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纪念逝去十年的知己良朋。 (2013-5-17) hr6970 · 野营指南 (2005-4-11) 江苏小伙子
· MEL娱乐指南--Karaoke全攻略 (2005-12-29) 蓝山老妖 · Lake Titicaca (2007-12-15) jeru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6716|回复: 35

[评书论文] 读《安娜 卡列妮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23 17:2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拙泥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拙泥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读这部小说竟然跨越了2,3年的时间。经常是把孩子们哄着后 (并且没把自己哄着,并且不用做家务)的晚上,去会见那几个熟悉的人物, 活在他们的世界里一个小时。

故事的背景是在19世纪后期,始于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渐渐辐射到俄国。亚历山大二世对社会制度的自由改革也带来了对文化上的冲击。小说打开了了解当时俄国社会的一个窗口。农场主的经营, 农民的劳作,疯狂的收割季节,贵族打猎,赛马,都市酒吧,歌剧,深受平民喜爱的广场滑冰, 像一幅幅画展现在面前。

《安》以男主人公列文和女主人公安娜的故事为平行的两条主线。

安娜

安娜出身高贵,嫁给了高官政要阿列克谢▪︎卡列尼。她优雅美丽,冰雪聪明,是圣彼得堡上层社会众人喜欢的交际名媛。年轻富有的军官 Vrongsky对她一见倾心, 就连列文的妻子Kitty第一次认识安娜也不由得喜欢并仰望她。

在一系列变革的冲击下, 俄国社会似乎越发变得自由和与时俱进(liberal, progressive) 远离她正统和保守(othodox,conservative)的主流价值观。正是在这个背景下,Vronsky对已婚的安娜公开的追求,被看作轻松自在,无伤大雅的,甚至被赋予了勇敢的,英雄主义色彩,至少在圣彼得堡安娜的圈子里是这样。

安娜从开始的拒绝到后来陷入情网,听上去是个老套的故事。 最后在一次赛马中看到Vrongsky从马背上摔落后,安娜再无法抑制自己的情感, 终于向丈夫卡列尼摊牌了。

卡列尼,让人难以接近,他不敢面对,也不愿流露自己的情感。在听到让他同情,触动他内心的故事的时候,他会用愤怒来回应。

刚开始,他拒绝相信流言; 听到安娜的坦白后,他痛苦而无所适从。卡列尼不想离婚,他对妻子的要求是表面上的得体,不要损害他的名声。 他像以往一样尽职于自己的工作,继续给安娜以往的供给,不知道该把自己的愤怒和痛苦安放在哪里。然而,当他得知安娜正在经历难产,可能会死的时候,卡列尼来到安娜的病榻前原谅了安娜和Vrongsky。卡列尼通过原谅而得到释然和内心的平静,他第一次学会了同情别人而不以自己内心的柔软为耻。

卡列尼的宽容让Vrongsky无地自容, 而安娜康复后也无法继续呆在卡列尼的身边, 她无法再像先前一样被当作一个毫无情感的木偶。卡列尼的原谅让安娜感到渺小, 但未能改变她的感情。"我因为他的美德而恨他。我连他的小拇指都配不上,但是,我恨他!"。

于是,在Vrongsky自杀未遂后,安娜和他一起旅居意大利。

安娜8岁的儿子Serezha在母亲离开后陷入困惑,孤单和对母亲不可遏制的思念里。父亲卡列尼高高在上,他在父亲面前不得不做那个像从书本里跳出来一样的乖孩子。周围的人告诉他他的母亲死了, 但Serezha从来没有相信过他们的谎言。每次出去散步他都会用目光搜寻一个深色头发的优雅的女士,然后想象那是自己的母亲, 这时,他的眼眶里就会充满了泪水... 晚上他在卧室里独享宁静和黑暗。他喜欢黑暗,因为在黑暗里他能感受到母亲的温度和气息... 安娜没能把儿子带走。当卡列尼通过朋友Lydia 收到了安娜的跟儿子见一面的请求后,他问朋友"我想我没有权力拒绝,是吗?" 得到了Lydia的支持后,他授意Lydia 回绝了安娜.Lydia用一封简短,冷漠的信,站在道德的高地,用基督之爱的名义回绝了她... 安娜走后,卡列尼被耻辱的感觉几乎压垮,他后悔自己原谅了安娜。但是,既然先前已经原谅了她,所以向她扔石头的,不能是自己。

