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流浪澳洲》之虎妞家的野外厨房——P3 更新 适合旅行中采购的果蔬 (2010-5-4) Tiger_Karen · 疯跑,疯跑,厉兵墨马,挑战自我!(2013墨尔本马拉松贴)(比赛结束!恭喜顺利完赛!请关注我们的成绩!) (2013-6-28) 疯跑
· 来聊聊乔布斯的传记吧 (2011-10-30) JuJu · 世界杯征文,世界杯与我 (2010-5-29) tld128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3452|回复: 46

[评书论文] 闲话《六祖坛经》 (《行由品第一》完 #33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4 16: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kip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kip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闲话《六祖坛经》      
   

    《六祖坛经》,又名《法宝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是根据唐朝一位不识字而悟性极高的佛教禅宗六祖惠能祖师的口述,由他的弟子法海集录而成的一本中国白话文的佛经。它不是一本让人绞尽脑汁的学究之作,而是出自于一位真修者的肺腑之言,其中的每一句, 每一字,都能让我们见到惠能祖师修行的每一个脚印,也可体验到那是由佛性流露出来的智慧心语,所以经文本身很清晰易读,容易了解,它摒除了一切文字障碍,直至人心,开启了自性顿悟法门之先河,提升人类内在精神之价值。“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这个见性成佛的顿悟法门,使中国思想界进入了一个新的旅程,越过了人生实用的范围,走进了形而上的新天地,也震撼了整个世界。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来下种,无性亦无生。”自从惠能六祖以后,禅宗摈弃了深山古庙的小乘修行,开启了在家修行的先河。“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疑问品第三,无上颂》这段话何等的平易近情,把中国的儒道思想融入到佛教的修行当中,这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修行方法,跟让国人容易接受。《六祖坛经》是一本外佛内儒的实践哲学,将佛家的思想中国化,儒家化,使中国的佛学挣脱了印度佛教的藩篱,奠定了中国特色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禅学,实为后世进德修业者必学的经典之一。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惠能祖师一生的伟业影响了整个佛教的宗风,也给后代立下了成佛的信念。纵观中国佛教历史,有大才华,大能力,大胸襟的高僧大德,不下百千人,但是这些大德者的言论能称得上“经”的,也就只有惠能祖师一人的《六祖坛经》而已;其他人的佛学理论,也只能冠以“论”,“述”,“解”罢了,由此可见《六祖坛经》地位之高,其境界可以和《金刚经》,《法华经》,《维摩诘经》相媲美,其说理处不为传统佛学教义所束缚,而用东方人的思维方法来阐述,更让我们容易领悟。

     六祖虽然是个樵夫出身,但他的言论,和老子,孔子,孟子,庄子一样,都世世代代影响着后进的修行人。所以道行的高低, 不是以出身的贵贱,学问的好坏和时间的长短,以及在社会上的地位和权势,来作为衡量的标准,而是从自己的心性所启发出来的,虽然六祖不认识字,但是他八个月就明心见性了,同样成就了一代的宗师。这更验实了六祖所讲的:“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身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现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钱穆教授(字宾四,1895—1990,著名科学家钱伟长之叔父)曾经这样讲过,“身为中国人,要复兴中华文化,起码要读九本书,而立志于进德修业者,实乃肩负有复兴中华文化之重责大任。”《六祖坛经》就是九本书其中之一。


[注]钱穆教授所推荐的九本书:
儒家:1.《大学》;2.《中庸》;3.《论语》;4.《孟子》;
道家:5.《道德经》(老子);6.《南华经》(庄子);
理学:7.《近思录》(朱熹);8.《传习录》(王阳明);
佛家:9.《六祖坛经》。

[ 本帖最后由 skipy 于 2011-4-24 21:3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8积分 +56 收起 理由
sandyman + 3 精品文章
芝麻绿豆 + 4 精品文章
大成若缺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轩盈墨客墨盈轩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4-14 16:43 |显示全部楼层

