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新移民,老IT,悉尼找工杂记!--故事讲完了。 (2010-1-10) Alpha2003 · 投资房 (2007-11-4) 吃喝拉撒睡
· 发现日本>>>>>>>>>>>>>>(东京,京都,大阪,11日游记) (2010-9-27) 令狐不冲 · 自己琢磨的一些家常小菜--加了两道在第2页 (2007-7-8) vikki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4330|回复: 35

[评书论文] 读书豆腐块系列——持续更新中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9-5-16 13: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readston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readston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Treadstone 于 2019-7-1 12:59 编辑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是千百年来被人类的理性探索不断穷究的两个问题。

18世纪中叶,达尔文的进化论从宏观和统计学的角度揭示了物种演进的规律。18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初,基因学的发展从生理学的微观角度逐步揭示了物种的遗传规律,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奠定了物质基础。至此,人类经过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理性探索,终于对上述两个终极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

然而,当接下来人们将这种理性探索发挥到对人种的改良和社会的管理上,却导致了20世纪上半叶在多国上演的悲剧性社会试验,最终将全世界拖入二战的灾难。

20世纪初所掀起的优生学热潮,主张以理性的社会管理手段介入婚姻和生育,不但以优生手段选取那些优秀的精英改良人种,还要以所谓的逆优生手段淘汰那些有缺陷的个体。一个有讽刺意味的细节是,此类优生学的重要推手之一是达尔文的一个表兄。

这种极端优生学思想逐步渗透到各国政治领域。1912年,世界第一次优生学大会在伦敦召开,后来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是当时的参会者之一。而当时推行优生学实践最激进的国家则是美国,不但成立了国家层面的委员会指导行动,而且在八个州通过了法律允许对判决为劣等个体的人实施强制绝育,并实际实施了几千例强制绝育手术。

20世纪20年代,一个名叫希特勒的奥地利小青年在监狱里穷极无聊翻阅了一本《种族卫生学》,立即对此书着了魔,并在其出狱后的政治生涯中践行了这本书所鼓吹的优生学理论,从屠杀犹太人开始,终于将整个世界拖入了二战的梦魇。

1975年,艾斯罗马大会,科学家们终于为这种无限制的绝对理性探索套上了一个约束,把魔鬼关进了瓶子。

一点感触:
1、绝对理性导致灾难,理性需要人性、感性的中和与约束。
2、在社会矛盾激化的年代,“理性”最容易被发展为极端,招致灾难。正值大选,环顾各色竞选口号的时候请多一分警惕。
3、人类的认知总是有边界的,人应该有自知之明,时刻怀揣对未知的敬畏。

最后,推荐大家阅读原书。欢迎留言交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4积分 +33 收起 理由
虞宅与美丽 + 11 感谢分享
linegar + 5 Highly recommend
LadyKaka + 6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签名被屏蔽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9-5-16 20: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同意楼主的感触

发表于 2019-5-16 21: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adyKak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adyKak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LadyKaka 于 2019-5-16 22:56 编辑

前几周看完这本书了。

写几点印象比较深刻的点:

1 最有意思的是孟德尔。在修道院里种豌豆。因为考了几次教师资格证都没考上。一心一意醉心于豌豆。发现了遗传定律后,死后三十年后才被重见天日。
2 基因剪切技术:发现过程是那么地偶然。还是女科学家。
3 人种的差异:外表差异大,其实基因并没有差异。亚洲人和欧美人之间的差异比高个子和矮个子之间的差异还要小。
4 DNA双螺旋:女科学家Franklin(好像),发现了怎么在影像上呈现双螺旋结构,可惜差了一步。让沃尔森嗅到了‘机会’,1962年获得诺贝尔奖,可惜该女科学家已经逝世6年多(享年37岁)。
5 该书作者是印度裔。
印度的作家们:读了一些印度出生或者印度裔写的书(Atul Gawande等)。非常精彩。很少看见大陆出这样的作家。值得深思。
6 还有就是很多科学家学习成绩并不怎么样,比如参与人类基因组破译的那个人(celara公司创立者),一个人和一个国家的机构赛跑,国家机构跑不过,担心丢掉面子不得不和这家公司联合宣布破解人类基因组。但他很热爱,创造性强。不能低估个人的力量。

