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在澳洲做警察的那些事 (2012-6-10) txdtxdtxd · 撞车及事故处理实录!(澳洲版) (2006-8-30) 麦嘟
· 澳洲情缘---阿娟 (2007-6-23) 安远翔 · 一个女中学生的往事之武侠篇 (2008-3-2) 老实和尚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4141|回复: 12

[信息讨论] 如何正確理解索羅斯的看空邏輯 (转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31 13:4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13jenne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13jenne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看到此文联想到澳洲的经济,似乎前景暗淡。


傅峙峰
索羅斯說的沒有錯,但從官媒到市場,很多人都誤讀了索羅斯,以至於把他當做階級敵人看待,根本沒有理解索羅斯對中國的看法,也難以從中找到彌補問題和防範風險的方法。

如果一個人指出你的缺陷所在,你應該是仔細思考人家指出的問題該如何補救,還是該如何回避呢?如果你因為人家曝出了你的短處,惱羞成怒而否定他所言中的事實,這對於自身的進步是否有好處呢?這些道理,大家在學校裡應該就已經學會了吧。

但 很遺憾,現在輿論上戴著有色眼鏡、片面解讀,一談到索羅斯,似乎就是他看淡中國,他要做空中國,於是他成了中國的敵人。也難怪,索羅斯旗下基金在做空英鎊 和東南亞金融危機上,給世界留下太深刻的印象。這是可以理解的。不過,索羅斯從來只做陽謀,他經常是看到了問題,指出了問題,認為有些問題不可調和不可解 決,於是作為市場交易者,很自然的朝著贏率和賠率最大的方向押注了。

那這次索羅斯說了什麼呢?其實說了很多,中國只是其中一部分。關於 中國的方面,大部分說法都是客觀現實的。在過去十幾二十年裡,中國經濟快速增長,投資在經濟中佔比較大,以至於全球大宗商品需求大部分來自中國。一旦中國 需求出現疲弱,也許中國本身還不會出現致命的問題,但中國的貿易小伙伴們就要先吃不消了。

自從中國經濟增速趨勢性下滑以來,我們可以看到全球的大宗商品價格都呈現了連年下跌的走勢。石油、基本金屬、各種礦石等等,莫不如是。

中 國經濟體量龐大,人口拐點和債務拐點的來臨促使投資需求趨勢性萎縮,但中國擁有龐大的人口和高儲蓄率,確實是存在經濟轉型的機遇的。中國政府意識到了這些 問題,也正在做這些改革,至於改革能否成功那是另一碼事。然而,中國投資需求的萎縮,以及供給側改革的去產能要求,使得中國大宗商品貿易伙伴出現了危機。 在過去一年中,貨幣出現大幅貶值的國家基本都是資源輸出國。去年差一點冒出危機的大宗貿易巨頭嘉能可,也是受到大宗商品價格的拖累。

要 知道,很多資源輸出國本身的抗風險能力並不強。在資產負債表上,因大宗商品價格暴跌,他們的資產端收縮是明顯的,產品需求萎縮價格下跌,現金流也是會出現 問題的,而債務卻是剛性的。他們的外匯儲備沒有像中國那麼充實。可以想到的情況是,就算目前大宗商品價格繼續下行的空間不大了,但如果現狀維持個三五年, 而他們本身經濟結構又無法調整,那麼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就很可能無法支撐。這不是受到重大的沖擊,而是被慢慢的拖死。

在中國這一方 面,如果不進行結構性改革,那麼中國的投資需求會不斷下滑,對大宗商品需求無法提振,這個狀況可能要在一輪大周期結束後才可能扭轉。如果進行結構性改革, 供給側把過剩產能去除,把需求往消費上引導,那麼其結果還是對大宗商品無法提振,因為鋼廠、有色金屬冶煉廠關閉後,對礦石等的需求也將減少。