《行由品第一》 正文

此文章由 skip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kip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时,大师至宝林,韶州韦刺史与官僚,入山请师;出于城中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法。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二十余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时作礼,愿闻法要。大师告众曰:‘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善知识!且听惠能行由得法事意。’
惠能严父,本贯范阳,左降流于岭南,作新州百姓;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
时,有一客买柴,使令送至客店;客收去,惠能得钱,却出门外,见一客诵经。惠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遂问:“客诵何经?”
客曰:“金刚经。”
复问:“从何所来,持此经典?”
客云:“我从崭州黄梅县东禅寺来。其寺是五祖忍大师在彼主化,门人一千有余;我到彼中礼拜,听受此经。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
“惠能闻说,宿昔有缘,乃蒙一客,取银十两与惠能,令充老母衣粮,教便往黄梅参礼五祖。”
“惠能安置母毕,即便辞违,不经三十余日,便至黄梅,礼拜五祖。”
祖问曰:“汝何才人。欲求何物?”
惠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水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
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
惠能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利?”
五祖更欲与语,且见徒众总在左右,乃令随众作务。
惠能曰:“惠能启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未审和尚教作何务?”
祖云:“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看槽厂去。”
惠能退至后院,有一行者,差惠能破柴踏碓。
八月余日,祖一日忽见惠能曰:“吾思汝之见可用,恐有恶人害汝,遂不与汝言,汝知之否?”
惠能曰:“弟子亦知师意,不敢行至当前,令人不觉。”
祖一日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火急速去,不得迟滞;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轮刀上阵,亦得见之。”
众得处分,退而递相谓曰:“我等众人,不须澄心用意作偈,将呈和尚,有何所益?神秀上座,现为教授师,必是他得。我辈设作偈颂,枉用心力。”
诸人闻语,总皆息心,咸言:“我等已后依止秀师,何烦作偈?”
神秀思惟:“诸人不呈偈者,为我与他为教授师,我须作偈,将呈和尚,若不呈偈,和尚如何知我心中凡解深浅?我呈偈意,求法即善,觅祖即恶,却同凡心,夺其圣位奚别?若不呈偈,终不待法。大难大难!”
五祖堂前,有步廊三间,拟请供奉卢珍,画楞伽变相,及五祖血图,流传供养。神秀作偈成已,数度欲呈,行至堂前,心中恍惚,遍身汗流,拟呈不得;前后经四日,一十三度呈偈不得。秀乃思惟:“不如向廊下书着,从他和尚看见。忽若道好,即出礼拜,云是秀作;若道不堪,枉向小中数年,受人礼拜,更修何道?”
是夜三更,不使人知,自执灯,书偈于南廊壁间,呈心所见。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秀书偈了,便却归房,人总不知。秀复思惟:“五祖明日见偈欢喜,即我与法有缘;若言不堪,自是我迷,宿业障重,不合得法。”圣意难测,房中思想,坐卧不安,直至五更。
祖已知神秀入门未得,不见自性。天明,祖唤卢供奉来,向南廊壁问,绘画图相,忽见其偈,报言:“供奉却不用画,劳尔远水。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留此偈,与人诵持,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
令门人炷香礼敬,尽诵此偈,即得见性,门人诵偈,皆叹善哉。
祖,三更唤秀入堂,问曰:“偈是汝作否?”秀言:“实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会慧否?”
祖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凡,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其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汝且去,一两日思惟,更作一偈,将来吾看;汝偈若入得门,付汝衣法。”
神秀作礼而出。又经数日,作偈不成,心中恍惚,神思不安,犹如梦中,行坐不乐。
一复两日,有一童子于碓坊过,唱诵其偈;惠能一闻,便知此偈未见本性,虽未蒙教授,早识大意。遂问童子曰:“诵者何偈?”童子曰:“尔这獦獦不知,大师言,世人生死事大,欲得传付衣法,令门人作偈来看。若悟大意,即付衣法为第六祖。神秀上座,于南廊壁上,书无相偈,大师令人皆诵,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
惠能曰:“上人!我此踏碓,八个余月,未曾行到堂前,望上人引至偈前礼拜。”
童子引至偈前礼拜,惠能曰:“惠能不识字,请上人为读。”
时,有江州别驾,姓张名日用,便高声读。惠能闻己,遂言:“亦有一偈,望别驾为书。”
别驾言:“汝亦作偈,其事希有!”
惠能向别驾言:“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
别驾言:“汝但诵偈,吾为汝书。汝若得法,先须度吾,勿忘此言。”
惠能偈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书此偈已,徒众总惊,无不嗟讶,各相谓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时,使他肉身菩萨。”
祖见众人惊怪,恐人损害,遂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众以为然。
次日,祖潜至碓坊,见能腰石舂米,语曰:“求道之人,当如是乎?”乃问曰:“米熟也未?”
惠能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云:“汝为第六代祖,善自护念,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听吾偈曰:
‘有情水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
祖复曰:“昔达摩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若传此衣,命如悬丝,汝须速去,恐人害汝。”
惠能启曰:“向甚处去?”
祖云:“逢怀则止,遇会则藏。”
三更,领得衣钵,五祖送至九江驿,祖令上船,惠能随即把橹。
祖云:“合是吾渡汝。”
惠能云:“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惠能生在边才,语音不正,蒙师付法!今已得悟,只合向性自度。”
祖云:“如是,如是。以后佛法,由汝大行矣。汝今好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说,佛法难起。”
惠能辞违祖已,发足南行,两月中间,至大庾岭逐后数百人来,欲夺衣钵。一僧俗姓陈,名惠明,先是四品将军,性行粗燥,极意参寻,为众人先,趋及惠能。惠能掷下衣钵,隐草莽中。惠明至,提不动,乃唤云:“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
惠能遂出,坐盘石上。惠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惠能曰:“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
明良久,惠能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惠明言下大悟。复问云:“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否?”惠能云:“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
明曰:“惠明虽在黄梅,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师也。”
惠能曰:“汝若如是,吾与汝同师黄梅,善自护持。”
明又问:“惠明今后向甚处去?”
惠能曰:“逢袁则止,遇蒙则居。”
明礼辞。
惠能后至曹溪,又被恶人寻逐,乃于四会,避难猎人队中,凡经一十五载,时与猎人随宜说法。猎人常令守网,每见生命,尽放之。每至饭时,以菜寄煮肉锅。或问,则对曰:“但吃肉边菜。”
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避。”遂出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因二僧论风幡义,一曰风动,一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一众骇然,印宗延至上席,征诘奥义,见惠能言简理当,不由文字。
宗云:“行者定非常人,久闻黄梅衣法南来,莫是行者否?”
惠能曰:“不敢!”
宗于是作礼,告请传来衣钵,出示大众。
宗复问曰:“黄梅付嘱?如何指授?”
惠能曰:“指授即无,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
宗曰:“何不论禅定解脱?”
谓曰:“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
宗又问:“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
惠能曰:“法师讲涅槃经,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如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阐提等,当断善根佛性否?”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
印宗闻说,欢喜合掌,言:“某甲讲经,犹如瓦砾;仁者论义,犹如其金。”
于是为惠能剃发,愿事为师。
“惠能遂于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惠能于东山得法,辛苦受尽,命似悬丝,今日得与史君官僚僧尼道俗同此一会,莫非累劫之缘?亦是过去生中,供养诸佛,同种善根,方始得闻如上顿教得法之因。教是先圣所传,不是惠能自智。愿闻先圣教者,各令净心。闻了,各自除疑,如先代圣人无别。
一众闻法,欢喜作礼而退。

