料表明,自裴熙亮1997年上任以来,公司对股东的回报率高达258%,而同一时期标准普尔金融指数成分股的平均水平只有167%。而且,摩根士丹利几乎在任何一个领域的市场份额都在增长。因此,许多人认为,反对派与裴真正的矛盾可能来自于8年前的那场收购。

  1997年,裴熙亮的零售经纪公司添惠收购了摩根。这一桩被称为“给大象插上翅膀”的交易从一开始就饱受争议。一家是投资银行,一家是经纪公司,两家企业在公司文化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裴熙亮曾经工作过的麦肯锡认为,他们本不该费事去合并。

  从合并之日开始,“摩根派”与“添惠派”阵营的较量从未停止过,2001年一度达到高潮:作为华尔街最富传奇色彩的投资银行家之一的约翰?马克被迫离开服务了28年的大摩,这一新闻撼动了华尔街。许多人评价裴熙亮是个“小人”。任职于另一家华尔街著名投资银行的人士对媒体说道:“即使排挤掉了他的最大对手,裴熙亮也没有停止过他的动作。这几年,摩根士丹利高层都快被他换光了。”

  文化上冲突还集中表现在裴熙亮与大摩员工格格不入的工作方式上。那些毕业于“常春藤联盟”大学的摩根士丹利员工都希望老板和他们一起接听客户的电话,走下交易厅与投资者交谈;在周六晚上,他们希望裴熙亮也能加班,因为他们认为投资银行业务与零售经纪和资产管理业务不同,建立私人交际网络至关重要。但裴熙亮却认为没必要。裴熙亮的“顽固”让公司内的投资银行家们感到不爽。

  不仅如此,在“摩根派”的眼中,以裴熙亮为首的“添惠派”只不过是一群得势的暴发户罢了,最让他们不齿的是,裴熙亮是从管理顾问起家的,对于投资银行业务,他不过是个“棒槌”。 “摩根派”从未把裴熙亮当作摩根士丹利真正的掌门人。这其中还有一个原应。大摩希望借助添惠打入零售经纪和信用卡业务的目的并没有实现。目前,经纪业务只占摩根全部利润的6%,而投资银行业务占据60%。
上善若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

发表于 2008-1-25 00:3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urplem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urplem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趁火打劫者来了, 高层人事动荡之风将裴熙亮的地位推到了飘摇不定的状态。不过,华尔街投行人士分析,如果目前仅凭“8人组”的发难还不能一下字将裴击倒。裴熙亮也不是省油的灯,他在冷静接招的同时,也开始积极的反攻。

  裴熙亮最近同意分拆自己一手创办的Discovery信用卡业务部门,这是裴熙亮最有力也最漂亮的反击。Discover公司为全美第七大信用卡发行商,拥有5000万顾客和480亿美元资质良好的贷款,去年该部门创造了12.7亿美元的净利润。分析师估计该部门独立出来后价值100亿美元。Discover公司一直由裴本人掌控,此次改弦易辙,被认为是其压力之下的一次重大让步,而这将导致摩根士丹利发展战略上的重大转变。裴熙亮称此次剥离将使摩根士丹利更专注于证券事务。

  令裴熙亮引以为荣的是,在“8人组”发难不止的关键时刻,自己仍然得到了董事会的强力支持。市场反映出来的业绩也在给裴熙亮打气。不久前,根据市场数据发布公司Dealogic披露的信息显示,摩根士丹利2004年股票承销额雄居全球首位。而根据四月份出版的Institutional Investor杂志报道,摩根士丹利去年取代美林公司,成为全球资本总规模最大的证券公司。

  不过,现在断定大摩的人事震荡和裴熙亮个人的职业生涯危机已经过去还为时过早。华尔街投行人士的一致观点是,如果股东和投资者对摩根的不满持续,董事会也不能不有所考虑。从约翰?马克到斯科特再到柳浩思,裴熙亮已经在短短的4年时间内先后与三任总裁“翻脸”,如果历经了并购风雨8年的他至今还不能赢得摩根士丹利银行家们的忠诚,那他的最终出局不是没有可能的。