因 此,索羅斯做空中國的大宗貿易小伙伴們,這個邏輯並沒有錯。如果因此要演化出一個金融危機,一個大概率的路徑是,源自中國的需求萎縮導致大宗商品價格長期 熊市(這個已經是現實),進而沖擊到資源輸出國的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釀成一次資源輸出國金融危機,再轉而影響到全球市場堅壁清野,審慎對待交易對手,導 致流動性出現危機,以及進一步影響到消費需求。

在這個路徑演繹的變量中,表面上有兩個關鍵要素,一個是大宗商品價格繼續大幅下跌,或者 是大宗商品價格在低位維持超預期的時間。現在市場可能過度關注了價格影響,而對時間影響的估計不足。畢竟,在最近幾十年裡,全球歷經了多次金融危機,卻沒 有真真面臨過大規模需求萎縮導致的所謂經濟衰退。

要挽回這種局勢,理想的情況是中國有足夠的時間來盡快完成經濟轉型,從而重新獲得經濟擴張的動力,又或者有新的經濟體崛起來彌補中國需求的萎縮。但到目前為止,這兩種情況都面臨著不確定性。

索羅斯擔心的是中國,但重點做空的卻不會是中國。

评分

参与人数 3积分 +9 收起 理由
yang689 + 2 感谢分享
美猴王 + 3 感谢分享
老衲 + 4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6-1-31 14: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aobam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aobam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索罗斯代表的是美国的看法和做法:美元回流后的市场不能让给中国人,所以,我要狙击人民币和港币。

发表于 2016-1-31 14:2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13jenne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13jenne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2008金融危机时,中國对资源的需求依然很旺,使得澳洲经济无损避过一难,自己还沾沾自喜。 如今中國对资源需求的萎縮将会重重地打击澳洲的经济,不看好!

发表于 2016-1-31 14: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老衲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老衲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国内出来的,学过政治经济学的应该知道,这次危机几乎是教科书式的。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6-1-31 17:3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狗头君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狗头君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朱镕基问索罗斯金融和股市怎样监管 索罗斯这样回答(全文)

摘要:2001年,朱镕基会见索罗斯,问索罗斯金融和股市怎样监管,索罗斯回答到,中国逃脱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主要是因为中国的金融体系对外封闭,如果对外开放,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因此,应先加强后开放。同时,应该创立机构投资者,而且是不受政府控制的。

  这是2001年9月17日,朱镕基同志在北京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乔治·索罗斯时的谈话。索罗斯是美国金融界人士,长期从事国际资本运作,在1973年创立索罗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总裁、董事长。

  朱镕基:欢迎你出席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会举办的国际论坛会议。你的新书在中国出版,我在此表示祝贺。你寄给我的《全球资本主义的危机》已经收到了。我很高兴和你见面。你是从美国飞日本再飞北京的吗?

  索罗斯:经过蒙古飞过来的。

  朱镕基:袭击事件发生时,你在美国么?

  索罗斯:已经离开了。

  朱镕基:我对9月11日美国人民遭受的损失感到震惊,表示慰问和哀悼。据我所知,目前已有51位华人丧生。

  索罗斯:我很难过。

  朱镕基:其中两位是在被劫持的飞机上,其他的都在世贸中心工作。我刚刚看过电视,有一个华人家庭的夫人和孩子,他们在流泪,我也流泪了。你认为这次袭击事件会造成多大影响?