[ 本帖最后由 skipy 于 2011-4-20 16:06 编辑 ]
轩盈墨客墨盈轩

发表于 2011-4-14 17:3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kip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kip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神秀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惠能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前后的两首偈,其实阐述的是修行的一个过程和最后的境界,其实不可把它们分割开来。太强调神秀的,就会着相,只在修身,不求明心见性(五祖对神秀说:“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凡,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其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太强调惠能的,也会頑空,一味要明心,不能做到“禅心需在尘中净”。

唉!这也不是,那也不是,该咋办? 难啊....难啊....

还好,《心经》上是这样讲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 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也就是说只有“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才能“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最后才能到达那“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诸法空相”的最高境界。

[ 本帖最后由 skipy 于 2011-4-20 16:05 编辑 ]
轩盈墨客墨盈轩

发表于 2011-4-14 17:3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kip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kip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弱弱问一声:有人喜欢聊这个话题吗?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大成若缺 + 2 支持LZ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4-14 17:4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angwulong197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angwulong197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六祖坛经》相当于金刚经的简化,平民版,一般人配合,2本一起读,效果不错,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skipy + 2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4-14 17:5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kip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kip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yangwulong1978 于 2011-4-14 16:47 发表
《六祖坛经》相当于金刚经的简化,平民版,一般人配合,2本一起读,效果不错,


很有见地!
高人呀
轩盈墨客墨盈轩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4-15 10: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angwulong197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angwulong197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还是末学,不过,可以给你些建议读金刚经的。

1.每次要读至少三遍。。读的不够,感应很难出的来。。
2.读3000遍以上。。去业力。

3.不要有分别心。很多人都是研究金刚经的经注,,是要研究,但是,不是主要的,因为,我们不是搞经教的。是实修。
所以,保证前,2步的前提下再研究一下,,江味农的经注,,,很好。

4.读经文的时候,不要敢时间,要在没人打搅,安静的情况下读。
5.不要抱着求神通的想法去读,那样是没的神通,感应出来的。。世人多半修佛是为了修6神通,但是,神通只是末技,有师兄原来修到天眼通,结果,洋洋得意,起了分别心,开始求财,最后 双眼失明。

6.金刚经不是什么人都能修的,如果一段时间没感应就换适合你的经文。

佛法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佛法是修的。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9 收起 理由
liyuefu + 3 谢谢分享,赞叹
amon54 + 6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4-15 12:4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kip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kip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yangwulong1978 于 2011-4-15 09:25 发表
佛法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佛法是修的。


是的.
佛法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功夫,那就是“信受奉行”这四个字
轩盈墨客墨盈轩

发表于 2011-4-15 13: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rilin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rilin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skipy 于 2011-4-14 16:38 发表
弱弱问一声:有人喜欢聊这个话题吗?