  摩根斯丹利一直以热衷于推动收购交易而闻名于世,但当今天的内部高层人事震荡被媒体抖落出来后,有关摩根斯坦利可能被他人收购的传言也出现了多个版本。

  据伦敦《独立报》报道,汇丰(HSBC)目前正在考虑以400亿英镑(合750亿美元)收购正处在困境中的摩根斯丹利。汇丰高层认为,这是一次“不可错过的良机”。汇丰控股董事会主席庞约翰一直锐意发展投行业务,手下成员还有部分来自于摩根士丹利的团队。汇丰控股的一些人士认为,摩根斯坦利的零售经纪业务部门与汇丰控股的相关部门可以互补。

  不仅如此,对大摩有所期望的还有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 Corp.)、花旗集团等。但分析师认为,大摩价格并不便宜,股价相当于2005年每股预估收益的12倍,市值约627亿美元,总资产约7754亿美元。因此,要吃下这个“巨人”并不容易。

更多请看: http://news.sina.com.cn/c/2005-06-28/18127070374.shtml

[ 本帖最后由 purpleme 于 2008-1-25 06:33 编辑 ]
上善若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8-1-25 00:3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urplem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urplem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潘伟迪先是成立自己的公司,然后被花旗看中,纳入旗下,成为掌舵。结局可以书写若干种

后续: 潘伟迪的出路

http://bi.icxo.com/read.jsp?newsid=156873
如果单凭“绝顶聪明”就能让华尔街从信贷紧缩的废墟中找到出路的话,那么,情况将会出现好转。

上周,花旗(Citigroup)任命潘伟迪(Vikram Pandit)为首席执行官。这位聪颖的策略师拥有电气工程学位,并属于商业领域中最具头脑的那类人。而在上个月,美林(Merrill Lynch)也任命约翰•塞恩(John Thain)为首席执行官。他同样是一位聪颖的策略师、拥有电气工程学位,而且也是商业领域中最具头脑的人才之一。

但是,光靠超群的智力来经营一家公司是不够的。对于花旗这样规模庞大、业务分散并处于困扰当中的企业来说,更是如此。潘伟迪与塞恩不同,他没有后者那种运营上市企业的经验。一些观察家质疑,他到底是否具备迎接这种挑战的合适技能。的确,很多人认为,不管对谁来说,花旗都显得过于庞大。他们还预计,过不了多久,潘伟迪就会被迫分拆公司。

一些人曾希望,能有一位闻名遐迩、个性出众的重量级人物来替代查克•普林斯(Chuck Prince)??律师出身的普林斯在苦苦煎熬了4年之后,上个月辞去了花旗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职务。潘伟迪的任命让他们失望。

50岁的潘伟迪坐在会议桌的另一头,和蔼可亲,魅力四射,给人印象殊深。但即便是他最好的朋友,也不认为他善于取悦大众。在他职业生涯的大半时间里,他都尽量避开聚光灯。在上周与分析师举行的首次电话会议上,他的拘谨表现令分析师们对他评价不佳。

一位股东表示:“我们需要桑迪•威尔(Sandy Weill)这样的人来再次调动场面。他可不是这样的人。”桑迪•威尔是普林斯的前任,在上世纪90年代通过一系列交易一手打造起花旗王国。

威尔认识潘伟迪已有15年,而他本人表示,自己对这项任命感到“非常兴奋”。尽管花旗股价今年大幅下跌,但威尔仍然拥有上亿美元的花旗股份。比起多数人来说,花旗更与他利益攸关。“他是能让大家团结在一起的合适人选。他能让花旗重回正轨,重新成为全球金融服务业的领袖。”对于潘伟迪缺乏零售金融服务方面的经验,威尔并不感到担心??虽然花旗集团的利润有一半以上都从零售业务中产生。

另一位相信潘伟迪能胜任的人,就是他的父亲尚卡尔(Shankar)。这位84岁的前制药公司高管上周对《印度时报》(The Times of India)称,他的儿子向来不负所望。“他是个聪明孩子。上学时,他在班里总是第一。”

潘伟迪生于印度那格浦尔,16岁离开印度,远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求学。他在拿到第一个学位后,又继续攻读了金融学博士,之后在印第安纳大学(Indiana University)当教授,直至进入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

