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看望Daisy-墨尔本82岁孤寡老人 (2007-1-15) jyy_jessie · [Karen‘s Kitchen Time] 含在口中的云朵—— 香 草 soufflé (2008-8-16) Tiger_Karen
· 贡献一篇:儿子在澳洲上学 (2005-9-23) Applepie · Queenstown匆匆一瞥 (2005-1-14) pisces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5798|回复: 62

[外汇债券] 金融危机, 钱都去哪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9 09:4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otorher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otorher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钱没有被人烧掉,撕掉, 如果不在银行,一定在少数个人手中。 他们怎样用这些钱呢?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特殊贡献奖章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发表于 2008-10-9 09: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黑山老妖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黑山老妖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哪来的钱?之前很多钱都是借来的,都是"未来"的钱。现在这些钱都还给"未来"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flyspirit + 4 一语中的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10-9 09: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qqy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qqy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时空转移了。

发表于 2008-10-9 09: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sygir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sygir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泡沫

发表于 2008-10-9 09:50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的帖子

此文章由 motorher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otorher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借来的钱也是从银行借的, 换给未来也是要通过银行还的, 银行应该还有钱的。
质量守恒定律也应该适用于纸币和电子钞票吧。

发表于 2008-10-9 09:51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的帖子

此文章由 motorher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otorher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泡沫也是有人赚钱的, 只是最后一个接棒的人赔钱。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H

发表于 2008-10-9 10: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寅吃卯粮,早花掉了
H

发表于 2008-10-9 10:1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motorhero 于 2008-10-9 10:50 发表
借来的钱也是从银行借的, 换给未来也是要通过银行还的, 银行应该还有钱的。
质量守恒定律也应该适用于纸币和电子钞票吧。


现金为王,地主家也没余粮啊
都是幻觉

发表于 2008-10-9 10: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ill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ill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motorhero 于 2008-10-9 10:50 发表
借来的钱也是从银行借的, 换给未来也是要通过银行还的, 银行应该还有钱的。
质量守恒定律也应该适用于纸币和电子钞票吧。

                                                                                                                               质量守恒定律不适用于虚拟衍生的东西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SOSHELPPLZ + 3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10-9 10: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ogerk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ogerk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motorhero 于 2008-10-9 10:50 发表
借来的钱也是从银行借的, 换给未来也是要通过银行还的, 银行应该还有钱的。
质量守恒定律也应该适用于纸币和电子钞票吧。


这位是否知道"部分储备金"是怎么回事? 银行借给你的钱,不见得是银行有的,大部分都是虚拟造出来的.

这就是为什么钱不见了的原因.

[ 本帖最后由 rogerk 于 2008-10-9 11:20 编辑 ]

发表于 2008-10-9 10:3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l200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l200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还是要换的,大的金融机构还不起政府担保,所谓bail-out,再不济破产。。。
股市下跌,个人、机构破产了,损失的钱都消失了,这是个挤泡沫的过程。。。
MCSE, MCITP, VCP, EMCPA, CCNA, ITIL certified
A little faith can do wonders.Hope is the last to die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特殊贡献奖章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发表于 2008-10-9 11:1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黑山老妖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黑山老妖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motorhero 于 9/10/2008 10:50 发表
借来的钱也是从银行借的, 换给未来也是要通过银行还的, 银行应该还有钱的。
质量守恒定律也应该适用于纸币和电子钞票吧。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Happy Wife = Happy Life

发表于 2008-10-9 11: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harmain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harmain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黑山老妖 于 2008-10-9 12:12 发表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擦擦就有了

发表于 2008-10-9 11:3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江上往来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江上往来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黑山老妖 于 2008-10-9 12:12 发表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发表于 2008-10-9 12:32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各位的理论我在网络上看了不下数遍

此文章由 motorher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otorher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但是还是不能领悟。 仅从房地产来讲, 银行并没有借未来的钱, 而是实实在在的钱, 因为卖房的人丛银行拿到了实实在在的钱。 最后银行收不到买方人的钱,得到了一个房子, 银行的钱并没有消失, 而是让那个卖房的人拿走了。 所以钱还是在这个世界上的, 只是因为富人有了钱,有了一切,消费有限了, 穷人没有钱, 无法消费, 再加上穷人所占社会的比重大, 才看似这个整个世界忽然前不见了。 我这样理解对吗?
再有, 虚无的衍生的东西是依附在具体的物质上的, 比如cfd需要有股票存在。 借钱需要有保证金。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是指那些东西呢?