不好懂!估计没人喜欢,曲高和寡!

实话实说,不会打击你的积极性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skipy + 1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翠盈

发表于 2011-4-15 14:08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skipy 8# 帖子

此文章由 kiddyzhe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iddyzhe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IKE TO HEAR WHAT YOU THINK...  + POINTS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skipy +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退役斑竹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发表于 2011-4-15 21: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ig_beas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ig_beas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八百年前看过……现在已经忘光了-_-b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skipy + 3 可是北宋时的高僧?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4-15 22: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lstr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lstr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看来我读《金刚经》最是个不认真的了。都是在上下班的火车上读的。呵呵。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skipy + 1 那也好过没有啊!“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嘛

查看全部评分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1-4-15 23:3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ni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ni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如何修炼密宗?

发表于 2011-4-18 15:08 |显示全部楼层

《行由品第一》1 只求作佛

此文章由 skip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kip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六祖惠能,俗姓卢,祖籍范阳(今河北省涿县)。生于大唐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圆寂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惠能自幼丧父,家境贫寒,三岁的时候死了父亲,凭借砍柴卖柴来侍养母亲。
  
偶然的机会,在客栈听到客人口诵《金刚经》,一听到经文后,他的佛性顿开,便立下了寻求佛法的决心。慧能安置了母亲,经过一个多月的路途跋涉,龙朔元年(公元661年),来到黄梅县,参拜五祖。
   
一场充满智慧的问答开始了。
   
慧能初见弘忍,弘忍便问他﹕“你是那里人? 来这里求取什么 ?”
慧能回答﹕“弟子世岭南人,来到这里不求其它,只求作佛。”
弘忍听了仍随口直问慧能,言语锐利,看慧能如何做答,说﹕“你是岭南人,又是没开化的蛮夷。哪里能作佛! “
慧能回答:“人出生虽有南北,佛性却没有南北。蛮夷的身体尽管与和尚不一样,佛性又有什么区别呢?”
  
慧能这一句话,便显示了慧能的佛性。正如释迦牟尼佛讲的“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一样,不卑不亢地回答五祖的问话。
  
看似五祖弘忍的尖刻,惠能的顶撞,可是他们却是与心印心,不然的话,五祖让慧能随众人去做杂务,慧能哪能乐于从命,终日舂米,干得欢快。要换是常人,一定不会接受的......从他们在八个月以后的一次对话中,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五祖一日忽然会见慧能,说道:“我见你是可造之才,唯恐有人害你,于是不再跟你说话。你知道我的意思吗?” 慧能说:“弟子也知道老师的意思,不敢到随便到老师那里去,使人不知道这件事。”因为当时,五祖已有神秀、慧安、智诜等十大杰出弟子,五祖听到慧能讲的:“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就知道慧能佛性更高,便想把衣钵传给慧能,但唯恐这样反而害了慧能。
  
欲知慧能如何胜过神秀,登上六祖宝座,把佛教发扬光大,且听下回分解。

[ 本帖最后由 skipy 于 2011-4-18 14:1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sandyman + 3 谢谢奉献

查看全部评分

轩盈墨客墨盈轩

发表于 2011-4-20 16:56 |显示全部楼层

《行由品第一》2 佛光乍现

此文章由 skip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kip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有一天,五祖弘忍把众弟子叫到跟前,对他们说道:“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世上的生死是件大事,你们整天只是念经拜佛,那只能得到来世的福报;不能了悟自己的佛性,那样是不能超脱这生死轮回的苦海。如果本性迷失了,福报如何拯救你们?)(这话和惠能的“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的观点一致)”就让众弟子各自凭自己的悟性,做一偈帖呈上来。如果悟得佛法精意的,就可得到衣钵,成为禅宗六祖。  
  