潘伟迪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期间,拉吉尼希•梅赫拉(Rajnish Mehra)曾经是他论文委员会的委员。梅赫拉表示,当时分配给潘伟迪的,是他们所能找到的最难的题目之一:不同家庭的递归竞争均衡。“我们当时不知道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就给了他,而他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梅赫拉回忆道,潘伟迪不只是“极其聪慧”,而且还极其乐观。“他看起来确实显得自在适意。”朋友们说他现在还是这样。有一位朋友说:“他比我认识的任何华尔街人士都更为心智健全。”这其中的部分原因在于他幸福的家庭生活。他的妻子斯瓦蒂(Swati)也出生于印度,他们育有两个孩子,都已经十来岁。

他的父亲称:“他是个心地非常质朴的人。他从生命里的简单事物中获取快乐,而不是玩高尔夫之类的东西。”纽约的小报最近报道说,他以178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中央公园西路上的一所公寓,而这所公寓原来的业主是演员托尼•兰道尔(Tony Randall)。朋友们说,这类报道让他很受伤。

当潘伟迪2005年从摩根士丹利辞职时,几乎没人能预测到,仅仅过了两年,他就开始经营全球最大的公司之一。摩根士丹利当时进行了一次管理层调整,潘伟迪没能获得仅次于裴熙亮(Phil Purcell)的“二把手”位置,于是辞职。裴熙亮当时担任摩根士丹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此举引发了一场围绕裴熙亮领导权的争斗,结果导致他在3个月后宣布辞职。

潘伟迪在摩根士丹利供职22年。在此期间曾与他共事的同僚们对他褒贬不一。他的事业极为成功,尤其是在经营摩根士丹利的证券业务方面。但在他最后几年担任机构证券业务部门负责人时,其他一些管理人士抱怨他决策不力,不愿冒险。后一项指控在今天听来着实空洞,因为在冒险投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方面判断失误,已经导致花旗和美林(Merrill)等银行出现数十亿美元亏损。

潘伟迪的仰慕者同样否认了对他判断能力的批评。曾任美国总统乔治•布什(George W. Bush)经济顾问委员会(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委员的格伦•哈伯德(Glenn Hubbard)表示,他是“我在商届和学术界遇到过的最聪明的人之一,他有教授风范,但还没有到不会决策的地步。”哈伯德如今是哥伦比亚商学院(Columbia Business School)院长。他补充道,身为哥伦比亚大学校董的潘伟迪“善于协作,喜欢和别人共同掌权”。

摩根士丹利许多前任管理人士对潘伟迪都评价极高,其中包括裴熙亮。裴熙亮相信,潘伟迪在花旗能够“胜任挑战”。另一位前管理人士表示:“他是位了不起的策略师,也是一位盘究细节的实干家。”

摩根士丹利的一些高层同事对他信心十足,跟随他离开摩根士丹利,建立了一只对冲基金。这只基金不是十分成功。据报道,今年早些时候,普林斯以8亿美元收购了这只基金,主要就是为了得到潘伟迪。他很快就将潘伟迪提升为花旗机构业务的主管。

潘伟迪的一个最大仰慕者是美国前财长罗伯特•鲁宾(Robert Rubin)。鲁宾已在花旗董事会呆了8年,是这次潘伟迪获得任命的主要幕后推手。尽管花旗近年来存在巨大的抵押贷款问题,资产负债状况走弱,人才不断流失,但鲁宾坚持认为,它仍然有“金融服务领域最好的一手牌。”

潘伟迪基本没有透露他将如何打这手牌。他已承诺要重新审视花旗所有的业务。一些投资者希望,这或许会导致花旗大规模处置资产,乃至拆分。但可能的情况是,潘伟迪将保持花旗的完整。

威尔承认,如果管理不当,他打造的花旗集团就没有意义。“但是如果管理得当,花旗集团的创立就意义非凡。潘伟迪具备这种能力。”

[ 本帖最后由 purpleme 于 2008-1-25 01:36 编辑 ]
上善若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

发表于 2008-1-25 02:2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干物女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干物女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每个人都是为了利。LZ的老板不可能简单的由于下属告状就辞职了。抑或是有了份更好的工作,或者是不得不走了。

发表于 2008-1-25 05:2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urplem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urplem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再来看裴熙亮的出路:
http://finance.sina.com.cn/leade ... 7/16331840674.shtml

