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真正有机品牌The organic pharmacy (2007-5-25) 飞行 · 自制北京烤鸭 (2010-11-23) niuwa
· 复活节农庄度假 (2011-4-28) jiwu2573 · [败家媳妇]_领着我后宫的美娇娘们来拜见各位美妞们啦--后宫风云又起 (2011-8-7) 农村银的媳妇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11000|回复: 67

[IT] 半年后,再回一趟澳洲,谈谈国内工作中不好的地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1 22:2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nnworl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nnworl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以前发帖,自认为客观,但客观是基于自身“小圈子”的样本,于是这个样本放到整个中国大环境,显然不是中国的全部,于是各种观点,各种杠精纷至沓来。我本不想驳斥观点,因为观点本没有对错,但有些观点中对中国的整体判断或者评价,显然非常失公允,言语中都是自己生活在‘lucky country“的一种夜郎自大的自豪感,这让我感到反感,回帖更多也希望让对方不要那么的一叶遮目。

鉴于之前的帖子,虽然看起来客观,但实际上还是有偏向性的认可中国,虽然这种观点我依然不变,但我觉得也可以开个贴,说说国内工作的一些不好的地方或者潜在问题,以飨杠精。

1. “总包”的坑

国内的工资,很多都讲包裹,所以年薪会听起来高大上,但客观情况是想拿全包裹并不容易。比如说去X里,对方给你的现金工资,是按16个月数给的报价,虽然大概率你能拿到,你依然有10%的概率被强制为C,而且新人刚入职半年或者1年被打C概率还是很高的,因为国内的绩效是强制正态,大家其实都同样努力,最后C很多是轮流坐,而新人很容易背C,这种现象在“X为”更普遍,所以有时新人的坑也叫做背锅侠。不仅现金部分有坑,股票等也有坑,首先很多股票是4年给的,而且前两年没股票,两年后一次性给你两年的股票,所以工作至少满2年也是拿到包裹的前提条件。像某多多这个时间更长。这在国内互联网很普遍,但观察下来,一般来说,你能坚持在那个企业待满2年的,依然有80%的概率能拿到之前承诺的包裹,如果你成为了那20%,很显然你踩了这个坑。举个例子半年前你在前司待遇是100万,然后跳到了阿里,阿里那时的股票是200美金,结果过了半年跌倒了150美金,由于股票占总包比例较大,你会发现你跳槽其实并不划算。但这些你是没法算清楚的,如果能算清楚,你可以不去工作专职炒股算了。所以,国内的总包,看起来是一个固定数值,其实是一个区间,其中给了雇主很大的权利来基于你的工作表现来决定你是否值这个价格或者更多或者更少。而这个区间也会给你带来一定的可能使得你拿到比以前承诺多的多的薪酬。典型例子就是4年前入职腾讯,然后去年中出货的那些人,因为那4年腾讯股票涨了3倍以上,所以那时但包裹也是巨量增值。


2. “期权”的坑

现实中,唯一比较靠谱的期权其实都是阿里带来的,甚至因此重构了互联网的薪水构成。早期阿里的这种做法确实客观上起到了造富的作用,但在中国的现实中,通过期权造富的概率已经越来越小,更多的是期权实质上只是一些不痛不痒的福利,所以期权很多时候要非常小心。但有一种期权不一样,就是公司有回购的期权,这客观上就是硬通货,如果这样的公司,是比较靠谱的。目前回购期权的公司我也就只看到蚂蚁可以,大部分依然是不清不楚。其实并不是他们弄不清楚,而是不想弄清楚。所以“期权”就是个小坑,要小心踩,别太信不知名公司的期权,如果对方期权可以回购,那这公司非常靠谱。另外期权上市后也要交不少税,这些都会影响实际所得