很快的,安娜发现尽管Vrongsky可以像以前一样在社会中立足,而她自己是不被社会所接纳的。结束了百无聊赖的欧洲之旅之后,他们试图回到俄国, 然而安娜遭到了一次次令人屈辱的拒绝。困境中的安娜,需要重建自己的身份(identity)。她曾经是卡列尼的太太,Serezha的母亲,社交圈里的明星。她的身份感依存于她的家庭和社会关系,而现在,失去了这些依托,她不得不回答"我是谁?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就像一个茶杯,只有在被外界冲击和晃动的时候,才会倒出它里面所装的; 一个人,只有在经历生活的动荡的时候, 才会让她显示或者追溯她对生命的理解。

两人最后决定回到Vronsky在乡间的庄园里。在那里,安娜过着奢华的生活。隆重的的晚餐,讲究的婴儿房,保姆管家随从,精美的灯饰油画窗帘,安娜高雅的晚礼服,让去探访的弟媳Dolly觉得自己像一身土气的乡巴佬。安娜读很多书,涉猎广泛。在晚饭后的聊天时间,她是优雅的女主人。她善于倾听,可以很深入的谈论一个话题,也可以让话题变得轻松有趣,让席间每个人都感到自在。安娜还忙于修建医院的工作 -- Vrogsky斥资在他们的庄园附近建了一座医院。此外,安娜还收养了一个身世卑微家庭不幸的义女,把她接到自己的庄园,并且亲自给她的两个哥哥上俄文课,对这一家人像天使般的存在着。

然而, 只有安娜自己知道,她是多么的空虚和痛苦。她无权选择朋友, 住在她庄园里的两位客人不过是施舍她一些"接纳"同时换取免费度假。其中的一个刚刚因为对女主人轻浮被列文从他的庄园赶走,而安娜和Vrongsky则任由他的轻浮和挑逗充当他们的调味剂。 安娜无法亲近自己的女儿安妮, 她每天去女儿的房间看望试图尽母亲的职责,但她再无法像曾经爱儿子那样爱一个孩子; 她读书,她的医院工程,她收养义女的善举...一切不过都是她填补内心空虚的努力,都是为自己的存在找一个理由 (justify her existence), 是为了自我救赎。

安娜在自我追寻(self seeking)的泥潭里越陷越深。她不满于Vrongsky在她和外面的世界之间有时会选择后者。她没有安全感,她自怜,因为一旦,如果..Vrongsky抛弃她,她将一无所有。安娜的占有欲让Vrongsky感到窒息。 他们曾经美好的炽热的爱情, 在一次次的争吵- 和好-争吵... 的循环中已经面目全非。

安娜始终不能回答那两个问题, 她无法苟且,也无法欺骗自己。她看穿了自己的虚伪和自私,也看穿了世人的虚伪和自私。一切似乎都没有意义,世人的悲欢喜乐显得那么可笑... 终于,有一天她不知不觉的来到了跟Vrongsky第一次偶遇的火车站,给他发了最后一封快讯后,卧轨自杀。

对Vrongsky最后的印象, 是他坐在开往战争前线的列车上,一阵阵牙痛让他无心留意别人在说什么,然而在他想到安娜的时候,想到第一次见到她时她高贵迷人的样子,又想到她争吵时扭曲的脸,想到他听到噩号的那个梦魇般的下午,他的牙痛突然消失了...

卡列尼收养了安娜和Vrongsky 的女儿安妮。

列文

列文是一位富有的农场主,他是安娜的弟弟Stiva的发小, 同时也跟Stiva是连襟,他娶了Dolly的妹妹Kitty。 列文理性,敏感, 忠于内心的原则,在人际交往中真诚而有点笨拙。他会跟友人讨论俄国农业的出路,公共教育,社会公平性等问题的时候,争得急赤白脸。他对一位来访的不速之客心无好感,但为了不让自己显得粗鲁无礼,不让访客察觉他不受欢迎,列文补偿性的付出了比以往更多的热情来招待他。而当这位访客踏到了他的底线时,列文毫不犹豫的亲自把他赶走了,拒绝了家人充当他的外交官的建议。

跟安娜的故事比较,列文的生活看似平淡无奇。然而,他内心却像安娜一样经历着惊涛骇浪。

当列文出发去向18岁Kitty的求婚的时候,他得知Kitty 这段日子正被年轻富有的Vronsky追逐。 Kitty 面对突然而至的求婚,有点不知所措。列文是她从小就喜欢的人,跟他在一起永远那么踏实自在, 然而最近出现的Vrongsky, 英俊倜傥,温文尔雅,让她怦然心动。Kitty拒绝了列文。然而短短的几个星期之后,她意识到Vrongsky从来没有认真过, 因为他转身去追逐已婚的安娜。年轻, 单纯的的Kitty 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打击,她感到愧疚,屈辱, 不久病倒了。随后,她在父母的陪同下去法国疗养,散心。

列文被拒绝后,回到自己的庄园, 觉得自己这辈子都没有结婚的可能了。"也许,有一天娶个农妇?"  他有一天试想, 但很快就打消了这个不忠于自己的念头: "好吧, 这辈子我要独身了"。  列文试图忘记Kitty,也似乎说服了自己 ,直到有一天偶然看见了马车里的Kitty, 他才意识到自己对她的感情依然真实炽热。在了解到Kitty的想法后列文再次求婚,并被接受.