发表于 2008-10-9 12:3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1234567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1234567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motorhero 于 2008-10-9 10:50 发表
借来的钱也是从银行借的, 换给未来也是要通过银行还的, 银行应该还有钱的。
质量守恒定律也应该适用于纸币和电子钞票吧。

财富往往只是一种虚拟的数字感。
仅仅因为邻居房子出售价格翻了一番,你就觉得自己好像也赚到一倍的钱。现在大家普遍没有信心,原来虚拟的财富也就消逝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8-10-9 12:4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风中旗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风中旗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没看懂

发表于 2008-10-9 12:51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过去上学的时候老师说得对, 经济危机就是生产过剩

此文章由 motorher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otorher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富人太福, 穷人太穷。 有钱的不买, 没钱的买不起。 钱没有有减少或消失,更没有蒸发, 而是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发表于 2008-10-9 12: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茉莉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茉莉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大家玩接丢球游戏
最后接手的人发现接的是肥皂泡
大是大
炸掉其实只有一点点水份
中间为了接球付出的努力全是浪费掉的啦

发表于 2008-10-9 13: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s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s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忽然想起来, 昨天老公说, 国内的新闻报道:
冰岛--------一个国家面临破产

我们就纳闷了, 一个国家破产是怎么回事,
这个世界让人越来越看不懂

发表于 2008-10-9 13: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1234567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1234567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Lisa 于 2008-10-9 14:14 发表
忽然想起来, 昨天老公说, 国内的新闻报道:
冰岛--------一个国家面临破产

我们就纳闷了, 一个国家破产是怎么回事,
这个世界让人越来越看不懂

就是说冰岛原来借的钱,不打算还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8-10-9 13: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ogerk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ogerk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motorhero 于 2008-10-9 13:32 发表
但是还是不能领悟。 仅从房地产来讲, 银行并没有借未来的钱, 而是实实在在的钱, 因为卖房的人丛银行拿到了实实在在的钱。 最后银行收不到买方人的钱,得到了一个房子, 银行的钱并没有消失, 而是让那个卖房的人拿 ...



关键就在是不是实实在在的钱这一点上。。我来给你个简明科普版

比如我是银行,我这里有1万块储户实实在在存进来的钱。 现在A来问我借钱要买房子,我说好,我把1万块通过电子转账/银行票据等等方式,付给了A的卖家的银行。但是注意,卖家的银行是不会来问我要现钞的,他只是把这个数字加在了他的纪录里。这时候B也来问我借钱要买房子,我也说好,以同样的方式把1万块转给了B的卖家的银行。同样,B的卖家的银行也是不会来问我要现钞的。

就这样,我就把同一笔钱借出去了两次,同时手里还有这一万块现钞。

为什么不会出问题呢,因为A会在一定的时间把这1万块加利息还回来,B也会在一定的时间把这1万块加利息还回来。只要在A/B卖家的银行,或者储户来取这1万块钱的时候,我能拿出这一万块来,那么我就白赚了两份利息。

这个就叫部分储备金

但是问题就坏在这里,如果A或者B还不上钱了,那我就要坏账了,这时候其实已经把“虚拟“出来的钱花掉了。如果A/B卖家的银行,或者储户这时候来要钱,我就得自己掏腰包垫了。(当然,现在各大银行可以从联储借)

如果砸锅卖铁自己也垫不上,那我就只好倒闭了。

如果广大储户听说我不妙,都纷纷来要把自己的钱按现钞提走,这个就叫挤兑,我其实没那么多钱了,自己垫不上,也就只好倒闭了。

你可以想象一下把这个过程中的倍率放到到10-100倍,把这个过程重复1000次,那就是次贷了。

评分

参与人数 5积分 +30 收起 理由
SOSHELPPLZ + 3 谢谢奉献
sinohwc + 5 谢谢奉献
Devil_Star + 10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10-9 13: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油花生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油花生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举例来说吧。

汤姆是一个穷光蛋,没有一分钱收入。但银行却劝说他贷款购买了一套价值20万美元的房子。当房价涨到25万美元的时候,又贷款给汤姆5万美元,让汤姆去充分享受有车有卡的生活。汤姆也就如愿以偿地做了一回富人。忽然有一天,房价跌到15万美元了,汤姆还不起银行的贷款,于是搬出房屋,还给银行,自己继续去大街流浪。