  索罗斯:从经济角度看,美国经济中业已存在的趋势,如经济步入衰退期、消费者心态谨慎、美联储利率下调、股市下跌等等,都将因这次事件而加速发展,时 间会提前、速度会加快。当然,衰退期也会因而缩短,这是坏消息中的好消息。同时,美国人减少了外出,这等于将需求延滞到将来,有利于财政和货币稳定。总 之,经济下滑趋势会大大加快,但持续时间会缩短。至于此次事件对美国会造成多大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作何反应。美国人当前普遍感到愤怒,但如果美国 政府采取的行动伤及阿富汗或者其他国家的平民,将导致恶性循环,希望能够避免。

  朱镕基:我们也担心美国过分的反应会导致阿拉伯世界的反对,使矛盾更加激化。我们理解美国人民的悲痛,但我们不希望看到为了找到拉登,造成平民伤亡而酿成悲剧的结局。

  索罗斯:我个人认为,拉登是一个邪恶的天才,此次恐怖主义袭击事件的策划显示出他的远见。阿富汗内部有许多武装分子反对他,几乎在袭击事件同时(或前 一天)发生了针对马苏德(即艾哈迈德·沙阿·马苏德,曾任阿富汗北方联盟将领,2001年9月9日被谋杀)的自杀性袭击,而马苏德就是本拉登的对头。所 以,拉登对美国的军事反应是有心理准备的。

  朱镕基:你比较肯定拉登是主谋?

  索罗斯:我没有确凿的证据,只是猜测。

  朱镕基:大多数人原来预计美国经济将于明年复苏,这种预计会不会因袭击事件而改变?

  索罗斯:袭击事件前,美国经济已下滑至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的下滑主要集中在技术产业,消费者和起关键作用的消费经济基本不受影响。而现在,已有迹象表 明,消费开始受到影响,经济下滑进入到第二阶段。而正是由于此次事件加速了美国经济的下滑趋势,我现在反而更认为,美国经济将于明年复苏。但技术产业由于 投资过热,其复苏所需时间更长一些,可能要几年。与目前状况最为相似的是1973年,当时股市繁荣,结构不合理,客服这种状况用了十年时间。

  朱镕基:国会已授权布什总统动用400亿美元处理袭击事件,如果发动战争,这笔钱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意味着美国几年将出现财政赤字,这对美国经济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索罗斯:可以刺激美国经济,但对利率尤其是长期利率将产生不利影响。我原来预期美国经济会下滑,因而大量购买国债,但今天我已经开始抛售10年期和30年期的长期政府债券,不过不会卖出6个月的短期债券。

  朱镕基:这就是说,美联邦政府会大幅度地降息?

  索罗斯:短期利率会下降,而长短期期利率只差会进一步扩大。

  朱镕基:我想问的问题都问完了,现在看看你有什么想说的。

  索罗斯:我很高兴时隔12年重访中国。自1989年后一直没能再来,中国的变化和进步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1989年以前,我对中国有所了解,但现在所知甚少。我想问的是,中国面临的主要任务和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朱镕基:你一下子抓住了最难回答的问题。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王梦奎(当时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是经济学家,请你说一下。

  王梦奎: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问题,城市人口就业问题和金融体制的改革等。

  朱镕基:我想在王教授回答的基础上再明确一下。

  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需要作很大的调整。现在传统产业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在 许多方面,如钢铁和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一,但传统产业维持目前的生产能力主要是靠政府努力和基础设施的投入,没有政府推动,这些产业就会开工不足。消费品 工业主要依靠廉价商品销往欧美等地,但欧美对此类商品的限制越来越严,出口越来越难,如不及时调整,以信息化带动科技革命和产业结构调整,问题将会越来越 大。尤其是中国农业人口占80%,由于粮食过剩,出口又出不去,价格高于国际市场,农民收入得不到提高或增长缓慢,城乡矛盾将加大。不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 提高农业水平,整个国民经济都会遇到困难。当然,这些都是长远的问题,我们还有几年时间可以做工作,目前还不会产生尖锐的矛盾。目前困难的是,随着美国经 济衰退、日本经济停滞,中国的出口将越来越难,而出口对中国来说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去年出口总值达2550 亿美元,现在出口增幅大大降低,我担心今年甚至会出现负增长,成为国民经济的负面因素,靠动员内需来解决。现在人民对政府有信心,愿意消费,消费在增长, 所以出口下降不会影响我们原定计划的实现。