3. 创业公司与大公司
很多情况下,大公司不适合有十年以上经验的人进入,因为大公司里面有非常多的利益团体,进入某个大公司的某个部门,其实就是加入了那个利益团体,而在这样的团体中,你又很难有发声或者势力范围。不仅如此,还要跟其他利益团体做内部竞争,对于想做事的人,是非常心累的。另外大公司一般还有个问题,就是效率问题,大公司时间久了,里面的老白兔特别多,无论业务还是眼界,他们都不如新加入的血液,但他们有办法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的很好,因为他们懂里面的道道,反而新来的很容易被挤走。 与此相对的,其实是创业公司,对于个人而言,创业公司也分大小,有一定规模,团队灵活的创业公司其实干起来更有意义,因为有种自己掌舵的感觉,就算不是掌舵,你也能影响公司的方向。所以我一直认为一个健康的行业,有一定健康度的创业公司更适合有抱负的人去参与。即使在阿里,P8+或者P9级别的人非常不好招,因为好的人宁可去创业公司或者其他公司当个头,也比去阿里带十几个大头兵有意思的多。不过创业公司也有问题,主要看行业,国内很多行业很容易团灭,因为一个行业的兴起,是一股风,一个行业的灭亡,也很容易。国内人平均跳槽周期是2年也很正常,就是因为太快。因为快,所以浮躁,因为快,所以效率并不高。


4. 工作效率
可能是我对人的要求比较高,以我的观察,我发现国内高效率的员工其实很少。为了找到高效率并有想法的员工,于是学历和眼界成了门槛。国内由于快,又或者教育的因素,使得很多人做事之前,思考的并不多,一堆文山会海实际没有效率。这种问题大公司更严重。我一直觉得如果能在大公司混出样子的,确实去小公司会容易很多,因为大公司的工作效率,做事方式几乎都是hard 模式,大公司如果一件事你推1个月能完成,去创业公司估计3天就能搞定,这里面对人判断力,协调能力等非常有考验。就工作效率一条,我觉得在国外公司的经验,在国内比较有价值。如果考虑回国的人,多探索下自己在国外公司工作效率相关的经验,面试的时候也有case可以说下,这块国内比较缺。

5.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技术能力是决定你薪酬的重要变量,如果回到中国,沟通能力才是这个重要变量。你的沟通能力甚至决定你试用期是否能顺利通过。对于10年经验的人,沟通能力其实就是工作能力。工作能力简单点说就是上传下达。下属知道你说什么且能认同你说什么且能执行你说的事。上面的认同你说的事并给你资源和时间去做。如果你们回到中国,千万别觉得一心去做某件你认为对的事就是正确的工作方式。你首先要让老大认可你做事的方向,也要让下属同意你做事方向的靠谱性。见过太多的非常自以为是,认为自己做的就是对的,不跟业务沟通,这样的很容易死的很快。公司的决策权一般都在业务大佬手里,如果回到中国工作,你首先得事先认清你所在部门的业务大佬是谁先,然后贴着业务大佬去做事,会顺风顺水很多。但大佬也不是你想傍就傍的,关键还是你得贴着对方业务去做事。


先说5点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9积分 +79 收起 理由
riziz + 2 你太有才了
aumount + 3 感谢分享
thinkpad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9-1-21 22:4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abbitpoin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abbitpoin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主有印象,牛人。

发表于 2019-1-21 22:4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nnworl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nnworl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rabbitpoint 发表于 2019-1-21 23:41
楼主有印象,牛人。

别,不是牛人。另外,工作贴,别歪楼到后来又讨论一堆中澳优劣。可以讨论下工作方法论或者职场规划或者坑这类问题

发表于 2019-1-21 22:5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ualal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ualal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学习了

发表于 2019-1-21 22:5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危险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危险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记得几年前楼主已经年薪500万了

发表于 2019-1-21 23:0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nnworl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nnworl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危险 发表于 2019-1-21 23:58
记得几年前楼主已经年薪500万了

几年前大概年薪5万左右拉,大家别歪楼,我这么喜欢扯淡的人,大家多交流不是很好吗?动不动就扯薪水很没意思,客观的说国内牛人太多,所以我永远跟自己说你真的很差劲。因为太多不起眼的人比你真的厉害很多,澳洲其实也很多。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9-1-22 07:2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ongzhehmz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ongzhehmz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膜拜。。楼主的帖子质量都很高,请教下这几年云计算在国内市场怎么样

发表于 2019-1-22 07:3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玫瑰余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玫瑰余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学习

发表于 2019-1-22 07: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icicl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icicl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感谢楼主的分享

发表于 2019-1-22 08:2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avid_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avid_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主是一个有想法的人,谢谢分享。国内工作应该比这边更复杂,人事办事不像这边相对简单。