评分

参与人数 4积分 +22 收起 理由
bobova + 3 感谢分享
linegar + 5 Good summary
Treadstone + 3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5-16 21: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adyKak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adyKak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LadyKaka 于 2019-5-16 22:19 编辑

本书十分精彩。但如果有分子生物学/质粒重组/,或者生物学背景的,会读起来更顺畅,因为有一些专有名词理解起来会比较费劲。某些基础学科一些重大发现,往往一开始并不起眼,但后来就会改造人类的命运。比如胰岛素如何达到批量生产。

发表于 2019-5-16 21:3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nega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nega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I very much enjoyed reading The Gene,The author is a fantastic writer and storyteller.
easy to understand and memorable.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 收起 理由
LadyKaka + 6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2017年度勋章 2018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9-5-17 07:4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虞宅与美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虞宅与美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从标题看会有很多块豆腐陆续出锅....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9-5-17 18: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readston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readston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adyKaka 发表于 2019-5-16 21:05
前几周看完这本书了。

写几点印象比较深刻的点:

谢谢分享,作者确实擅长讲故事,书中很多有趣的小段子,这大概也是助推其成为best seller的一点吧!

还记得达尔文与孟德尔论文结论擦肩而过的一节,他在50、51、53、54页都做了批注,独独错过了孟德尔写有最重要结论的52页!哎,三分天注定啊
签名被屏蔽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9-5-17 18: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readston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readston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虞宅与美丽 发表于 2019-5-17 07:45
从标题看会有很多块豆腐陆续出锅....

火候不好的时候也经常出一锅豆腐渣
签名被屏蔽

发表于 2019-5-17 21: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nega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nega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adyKaka 发表于 2019-5-16 21:05
前几周看完这本书了。

写几点印象比较深刻的点:

*孟德尔的作品被忽视了四十年,他在默默无闻中去世了.
*女科学家的实验数据有助于沃森和克里克了解DNA的结构,
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与沃森和克里克分享,并于1958年去世(卵巢癌 ).
五年后沃森和克里克发表了关于自然界中DNA结构的开创性论文,获得诺贝尔奖.

这个周末也凑个热闹试着写写
Summary of《 Gene 》
《 基因 》作者是Siddhartha Mukherjee. 作者的文字使遗传学的主题变得有趣,易于理解和令人难忘.
书的内容可以分为三类:(1)历史,(2)科学,(3)意义.

--------To be continued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 收起 理由
LadyKaka + 6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Put all my soul into it, play the way I feel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9-5-19 08:06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豆腐块2——《自私的基因》

此文章由 Treadston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readston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本是风行世界几十年的畅销书了,也被评为二十世纪影响最大的书籍之一。原因之一乃是其毁三观的理性分析彻底剥夺了人类作为万物之灵的优越感。

作者理查德是英国著名生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家和科普作家,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牛津大学教授,是当今仍在世的最直言不讳的无神论者和进化论拥护者之一,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达尔文主义者。本书也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一本巅峰之作。

这本书在几年前刚读到的时候颇觉震撼。最近重读,恰好跟前一期的《基因传》有所呼应。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而这本有关基因的阴谋论著作却将人类对基因的理性认识上升到了一个冷酷的新高度,让人读来不由得心灰意冷,并逼迫人们对自身、社会和生活作出反思,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

本书主张:主导生物进化过程的,不是个体,不是种群,甚至不是物种,而是基因。即使人类作为生物进化链条顶端的智慧物种,具有自我意识和理性思维,然而人类社会的许多现象仍然不是出于人的主动意识的选择,而是基因所主宰的结果。这听起来是一个冰冷残酷的结论,然而依循作者的逻辑推演又确实合情合理,也不由得不让人心灰意冷。

那么:
1、基因是如何诞生的?又是如何发展的?
2、世界上的所有物种,包括人类在内,都是由基因所控制的吗?
3、人类的理性思考和社会运行的规则也是受基因控制的吗?
4、人类有可能摆脱基因的控制活动彻底的自由吗?

