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al结束,和mel的朋友聊天,突然觉得,不如,就去mel玩一下吧,于是搜好酒店,看好行程,冲去coles拿了两罐mother v8, 晚上10点, 星夜启程.
除去敷衍和应付的情节,平时多数时间也是一个人在路上,在学校,在这个城市,但是却从来没有过,一个人去长途旅行.漆黑的夜,闪烁的车灯,过了liverpool上了hume hwy之后,便没有太多的车辆.仗着初次半夜启程的新鲜感,开始的200公里并不算难熬,除开差点撞到一只蹦蹦跳跳的袋鼠.过了250公里,倦意就重得厉害,单调的视野,两条直线加前方的两盏后车灯,迷迷糊糊之间,全靠着平时的本能跟着前面的卡车.开了巡航之后,开车越发显得像一种条件反射.
漫长的一夜过后,在即将抓狂之际,抬头一看,远方的地平线已经显出了墨尔本CT的轮廓,mel,我来了.
稀里糊涂上了E.S hwy,貌似是叫这个名字,TAG被收了好几次钱,感觉方向不对劲了,找了个出口下去,burwood,离朋友家只有几公里了. burwood,应该是我在墨尔本接触的第一个suburb,下高速的第一感觉就是,好像旧金山的样子,笔直的街道,上上下下的山坡.随后几天发现,整个墨尔本的街道,基本都是东西和南北一路贯通到底的,非常容易辨别和记忆,对于我这样的外地人,两天之后已经可以不用GPS到处转悠了.路两边的停车线占了半条lane,那剩余的半条,到底是挤一挤凑合开呢,还是不让开呢.路上大部分都是实线,对于习惯了实线禁行,虚线可行的悉尼人来说,真是非常的令人困扰.还有就是tram,真的会有电车存在..和电车共用一条Lane,压着电车的轨道滑来滑去,一切对于外乡人来说都是这么新鲜.街道两旁的绿化率也非常高,感觉比悉尼那种,要么荒芜,要么茂密得和森林一般的绿化完全不一样.check in之后赶紧补觉,晚上去了神乐坂,很失望,发现了第一个墨尔本不如悉尼的方面.
第二天去金矿,有机会感受一下第一天睡眼朦胧中度过的维州的荒野.有点像回到十九世纪的美国西部,或者是WOW里的西部荒野.例行公事看博物馆,金矿小镇,淘到一点点金屑,放到瓶子里留作纪念.同去的朋友居然捞上来一块不知道是锡还是银的东西,RP爆发..回mel之后去了docklands的renzo,虽然和悉尼也许还有一定差距,不过基本也不会相差太远了.
一直觉得,看一个城市,不是去那些名路上推荐的top5 top10 attractions,而是慢慢地走过这个城市的角落,去体会她的脉动和呼吸,去感受她散发出来的那种味道.第一眼看到墨尔本的CT,就有一种非常眼熟的感觉,却又说不出来从哪里见过,到最后恍然间,仿佛觉得自己回到了杭州,只不过马路上没有那么多汹涌的人来人往.现在回想起来,马路两旁种的,也许就是国内司空见惯的法国梧桐.第三天匆匆扫完chadstone(居然有superdry),开始CT之旅.墨尔本街头的行人,和悉尼街头完全是两种风格,走路会慢很多,衣服的风格也没有悉尼那么时尚.更多的人还是Old school的打扮,女生们也是,没有悉尼的浓妆艳抹,清纯指数高出好几个级别.整个墨尔本,就,散发出一种悠闲散漫的味道,让你想要快节奏,也快不起来.相比较之下,悉尼这个魔都,真的是要相形见绌.除开美食和经济,想不出有任何胜出墨尔本的地方.城市规划则根本是永远无法追上,不过这也许也有天然地理条件的因素限制.
不知道墨尔本和悉尼,到底是哪个,才更符合australian的定义.我的感觉应该是墨尔本,在墨尔本的几天里,随时都会有发自心底的赞叹,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微小之处,这才是一座城市应该有的样子,这才是真正的澳洲.和墨尔本的清新淡雅比起来,悉尼更像一个历经风尘的女子,两种风格的城市,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爱好.
仿佛是相别了许久的恋人,一见墨尔本,就有着各种的熟悉感觉,到了离开的时候,却好像是,要和女朋友分别一样让人惆怅,从未对一座城市有着如此的感觉,真是相当困扰.
百思不得其解的turning right from left only,一转弯直接开进电车专用道,在电车相错的间隙之间作U turn,希望墨尔本人民能给予NSW牌照充分的理解- -..
如果UMEL能够争气一点,也许当初就不会选择悉尼,也许一切都会不同,也许今天还会在赞叹,悉尼的发达和现代化.
但是没有如果,墨尔本, jus love the way you are.
[ 本帖最后由 王尔德 于 2011-2-16 17:31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