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参加活动——摄出你手机的魅力【39P 多图慎入】 (2013-3-28) 梦想似蓝 · 参加活动——让孩子自己做 (2009-7-16) 风再起时
· 18天夏威夷自驾+邮轮深度游 (2017-1-2) 紫愿 · 用“热得快”做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慢炖牛脸, 三文鱼, 牛排, 海南鸡 (2017-8-19) 胡须康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1031|回复: 1

柴静采访张艺谋的片断 关于(山楂树)以及其他影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29 11:3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reamerins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reamerins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今天看到柴静的博客里有关于张艺谋的采访,转贴片断:


镜头:《山楂树之恋》电影片段

解说:这是张艺谋最新的一部电影《山楂树之恋》。电影讲述的是文革中,家庭出身不好的静秋与军区司令员儿子“老三”相爱,老三默默地为静秋付出了一切,却不以占有为目的,最终得白血病去世的故事, 这部电影取材于流行小说《山楂树之恋》。
记者:你说过一句话,你说其实每拍一部电影,导演都有一句想说的话,但我不知道《山楂树之恋》这个话是什么呢?
张艺谋1:那种心动的感觉。《山楂树之恋》因为我看剧本是没有任何小说背景的情况下看的。所以我看到最后,老三躺着在病床了,静秋跟老三告别,她喊我是静秋,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剧本看中到这一幕的时候,我突然有心动的感觉,你内心感觉,好像哭了,心里面哭了似的那种感动。
记者:是被什么触动呢?
《面对面》视频地 址:http:news.cntv.cnsociety20101024102457.shtml 节目文稿: Part1:关于《山楂树之恋》 镜头:《山楂树之恋》电影片段 解说:这是张艺谋最新的一部电影《山楂树之恋》。电影讲述的是文革中,家庭出身不好的静秋与军区司令员儿子“老三”相爱,老三默默地为静秋付出了一切,却 不以占有为目的,最终得白血病去世的故事, 这部电影取材于流行小说《山楂树之恋》。 记者:你说过一句话,你说其实每拍一部电影,导演都有一句想说的话,但我不知道《山楂树之恋》这个话是什么呢? 张艺谋1:那种心动的感觉。

《山楂树之恋》因为我看剧本是没有任何小说背景的情况下看的。所以我看到最后,老三躺着在病床了,静秋跟老三告别,她喊我是静 秋,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剧本看中到这一幕的时候,我突然有心动的感觉,你内心感觉,好像哭了,心里面哭了似的那种感动。 记者:是被什么触动呢? 张艺谋1:不知道,就是一个瞬间。我突然心很酸。 张艺谋1:为什么后来的坚持拍这个《山楂树之恋》,就是我喜欢我自己心动的感觉。

记者:所以我看张伟平说了一句话,他说这部电影,我就是看张艺谋,我为了成全他,要放我我肯定不拍,我成全他。 张艺谋1:对,他也反对,他坚决反对,他说这个毫无商业性的东西,而且他认为这个不行,又小,非常个人化的,只有插队的人才有的情怀等等。不妥,千万别碰 这个。


记者:那你是一意孤行。 张艺谋1:对,我基本上是一意孤行。 解说:由于故事情节过于简单,在开拍前的论证会上,几乎95%的专家和朋友都反对张艺谋拍这个故事。 张艺谋1:他们认为你《三枪》口碑不好,虽然票房好,所以你要爱惜羽毛的话,你就不合适,《山楂树之恋》不合适的。就是因为这个作品分量太轻,或者只是个 流行小说。

每一次开完会我都是很困惑的,我相信,每一个人来跟我谈的时候,都是朋友,请来的,从《三枪》开始往前倒《红高粱》,他们也是很尖锐的,他们首 先问,艺谋是要说真话吗?我说当然请你来就说真话的,就开炮,不是对我都是欣赏的,不是的,很多是忠言逆耳的,我很欣赏这样的直接。 记者:你有没有想过,有可能95%的人对了,而你错了呢?


张艺谋1:非常有可能,我不认为大家没有道理,你今天看《山楂树之恋》这个小说,它有它本身的缺陷。 记者:您指什么呢? 张艺谋1:因为大家都可以拿《活着》来举例子,一个作品不深刻,基本上这个作品已经死了一半。 记者:既然你知道什么是深刻,也体会过那种深刻,为什么你要选这个? 张艺谋1:我觉得这个故事就很像拐到一个角落去只是窃窃私语地讲了一个爱情故事。 记者:那有人会觉得说,今天的张艺谋是最有话语权和资源去审视历史的一个导演,为什么要拐这个弯呢?