  第二个问题是国有企业,可以看出,现在的国有企业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我们在 国企股份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是国企的海外上市,已经筹集到几百亿美元的资金,国内上市企业每年也可筹集1000 亿至2000 亿元人民币,我们在推进股份制也就是所有制改革方面已有很大的改进,亚洲金融[0.00%]危机的负面影响我们已基本克服。好的一面是中国的投资环境大为 改善,近三年来,外国在华直接投资每年都保持在400 亿美元以上,今年将接近500 亿美元,但袭击事件发生后,就难预料了。现在的问题是股市发展快,但不规范,投机行为多,政府监管不够,对人民币没有信心。如何加强监管和规范化很令我们 头痛,这方面愿意听听你的意见。

  第三个问题是银行体制改革。我们过去实行的是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最大的问题是不良资产比例过 高,最高时曾占到40%。后来我们借鉴美国RTC(处置信托公司)的经验,成立了资产管理公司,将不良资产从银行划出来,以使这些商业银行规范化、实现自 主管理,但问题依然很多。通过改革和加强监管,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今年的不良资产比例下降了3%至5%。我们希望将这些银行变成股份制银行,它们的不良资产 虽有相当部分已经划出,但问题依然很多,上市十分困难。

  上面谈了很多令我们头痛的问题,不过我们也取得了不少成绩。在建立健全社会保险体系方面,这两年取得的成绩还是可以的,社会保险体系已基本上实现资金 收入和支出平衡,当然,还有过去的欠账。我们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如果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国家将提供补贴。

  索罗斯:有没有考虑建立信托基金来管理社会保险基金如养老金等?

  朱镕基:有。中央政府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各级政府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有一套独立的体系负责基金的管理,工人向其缴纳养老基金后,由其向全国企业的工人发放养老金。

  索罗斯:有没有考虑将其分成几块以强化金融市场,允许企业设立独立的养老金账户,个人也可以在几家管理机构间作选择?

  朱镕基:由于我们缺乏有经验和能力的人才,现在的基金主要用于购买政府债券或存入银行吃利息,只允许基金的10%进入股市投资。现在正在考虑如何更好地运用基金。我这里谈的主要是社会保险,不是商业保险。

  索罗斯:我想谈几点看法。中国对外态势很好,就出口竞争力、贸易顺差、迅速发展的国内市场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吸引力而言,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强的经济体。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将不得不开放它的金融市场,这是一次真正的挑战。

  我认为,中国应首先发展国内金融市场,为对外开放金融市场做铺垫。开放的顺序是很重要的,要分步走,先大力推动国内金融市场的开放,再着手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其 他国家如日本有过类似的经历。日本一度曾是世界上最强的经济体,经济快速增长,目前日本工业虽依然强大,但金融体系一塌糊涂,日本的工业产出多少,金融体 系就丢掉多少。中国应避免重蹈覆辙。中国逃脱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主要是因为中国的金融体系对外封闭,如果对外开放,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因此,应先加强 后开放。你已谈过坏账问题,我认为首先应发展内部银行体系。中国储蓄率高,应给储户提供银行以外的其他金融工具供其选择。至于监管人才,中国并不缺乏,我 最近见过两位这方面的优秀人才。但中国的股市和债券市场基本上只有散户,没有机构投资者,而股市和债券市场的稳定很大程度上依靠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养老基 金等可由机构投资者而非政府机构按商业原则入市运作。日本的问题是,它的金融机构只听大藏省的,没有学会对市场信号作出反应,进入国际市场后,要同国际银 行界打交道,结果输得只剩下了衬衫。