下节将继续对这些问题讨论,也欢迎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参与讨论。

声明一下:本人码的这些文字更像是读后感,而非对原书的总结和缩略。有些内容是笔者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未必与原文完全吻合。所以还是推荐大家自己读原著。另外,本人码字很慢,较长的内容只能抽空分段写,还请大家见谅。

评分

参与人数 3积分 +22 收起 理由
虞宅与美丽 + 8 感谢分享
缓缓 + 11 感谢分享
datou1981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签名被屏蔽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9-5-19 08: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readston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readston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Treadstone 于 2019-5-19 18:02 编辑

回来填坑

在40亿年前的地球,当某些元素和简单份子在碰撞中偶尔产生了一个具有自我复制属性的大分子的时候,就标志着基因的诞生。此后,基因遵循着一条:偶然(突变)——加强——复制(延续)的路径,不断进化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选择。

自此又过了数亿年,当某个基因因为偶然的机会给自己裹上了一层细胞(一开始是蛋白质分子组)的外壳,基因就此告别了裸奔的历史,并利用和操控自己的外壳更好的保护自己,应对外部变化多端的环境,从而获得更好的延续。经过数十亿年的进化,基因外面裹附的外壳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强大,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植物到动物,从无脊椎到有脊椎,从卵生到胎生,从鱼类到爬行到哺乳动物,而这一切外壳的进化都是为了更好的承载和延续基因这个主宰者。从这个角度来讲,自然界的一切物种包括人类在内,都是包裹在基因外部的外壳,是基因传承延续的载体,都是为了基因更好的适应环境并延续的生命机器。

基因自从有了载体和外壳之后,本身就不再直接面对外部变化多端的环境,而是通过将自己的一套编码嵌入在生存机器中,并暗中操纵这个生存机器应对外部环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世界上的每个物种和生物个体都是受到基因操控的。

但是,动物界包括人类的一些本能,以及人类社会中的很多道德规范和行为规则,看起来却是与基因的自私属性相悖。例如:动物和人多数都有护幼的本能。当人的幼年子女受到外部威胁时,父母往往可以牺牲自身拯救幼儿。这在人类社会的道德规范中被歌颂为伟大的父爱母爱。然而,这一护幼行为从基因的角度看,却是基因出于更好的传承自身的目的,在父母和幼儿之间选择了对自身传承可能更加有利的幼儿。虽然从个例来看这种选择未必是最优的,甚至可能导致父幼双亡,但正是从这一点上体现出基因的自私和冷酷——基因将护幼行为以编码方式写入生存机器固化下来,而不允许生存机器依照自身意志作出自由选择。对于这一点,当然也有人曾经作出过理性的思考和阐述。孔融的父母无恩论就是一个例子。孔融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但这种超脱当时社会的理性不被众人所理解,并最终给他招致杀身之祸。

再例如,同物种的个体间竞争往往体现出克制,更像是遵循某种规则进行的竞赛,多数情况下只是虚张声势,而不是以杀死竞争对手为目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雄性孔雀开屏比美。同样,在人类的社会和经济生活中,这种竞争的克制现象也多有体现。例如,经济活动中的”价格联盟“。在一个市场领域,价格竞争往往会从最初的无序走向有序,最终会稳定在一个可以让行业内主要竞争者都可以获利的水平上,而不会无节制的跌下去。当新的竞争对手出现打乱这种平衡,经过一段时间又会达成新的平衡。




今天就写到这儿。提几个问题请大家一起帮助思考:

1、在自然界,某些动物如天鹅、鸳鸯,当他们的配偶死亡以后就不再寻找新的配偶。而在人类社会的某些阶段和范围内,也在社会道德层面将守寡宣传为高尚的品德,约束改嫁。但是从基因的层面理解,改嫁不是能够让基因获得更多的存续机会吗?在这一点上,究竟是因为基因失去了对人类社会行为的控制?还是基因另有深意?