张艺谋2:因为我拍过《活着》,我不要再拍一次《活着》,我倒喜欢《山楂树之恋》原小说的角度,就是它把时代推得淡一点,它把人抽出来一点,只讲爱情,我 恰巧认为它跟《活着》构成不一样的风格。 张艺谋1:我就是珍惜我那份心动。 记者:你这么逆流上就为那一个瞬间? 张艺谋1:对,我想把那个心动地给观众。 解说:二十二年前,张艺谋拍过另一种心动,那是当年轰动一时的电影──《红高粱》。 (耀目色彩 快剪)高粱地里的经典镜头。


解说:当时的张艺谋在影片中对原始生命力的崇拜和表达方式的热烈张扬,让那个时代的中国影坛为之一震。同样是为了爱,如今的张艺谋在《山楂树之恋》中呈现 的是对欲望的克制和压抑,跟《红高粱》中情欲的大胆和奔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记者:我记得你当年你很明确地说过,你就是不喜欢那种特别闷着的爱情,我看你拍红高粱的时候,多么地狂放张扬。

张艺谋1:坦率地说,你说我自己的人生观、生命观、爱情观,我很难总结我自己,我作品呈现出来的都是不同样子的,如果我拍红高粱拍完以后,我一定讲,主要 是讲狂放。 记者:是。 张艺谋1:因为我刚刚做完那道菜,我主要讲狂放,那你觉得张艺谋人生里面就是狂放,我才不是狂放的人,在社会中很规矩的,但是你要讲《山楂树之恋》,我主 要讲那种干净,那种单纯。 记者:难道红高粱的爱情不干净吗? 张艺谋1:那不是的,就不同的题材。我们这个导演,在拍不同题材的时候,就说不同的话,真的是这样子,你看全世界导演都是这样子.

记者:你会被人批评是投机主义者? 张艺谋1:那不是,那是我们爱那个作品,我们在作品中传递角色的呼吸,我们去阐述角色,阐述人物,阐述对作品的理解。 记者:我能够理解,人在不同的生活阶段对于情感有很多层面的不同理解,但是《山楂树之恋》如果冠以史上最干净,这个最字是不是值得推敲? 张艺谋1:它是把小说的宣传语拿过来,这个实际上你竖了敌人了。这个最字就不能轻易用的,我认为。 记者:如果你当时不认同,为什么还用这个?

张艺谋1:这是我们宣传公司做的,但是我个人认为实际上这个是从小说借过来一句话。我看过网上有评价《山楂树之恋》原作的,我觉得讲得很对。网友说,难道 他们没有真正的性行为,就可以说是史上最纯洁吗?人家就反对,网友说人家是没耽误的,其实什么都做了,什么都摸索了,前进了,只是没有做最后的法律意义上 的性行为。所以人家网友认为,这个是不能叫这个,我认为这个是对的。 记者:中国的性文化当中有一个误区,就是经常把无知当纯洁。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0-10-29 11:3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reamerins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reamerins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张艺谋1:没错,我很同意的。因为中国过去讲万恶淫为首,历朝历代,性可能都是一个永久的一个禁区。所以实际上,这种性无知的东西你反映出来,并不是你赞 美性无知,我还是认为,它是在那个年代,这种性无知它所带来的人的心理,你要观察那个,那个是干净的,并不是讲性无知是干净的,两回事。 解说:《山楂树之恋》里描述的特殊年代发生的特殊的爱情,让不少观众感动落泪,但片中的一些情节,也被人批评过于老套和陈旧,比如老三得了白血病的结尾。 让我们意外的是,张艺谋本人也不喜欢这些情节。

记者:你也不喜欢是吗? 00:47:08:00 张艺谋1:我太不喜欢了,这个白血病,这个是老套的厉害的一个结尾,但是没办法,当时他需要一个人死,需要让短暂的爱情成为永恒,希望一个残缺美,这个都 没问题,但是这个招,这个招是个老招。 记者:也就是在原来判断里,这个东西你并不高级是吗?