大肆培育亲信 强人裴熙亮被逼下台的内在逻辑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7日 16:33 《中国企业家》

  如果没有相对完善的治理机制,在摩根士丹利内部培育了亲信若干的强人裴熙亮断难下台

  在经过几个月的缠斗之后,6月13日,摩根士丹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裴熙亮的一纸辞职信宣告了他在这场公司控制权争夺的内战中的失败。带着高达6230万美元的辞职退休金,裴熙亮离开了他掌控了8年的摩根士丹利。

  其实,摩根士丹利的这场内部控制权争夺战的种子早在1997年它和添惠的合并中就已经埋下。作为华尔街投资银行代表的摩根士丹利和以经纪业务为主的添惠公司的合并,在评论家的眼中好比是“白雪公主”和“下里巴人”的结合,是在“四季酒店”内出售“汉堡王”。两家在企业文化、员工安排上存在巨大差异的公司,日后的矛盾必然会产生。

  今年3月以来,相继有55名精英辞职离开了摩根士丹利,这包括公司最高管理委员会的5名成员。而以摩根士丹利前总裁罗伯特·斯科特为首的八名高管组成了“八人集团”,并以股东身份发表了一封“弹劾信”,要求董事会解雇裴熙亮。由此,摩根士丹利的内战升级。

  我们关注的,是这场公司内部控制权争夺过程中各方的权力制衡机制。(见附图)当由摩根士丹利原有高管组成的“摩根派”对以裴熙亮为首的“添惠派”表现不满时,他们能够依赖的机制包括两个:辞职或者弹劾。辞职能够给裴熙亮为首的“添惠派”带来很大压力,也会给董事会带来压力。而当辞职不能给裴熙亮为首的“添惠派”带来实质影响时,“摩根派”转而通过弹劾来实现自己的目的。他们以股东的身份,发表自己对现有高管的不满。当董事会没有支持他们的要求时,“八人集团”通过诉诸媒体来获得更多的支持,并游说大型机构投资者,通过机构投资者给董事会施加压力。当摩根士丹利的业绩表现不佳时,机构投资者被游说打动,董事会当然受到很大压力,而裴熙亮的离职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这样,即使裴熙亮精于权术运用、并培育了自己的亲信,但是在董事会的压力下,只得黯然离去。

  这场内乱之所以能够如此快速地解决,如下要素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市场解决了原高管辞职的后顾之忧,使得他们的辞职威胁是可以置信的。例如,当摩根士丹利的美国股票现货业务负责人与另外7位管理人员辞职后,马上跳到了德意志银行旗下的德银证券。其次,完善的资本市场是公司股东作出准确的判断的依据。由于新经济泡沫破裂、由于合并后公司业务没有很好整合、由于公司人力资源的流失、由于公司第二季度预期利润的下滑,摩根士丹利的股票价格一直在下滑,投资者能够得到的回报不断降低。这样,机构投资者对目前的管理层出现不满,他们被“摩根派”游说所打动也是情理之中。再次,独立的董事会是此次内战快速结束的重要原因。在摩根士丹利董事会11名成员中,有9名是外部董事,只有2名是内部董事。这样,独立的董事会能够保证决策的独立性。在投资者的压力下,即使裴熙亮贵为公司董事长兼CEO,即使裴熙亮在摩根士丹利内部扶植了大量亲信,但是在投资者的压力下,董事会依然做出了独立的决定,让裴熙亮辞职。

  这样,在2005年的仲夏,摩根士丹利给我们上演了一场标准的美式公司治理的战争。在这场控制权争夺战中,摩根士丹利博弈各方在一个相对完善的公司治理的框架下,运用最优策略展开博弈,达成了博弈的均衡结果:裴熙亮被“摩根派”驱逐、最终被董事会遗弃,但得到了丰厚的退休金。华尔街对这个结果是非常满意的,在裴熙亮宣布请辞之后,大摩的股票立即大涨2.67美元,达到52.55美元/股,涨幅达到5.4%。

[ 本帖最后由 purpleme 于 2008-1-25 06:31 编辑 ]
上善若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

发表于 2008-1-25 07:4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enbe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enbe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带着高达6230万美元的辞职退休金, 啧啧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