2、在重男轻女的旧时代,女性作为受害者,承受了生男孩的巨大压力。然而一旦媳妇熬成婆,这个曾经的受害者却又往往比家族其他成员更迫切的想要让媳妇生儿子。这个现象从基因的角度有没有解释呢?

3、人类作为动物的一种,却与其他动物甚至人类的某些近亲物种如大猩猩,有着不同甚至相反的性状或习性。例如:人是唯一体毛几乎完全退化的哺乳动物。再如:哺乳动物普遍具有发情期,只能在特定时期适合交配,然而人类却没有发情期,一年四季都可以交配,而且性在维持人类配偶关系中具有比其他动物更重要的地位。还有,与明确昭示发情期的多数雌性哺乳动物相比,人类刻意隐藏发情期,这在表面上看似乎是浪费男性的体力和精力。同样是受基因支配,为何在人类身上会表现出这些不同呢?


签名被屏蔽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9-5-19 09: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atou198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atou198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买...

发表于 2019-5-19 14: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ord1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ord1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借用楼主原贴原话: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而这本有关基因的阴谋论著作却将人类对基因的理性认识上升到了一个冷酷的新高度,让人读来不由得心灰意冷,并逼迫人们对自身、社会和生活作出反思,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

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没必要。也甭反思了,啰里八嗦一大堆,板桥大爷归纳为精辟的四字箴言:难得糊涂。

完美的解决方案

发表于 2019-5-19 16: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唧唧复唧唧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唧唧复唧唧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大家看英文版还是中文版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9-5-19 18: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readston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readston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Treadstone 于 2019-5-19 18:17 编辑

刚刚把2楼的坑填了。今天就写到这儿。提几个问题请有兴趣的同学一起思考与探讨:

1、在自然界,某些动物如天鹅、鸳鸯,当他们的配偶死亡以后就不再寻找新的配偶。而在人类社会的某些阶段和范围内,也在社会道德层面将守寡宣传为高尚的品德,约束改嫁。但是从基因的层面理解,改嫁不是能够让基因获得更多的存续机会吗?在这一点上,究竟是因为基因失去了对人类社会行为的控制?还是基因另有深意?

2、在重男轻女的旧时代,女性作为受害者,承受了生男孩的巨大压力。然而一旦媳妇熬成婆,这个曾经的受害者却又往往比家族其他成员更迫切的想要让媳妇生儿子。这个现象从基因的角度有没有解释呢?

3、人类作为动物的一种,却与其他动物甚至人类的某些近亲物种如大猩猩,有着不同甚至相反的性状或习性。例如:人是唯一体毛几乎完全退化的哺乳动物。再如:哺乳动物普遍具有发情期,只能在特定时期适合交配,然而人类却没有发情期,一年四季都可以交配,而且性在维持人类配偶关系中具有比其他动物更重要的地位。还有,与明确昭示发情期的多数雌性哺乳动物相比,人类刻意隐藏发情期,这在表面上看似乎是浪费男性的体力和精力。同样是受基因支配,为何在人类身上会表现出这些不同呢?
签名被屏蔽

发表于 2019-5-19 21: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ycnu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ycnu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cycnus 于 2019-5-19 22:43 编辑

基因对寄主的‘控制’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成败由自然选择来检验。我们观察到的都是过去自然检验的幸存者,必有其成功之处,但不能说幸存者的每个具体行为都是其成功的因素。此外,基因永远在变异,我们总能看到寄主荒谬、不利于生存的行为。

以楼主第一个问题为例。‘高尚’者复制自身基因的几率低,‘不高尚’的基因复制几率高,千秋万代,‘不高尚’取得绝对数量优势,‘高尚’最终将被事实灭绝。成功的基因以此实现了对寄主的成功‘控制’。失败的‘控制’也有,但很显然,失败的基因将会灭绝。