众弟子听了训示,退到后面,大家议论纷纷,觉得代师教授大家学佛法的上座神秀最厉害,想想自己的佛学修养都在他之下,就把责任推在神秀的身上。 
   
这下可苦了神秀,作成偈后,几度想呈给五祖,但每走到堂前,心中恍惚,遍身汗流,欲呈不得。前后四天,十三次呈偈都没有成功。因为他心里很忐忑:呈偈的用意在于求法,就是善的;如果只想觅得祖位,那就是恶的,和常人抢夺圣位没有什么区别?如果不呈偈呢,最终得不到法位,头痛!头痛!最后,他半夜三更的,把偈贴到步廊内。
  
偈上所写的,就是大家熟悉的: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回到禅房后,神秀更是坐卧不安,直到五更。 
  
五祖知道神秀并没有达到佛明心见性的境界,没有了悟自己真正的佛性。五祖只好劝勉大众:“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凡是执着世间的所有相,都是虚妄的),但是按照这个偈修行,不能明心,也可修身,不会坠入三恶道(畜生,地狱和饿鬼),有大好处。” 
   
五祖三更把神秀叫进方丈房间,对他说:“你作此偈,只见佛身,未见佛性;只到佛的门外,未入佛的门内。”又跟他开示了一番。神秀又经过数日的思考,还是作偈不成,心中恍惚,神思不安,犹如梦中,行坐不安。在这里,我们看到五祖还是对神秀抱有希望的,他三更点拨神秀佛法,而神秀却没有领会五祖的意思,也没有到达佛学的最高境界。如果神秀彻悟,也就不会有六祖慧能的圣位了。

过了几天,惠能听到一童子从碓坊经过时唱诵神秀的偈,知道此偈未见佛性,就请童子引到五祖堂的偈前礼拜。慧能确实不识一字,就请人读给他听,这时候有江州别驾(别驾是指州刺史的佐吏),姓张名日用,便高声读偈给惠能听。惠能听了,就说:“我也有一偈,请别驾你替我写上去。” 张别驾说:“你都不识字,也能作偈?这种事很是稀有!”惠能回答说:“如果要学无上菩提,就不可以轻视任何一个初学者。地位低贱的人常有很高的智慧,而身份高贵的人也会有低下的智慧。” 
  
张别驾说:“你且诵偈,我为你书写。你如果得法,必须先要度我,不要忘了我说的这句话。” 
  
惠能的偈,大家也很熟悉: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惠能偈里所表达的,正如五祖教导神秀的:“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凡,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其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要证无上菩提,必须在当下见到自己的本心,了悟自身既有的如如不动的佛性,不生不灭。在二六时中,佛性自然显现,一切佛法运行自然也没有滞碍,一真一切真,实相无相,世间诸相都不离自身佛性,亦在佛性之中。不生不灭的佛性,即是无上菩提的大智慧,你如果认识到这个见解,即觉悟到了无上菩提的本身佛性。)” 


写完这个偈后,徒众读过无不惊讶,互相议论到:“奇哉!真是不能以貌取人,怎么来寺没有多少时间,难道他就是肉身菩萨吗?” 
  
五祖见众人惊怪,恐有人加害惠能,就擦了偈,说:“也未见佛性。”众人都巴不得认为是这样。

为何五祖这般做作,且听下回分解。

[ 本帖最后由 skipy 于 2011-4-20 16:0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sandyman + 3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轩盈墨客墨盈轩

发表于 2011-4-20 21:5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unchk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unchk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有人看过' 八戒说禅' 吗, 主要讲坛经的. 深入浅出, 很风趣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4-20 22: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iddyzhe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iddyzhe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不能超脱这生死轮回的苦海

发表于 2011-4-20 22:45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yangwulong1978 7# 帖子

此文章由 flyingy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lyingy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求 江味农的经注。
谢谢!

发表于 2011-4-20 23: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成若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成若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来大师傅都在这里,赐教了。有个问题想问,究竟什么才是本性?是天生的性情?还是隐藏在自己心里尚未明了的性情?如果说自己的性格比较直爽火爆,那这是不是自己的本性呢?还是说参透佛理之后自己原还有别的性情?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skipy + 1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4-21 10: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angwulong197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angwulong197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大成若缺 于 2011-4-20 22:01 发表
原来大师傅都在这里,赐教了。有个问题想问,究竟什么才是本性?是天生的性情?还是隐藏在自己心里尚未明了的性情?如果说自己的性格比较直爽火爆,那这是不是自己的本性呢?还是说参透佛理之后自己原还有别的性情?