  朱镕基:你说得还是客气的,你还没有说输得只剩下了裤衩。

  索罗斯:应该创立机构投资者,而且是不受政府控制的。我认为中国有这方面的人才,如留学归国人员及香港、台湾等地华人有这方面的能力,可以在开放前培 养中国的金融市场。最后一点,中国要开放,还要允许信息的自由流动、自由讨论、思想自由——如果可以这样形容的话。我在苏联和东欧国家待过较长时间,在这 些国家设有基金会,对它们有所了解。我对中国和苏联作过比较:中国政治是成功的,人民支持政府、乐观、有热情。可能是因为我只去过中国东部,对中国了解不 够,观点失之偏颇,不过我觉得目前的环境对中国的政治开放和建设开放社会是有利的,民众的心态是建设性的。要知道,变化的历程是非线性的,总有一天形势将 会变得不那么有利,如果还没能建立起一个开放的体系允许自己表达,就会出现崩溃的严重局面。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一度发展得很快,雅加达宛如中国的上海,但 它的体制中存在着僵化的成分,如政治体制、与没有挂钩的汇率机制等。由于缺乏调节机制,一旦出现问题便导致崩溃和危机。因此,在经济繁荣时应作出一些灵活 的安排。

  朱镕基:你的观察很深入,观点也很深刻。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在金融市场,中国已实现了经常项目下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但距离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还很远,有许多问题尚待克服。谈到人才,华人中人才是多,但很多已被外企聘用,成为其驻华代表。

  索罗斯:可以考虑建立合资企业来发挥这些人才的作用。

  朱镕基:我们每年400 多亿美元外国直接投资都用于建立合资企业了。中国需要人才激励机制,中国的工资水平低,见到有人工资高就眼红,这种心态不改变,难以吸引国内人才。

  索罗斯:据我了解,中国尚未允许外国共同基金来华建立合资企业。通过这次访问,我有意在中国设立一家合资企业吸引年轻人才前来管理。

  朱镕基:中国尚未允许外国共同基金来华投资,因为我们自己已有的一些基金都不能令人相信,由于监管能力不足,我们的这些基金在股市上弄虚作假。也许可以考虑你的意见,与外国共同基金合作,可能比自己的基金还要好些。


  索罗斯:这样还可以吸引股市上的散户,他们目前在股市上犹如赌博,而通过共同基金的专业管理可以得到更好的回报。金融市场的发展不光是监管的问题,主要还是一个文化的问题,如投资心态、行为、标准等,应向机制化发展。中国有这方面的人才,可以吸引过来。

  朱镕基:从你的谈话里,我学到很多东西,以后有机会再谈。你有什么意见可以直接告诉我,可以写信给我,也可以找他们(指王梦奎、辛福坦(当时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

  索罗斯:我还是找他们。我的公司与投资银行不同,如果可以找到中方合作伙伴,我愿意在中国建立合资企业并持少数股份。

  朱镕基:欢迎。

  索罗斯:大的银行或其他机构都可以从合资企业中获益。

  朱镕基:我更看重你的经验。

  (节选自《朱镕基讲话实录》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11年9月)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6 收起 理由
yang689 + 3 感谢分享
jeff117888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6-1-31 17:5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otelscombine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otelscombine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别说在中国国内,就是在这个论坛里有多少见到只要有人提一点点中国不足就跟疯狗一样咬人的,中国至今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和这些人的大量存在有直接的关系。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leslie1207 + 1 我很赞同,自干五和精赵人是阻碍中国进步的.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6-1-31 20: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美猴王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美猴王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把丧事当作喜事办的官员, 能接受别人指出他们的不足吗?

发表于 2016-1-31 22: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ang68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ang68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yang689 于 2016-1-31 23:05 编辑

重读上述索罗斯的问答,我怎么觉得十年过后,那些问题不但没改善,还加重了。什么结构问题、国企问题、金融问题,哪个强大了?

发表于 2016-1-31 22:1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I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I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yang689 发表于 2016-1-31 23:03
重读上述索罗斯的问答,我怎么觉得十年过后,那些问题不但没改善,还加重了。什么结构问题、国企问题、金融 ...