群体行为和社会文化现象同理,生存和复制几率高者,长期看数量占据主导地位,将劣势者事实灭绝。

所以具体的生命或文化现象,未必表达了基因的生存‘意图’,可能是某种成功控制的副作用,也可能是基因变异的外在表现,但它们都受到自然选择的检验,最终优势基因胜出。在这个意义上,胜出的基因表达了对寄主的成功‘控制’力。

下一步,继续变异。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Treadstone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9-5-19 21: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nega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nega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1)历史
The most memorable characters and stories for me were:
*Gregor Mendel 在19世纪50年代和1860年代开创了遗传学领域,通过豌豆芽进行了艰苦的实验. 他的作品被忽视了四十年,
在默默无闻中去世了.
*Thomas Morgan 曾在Columbia University 进行实验,后在加州理工学院进行实验,成果证实基因在物理上彼此相关.
*英国剑桥的James Watson and Francis Crick 在Pasadena 加州理工学院疯狂地对抗Linus Pauling,
成为20世纪50年代初第一个解决DNA结构的人.获得了诺贝尔奖,并成为遗传学领域数十年的科学巨人.
*Rosalind Franklin 英国富有挑战性的女科学家,具有“放射性脾气”,是James Watson and Francis Crick 不知情的合作者     Rosalind Franklin 创造了DNA的螺旋结构的第一张照片,照片在没有她许可的情况下向Watson和Crick展示.
她的实验数据有助于Watson和Crick了解DNA的结构.并再次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与Watson和Crick分享.
然而她没有得到适当的尊重和荣誉.于1958年去世(卵巢癌).
*Herb Boyer和Bob Swanson于1976年共同创立了生物技术巨头Genentech.Swanson当时是一位28岁的风险投资家,
他失业,住在旧金山的租住公寓,驾驶破旧的Datsun.冷酷的Boyer是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院的遗传学教授.
作者讲述了有关《基因》的两种历史:一种是发现的历史,一种则是对这些发现的运用及滥用的历史.
滥用史有两段黑历史,一段关于美国……  一段关于德国……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9 收起 理由
LadyKaka + 6 感谢分享
Treadstone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Put all my soul into it, play the way I feel

发表于 2019-5-20 00: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ord1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ord1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一本上个世纪70年代的老书了,很久以前看过,是一本科普启蒙读物。

这本书跟《时间简史》的定位差不多,个人感受:读完《时间简史》还是不懂理论物理,同理看完《自私的基因》也一样不懂进化论。

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

同样是思考人生的意思,比较喜欢这本书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一本有趣的哲学简明史。里面有解释为什么尼采会哭泣,作者会让你在尼采哭的时候,你在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9-5-20 06:2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hatsfin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hatsfin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都是教育的结果,人从来没接受过教育,像猴子,黑猩猩一样,其实活得也不会太差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9-5-20 06:2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hatsfin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hatsfin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9-5-21 09:4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最近养老话题比较热,那种牺牲自己成全老人的,是不是反自然规律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9-5-21 20: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readston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readston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缓缓 发表于 2019-5-21 09:41
最近养老话题比较热,那种牺牲自己成全老人的,是不是反自然规律了?

这是个蛮有趣的问题。

我的理解是:表面上看,这种行为似乎是不利于基因传承。但实际情况是,人类所构建的社会环境比其他的动物的生活环境要复杂的多,在这种复杂的社会生活环境中,通过长期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反复博弈形成了一些共识和规则,这些共识和规则有助于整个种群的存续和繁衍,虽然往往从表面上看起来相反。
签名被屏蔽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9-5-21 20:4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readstone 发表于 2019-5-21 20:35
这是个蛮有趣的问题。

我的理解是:表面上看,这种行为似乎是不利于基因传承。但实际情况是,人类所构建 ...

也许是农耕文明环境里,这种妥协有助于族群发展。

2017年度勋章 2018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9-5-23 16: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虞宅与美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虞宅与美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hatsfine 发表于 2019-5-20 06:26
都是教育的结果,人从来没接受过教育,像猴子,黑猩猩一样,其实活得也不会太差 ...