不要执着哪个是你的本性。。哪个都是你,但是,哪个都不是你的本性。你的本性只有你自己悟到。
这就是我空的境界。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skipy + 1 本性是原来的你,性情是现在的你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4-21 14:22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大成若缺 19# 帖子

此文章由 skip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kip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电,我们看不到,但是电灯没电发不了光,机器没电工作不了,看不到的并不是不存在;

灵性,我们也看不到,但“性在人在,性去人亡”,人活着,是因为灵性存在于我们的肉体当中。

可现在的人,一味只为着身体的享受,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忘记了我们“人之初,性本善”的良心本性。

人在世的时候不能做好,受审判的是人的灵魂,是地狱也好,是无底的火坑也好,等待的都是罪灵。无怪乎《孔明碑文》里这样讲“不用去,不用来,二人合穿一双鞋,活的背着死的走,死的反将活的埋。”活的真的,是灵性,死的假的,是身体,身体不能为善,受罪的是灵性。就因为这样,修行人才会注重“借假修真”。

灵性本来圆融无碍,落到这世间,历世的轮回,身体受酒色财气的熏染,而玷污了灵性,灵性外层的污染物,就是灵魂,这就是我们因果报应,轮回受苦的种子。

灵性在佛家喻为“摩尼宝珠”,它“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也如六祖所讲的“本来无一物”,也就是通常讲的“本性光明”。而人哇哇落地的第一声,它进入了身体,而身体受人心作用的影响,受外在的引诱,才有了我们的性情脾气,反过来,人的贪嗔痴蒙蔽了本性,让“摩尼宝珠”蒙尘,而入六道轮回。“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在性心身修行的三个层次中,旨在修身和修心。

我们听到或是看到别人在危难当中,我们会同情他们,生出恻隐之心,慈悲心,这第一念,就是我们的初心,我们的良心本性。有的人是直接去帮助他们,有的会在心里想着“虽然......但是....”,这时,各人的反映不同,这是人心作用,性情使然。性情不是本来的我的本性,而是现在的我的脾气,受环境,心情,好恶的影响,对不同的人事物,相信一定有不同的态度。

不知这样讲可让你明白?大家讨论讨论。

[ 本帖最后由 skipy 于 2011-4-21 13:57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6 收起 理由
trilina + 3 我很赞同
sandyman + 3 谢谢!

查看全部评分

轩盈墨客墨盈轩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4-21 14:4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andch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andch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多聊点实证吧。喜欢听。喜欢这类话题。
口头禅,没意思。

发表于 2011-4-21 15: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angwulong197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angwulong197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实修后才能感受的到,感应的到,,如果佛法当哲学来学,是没太大用的。

每个层次感应到的东西不一样的。。

你只要发真心,菩萨是会给你提示的。

我刚开始也不信,毕竟受过很多年无神教育。
我在街头捡到本金刚经。我回家,我心里想着,菩萨给我点提示吧,如果佛法是真的,在15分钟内下雨,给弟子点提示,我会一辈子受持金刚经。
结果迷迷糊糊的,就下雨了。

以后的就不说多了。

多实修。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liyuefu + 3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4-21 15:1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kip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kip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handcho 于 2011-4-21 13:46 发表
多聊点实证吧。喜欢听。喜欢这类话题。
口头禅,没意思。




上面的同学讲得好:

原帖由 yangwulong1978 于 2011-4-15 09:25 发表
佛法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佛法是修的


可是不了解自己的心,那可不好修,要直接一步到位,是很困难的。

记得《非诚勿扰》2里面的一句话:活着就是一种修行。要实证很多,可各人的生活环境都不同,所以,各人的功课都不同,那叫“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真正你经历过,你才能了解。

简单的方法:用慈悲心,感恩的心对待我们的生活中的人事物!难吗?很容易讲。易吗?很难做到!

[ 本帖最后由 skipy 于 2011-4-21 14:2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trilina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轩盈墨客墨盈轩

发表于 2011-4-21 16:35 |显示全部楼层

《行由品第一》3.衣钵传人

此文章由 skip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kip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第二天,五祖悄悄来到碓坊,见惠能人矮体廋,腰上绑着一块石头在舂米,就赞扬道:“求道的人,应当像这样啊,为法忘躯!” 
  
五祖问惠能说:“米舂好了没?” 
  