发表于 2019-1-22 09: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halwe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halwe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主威武,请问国内外企的SAP HANA转型 可以入坑吗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9-1-22 09: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hcj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hcj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学习了

发表于 2019-1-22 09:3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jmd00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jmd00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tjmd001 于 2019-1-22 11:29 编辑


好文章,顺便拍个照

------------------------------------------------------------------------
以前发帖,自认为客观,但客观是基于自身“小圈子”的样本,于是这个样本放到整个中国大环境,显然不是中国的全部,于是各种观点,各种杠精纷至沓来。我本不想驳斥观点,因为观点本没有对错,但有些观点中对中国的整体判断或者评价,显然非常失公允,言语中都是自己生活在‘lucky country“的一种夜郎自大的自豪感,这让我感到反感,回帖更多也希望让对方不要那么的一叶遮目。

鉴于之前的帖子,虽然看起来客观,但实际上还是有偏向性的认可中国,虽然这种观点我依然不变,但我觉得也可以开个贴,说说国内工作的一些不好的地方或者潜在问题,以飨杠精。

1. “总包”的坑

国内的工资,很多都讲包裹,所以年薪会听起来高大上,但客观情况是想拿全包裹并不容易。比如说去X里,对方给你的现金工资,是按16个月数给的报价,虽然大概率你能拿到,你依然有10%的概率被强制为C,而且新人刚入职半年或者1年被打C概率还是很高的,因为国内的绩效是强制正态,大家其实都同样努力,最后C很多是轮流坐,而新人很容易背C,这种现象在“X为”更普遍,所以有时新人的坑也叫做背锅侠。不仅现金部分有坑,股票等也有坑,首先很多股票是4年给的,而且前两年没股票,两年后一次性给你两年的股票,所以工作至少满2年也是拿到包裹的前提条件。像某多多这个时间更长。这在国内互联网很普遍,但观察下来,一般来说,你能坚持在那个企业待满2年的,依然有80%的概率能拿到之前承诺的包裹,如果你成为了那20%,很显然你踩了这个坑。举个例子半年前你在前司待遇是100万,然后跳到了阿里,阿里那时的股票是200美金,结果过了半年跌倒了150美金,由于股票占总包比例较大,你会发现你跳槽其实并不划算。但这些你是没法算清楚的,如果能算清楚,你可以不去工作专职炒股算了。所以,国内的总包,看起来是一个固定数值,其实是一个区间,其中给了雇主很大的权利来基于你的工作表现来决定你是否值这个价格或者更多或者更少。而这个区间也会给你带来一定的可能使得你拿到比以前承诺多的多的薪酬。典型例子就是4年前入职腾讯,然后去年中出货的那些人,因为那4年腾讯股票涨了3倍以上,所以那时但包裹也是巨量增值。


2. “期权”的坑

现实中,唯一比较靠谱的期权其实都是阿里带来的,甚至因此重构了互联网的薪水构成。早期阿里的这种做法确实客观上起到了造富的作用,但在中国的现实中,通过期权造富的概率已经越来越小,更多的是期权实质上只是一些不痛不痒的福利,所以期权很多时候要非常小心。但有一种期权不一样,就是公司有回购的期权,这客观上就是硬通货,如果这样的公司,是比较靠谱的。目前回购期权的公司我也就只看到蚂蚁可以,大部分依然是不清不楚。其实并不是他们弄不清楚,而是不想弄清楚。所以“期权”就是个小坑,要小心踩,别太信不知名公司的期权,如果对方期权可以回购,那这公司非常靠谱。另外期权上市后也要交不少税,这些都会影响实际所得