人生识字忧患始。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9-5-23 17: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hatsfin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hatsfin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虞宅与美丽 发表于 2019-5-23 16:42
人生识字忧患始。

还是你有文化

发表于 2019-5-28 17: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天天sk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天天sk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人有了理性以后就会干出违背基因意图的事情。例如,基因告诉我们不要吃辣,但人类尝试了辣以后发现没有明显的危险还很爽,于是就开始吃辣。另外一个例子,经过亿万年自然选择幸存下来的基因告诉我们苦的东西一般都有毒不能吃,但中国人看了古书上说的或者听别人说的苦可以清热解毒,于是有些人就喜欢吃苦的东西。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Treadstone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9-5-29 21: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readston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readston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天天sky 发表于 2019-5-28 17:42
人有了理性以后就会干出违背基因意图的事情。例如,基因告诉我们不要吃辣,但人类尝试了辣以后发现没有明显 ...

吃辣这个例子确实很有趣。辣是辣椒这种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演进出来的一种防御机能。辣椒需要借助鸟类等动物传播种子,鸟类的消化系统是无法破坏辣椒种子结构的,但是哺乳动物的消化系统却能够消解破坏辣椒籽儿。辣椒通过进化演进出产生辣素的能力,由于在哺乳动物的口腔里有辣素受体,因而哺乳动物能够感觉到辣的刺激,但是鸟类体内却没有这样的受体,所以感受不到辣。如此,辣椒就可以即让鸟类帮自己传播种子,又同时避免被哺乳动物吃掉。

悲催的是,人类进化出了理性意识,不按大自然的常理出牌,变着法子吃辣。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人为了更多更爽的吃辣而驯化辣椒,培养出很多的杂交品种,还大规模种植,这让辣椒与其它植物相比获得了更广的生存空间,占据了遗传优势,也是因祸得福吧。
签名被屏蔽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9-5-29 21:48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豆腐块4——《万历15年》

此文章由 Treadston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readston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Treadstone 于 2019-7-1 13:23 编辑

这本书曾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来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30本书之首。在80年代的中国,刚刚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和长期思想禁锢的中国人看到这本书,思想上所受到的震撼可想而知。

我比较喜欢这本书的一点是,他写的很像小说,情节丰富,细节刻画生动. 但同时每个个人的命运也都是被放在了大历史的背景画幕之下,从而通过不同人物的曲折命运,折射了历史的必然发展规律。

男一号: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由于年少时出身卑微,当过和尚和乞丐,所以对社会精英阶层存在天然的不信任,在他登上皇位之后致力于剥夺官僚体系的权力,废除丞相制度,设计了内阁制度让各方相互制衡,又收纳天下富人钱财用于建设南京城墙,削弱他们的财富,强行把他们迁离原住地,削弱和剥夺他们在当地的权力网络。

朱元璋的理想是建设一个结构扁平的行政系统,他理想中的小农社会。为此他削平天下富户,各个击破了跟随自己文治武功,夺得天下的功臣集团,并以儒学思想包装自己的主张,他集天下政治思想道德和军事权威于一身,成为整个大一统集权体制的唯一政策制定者。

朱元璋倡导极简式的小政府,一切都以形成一个顽固的,封闭的静态的小农社会为导向,政府已被简化和削弱到不具备应对突发社会变动的能力。然而这样的小政府只能在朱元璋这样的强权者的手中才可以运作。到万历年间这套制度已经退化到孱弱不堪的地步,完全不能够应对社会和政治上出现的变动和危机。朱元璋设计的这些制度为明朝最后的覆灭埋下了伏笔。朱元璋治国的思想核心是以道德代替法律。


男二号:太师&首辅张居正
张居正有像朱元璋一样的政治手腕和魄力,但是为了在这种僵硬的政治制度中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不得不培植死党、暗箱操作,而变成了这个制度所不能容忍的权臣,虽然贵为两朝太师,在1582年死后仍然遭到清算,仅仅免于开棺戮尸的下场。