惠能说:“米舂好了,只是欠筛一筛。”(意为:我已准备好了,就欠师傅指点了。) 
 
于是,五祖用佛杖击碓三下就离开了。惠能马上领会了五祖的意思,三更半夜入五祖的卧室。五祖用袈裟遮围,不让别人看见,为他讲说《金刚经》。五祖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听了这句话以后,彻悟万法,不离自身佛性。遂对五祖说道:“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五祖知道慧能已经悟了佛性,就对慧能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不识自身具有的佛心,学法没有长进增益);如果认识了自身佛心,显现了自身具有的佛性,那你就可以称得上是大丈夫、天人师、佛。” 
  
  
五祖说:“你成为禅宗第六代祖,要善于自护佛念,广度有情人,把佛法传播下去,不要让它断绝。听我的偈说: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意思就是说以后要让佛法在有情的在家善男信女当中阐扬。  
  
五祖又说:“昔日达摩大师,初来传教的时候,因为当时的人们还不能信服,因而传此衣钵,把它作为信物,代代相承。但佛法是以心传心,每代的传人都是自悟自解。自古以来,佛与佛之间只传佛体,师与师之间秘密传付心法;这衣钵之物容易引起争端,到你为止,千万不可再传给别人。如果再传此衣钵,则生命就如挂在悬丝上。你现在必须迅速离去,要不然恐怕有人害你。” 
  
就这样,在半夜三更,别人都不知道的情况下,五祖把心法和衣钵传给了惠能。惠能带着衣钵,由五祖把他送到一个叫九江渡口。五祖让惠能上船,惠能随即拿起桨要开船。 
  
五祖说:“应该是我来渡你(过河)。”惠能说:“迷惑的时候老师度我,醒悟后便该自度。“渡”与“度”音虽然一样,可含义却不同。惠能生在偏僻的地方,读音不准。现在承蒙师傅教授佛法,已经得悟,以后就得在佛性方面自度。”  
  
五祖说:“那好,以后佛法,就由你来广为传播了。你现在离去,一直向南,不可急着向别人传授佛法,否则佛法就难以广布宣导。”  
  
六祖惠能一路南下情况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本帖最后由 skipy 于 2011-4-21 15:36 编辑 ]
轩盈墨客墨盈轩

发表于 2011-4-21 19: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成若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成若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yangwulong1978 于 2011-4-21 09:24 发表


不要执着哪个是你的本性。。哪个都是你,但是,哪个都不是你的本性。你的本性只有你自己悟到。
这就是我空的境界。


这是不是说佛是我,魔也是我?人的很多行为其实只在一念之间,但显现出来的结果却大相庭径。我个人的理解是人真正的本性只有一种,既是上天授予你的,所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而其他的性情是受周围的影响而从你的真性情里演变出来的,只是形式不同。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觉着对本性比较好理解一些。不知道对不对?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skipy + 2 spot on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4-21 19: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成若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成若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再问个问题,什么是真实修?五戒十善?还是论经悟道?具体怎么修啊?

发表于 2011-4-21 21: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angwulong197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angwulong197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大成若缺 于 2011-4-21 18:11 发表
再问个问题,什么是真实修?五戒十善?还是论经悟道?具体怎么修啊?