张艺谋1:至少白血病非常不高级。就这个套路,或者桥段,无论原作作者无论写得多么动情,在影视中要垃圾情节了。 记者:这一点是我最不明白,芦苇跟我说过一次,说张艺谋在1993年之前是中国对剧本最考究的导演,他说你曾经骑着自行车到他那儿彻夜不眠跟他谈,每一个 情节每一个情节地往下抠,绝不妥协,这只是一个流行小说而已,你为什么要有这个顾忌呢? 00:48:32:00


张艺谋1:就是觉得要面向大众,因为当时说这个电影出来以后,山楂迷也是一个很大的人群,坦率地说,这样的情况下,我就觉得不要违背他们的喜爱。 记者:这就有点被绑架了。 张艺谋1:也不是绑架,它只是说,我就按照原作拍就完了。 记者:我还是不明白,以前如果你改编《伏羲伏羲》的时候,你甚至可以根本不用在意原作者是怎么想的,我连面对面的原作者我都可以不用去考虑,那是一种极大 的创作能量,现在只是一个抽象的群体,是一帮通俗小说的读者而已。 张艺谋1:但是他是人民,我们那个时候,我对原作者,我对刘恒一个人,哥们,刘恒说算了算了,艺谋,你爱怎么改怎么改了,莫言也是,我不管不管都不管了, 那些作家人都非常好,还没一个像艾米这样的。


这是不是一个很荒唐的事情,我这次是最靠拢原作的这个,这个作者从来没买过账,我看到网络上,我觉得大量的 人,普通人,还有那个年代的人。当山楂迷的民意让你看到之后,我其实是向民意妥协了。 记者:这部分民意未必是准确的。 张艺谋1:那什么是准确的,我就不知道了,我看到的还是数量很大。 记者:但大家对您的期望是,张艺谋应该是一个大师,大师的标准就是,我既不取悦观众,我也不恐惧观众,我按照我的头脑当中,应有的东西去拍。


张艺谋1:那不能把我架空到那个程度,不是那么超凡脱俗,也做不到,你不可能脱离现实。 Part2:关于《三枪》和《英雄》 商业大片背后的反思 面对面专访张艺谋正在播出 解说:在拍摄前的讨论会上,大多数人不赞成拍摄《山楂树之恋》,还有一个原因是,希望张艺谋在《三枪》之后能够推出一部有雄厚力量的电影,打一个翻身仗。 《三枪》是一部嬉闹剧,这部贺岁片是张在奥运会开幕式执导完之后的第一部电影,启用了当时在国内炙手可热的喜剧演员小沈阳、闫妮、赵本山等人,这部电影获 得了近3亿的票房,但是这部电影引起的争议很大。 记者:你当时拍《三枪》的时候有给自己松绑的意思?


张艺谋2:那当然,我压根儿就没有认为有什么了不起的,结果把大家的蛋糕给动了,好像所有的人都很愤怒,喜闹剧,跟庸俗就隔了一张纸。 记者:很薄。 张艺谋2:你只要选喜闹剧,你一只脚就踩到庸俗上,这个很难拍,这些理论家们说得多么 棒,你们来一个试试,你们谁来拍一个试试,它就不庸俗了?你给我做一个不庸俗的样子我试试,很难。 记者:你干吗把自己逼到那儿去? 张艺谋2:我没有逼,我不是刻意但是我告诉你,像这种喜闹剧风格的东西,我还要拍,为什么?我愿意尝试。 记者:你是想扳回一城吗? 张艺谋2:才不是呢。就是个俗人,对不对,无所谓。为什么?因为我觉得这种电影很难拍,因为人家全世界有成功的范例,人家有成功的范例,咱可以试一下 记者:你觉得上次这个尝试,如果有值得反思的地方,是什么?


张艺谋2:那很多了。大部分都是分寸问题,其实坦率地说,分寸是一个导演到老都不能说我解决好了,不可能。我那天也跟他们说,你们一骂我庸俗,俗得不得 了,骂完了,我从此不敢尝试这个风格了,我不,我凭什么被大家骂得吓住了,我把分寸控制得好一点行不行,我把技术搞得再好一点行不行。 记者:你是不是太陕西人的倔劲了,就是非要…… 张艺谋2:那倒也不是,如果中国导演都是这样,咱拍一个砸一个,吓跑一个就不干一个,最后类型越来越少,我们离百花齐放差得太远了。

