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mot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ot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姐姐的死讯传来的时候,伊丽莎白正在哈特福德庄园的一棵橡树下看书。当她从书页中抬起头来的时候,她发现身边已经围满了王公贵族,所有的人都向她跪下,称她为女王。
一直等待这个日子的伊丽莎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向天感激这个“神的奇迹”。
当天,她就开始了任命新内阁的工作。新女王的作风令贵族和大臣们耳目一新,倾倒不已,纷纷感叹:“感谢上帝,让我侍候了这样可敬的女王。”
然后,在冬天结束的时候,伊丽莎白被狂欢的人群、兴奋的贵族簇拥着,前往西斯敏斯特教堂,举行了加冕典礼。
这个下午,英国沉浸在快乐之中。
旗帜鲜花汇成了海洋,而所有的人呼喊女王芳名的声音,就是海洋上此起彼伏的浪涛声。作为赢尽民心的女王,伊丽莎白将所有的礼品都慨然收下。甚至她还在行加冕礼的途中收下了一束由乞丐献给她的鲜花,并将这束迷迭香一直带到了西斯敏斯特教堂。
这项举动,令人群为新女王的善解人意而热泪盈眶。
所有的人都诚心诚意地呼喊着:“上帝佑护女王”。而伊丽莎白一世则明智地回答:“天佑我民”。
加冕大典庄严而萧穆。
大主教在所有的王公贵族面前,将皇室的圣爱德华大王冠戴在伊丽莎白头上,然后又将同样珠光宝气的后冠交给她。当伊丽莎白握紧了手中的权杖时,欢呼声再一次狂热地响起。
现在,25岁的伊丽莎白成了英国的女王,她那超乎寻常、势不可挡的好运气帮助她跨越了一切看来不可能跨越的障碍,她成为唯一一个逃脱断头台的伦敦塔囚犯,并且最后还当上了一国之君。
当红发的伊丽莎白降临人世的时候,世上最幸运星座的所有光芒一定全都照射在这个小婴儿的身上。
画家们为登基时的女王画了最精致的画,诗人为这天的女王作了不计其数的赞美诗。伊丽莎白一世的美貌令所有的人倾倒。
年青时的伊丽莎白身材修长,苗条略显瘦削,她有一头浓密而光润的金红色长发,皮肤雪白得几乎透明,还有一双纤长如艺术家的玉手。女王明亮的棕色眼睛略有一些近视,但这不但没有妨碍她的美丽,反而使得她的眼神具有一种特别的诱惑。这一刻的女王特别象她的母亲安妮博琳,向所有的人展示她的高贵气质、美丽绝伦——在这一天以后,她将让大臣们领略她作为亨利八世的女儿,威严而教人胆战心惊的一面。
当然,也许她并不是那么的国色天香。然而,她是女王。
还有一个历史的花边,至今为人津津乐道,还写进了小说:伊丽莎白一世前往加冕现场的时候,乘坐的马车上有几位护驾的武士。其中一位叫约翰派洛爵士的,据说是亨利八世的私生子。
实情如何外人无从探究,但是玛丽和伊丽莎白一世都对此没有予以坚决的否认。所以这天也许真是哥哥保护着妹妹去行加冕礼的。
还有一个问题,让我始终想不通:欧洲王室之间的联姻,初看起来好象十分严谨,非婚生子的地位连婚生女都不如.
但是另一面,他们却又把联姻看得很随便.比如说玛丽的丈夫菲力浦,实际上是她的表哥查理的儿子.而查理曾经向这位表妹求过婚,并且一往情深,至死都认为自己有保护表妹的职责.然而娶了玛丽的却是查理的儿子.
玛丽死后,菲力浦曾经为自己的儿子向伊丽莎白求婚----如果成功的话,那就是姨甥孙娶了姨姥姥.
然后菲力浦自己的王后死了,菲力浦又亲自出马,向前妻妹兼小姨妈的伊丽莎白再次求婚.
看来,政治利益真是高于一切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