这样一个循环过程,穷人的汤姆是当之无愧的赢家,享受了一段美好时光。还有谁是赢家呢?卖房子的地产商、卖车的制造商和卖消费品的生产商。他们都通过银行获得了自己销售的款项,利润做到了账面上,分给了股东、拿去重新做了投资。谁是输家呢?银行和投资银行。银行本来以为可以年年收回贷款,年年有钱赚。现在突然发现自己才是冤大头,把资产拍卖后将损失15万美元。有的精明的银行,把贷款证券化、卖给了投资银行,还有的投资银行把证券资产再一次证券化,都是为了回避风险。但不管怎么说,银行和投资银行体系互相消化,这15万美元损失被大伙儿分摊了。

一个小汤姆,就造成了15万美元的损失。如果是1000万美国人呢?那就意味着1.5万亿美元的损失。这些损失,被各个银行和投资银行机构分摊了。所以,他们面临两种窘境。其一是账面资产出现亏损,有的因此破产;其次是吓傻了,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样大手大脚地贷款出去了。于是,社会流动性骤然降低。

但是,有的银行和投资银行机构,在前期证券化的过程中,把许多还没有实现的收益利润化做到报表上去了,而且给股东发了红利,给职工发了福利。现在要连底兜,重新算账,则潜在损失将超过1.5万亿美元。

有人说,前期卖房子、卖车、卖消费品的人,拿到了钱,应该继续去投资、消费什么的,钱不是还没有减少吗?没错。这些人被赚钱的喜悦所鼓舞,所以会继续去投资,他们从中国进口消费品,从本地购进建设品,然后继续生产和消费。但是,汤姆先生变成穷光蛋了,那25万的资产卖不出去了,变成产品积压在他们手上了。当这种事情愈演愈烈的时候,生产商开始停止向银行贷款,生产的节奏下降了,经济开始出现危机。

且慢,这些生产者有问题,但他们购买原料所花的钱呢?持有那些钱的人应该还是有购买力呀?不错,如果是体内循环,在美国本土内,钱就还是美国的钱,缩小的购买力也还是购买力。但过去几十年,美国的金融创新让美国人民今日花明日乃至后日的钱,大量透支未来也许不存在的钱来消费。这些钱,构成了美国对世界的债务。比如,中国持有美国5000亿美元以上的债务,这笔钱,是美国的欠账,将来要还的。又如,美国长期对中国保持贸易逆差,实际上就是美国本土的钱大量流入了中国人的口袋。

因此,就本质来说,美国的经济模式,是中国和其它地区的人们,借钱给美国,让美国来购买中国的商品。一方面他们的钱大量外流,另一方面外流之后还有欠账。这种效应累计到一定阶段后,势必形成拐点。2007年,这个拐点形成了,美国的钱突然就少了。

为了扩大货币供给,美国其实可以不断地印刷钞票。但美国人还是“负责任”的,他们的印钞速度并没有过于离谱,否则,美元还会大幅度贬值。假设美国要全面赖帐,是可以让印钞机开足马力印钞票的。但那样会导致政府危机和国家恶性通胀,美国人要有所顾虑。

既然没有办法不断印钞票,就还有一个办法,继续借钱。美国最近的9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其实就是一个借钱救市的措施。一方面向国内人借,一方面继续向中国借。如果中国因为台湾问题而拒绝,美国人就会傻眼了。所以,至少就目前来看,美国的经济基本面还不会有实质改善。美国的消费和投资仍然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这也是救市措施之后股市反而继续下跌的主要原因。

那么,中国的情况呢?我们卖给美国人那么多东西,我们的钱应该很多才是啊,为什么国内也觉得钱少了呢?国内钱少了,有三种情况:

首先,央行的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使得超过7万亿货币积聚在央行手里,民间的钱自然就少了。如果这些钱逐渐释放出来,国内的资金压力会得到缓解。

其次,2006-2007年的资产泡沫,使得大量财富损耗在房地产和股市上,大大缩减了资金实力。一些大款、大腕,在股市和房市赚了一笔又一笔钱,最后倾囊而出,押宝地产和股市,结果全线套牢,损失过半。对于这些人来说,其财富缩水,购买力大大下降。