坛经云“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性,当知此经功德无量无边”。
      只是持颂《金刚经》者多如牛毛,而真正从《金刚经》中荐得金刚心者几稀?
  今将师兄们关于持颂此经的心得略汇总一下。归结起来,持颂《金刚经》后,不能契入佛之正受的原因至少有以下几个:
      〈一〉持颂此经每次颂读量不够是颂《金刚经》不能相应的主要原因。需得每次连读三遍,此经之威力方能显现。于此三遍之中,一遍与一遍不同,不如此颂者绝对难以体会个中滋味。
     《金刚经》,虽仅十页多的字,但据末学了解,一些同修体会到的心得是——虽于日复一日的遍遍念颂之中,觉悟常生,但此经之启发作用源源未绝,即便颂过二千遍尤不能吃透个中妙义,概叹此经不可思议也。吾师亦劝人颂此经满三千遍,可消种种业障,入如来真实义。
      我个人粗浅地认为,学佛人不但方法要对,要得要领,而且用的功夫也要够才具备理行合一的条件。
     〈二〉怀着紧张的心情持颂。有些朋友颂经之时,一种情况是,因时间紧迫,心中有事牵挂,在颂读过程中,不能放松;第二种性况是,在颂读过程中,常有人、事打扰;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人颂此经要图快,心情急躁,就过于执着了,就会紧张。
      这样便导致颂读后身心有不适之感。长此以往可能会引起身心不调,与《金刚经》之使众生远离烦恼的本意背道而驰。似此,方法不对,虽然精进却无所获益反成伤害,实可怜悯!故大需着意安排空闲无扰的时间,放下万缘,轻松畅读为重要要诀,可免徒劳无功之失。
      〈三〉求神异。见性者必然深明平常心是道。乃至于圆证菩提者,亦只是不废度生之志的同时,在市井人群中过正常人的日子而已。比如我们的导师,在大彻大悟后未退休时照样在政府安守岗位,在家里一样做饭;五祖传法后,侍母至终;百丈禅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庞居士曰“神通并妙用,运水与搬柴”....举不胜举。皆开示了万法自然,毫无奇特。佛性人皆有之,本来如此,世出世间法,究竟无二。只于日常生活中彰显无为大用罢了.
      古德言,成佛为复得本来而已,或曰如来者如其本来。显然以求神异之心来持《金刚经》是大错特错的。佛说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相,故知当恭敬与信心具足,以求心安的发心来持颂最为合适。何谓平常心是道?
     〈四〉以私智度量此经。《金刚经》之主旨是无念无住无相,已分明描绘出绝诸思议之境界.而我们往往会下意识地去试图理解经文的意思,一句一句地思考,一句一句地解.结果,分别心起,执于经意,就有我法之对立。分别心念如浪翻滚,绝难契合无念无住无相。
      末学认为此经非不能解,而应该在真修实证的过程中,于自证量中自然悟得。那是要从此经中得其精髓——金刚心,然后下大决心来作自我洗漱心灵的功夫,在不断地提升自已的过程中方可体证得到的。非凭主观思考解会能得,非于此经中得髓者莫能知之。
      综上所述,末学认为当调正发心,如法坚持持颂此经,日久必功不搪捐!金刚经的妙用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我们举几个比较现实的事实:
      业障轻者,持颂此经连续三遍,合经反观,即时荐得本来面目.
      业障重者,初时读不快,读不顺,且常怀睡意。持之以恒颂读后,心结渐消,身心越发轻安,烦恼渐少。时候一到,持经后反观自心,亲见本来人,何谓无念无住无相了然无疑。
      许多初持颂者反映,读经时有诸多过去杂念显现,其中有很多是过去身语意所犯错误。若能不理杂念,继续读完经文,三遍后合经反观,杂念就在刹那间消失,了无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颂经过程中的杂念会越来越少。这是业障渐渐清净之象。
      有些朋友,持颂此经时,阴气排出,连打哈欠,过后舒适无比。导师说阴气是导致种种不适的原因,今得以排出,身心即得调和。有些人持颂此经后,偶有被人轻贱之事,若心常低谦,坦然承当,则正如经中所说“为人轻贱,先世罪消”,此是殊胜感应,切莫以为障碍而多生抱怨。过后果然体会无罪一身松。
     《金刚经》具调正心态,扶正知见的作用。持颂不缀者,许多因心理状态问题引起的身体或心理的疾病很有可能渐渐痊愈。于诸多持此经者中,因使心态安祥无恼,而身体调和安康、容光焕发者大有人在。
       持颂久矣,随着内心的尘垢渐消,人亦越发轻松安乐,于外在干扰渐能不动自在,言语及面相调和,能亲和众生,人际关系得以改善。惟,修行人当常见自已过,方可与道相当。但凡有心不安之时,当习惯于自省改正,才可使正法坚定。
      但能持颂不断,不久于念念之中能辨别正误。当下所思、所言、所行稍有不对,心即不安。乃至对于过去的所思、所言、所行,只要能回忆起的,往往都能明鉴其是否合乎正道,是否正确。如此便能亲切地觉知因果律的存在,便具备了明鉴因果于心念之间的正见。若能明鉴因果,知错即于佛前忏悔,则可有力地消业障及去除日后修行的障碍。
      虽仅使心地得以清净,然而因能消种种执,则生种种慧而蕴涵于本心,则能于佛言祖语逐渐通达。虽不执于法,而得法之精髓。若保任无失,定慧圆明有分!
      若习净土者,以此法持颂《金刚经》,因得与佛心极近之现量故,念佛号相应程度大大加深,将对于念佛者加速实现夙愿有极大帮助。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大成若缺 + 1 谢谢奉献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4-21 23: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lstr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lstr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记得《心经的智慧》里有讲参悟便把禅放到每天生活中去。吃穿住行中。而不要把其作为一种很刻意的修为。不知道,这是不是给我这个懒人一个很好的偷懒的借口。呵呵。。。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发表于 2011-4-21 23:0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andch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andch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yangwulong1978 于 2011-4-21 14:01 发表
实修后才能感受的到,感应的到,,如果佛法当哲学来学,是没太大用的。

每个层次感应到的东西不一样的。。

你只要发真心,菩萨是会给你提示的。

我刚开始也不信,毕竟受过很多年无神教育。
我在街头捡到本金刚经。我回家,我心 ...

看来,你与金刚经有缘啊。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