男三号:清官海瑞
海瑞是朱元璋的忠实信徒,拥有朱元璋一样的理想主义情怀,但为人顽固,只讲原则而缺乏变通,缺乏政治手腕也没有显赫的高位支持其贯彻自己的理想。在任期间帮助当地百姓从富豪手中夺回因高利贷而失去的土地,结果导致了市场上所有的土地交易被迫终止,赖账盛行,不仅农民的生活境遇没有得到改善,也停滞了经济的发展。

所以说,贪官为害一方,清官全盘遭殃。

(还有3个猪脚稍后来补)
签名被屏蔽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9-7-1 21: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readston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readston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接上回,把没写完的3个人物补上:

男四号:老好先生申时行
申时行原来是张居正的部下,办事得力,后来做了内阁首辅。在清算张居正的过程中,他一方面要撇清与张居正的关系,一方面又想要协调皇帝与官僚集团之间的关系,想在其中扮演一个调解人的角色。为此他废除了皇帝定期要参加的经筵,这原本是朱元璋立的规矩,当张居正还在的时候,万帝皇帝慑于张居正的太师威严而不得不参与。

申时行这种放任和妥协的做法,虽然换来了皇帝对自己的支持,以及在清算张居正旧部时对自己网开一面,但是也导致了皇帝与朝臣的隔阂越来越深,并最终在立储的问题上全面爆发。万历皇帝一直想按照自己的意愿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但遭到朝野群臣的反对。申时行尝试居中调解,结果却是群臣都不买账,最终只得自己辞职。万历皇帝也因为立储问题加深了对群臣的怨恨,并走向极端,从此遁入深宫,基本隔绝了自己与官僚集团的接触,实行了长达十数年的怠政。

男五号:抗倭功臣戚继光
戚继光在他所处的时代有诸多军事创新,在明朝抗击倭寇的斗争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明朝文官节制武将的制度之下,戚继光非常明了这一点并避免受到文官的猜疑。但他最终还是成了张居正清算浪潮中的牺牲品,在贫病交加中逝于万历15年。

男六号: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
李贽曾经是一个不太成功的地方官员,他见惯了官场上说一套做一套的方式,于是对这种儒家理念下指导的操作方式产生了巨大的怀疑。他认为一个社会的精英如果都会趋向于腐败,那就应该承认那些人性的贪婪和阴暗面,而不是一味回避和讨伐。比起那些主张用直觉来理解世界的心学家,他走的更远。他的这套思想实际上动摇了朱元璋那套克己复礼简朴归真的哲学总原则。这招致了社会精英和既得利益集团的不满,最终被投入诏狱之中。




总结:
中国的政治体系和政治思想与中国的医学玄学哲学一样一脉相承,笼统而抽象,多概念而少具象,多推测而少验证。像朱元璋这样的政治家幻想以一种简单粗陋、大而化之而又没有固定形态的儒家思想和道德理念来引领和约束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抵制具体的法律制定和实施,即使宗旨善良,也无法阻挡整个制度走向腐败,最后必然是衰败的结局。

本书中的各个人物不可谓不努力,不可谓不具情怀,然而由于大方向错了,每个人都难逃悲剧的下场(太祖逃了)。
签名被屏蔽

发表于 2019-7-9 21:2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ahxephon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ahxephon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万历十五年 1587年 明代皇帝与科举文人集团的拉力,恪守祭天的礼仪是做“好皇帝”的标准之一
1590年 日本丰臣秀吉大致完成日本统一
1603年 德川幕府建立,定都江户,今东京。
1588年 英国水师大败西班牙(这个当时靠大航海发家的暴发户,海盗就是英女王官宣用来治他的“武器”),两代日不落帝国的交替初见端倪。
16世纪的欧洲,活字印刷术在欧洲日趋完善,广泛传播,催生了文艺复印、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知识经济率先降临在欧洲

历史车轮继续滚滚前进。。。。。。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