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澳洲半年3份工 (2005-7-17) 童心的魔镜 · 很脆的芝麻薄脆 (2009-6-10) cctang
· 夏天衣柜鞋柜大整理,绣绣偶的XXYY (2008-4-14) 高西西 · 新足迹厨艺大展示:今天晚餐-小盘鸡,野山椒炒牛柳,韭菜炒蛋 (2008-12-1) bluesummer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1347|回复: 7

[信息讨论] 地震后日本经济能否翻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28 11: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olya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olya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地震后日本经济能否翻身?

日本经济自1990年以来,一直沉疴不起,其GDP基本上停滞,比香港更加不济。日本去年GDP估计为5.39万亿美元,被中国的5.9万亿美元超越,只能屈居世界第三。其实若考虑到物价的差别,以购买力平价(PPP)计算,日本早在2001年便失去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宝座。

现在日本地震灾情严重,基础设施损毁,但人力资本并无受到破坏,按照经济学原理,未来几​​年内GDP应有较亮丽的表现,情况有如二次大战后日本的重建,但规模及持续性会远远不及。

四大难题有待解决

地震过后,有媒体可能出于对遭逢劫难的日本人民的同情,把日本喻为「不死鸟」。日本经济当然不会因此次地震及核泄漏而全面崩溃,但若以为在短暂的因灾后重建带来的GDP增长过后,日本经济便可一洗颓风,摆脱20年来的困局,从此振翅高飞,却显然太过乐观。日本仍要面对四大难题:能源短缺、债务缠身、人口老化及民族性弱点。解决这些难题的方案仍未见出现。

众所周知,日本并非产能大国,但却是耗能大国,八成能源要靠进口。 2009年,日本人均耗电量是中国的2.4倍,人均石油消耗量是中国的5.4倍,天然气人均消耗是中国的11.2倍。一国的经济规模,与能源消耗量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日本要支撑起5万多亿美元的经济体制,就算如何努力环保,也要大量消耗能源。

最重要的洁净能源是水力发电,但日本的水力发电只占产电量的7.5%,微不足道。日本能够倚靠的,主要是进口石油、煤炭及天然气等碳排放高的能源,或是用核能发电。

碳排放造成污染,为发达国家人民所不喜。中国神州大地上空一片昏黄,日本经常批评,不会愿意接受自己国土的上空也是如此。太阳能及风力发电等方法,暂时仍远跟不上需要,日本除非愿意接受人口大幅缩减或GDP下跌两三成,否则只能更多地倚靠核能。

日本自1966年第一个核电站开始运作后,现在全国已有54个核电站,提供30%的发电量。鉴于世界能源价格上升,日本的计划是到2017年,核能可提供41%的用电量,到了2030年更可提供50%。若无这次地震海啸引起的辐射泄漏,日本对核能的倚赖程度极可能会愈来愈大。

但我们不可忘记,日本是地震频繁的国度,一年地震达1500次,在此多建核站,风险远较其他国家为高。日本在这次重大危机后,虽可检讨核电站的设施,加强其安全度,但人民的反核情绪增强却是不可避免。

如此一来,核能扩充计划不可能不受阻,日本只能进口更多能源,这对原本已在上升轨的国际能源价格,肯定会推波助澜,日本经济的增长,自然受到更大的制约。

能源价格上升又会激发更多的农作物被改用作生产生物能源,这又会推高国际的粮食价格。据日本政府的估计,2006年日本的食物自给率,按热量单位计算,只得39%(按市场价值算则有68%),其余的要进口。粮价上升又怎能不对日本的经济及民生造成更多困扰?

在长达20年的经济不景气中,日本政府的经济专家学艺不精,误以为可以靠凯恩斯式的扩充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不料饮鸩止渴,经济不见复苏,但政府大量开支却使它欠下巨债。 2010年,日本政府欠下的债务,超过12万亿美元,占GDP 225.8%,无论是绝对值还是占GDP的比例,都是当世第一,而且在可见的将来,欠债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地震所带来的破坏,更会使政府支出更加沉重,欠债加快上升。

巨债缠身政府难撑

这笔巨债等于要日本人民工作两年多,完全不消费,所有收入全部缴交给政府,后者才有能力清还债务。有说日本外汇储备之丰盛,仅次于中国而居全球亚军,可以抵挡一下欠债的压力。但2011年2月日本的外汇储备只得1.09万亿美元,与12万亿美元的欠债相比,差距太大,于事无补。