生活似乎从来没有这么美好过, 似乎身边的一切都是为了他自己的幸福而存在着。为了能让婚礼顺利进行,列文不得不跟神父会面。列文成长于基督教家庭,但在成年后开始成为一个不可知论者(agnostic)。在教堂里,他努力的寻找自己16,17岁时候那个虔诚教徒的感觉,却实在不能为难自己... 他对于自己对上帝存在的质疑,跟神父坦诚相告。神父问了他几个问题,并祝福了他。列文很庆幸自己没有说谎,同时隐隐的感到那个神父,一个温柔和善的老头,所说的好像并不那么愚蠢。他问的问题也值得深思。"但是, 以后再说吧。" 婚礼前一天,他跟好友Stiva一起谈天说地,享受单身汉的单纯的快乐。

然而,他平静的生活很快受到了深深的冲击。

婚后的几个月,列文得知他的哥哥Nicholas病危。在病重时Nicholas不断念叨弟弟。兄弟见面时,他已经病得让人认不出来。接下来的十天,所有的人都觉得格外的难熬... Nocholas 肉体不可抗拒的衰败,心里的不甘,挣扎,愤怒以及对亲人的爱... 列文的痛心,不舍,想给哥哥安慰又不知所措... 以及最后两天周围所有人都希望他快点死又不可救要的感到愧疚... (很多场景跟我读过的一个澳洲临终关怀病房的护士所描述的一个艰难的濒死 惊人的相似)

Kitty在整个过程中,细心体贴沉着冷静,安抚兄弟俩并会见医生和神父。

几个月以后的另一件事,也深深的震动了列文的世界: 他和Kitty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在看到妻子分娩的痛苦,以及担心未出世的孩子能不能成活, 列文的心情无以言表,他不断的祈祷。

自从第一眼看见自己濒死的哥哥, 列文开始以不同的角度看待生死。他发现,以知识和理性武装起来的自己在生死面前,竟是如此的无知和无助。

对生命的无知: 不知道自己是谁,为什么而活着,比死让他觉得更为可怕。"在无限的时空里,一个泡沫游离出来,存在了一瞬间,然后破掉了, 而这个泡沫就是我!"  这就是列文所选择相信的,他曾认为最科学,最聪明的对生命的诠释.

列文的内心无法跟自己和平相处,他很想逃离这种状态。他跟别人聊天时会不由自主的谈及生死的话题,却沮丧的发现别人都很安然于对生命本质的无知; 他读了很多哲学书,这些书无一例外的引入了很多名词和概念,后面的推理似乎非常合理,但最终当他寻找现实中关于生命意义的答案时,这些概念和推理像一堆倒塌了的纸牌一样凌乱而毫不相干。

列文的挣扎时而强,时而弱,但却从未离开他。他继续忙着农场的事,继续打猎,还学着养蜂,来把他的生活填满, 尽管细想起来生活并没有意义。直到有一天,聊天的时候他的一个雇农,无意的一句话触动了他: "人不能只为了自己的需求而活着,人要为了真理,为了上帝而活"。

生命的意义,是理性(reasoning)所不能解释的。"我知道应该爱别人,这并不是理性所告诉我的。相反,理性告诉我把阻挡我的人踩下去我才能更好的生存。而"爱"是不可理喻的(The love of others is unreasonable)。" 列文审视自己,他曾经骄傲无知的抛弃了他幼年的信仰, 而今他仰望广阔的天空,凝视自己的眼睛永远不能超越的碧蓝... 他回到了自己天父的身边。"这真的是信仰吗?" 列文不能相信自己的喜悦,"上帝,谢谢你", 他轻声说,哽咽着,用双手抹去眼睛里的泪水。

救赎之路

在经历了生活的变故后, 安娜和列文各自踏上了寻求救赎的道路。

而世上没人能逃脱安娜和列文所经历的挣扎。或者是通过履行家庭社会责任,或者是通过事业的成就,令人仰慕的物质成功,令人骄傲的子女,甚至他人对自己"岁月静好"的平凡生活的认可,或者通过遵从内心的道德准则而获得自己的认可... 世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回答着 "我是谁?", "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这两个古老的哲学问题。

