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辣旋风--四川自贡名菜 - 冷吃兔 (2011-12-20) crystal0617 · 康康的日记本 -(P28,L813-电梯在1楼) 3月10日 Blairgowrie 我再也不想来了 (2009-6-28) 胡须康
· 六一儿童节的礼物,珍珠白 HONDA CRV VTI-S 2.4L AWD 提车 (2013-6-1) zqfall · 我的bucket list之二——Overland Track (完) (2020-3-8) shine_on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2231|回复: 23

学数学 [复制链接]

退役斑竹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10-27 20: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icks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icks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今天教儿子数学,
10减2等于几啊?
8
哦,不错
那么16减8呢?
嗯~~~
怎么啦?
爸爸,我能不能把袜子脱了?
啊????

评分

参与人数 6积分 +25 收起 理由
旋木 + 8 好可爱啊
缓缓 + 5 哈哈
zjrlisa + 3 孺子可教也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10-27 20:5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eepdeepse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eepdeepse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人家才多大啊,你就教人家这么高难度的数学,能不脱袜子吗!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2013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10-27 21: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olongsh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olongsh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发表于 2011-10-27 21: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嘟嘟宝贝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嘟嘟宝贝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娃多大呀

发表于 2011-10-27 21:2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ennifer_lf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ennifer_lf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能不能教得有情调一点呢,比如说我女儿小时候喜欢糖果,我所有的数学题都是用糠果来发问的,从“妈妈早上给你一粒糠,下午再给你两粒,晚上有几粒啦?”到复杂一点的“早上给5粒,中间吃了3粒,下午又给4粒”之类,我想孩子会在头脑里想象着数那些糠果,很容易理解,这些我都在她两岁前完成了,不费力气,连除法也是这样教的,比如问她“有10个糠果,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得几粒”找5个物件当人,再拿10个糠果先给每人发一个,有多的再发一轮,直到发完,数一数每人得了几个就是了,孩子容易理解,大人也容易操作。其实简单数学就在生活中。分数我就直接拿个蛋糕来操作,也是容易得很。

另我记得女儿小时候做16减8会先用10减8再加上6来算的,她觉得这样简单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linkspeed + 1 牛娃16-8=10-8+6

查看全部评分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1-10-27 21:4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lvp1234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lvp1234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G当年一个苹果加两个苹果什么的教了小儿子半年还是不开窍,想着都四五岁了,国内的小朋友都会乘法口诀表了,你这连数手指都不会,心里急死了。结果某天他忽然开窍了,直接就心算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10-27 21:44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dickson 1# 帖子

此文章由 catherin0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atherin0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可是16-8用手指头就够啊~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10-27 21: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们当初脱袜子脱到kindy快结束的时候,看得我心都凉了

退役斑竹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10-27 21:4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icks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icks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jennifer_lf8 于 2011-10-27 22:29 发表
能不能教得有情调一点呢,比如说我女儿小时候喜欢糖果,我所有的数学题都是用糠果来发问的,从“妈妈早上给你一粒糠,下午再给你两粒,晚上有几粒啦?”到复杂一点的“早上给5粒,中间吃了3粒,下午又给4粒”之类,我想孩子会在头脑里 ...


你这个不行, 考试时候没有道具怎么办?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linkspeed + 1 最好直接给糖数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10-27 21: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ai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ai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才多大点小人!玩着玩着就开窍了,别跟国内的激素娃比!

退役斑竹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10-27 22: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icks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icks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D妈妈 于 2011-10-27 22:45 发表
我们当初脱袜子脱到kindy快结束的时候,看得我心都凉了


我们这个也快KINDY结束,刚懂脱袜子呢,以前还没关心过这个问题,总觉得学校会教的,任其自然吧。这倒好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1-10-28 08: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nkspee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nkspee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先用道具,通过具象运算,然后再进入抽象运算。
聪明的小孩也就是过程短一些。数学天赋差一些的时间要久一点。

如果家长不知道这个过程,就会直接要求数字运算,
甚至把数学变成背诵口诀表。

事实上孩子还是经历了从具象到抽象的发展过程,
但是一开始他反应不过来。所以就变成“开窍”这种说法。

这种短时间巨大变化的开窍,在外界能够比较好配合
孩子学习进度的时候,是可以转变为长时间缓慢变化。

不光是加减,十进制的进位,退位,都最好先用实物方式演算。
数学方面的教具很多很多了。还有实物演算2元方程。
我给闺女买的拼图就有这个功能。我琢磨了半天没弄明白。

有一种说法特别强调具象运算的重要性。
具象演算是否经历的充分和以后的计算粗心细心有关系。

就是说假设有2个聪明的小孩。一个直接上口诀表,很快他就会算了
另外一个进度慢一些,让他用棍子数啊数。最后他也会算了。

在将来需要进行速算(50题100题计时)时,后面那个正确率会比较高。
这个说法我没有观察证据。就是听说而已。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1-10-28 08:4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nkspee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nkspee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自己的孩子,我特意不去教他口诀表,并且阻止家里人去教她背口诀表。让她去用数实物来进行加减计算,期间过程大约有几年时间。
然后她自然过度到心算。