12万亿美元而且会不断增加的巨债会对经济带来多大的压力?现时日本公债的信贷违约保险(CDS)是每100万元借债要付1.25万元保险费,虽远低于希腊等违约机会极高的国家,但此等额外的信贷成本已绝非微不足道。日本政府财政上目前仍能撑下去,主要原因是所欠的多是内债,而日本人民过去增大量储蓄,所以有资金借给政府,从而不致使利率高企。

但全球的低息环境不会恒久不变,当日本人口继续老化,更多的退休人士不再赚钱储蓄反要吃老本时,利率便会被推高。假如利率将来达到5%的水平,政府光是每年偿还利息的开支,便等于GDP的11%以上,不削减其他开支及加税如何可以应付?日本政府面对此困局,再加上灾区重建所需的巨款,必要叹声:「怎一个愁字了得?」

日本是全球人口最老化的国家。日本人口的年龄中位数是44.8岁,亦即年过40也可被视作年轻人。在2011年,估计人口中23.1%的人年龄在65岁或以上,75岁或以上的也高达11.4%。在此种格局下,日本的「人口红利」早已过去,代之而来的是「人口赤字」,工作人口减少,需要扶养的人却增加,人均GDP的增长不容乐观(见本报今年1月31日拙作〈2012:告别「人口红利」迎来「人口赤字」〉)。

2000年时联合国曾有研究,认为日本若要解决「人口赤字」的困扰,便必须每年吸纳一百万的年轻移民或把退休年龄推至77岁。但日本外防甚严,不接纳新移民,77岁的退休年龄也是不切实际,所以日本的人口老化问题着实难以解决。

除了工作人口比例下跌外,人口老化的另一特征是国民的平均储蓄率下降。年轻人及中年人赚钱消费及储蓄,退休长者则消费过去的储蓄。储蓄率一旦下跌,社会可提供的信贷资金亦会减少,利率从而被推高。不但如此,少了储蓄,社会的投资率亦必会应声下降。日本在2009年投资率是GDP的20%,不算太低,但与2000年的25%及1990年的33%相比,却显然是在逐步下滑。投资率低企不利经济增长,此种因由,与港相似(见本报今年1月24日拙作〈香港近年经济为什么停滞?〉)。

地震及核泄灾难中日本政府处事虽然不济(甚至远及不上2008年四川地震时中国政府的高效率),但日本人民却是秩序井然,赢得不少赞誉。

日本人的守礼守纪律,在近年见惯无法无天礼崩乐坏的香港人眼中,自是亮丽的景象,但若据此便以为日本经济可翻身,只是不明白日本深层民族性弱点的皮相之见。

〈菊与刀〉揭示日本民族性


1944年,美国击败日本在望,政府为了制订未来「管治」日本的策略,邀请了著名的人类学家本尼迪(Ruth Benedict)研究日本的文化以作参详。本尼迪为此写了篇经典著作〈菊与刀〉(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 Sword),对日本人的民族性及社会都有淋漓尽致的描述及深刻分析,美国政府战后容许日本保留「天皇制度」及成功掌握日本数十年与此书实有极大的关系。此书的中释本甚多,可轻易找到,读者可自行评阅。

〈菊与刀〉第三章「各就其位」指出,日本人对秩序及等级的信赖程度之深,与西方人信仰平等自由可说是两个极端。社会中不同人等或国际上的不同国家都应有其各自的定位,金字塔下方的人民不应挑战地位较高的人物,行为必须符合适当的既定礼节或规则。

例如,日本人必须要懂得向谁鞠躬,而且必须知道鞠躬的程度,不同的场合都有不同的做法,不能乱来,否则便是无礼。为了传承此种文化,父母在子女的婴儿时期便已小心翼翼地按婴儿的头训练其鞠躬,初学走佬时的第一课也是学习怎样对家人的鞠躬。

不同情况下的鞠躬,只是体现日本人等级森严,下级服从上级的礼仪。想向父亲提意见的儿子被日本人认为等同一个想在头上长出头发的和尚,不为社会接受。此种文化,说得好听一点是各人各司其职,尊老护幼,社会和谐,但说得负面一些便是「见高就拜、见低就踩」。