安娜搜寻自己的灵魂以及与自己平行的世界, 而列文做了同样的尝试后,终于把目光投向自己以及世界背后的造物主。

1961年苏联宇航员从外太空返回,向世界宣称"我们没有找到上帝"。牛津的C.S. Lewis 幽幽的说"这是哈姆雷特在自己的城堡里,找莎士比亚"(这件事彻底改变了我认为科学家比文人更理性的成见) 。借用Lewis的比喻,哈姆雷特问"我是谁?""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只有莎士比亚可以回答他的问题。


评分

参与人数 20积分 +103 收起 理由
wasserbogen + 5 精品文章
wyerll + 4 你太有才了
mickey_shao + 4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1-5-23 18: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tmim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tmim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小说。

发表于 2021-5-23 19:0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昭君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昭君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外文小说,它深深的影响了我的爱情观,家庭观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拙泥 + 2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1-5-23 19:2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ataRecover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ataRecover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哇塞,好棒的读后感……

发表于 2021-5-23 19:3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issPear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issPear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写得真好!多谢分享

2021年度勋章获得者 2020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21-5-23 21: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澳云哦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澳云哦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主写得太好了!
我很久很久以前读过这本书,当时可能年轻,没有很深的感悟。看了楼主的读后感,忽然明白很多。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 收起 理由
猫儿不笨 + 6 你说出我想对楼主说的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1-5-23 21:5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拙泥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拙泥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澳云哦 发表于 2021-5-23 19:25
楼主写得太好了!
我很久很久以前读过这本书,当时可能年轻,没有很深的感悟。看了楼主的读后感, ...

嗯, 感觉自己如果10年以前读,理解跟现在肯定不一样

发表于 2021-5-23 22:0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拙泥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拙泥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托儿斯泰对人物心理细腻的捕捉太让人惊叹了,比如对已婚女性Dolly去往安娜的庄园路上的心思。这是在女性作者简奥斯丁以及博朗蒂姐妹的作品中也没有看到的。也许,这些女性都终身未婚,所以很少涉及婚姻主题。

感叹托对生命深邃的理解。他是我目前为止最喜欢的作者!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水月境天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21-5-24 19: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赞认真读书的好同学

发表于 2021-5-24 21:3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拙泥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拙泥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拙泥 于 2021-5-24 19:36 编辑
缓缓 发表于 2021-5-24 17:45
赞认真读书的好同学


谢谢版主, 人生第一个精华帖啊,太激动啦!

发表于 2021-5-25 10: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InfinityUniver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InfinityUniver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好棒,很多年前读过,没有作者这么深刻的理解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emily-dd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1-5-25 10: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emily-d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emily-d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InfinityUnivers 发表于 2021-5-25 10:18
好棒,很多年前读过,没有作者这么深刻的理解

是的

2017年度勋章 2018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21-5-25 17: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虞宅与美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虞宅与美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哇,好久远的小说,我已经不记得具体内容了。赞楼主。

2017年度勋章 2018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21-5-25 17: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虞宅与美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虞宅与美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也许确实应该把小时候读过的书再翻出来看看,应该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发表于 2021-5-26 14:3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拙泥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拙泥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虞宅与美丽 发表于 2021-5-25 15:58
也许确实应该把小时候读过的书再翻出来看看,应该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Agree. I can't imagine understanding this novel the same way if I had read it during my university years. I was not attracted to it  back then either.

发表于 2021-10-30 22: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outhernstar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outhernstar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写的非常好, 托翁心有猛虎 细嗅蔷薇。 战争与和平, 安娜是长篇小说的泰山北斗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拙泥 + 4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1-10-30 23:3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maa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maa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红与黑,少年维特的烦恼

发表于 2021-10-31 09:0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今天好开心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今天好开心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感谢楼主分享,情节都回忆起来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拙泥 + 2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1-10-31 09:4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上书房行走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上书房行走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中国读者对这些场景什么打猎,庄园,晚礼服 之类的 能有共鸣?

发表于 2021-11-2 08: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EWEIY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EWEIY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部小说我看过,很感人。

发表于 2021-11-2 08: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EWEIY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EWEIY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部小说我看过,很感人。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拙泥 + 2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1-11-2 19:5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胖子吃辣肉面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胖子吃辣肉面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看不动了
现在都是开车时候,喜马拉雅顺便听听

发表于 2021-11-2 20:3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猫儿不笨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猫儿不笨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主写得真好
几十年前读了一些文学书籍,这一本也是其中之一,记得还读了两遍。可惜之后就再也没有时间和心态再读书了
看了楼主的读评,心里又涌起一股暖流,是时候又可以欣赏久违的书了
谢谢楼主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拙泥 + 2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1-11-2 20:3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闲人看海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闲人看海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闲人看海 于 2021-11-2 21:55 编辑

楼主这篇读后感写地真好!