这样的做法有一个小缺点,因为她的心算是自己过渡的,
所以她一开始不用凑十法计算,而是凑她自己记住的那个加法。
比如7+9,她用8+8,而不是10+6。

这个问题导致她在学校速算速度无法提高很快,
我们发觉以后,我打印了几张速算题,都是3个 个位数相加,
其中2个可以凑成10的。这样调整一下就可以了。

这件事以后我不再迷信什么自然发展论调,自然发展是需要的,
但是自然发展会有很多破洞。有的洞可以不在乎,有的洞需要补1补

进位退位的概念依然是用实物演算,演算玩,不做口算要求。
这样她从5岁进kindy开始演算进位退位,大概玩到1年级
开始才建立比较牢固的概念。这事我记得比较清楚,因为我
用冰棍做的教具。

乘法也是用冰棍做的教具。我做了10个1,10个2,10个3
都用胶带纸捆起来。她做乘法3x4就是拿4个并列粘在一起的3根棍
然后加起来。加不起来就1根根数。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summerlee + 2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退役斑竹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4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5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10-28 08: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trick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trick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加减乘除不是学校里教教就可以了吗?
原来这里的家长都早教啊,呵呵。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1-10-28 08:5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nkspee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nkspee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呵呵,我这个不叫“早教”,
早教是指孩子还是迷离蒙瞪,大人就教啊教。

我这个叫“跟进”。她说饿了要吃饭,我就给一点,
我最多是多放点好吃的,诱惑一下。
她上钩不是我的问题,是她馋嘴

[ 本帖最后由 linkspeed 于 2011-10-28 09:56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patrickzhu + 3 哈哈哈哈哈还是你牛

查看全部评分

退役斑竹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4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5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10-28 08:5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trick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trick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D班现在也混亲子班啦?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10-28 09:25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linkspeed 13# 帖子

此文章由 fzt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zt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冰棍方法好。乘法就是几个几的问题。

发表于 2011-10-29 20:1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ummerle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ummerle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linkspeed 于 2011-10-28 09:40 发表
我自己的孩子,我特意不去教他口诀表,并且阻止家里人去教她背口诀表。让她去用数实物来进行加减计算,期间过程大约有几年时间。
然后她自然过度到心算。

这样的做法有一个小缺点,因为她的心算是自己过渡的,
所以她一开始不 ...

学习了

发表于 2011-10-29 20: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众禾土生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众禾土生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ARK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1-10-30 10:1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nkspee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nkspee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都是蒙氏教具的,我买不起只好自己山寨了,而且偷懒的山寨。

家里如果有工具,而且有人爱木工活,可以去bunnings买木料打造。
全套蒙氏都可以做。做完了可以很自豪,因为一套专业的要卖上万RMB

发表于 2011-10-30 13: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ifiwo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ifiwo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唉,加减乘除这东西,3岁学着辛苦,4岁学着恼火,5岁要脱袜子,6岁要数棍子,7岁开不了窍,,,,10岁可以轻松学会了吧。一般华人父母不会那么放任自流总会操心点孩子的文化学习教育的,所以不用那么早早的焦虑吧。嗯,也有可能大家都是在这发个贴焦虑着玩儿的,私下里没那么发奋图强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linkspeed + 1 看来全世界100年教学研究都浪费了。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10-30 14: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fifiwoo 于 2011-10-30 14:01 发表
唉,加减乘除这东西,3岁学着辛苦,4岁学着恼火,5岁要脱袜子,6岁要数棍子,7岁开不了窍,,,,10岁可以轻松学会了吧。一般华人父母不会那么放任自流总会操心点孩子的文化学习教育的,所以不用那么早早的焦虑吧。嗯,也有可能大家都是在这发个贴焦虑着玩儿的,私下里没那么发奋图强吧。

10岁来不及了,要考OC了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1-10-30 19:4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nkspee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nkspee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10岁可以轻松学会了吧。

等待大脑生理上的发展,然后去相对轻松的完成某个任务是一种办法。
鬼佬经常说的not ready。但是日常生活里,这句话的意思已经被误解为
“can't do anything"

not ready源自对皮亚杰的阶段理论的误解,因为阶段理论的”阶段“名词,
让人觉得阶段没到就干啥都白费,非等等到阶段跳跃了以后才可以做。
其实他不是这样的意思。他仅仅表达了孩子的认知过程是呈现阶段性的
发展,并且我们的教学应该贴合孩子的认识过程。并不是说我们必须
傻等阶段的到来。

如果家长不愿意做什么,那么能够有那样的心态去耐心等待
也是不错的。

但是不能 即不愿意用正确的方式去教孩子加减法,
又同时去责备孩子太笨太傻。

发表于 2011-10-31 07: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印度洋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印度洋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数学有啥学的,还不如跟你学摄影。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