引伸到国际层面上,日本在二次大战时早已把自己地位认作是接近世界顶峰,亚洲其他人民不服,等于不懂自己的位置,既然如此有违「人伦」,杀之不损道德,出现南京大屠杀的凶残行为也非不可解之事。至于美国,因为是战胜国,日本对之屈从,不敢逆拂,亦是符合日本人等级之见。

重视阶级碍生产力


由此观之,日本人的守礼守秩序有纪律的动力来源,正是其相信等级扬弃人人生而平等观念的独特民族性。日本人灾难前从容不乱,是因为相信政府会尽力挽救他们。此种民族性,或许已因欧风美雨的洗刷而被冲淡,但我的学生、老师、朋友与同事中都有不少日本人,据我的观察,〈菊与刀〉中的分析仍然有效。香港一些爱好平等自由的评论人对日本人的守纪律大加好评,从深层意义看来,是自相矛盾之事。

以上所说,并不带有价值判断。在灾难面前日本的民族性可助其克服困难,但在推动经济发展上,此种民族性却可成为其弱点。日本战后经济一度快速增长,部分动力来自当时的高投资率及能模仿欧美的科技。近年日本科技与欧美相比已不遑多让,不能再靠抄袭便要创新,但日本的「全要素生产力」却止步不前,反映日本的创新能力不外如是。太重视等级不敢挑战权威的民族很难有充沛的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的动力也不会足够。

过去被认作是日本成功基石的铁饭碗企业终身雇用制瓦解后,雇员失去精神领导,经济上便乱象纷呈。中国在同一时期也是打破了铁饭碗,但在无人当牵头羊的市场经济中,习惯于「乱」的中国人却能迅速地找到市场规律,适应能力及企业精神反倒比日本强得多。这也是未来日本经济增长会远慢于中国的原因之一。

作者为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系主任


http://www.hkej.com/template/dne ... amp;title_id=420048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3-28 11:1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angar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angar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觉得应该叫"恢复",没到"翻身"的程度

发表于 2011-4-5 08: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xiaoch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xiaoch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日本经济很难看到翻身的机会,今年。

发表于 2011-4-5 09:2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风林火山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风林火山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文章是啥时候写的?反正作者用的观念是二战时期的。地球在此之后又转了60年,显然作者没跟着一起转。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小熊猫 + 3 haha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4-5 14: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olya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olya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风林火山 于 2011-4-5 08:29 发表
这文章是啥时候写的?反正作者用的观念是二战时期的。地球在此之后又转了60年,显然作者没跟着一起转。

一个民族的文化可以歷久不衰,  同样如果有人对您说「儒家思想」, 您也可以说"这话是啥时候说的?反正講者用的观念是战国时期的。地球在此之后又转了2500年,显然作者没跟着一起转。"

[ 本帖最后由 Rolyat 于 2011-4-5 13:49 编辑 ]

发表于 2011-4-5 14: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icac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icac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会大力支持日本的支柱商业...

AV加油!!!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4-5 16:3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风林火山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风林火山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Rolyat 于 2011-4-5 13:42 发表

一个民族的文化可以歷久不衰,  同样如果有人对您说「儒家思想」, 您也可以说"这话是啥时候说的?反正講者用的观念是战国时期的。地球在此之后又转了2500年,显然作者没跟着一起转。"

当然不会,如果仅仅提起儒家思想就如此反驳肯定过分。但是别人在你面前评论中国人和中国一律套用儒家思想,中庸,孔孟,你烦不?虽然这种思想依然存在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脑袋里,但是你的所作所为全部依靠这种思想吗?你如果如此忠于孔孟,那就算我没说。如果你也不能,为什么日本人一定要手捧菊花腰挂战刀?
菊与刀我早就看过了。也算是认识日本人的第一站。后来的10年,才觉得,书是好书。但是就是学者的抽象研究。作为一个从没有去过日本的西方学者,这部书确实太值得赞美了。该书目的明显,帮助美国决定战后日本的命运。但是年代过于久远,书成60多年了。与今天具体的人,事脱节过大。可以用这个来认识抽象的日本和大和民族。用来理解现代日本就太牵强了。用60年前的书理解现在的日本和日本人,作者本人也不会赞同吧!

[ 本帖最后由 风林火山 于 2011-4-5 16:06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Rolyat + 4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8-10 13:3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ingfir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ingfir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hould be fine.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