3. 创业公司与大公司
很多情况下,大公司不适合有十年以上经验的人进入,因为大公司里面有非常多的利益团体,进入某个大公司的某个部门,其实就是加入了那个利益团体,而在这样的团体中,你又很难有发声或者势力范围。不仅如此,还要跟其他利益团体做内部竞争,对于想做事的人,是非常心累的。另外大公司一般还有个问题,就是效率问题,大公司时间久了,里面的老白兔特别多,无论业务还是眼界,他们都不如新加入的血液,但他们有办法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的很好,因为他们懂里面的道道,反而新来的很容易被挤走。 与此相对的,其实是创业公司,对于个人而言,创业公司也分大小,有一定规模,团队灵活的创业公司其实干起来更有意义,因为有种自己掌舵的感觉,就算不是掌舵,你也能影响公司的方向。所以我一直认为一个健康的行业,有一定健康度的创业公司更适合有抱负的人去参与。即使在阿里,P8+或者P9级别的人非常不好招,因为好的人宁可去创业公司或者其他公司当个头,也比去阿里带十几个大头兵有意思的多。不过创业公司也有问题,主要看行业,国内很多行业很容易团灭,因为一个行业的兴起,是一股风,一个行业的灭亡,也很容易。国内人平均跳槽周期是2年也很正常,就是因为太快。因为快,所以浮躁,因为快,所以效率并不高。


4. 工作效率
可能是我对人的要求比较高,以我的观察,我发现国内高效率的员工其实很少。为了找到高效率并有想法的员工,于是学历和眼界成了门槛。国内由于快,又或者教育的因素,使得很多人做事之前,思考的并不多,一堆文山会海实际没有效率。这种问题大公司更严重。我一直觉得如果能在大公司混出样子的,确实去小公司会容易很多,因为大公司的工作效率,做事方式几乎都是hard 模式,大公司如果一件事你推1个月能完成,去创业公司估计3天就能搞定,这里面对人判断力,协调能力等非常有考验。就工作效率一条,我觉得在国外公司的经验,在国内比较有价值。如果考虑回国的人,多探索下自己在国外公司工作效率相关的经验,面试的时候也有case可以说下,这块国内比较缺。

5.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技术能力是决定你薪酬的重要变量,如果回到中国,沟通能力才是这个重要变量。你的沟通能力甚至决定你试用期是否能顺利通过。对于10年经验的人,沟通能力其实就是工作能力。工作能力简单点说就是上传下达。下属知道你说什么且能认同你说什么且能执行你说的事。上面的认同你说的事并给你资源和时间去做。如果你们回到中国,千万别觉得一心去做某件你认为对的事就是正确的工作方式。你首先要让老大认可你做事的方向,也要让下属同意你做事方向的靠谱性。见过太多的非常自以为是,认为自己做的就是对的,不跟业务沟通,这样的很容易死的很快。公司的决策权一般都在业务大佬手里,如果回到中国工作,你首先得事先认清你所在部门的业务大佬是谁先,然后贴着业务大佬去做事,会顺风顺水很多。但大佬也不是你想傍就傍的,关键还是你得贴着对方业务去做事。


先说5点吧


发表于 2019-1-22 09: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eflym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eflym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互联网是极其特殊的一个行业,楼主这篇除了业内人士并没有什么意义。
多谢分享。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cmsj +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1-22 10: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ifo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ifo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gifox 于 2019-1-22 10:06 编辑

沟通能力哪里都需要的啦。

唯技术论其实哪里都不好。国内更复杂,西人绕一个圈的表达方式,中国式沟通可以绕3个圈。有时感觉需要翻译。

有时下来经过朋友“翻译”,我才知道他们背后相互想传递给对方的信息。


发表于 2019-1-22 10: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ookfis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ookfis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感谢楼主分享,楼主可否介绍一下对于各种坑的识别问题,比如哪些迹象能够说明此职位是一个坑?坑实在太多,跳槽跳进坑了就不好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9-1-22 10:2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msj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msj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主这个贴包括之前不少贴都有一个非常笼统的标题,比如"回国感想""回澳洲再谈谈感想"。内容也很少prerequisite。从形式到具体都给人一种在比较澳洲和国内的错觉,尽管你的本意或许并非如此。也正因为你没有加上很多范围限制,例如行业工种地区阶层,也没有明说是否只是你个人的纵向比较,所以读起来让人觉得不全面客观,至少没有代表性,也忍不住让人想要完善补充或反驳,结果你就说别人杠精了。我无意跟你杠没有那么空,但楼主不想被杠的话建议你的标题和内容都多加一点context,多介绍一下你的背景,也不要用回去又回来说一下感想之类容易让人误会的标题。何况你自己都说了,communication很重要。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9-1-22 10: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esktop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esktop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主应该多谈谈细节,比如你的工作背景,文章太笼统了

发表于 2019-1-22 10:3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msj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msj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另外几个回国感想热贴的楼主,就没人和他们杠,跟他们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很有关。

发表于 2019-1-22 10:4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nnworl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nnworl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cmsj 发表于 2019-1-22 11:24
楼主这个贴包括之前不少贴都有一个非常笼统的标题,比如"回国感想""回澳洲再谈谈感想"。内容也很少prerequi ...