我很好奇列夫托尔斯泰这么描写安娜的目的。特别是安娜已经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她读书,她的医院工程,她收养义女的善举。。。仍然不能让她感受到生活的充实,让我有点不可思议。不知道楼主有没有这个疑问。

"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胡适,这么说:

"人生有何意义?"其实这个问题是容易解答的。人生的意义全是各人自己寻出来,造出来的:高尚,卑劣,清贵,污浊,有用,无用,……全靠自己的作为。生命本身不过是一件生物学的事实,有什么意义可说?生一个人与一只猫,一只狗,有什么分别?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何以有生,而在于自己怎么生活。你若情愿把这六尺之躯葬送在白昼作梦之上,那就是你这一生的意义。你若发愤振作起来,决心去寻求生命的意义,去创造自己的生命的意义,那么,你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义,作一事便添一事的意义,生命无穷,生命的意义也无穷了。总之,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他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作点有意义的事?

反观列文最后在传统的宗教里找到了生命的意义,而卡列尼收养了安娜和Vrongsky 的女儿安妮。对比列文,安娜,卡列尼的故事,我觉的托尔斯泰的天平可能偏向保守和传统一边。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8 收起 理由
wyerll + 4 感谢分享
拙泥 + 4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1-11-2 22:1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拙泥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拙泥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闲人看海 发表于 2021-11-2 18:39
楼主这篇读后感写地真好!

我很好奇列夫托尔斯泰这么描写安娜的目的。特别是安娜已经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 ...

"她读书,她的医院工程,她收养义女的善举。。。仍然不能让她感受到生活的充实,让我有点不可思议。不知道楼主有没有这个疑问。"
我没有疑问,我觉得很可以理解。她做这些事的目的并不是服务于他人的需求(serve others),而是服务于自己的需求(self-serving),跟所有的moralist一样,为了feel good about hersef.

而人本来就是为了高于自己的目的而存在的。We all have a hole in our heart which only God can fill, beacause God made us this way.

列夫托尔斯泰在《A Confession》里面问"Is there any meaning in my life that the inevitable death awaiting me does not destroy?" 他相信人有限生命有永恒的意义。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闲人看海 + 4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1-11-2 22:1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拙泥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拙泥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闲人看海 发表于 2021-11-2 18:39
楼主这篇读后感写地真好!

我很好奇列夫托尔斯泰这么描写安娜的目的。特别是安娜已经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 ...

"我觉的托尔斯泰的天平可能偏向保守和传统一边。"

列文的原型是托尔斯泰自己。他经历哥哥的死,经历了从基督信仰到不可知论者,再回到基督信仰的历程。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1-11-2 22:2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拙泥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拙泥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上书房行走 发表于 2021-10-31 07:47
中国读者对这些场景什么打猎,庄园,晚礼服 之类的 能有共鸣?

没什么共鸣, 觉得挺遥远,浪漫的。
尤其是赛马那段,以前对赛马无感,读了才知道原来是这么emotional的一件事。

发表于 2021-11-2 22:3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拙泥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拙泥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拙泥 于 2021-11-3 10:31 编辑
闲人看海 发表于 2021-11-2 18:39
楼主这篇读后感写地真好!

我很好奇列夫托尔斯泰这么描写安娜的目的。特别是安娜已经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 ...


胡适的"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作点有意义的事?"

正好跟托尔斯泰的想法相反。列为的内心独白"Without knowing what I am, and why I am here, it is impossible to live"

发表于 2021-11-3 08: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百炼柔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百炼柔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主写得真好。

上高中的时候翻过这本小说,虽然知道是名著,跳着看了几十页就看不下去了。看到这个帖子和网友们的观点交流,一定再回去看看。

楼主啊,你阅读的时间跨度这么长,是怎样保持记忆的?能记住这么多细节,真棒!

发表于 2021-11-3 08:2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闲人看海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闲人看海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拙泥 发表于 2021-11-2 23:17
"我觉的托尔斯泰的天平可能偏向保守和传统一边。"

列文的原型是托尔斯泰自己。他经历哥哥的死,经历了从 ...

虽然托尔斯泰回到了东正教,但是晚年又因为各种原因被俄国东正教教会开除了教籍,再也没有恢复。

我只能同情地说,何苦活在俄国?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