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金融风波的一点看法.
想要理解国际外汇市场的波动,让我们从头说起...
首先,什么是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价值的载体.但是,我们手头上拿得RMB,AUD,他们有任何内在价值么?答案是没有,只是一张张印刷精美的纸片.那为什么我们认为这些纸片是有价值的呢?原因是**担保.
现在正在流通的,不管是AUD,USD还是EUR,RMB,有一个共有名称叫做法币,也就是法定货币.每一张纸片,都是一张**的欠款证明,证明**欠你的价值为XXX的黄金,当然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当金本位被废除,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法币不再与黄金挂钩,也就是说,每一张法币,都是一张无法兑现的白条,没有任何内在价值.但是正因为我们已经用了那一张张纸片这么多年,却很少有人真的去找**兑换黄金,所以当**宣布法币无法兑换黄金之后,对我们的生活也没有太大影响,大家一如既往地继续使用就是了.
但是,这里面的本质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发行货币,都是有黄金储备在背后支撑的,**的资产就是那些黄金,而货币就是在**那里储存黄金的证明.所以整个社会的货币供给总量也就等于黄金储备量,货币供给极其稳定,直到有新的黄金被开采出来.所以以前的时候,很多战争都是为了争夺黄金而爆发的.但是现在,货币发行与黄金无关了,那每一张纸币的背后,我们拿什么支撑呢?the answer is debt.然后我们有了中央银行.概括地来说,中央银行发行法币,而**写张欠条给中央银行,某年某月某日,**从中央银行贷款XXXXX亿,利率为XX%.然后**再把钱花出去,增加社会的货币供给,或者是央行对商业银行进行再贷款,流程和**一样,以此来调控社会的货币供给.所以说,我们所处的现实社会里有多少钱,央行那里就有多少数额一样大的一笔笔资产,当然那是对央行来说的,因为**是我们的代表,所以对于我们来说,那是我们的负债.因为在我们地盘上,央行是**所有的,所以一切好商量,欠多欠少的无所谓,大家和气生财.但是在某些地方,央行是私人所有的,所以,某些地方的人们就欠那个央行的股东债务,欠到什么程度呢,几辈子都还不清的程度.上文说到过,央行发行的法币,现在已经不和黄金挂钩了.所以那些私人控股的央行,等于印印纸就有钱赚,而背后没有任何担保,有人会说,那不就是空手套白狼么.呃,好像就是那样的.至于对于央行发行货币合法性的质疑,恩,答案在下一段的下一段.
好了回到正题,无论是否是金本位或者银本位,货币的供给数量和整个社会的价值创造速度要保持一致是很难的,任何调控手段都是后发的.比如说我们一年创造了100AUD(姑且先用AUD作为价值尺度),而央行发行了120AUD的货币,那么新发行的120AUD只能买到去年的100AUD的货物了,所以今年的120AUD等于去年的100AUD的购买力,也就是说,通货膨胀率为20%.当然如果央行发行的货币少了,那就会有通货紧缩了.
所以,寻找一种稳定价值的用于人们交换商品的交易媒介这个问题,从古至今,一直都没有完美地解决,现在还是一样,所以,现有的依靠央行的债务货币制度,也只是无奈之举.在这个问题上,货币战争其实是错误的,金本位并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方法.
只要货币供给过量,通货膨胀就是必然的结果,那么美联储印刷了这么多的美元,为什么美国的通货膨胀还能被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呢?原因在于美元找到了新的价值增长点------石油,来填充它的多余供给.在全世界能源紧缺的大环境下,石油成为了绝对的硬通货,而沙特,阿联酋等产油国和美国达成协议,石油必须使用美元结算,这就让美元在海外找到了大量的需求,从而控制了国内的货币供给,使得通胀维持在一定水平.石油,成了美元的缓冲区,而广大石油消费国,则不得不使用美元来购买石油,潜在地,等于为美国的过量印刷的美元买单.而这次的次贷危机,无疑是财富转移过度的一个后果,富人在房地产崩盘前撤离,而接盘的博傻穷人们开始破产,因为这个盘太大了,崩盘的后果影响到了整个美国的经济.所以美国需要大量的流动性来支撑经济度过寒冬,于是我们看到了,大量使用美元结算的国际商品,包括石油,铁矿,黄金,开始大幅跌价,美元的国外需求开始降低而回流国内,而商品货币国家,比如澳洲的经济受此影响开始衰退,银行开始降息来刺激经济,而澳元又同时是高息货币,降息的结果是大量的套利交易平仓,让澳币也开始下跌.其他国家经济的波动使得资金涌入美元和日元等低息货币.话说的有点乱,因为这个信心链条一旦启动,就很难说清楚前因后果到底是哪个.
我的观点是,只要美国的经济不触到底部,或者美联储那帮人觉得美元还不够,商品价格就仍将下行,澳币也将继续下跌.当然这个结果没有考虑到RBA和相关利益集团的行动.
本文到此结束,其实很多问题和文章中的一些漏洞,因为本人水平所限,还远远没有写清楚,权当抛砖引玉.
希望3年之后,能用本篇文章作为一个提纲,来写我的毕业Paper.
PS:**=govern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