解说:几乎所有质疑张艺谋的人也都承认,张几乎是最勤奋的中国导演,这些年一直在求新求变,做各种各样的尝试。2002年起,他开始接触商业类型片。 2002年12月,《英雄》上映,内地仅一周的票房就突破1亿元,占当年国产电影票房总收入的四分之一,创下中国电影史上新纪录;之后拍摄的《十面埋伏》 内地票房收入为1.5亿元,《满城尽带黄金甲》超过3亿。不管电影本身的成败得失,中国商业电影的大门确实被张艺谋一竿子捅开了。


记者:其实我觉得你这些年,不管是有意,还是自觉,走出的路真的是中国电影工业发展的路,拿《英雄》来说,承认不承认这是中国商业大片的起点? 张艺谋2:没错,很有幸。那天我碰见电影局局长他跟我说,一天现在增加平均五块银幕,五年左右的时间,中国大概会增加到一万多块银幕,我们现在的银幕是五 千多块,增加到一万多块银幕的话,就是说《唐山大地震》的这个票房是要乘两倍的,也就是15亿左右,甚至20亿。未来十年就不得了,中国会成为全球第二大 电影市场。全世界的眼光会向中国倾斜,所以我们还有幸赶上这样的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 记者:现在硬件上去很容易,可是质量的提升很难。 张艺谋2:当然,质量才不是以每天五块银幕提高的,质量五年看你能不能提高,一个导演,五年能不能改头换面,都很难。 解说:张艺谋的电影在票房大获成功的同时,在美学表达和价值观上,往往毁誉参半。



如果不仔细掐算,很难想象,张艺谋已经60岁了。 记者:王朔说您60岁了,您没必要像20岁的小孩那样,那么去拼,一部一部片子去证明,你未来的十年拍一部,留给自己就行了。 张艺谋1:你这么想做,你就背离目标了,艺术是这样的,艺术不是我十年磨一剑,我就十年挑这一个拍就完了,不是的,我相信拍不好,你有那么多杂念,你的最 大的杂念就是你想给自己做的里程碑,你这个杂念出来了以后,你就不是艺术的。 记者:会不会他这个说法只是为了让你放弃别的杂念,比如人望也好,名气也好,都放弃。

张艺谋1:我现在压根儿没有太多的想法,我现在要那么想那个东西的话,很容易很多电影就不拍了。我大概导完奥运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我就等着 享受就完了,其实大可不必,我自己恰恰把这个看得不重。


记者:那你看重什么呢? 张艺谋1:我觉得这个工作给我快乐,给我某种满足。坦率地说,电影的前后期我都不是很喜欢,前期是什么,就没完没了的谈剧本。后期,宣传电影,面对媒体, 走红地毯,神气得不得了,其实我也不喜欢。我喜欢中间那一部分,就是你带一个团队开始拍电影了,你出方案了,那一部分很辛苦,风餐露宿,纵深开掘,很像大 家群策群力,演员、工作人员在一块,去造一个梦,就是把想象中的东西变成一个现实,一个光学的影像,一个监视器看到它,欣赏它,我很喜欢这一部分。


记者:你几乎是这个国家最勤奋的导演,作品最多的导演之一,你是最好的导演吗?你觉得? 张艺谋3:我不能说我最好,最怎么最怎么,我说最勤奋吧,用最字一说,就容易让别人去不舒服,我自己认为,尤其站在我现在的这个位置上,我更不要把最字跟 我搭上说,很简单,还是退回原来的老话,就是我更愿意把自己只看作是一个电影导演就完了。


记者:你会担心自己创造力的衰退吗? 张艺谋3:不是担心,是一定的,它是一定的。就是我们说80年代到90年代我那些大家公认的略微经典一点的作品,都是那个时代和我自己的能力碰撞在一起, 还给予我营养,给予我原作的许多启发之后得到的,今天很企盼能有这样的运气,就是知道这个,但是还有没有这样的运气。

记者:不知道为什么听这个话会有一点悲凉? 张艺谋3:所以我老说,其实我还有很多能量释放不出来,就是没有运气能碰上这样一个好作品,好剧本。 张艺谋2:我还有很大的潜力,其实很多未尽事业。 记者:将来人们会回顾这30年的时候,会看到张艺谋的身上负载了各种各样非常复杂的争议,你会希望人们怎么看待你?

张艺谋3:我不抱什么特别的期望,我知道我自己一定是一个话题,但是我认为,我们都只是很渺小的. 我们在任何时代我们能跟时代在一起能做自己喜欢做的工作,已经非常有幸了,其他都是多余的,多余的多给你一口,你就很意外了,就不要多想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lemonctp + 2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