觉得习政府上台后对市场的干预变本加厉。

发表于 2016-1-31 22:1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ss2015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ss2015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css2015 于 2016-1-31 23:36 编辑
狗头君 发表于 2016-1-31 18:36
朱镕基问索罗斯金融和股市怎样监管 索罗斯这样回答(全文)

摘要:2001年,朱镕基会见索罗斯,问索罗斯金融 ...


好文章,多谢分享,细读下来,受益匪浅

结合此文,细想一下当时的情况,其实很能够理解为什么从当时开始就不断有大碗唱空中国经济,这并非是什么阴谋论,他们实际上都是很真诚的在唱空的,他们犯了三个错误(我这里是马后炮,我要承认,如果把我放在当时,我多半也是会判断失误):

一个是他们是在用西方自由市场经济的思维思考中国,这个假设前提就错了;
第二个错误是他们低估了中国与众不同的民族性所塑造出的社会在方方面面的不同,比如我们所能够容忍的地产泡沫程度,我们整个社会对于矛盾积累的处理态度,以及中国人令人咋舌的吃苦耐劳程度(当时的数据来看我们已经面临劳动力成本与东南亚等国丧失绝对优势的问题了,可是没想到我们一个工人顶他们两个,所以又撑了这么多年);
还有就是低估了我们产业的升级速度,中国很多产业从低端到中高端进攻的速度之快令人难忘,我也在思考为什么会这样,也许是和我们的产业结构比较完整有关系,也许就是因为我们中国人聪明又勤劳。所以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其实一直在进行,只不过,从总量上看,要抵消原来那些粗放的经济成份的下滑还远远不够。

好了,放到现在的时点,很明显我们是在一个更加放大的矛盾程度上了,又有人在坚定的唱空中国了,这一次,我仍然相信他们是真诚的,如果这次中国又平安度过,我想,回过头这些人还是会犯上述的三个错误,也就是说,10年后回过来看,发现中国政府又一次窗口加命令抑制了矛盾集中爆发,虽然资产泡沫进一步膨胀,但是中国人就是不在乎,还有就是我们实在是太牛逼了,开始跟波音,intel,google,苹果抢吃的了,这种可能性,有多大呢?

发表于 2016-1-31 23: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aikai9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aikai9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otelscombined 发表于 2016-1-31 18:51
别说在中国国内,就是在这个论坛里有多少见到只要有人提一点点中国不足就跟疯狗一样咬人的,中国至今还是一 ...

支持,疯狗太多,而且大多数是脑残,缺乏独自思考能力,反思我们的教育和文化,取精华去糟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6-2-1 07:4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ang68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ang68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yang689 于 2016-2-1 08:42 编辑
css2015 发表于 2016-1-31 23:15
好文章,多谢分享,细读下来,受益匪浅

结合此文,细想一下当时的情况,其实很能够理解为什么从当时开始 ...


你的分析有些道理,但今后十年不会有过去十年那么幸运,或者说这些矛盾如果在过去提前爆发对中国从历史角度反而是好事,爆发的越晚伤害越大。文中特别提到体制的改革,但是体制改了吗?和十年前比社会的不同:

1、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飞速,老百姓不好愚弄了。据说网民超亿了

2、各种矛盾比从前更加突出,逆来顺受的人会越来越少。

3、各类产业发展原来是从无到有,目前需要从过剩到倒闭。就连房地产市场在2001年时有多大?

4、越来越多的国人走出国门,看到不同的世界

5、各级官方机构的人不再认真工作了,发出的信号也像从前那样铁板一块。各类中产精英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6、80后90后和老辈人所受的教育和社会环境差别很大

发表于 2016-2-1 09:2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唐三马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唐三马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yang689 发表于 2016-2-1 08:40
你的分析有些道理,但今后十年不会有过去十年那么幸运,或者说这些矛盾如果在过去提前爆发对中国从历史角 ...

一面预报即将到达理想的彼岸,一面暗自携带细软纷纷跳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