谁愿意在公开网络把自己的细节说的很清楚?其实我帖子里已经很多信息了,如何避免找坑也都讲了很多细节了

很多人对沟通这两个字的理解并不够深,沟通不是技巧、沟通的前提是思路。没有思路大多数时候跟自己经验和眼界缺乏是相关的。

我在论坛上的发帖无法深入到细节怎么做,我只是想讲些有些笼统的事,看的人有一两句话有体会,这就达到我的目的了。

比如就沟通这事,我虽然简单说了几句,但大多数人很难get到,我不是培训机构,如果大家确实对自己职场发展,尤其是年轻刚毕业不久又是相关行业的,我可以考虑搞个付费咨询,比如花一个小时语音回答你的困惑以及你的问题。但我的经验也只限于那些职场起步阶段的,在很多厉害人面前,我总是不敢好为人师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bookfish + 4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1-22 10:4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nnworl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nnworl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cmsj 发表于 2019-1-22 11:31
另外几个回国感想热贴的楼主,就没人和他们杠,跟他们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很有关。 ...

他们只是回国旅游了趟,跟我这种不一样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9-1-22 10:5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inziacyc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inziacyc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谢谢分享
无意回国,看到楼主这样有机会两边跑的人分享一下对特定行业两国不同之处的想法,收益不少。
对于做管理,不同国家肯定会有不同,但是抓核心业务,做好真正的沟通,应该在哪里都适用吧。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9-1-22 10:5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yler_kwok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yler_kwok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tyler_kwok 于 2019-1-22 12:02 编辑
cnnworld 发表于 2019-1-22 11:47
谁愿意在公开网络把自己的细节说的很清楚?其实我帖子里已经很多信息了,如何避免找坑也都讲了很多细节了 ...


感谢LZ的分享。我刚好有一楼的网页快照,觉得还是很有借鉴的意义的。我希望能够重新发上来,不知道你是否同意?
签名被屏蔽

发表于 2019-1-22 11:1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牵黄擎苍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牵黄擎苍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真诚的分享,赞一个

发表于 2019-1-22 11:2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avalier0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avalier0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没在国内干过,什么叫c什么叫x。拍照的c位?太多国内职场术语了。这样吓唬人还怎么让我们为四化做贡献

发表于 2019-1-22 11:3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pp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pp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国内工作过。觉得楼主这个分享行业特性特别强。我们这些传统行业就好像没这么复杂的事情。一句话,有没有关系。两句话,你是男是女,结婚没。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21年度勋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9-1-22 12: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eroxk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eroxk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jmd001 发表于 2019-1-22 10:36
好文章,顺便拍个照

------------------------------------------------------------------------

晕,隐秘版那套都用上了,拍照防炸楼啊

2021年度勋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9-1-22 12: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eroxk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eroxk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david_hu 发表于 2019-1-22 09:22
楼主是一个有想法的人,谢谢分享。国内工作应该比这边更复杂,人事办事不像这边相对简单。 ...

这边工作如果一定级别以上,那些难办事,人斗,权利斗争什么的就都出来了,和国内的一样的。只不过这里搞事,脸上还是客客气气的,笑眯眯的,保留着西方国家的那种礼貌。说白了就是伪善。

发表于 2019-1-22 12:0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usie010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usie010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在国内工作过,赞同楼主总结的这几条,的确如此。

发表于 2019-1-22 12:2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avalier0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avalier0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eroxk 发表于 2019-1-22 13:08
这边工作如果一定级别以上,那些难办事,人斗,权利斗争什么的就都出来了,和国内的一样的。只不过这里搞 ...

在这也就求一个心灵的宁静,表面上的也行。要是有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牺牲精神还是回国来的爽。最起码吵架的词汇丰富的多。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