最后,上述耗损的金钱大多流入了国库,通过外汇储备和其它方式沉淀下来。由于我国经济的主体是国有经济,而国有经济控制的命脉又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资源类产业,比如矿山、石油、通讯等,由此形成的大量财富被国家所控制。民间和企业支付的大量税费也进入了国库。国库内,又消耗了大量外汇储备占款。这些外汇储备,通过购买美元债券等方式借给了美国人等。所以,国内的资金就显得紧张了。

上述的“其它方式”主要包括财政支出中的公务资金与福利和腐败所得。公务人员收入比较高,但他们的实际消费水平比较低,大量财富积累下来,他们的投资意愿也并不强烈。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社会活动中的腐败行为始终存在,官员腐败所得往往不敢于消费,很多以现金方式沉淀下来,几乎与社会经济隔绝。

这样就形成了中国的资金损耗路线图:穷人消费能力有限,钱大多存起来,被央行以准备金等形式冻结,这影响了消费;富人投资损失巨大,资金损耗严重,官人投资意愿不足,守财奴心态上升,这影响了投资;我们以前大量借钱给美国人,让他们提前消费,现在他们出问题了,消费不起了,我们的外汇收入下降了,这影响了出口。于是,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同时受制约。这是中国的现状。

由此可见,从全世界的范围来说,我们可以说,钱的总量没有变,但富人投资屡屡损失,使得他们的投资意愿受挫,宁可当守财奴也不愿意投资了。穷人以前超额消费,现在又变成穷光蛋,在物价上涨因素影响下,他们不愿意扩大消费了。国际经济陷入困境,导致全球进出口进程放慢,影响力全球钞票的印刷速度。腐败所得的上升、灰色经济的扩大、官方储备的增加,都使得很多现金被相对冻结,市场资金不足。所以,钱看起来是越来越少了。

过去20年乃至过去60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发达,所以,往往是一国经济出问题,他国可以弥补。比如,20多年前,日本经济泡沫破裂,但美国经济补足。10多年前,亚洲和拉美金融危机,但中国经济补足。而这一次,是美国、欧盟、日本这些巨无霸一起陷入衰退,发展中国家的速度突然被阻滞,中国自身也面临严重不足。这种状况,60年来所仅见。如何走出困境,需要全球智囊一起动脑子,而这个难度,显然是比较大的。

未来如何唤回消费者的信心?如何唤回投资者的信心?如何在某一个国家率先走出困境来逐渐波及世界?这些话题,都值得好好琢磨。而在目前的情况下,最健康、最有潜力、最有能力率先发展起来的,也就只有中国。而中国目前所面临的困局如何破解,才真的是需要大智慧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0积分 +56 收起 理由
甜螺 + 4 感谢分享
Artcore + 15 感谢分享
SOSHELPPLZ + 3 谢谢奉献

查看全部评分

习惯会形成性格,而性格决定命运!

退役斑竹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特殊贡献奖章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发表于 2008-10-9 13: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黑山老妖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黑山老妖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Lisa 于 9/10/2008 14:14 发表
忽然想起来, 昨天老公说, 国内的新闻报道:
冰岛--------一个国家面临破产

我们就纳闷了, 一个国家破产是怎么回事,
这个世界让人越来越看不懂

冰岛的政府买了太多的美国债券。破产了。
Happy Wife = Happy Life

发表于 2008-10-9 13:1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迷失@森林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迷失@森林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钱不是实际存在的
是一种估值
以前估高了
现在泡沫挤掉了

俗称蒸发

发表于 2008-10-9 13:2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风中旗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风中旗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冰岛真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8-10-9 13:2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西边雨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西边雨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国家破产怎么办?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08-10-9 13:32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7# 的帖子

此文章由 夢回唐朝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夢回唐朝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是哦,难道全体移民澳洲:o

发表于 2008-10-9 13: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ogerk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ogerk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西边雨 于 2008-10-9 14:26 发表
国家破产怎么办?


国家按说是没法彻底破产的。因为国家有税收作担保,只要你国家里还有人活着,他就得劳动。他劳动了,政府就有税收。

所以,应该只是说偿还时间长短的问题,赖是赖不掉的。。。当然,也有可能税收太少还不够政府开支之类的,或者政府被推翻了,下一届政府不承认以前的债务等等情况。。这个就说不清楚了。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08-10-9 13:3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夢回唐朝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夢回唐朝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据新华社电 冰岛面临“国家破产”危险。冰岛政府7日宣布,将寻求从俄罗斯借债40亿欧元以渡过难关。冰岛总理哈尔德7日说,冰岛也曾向其他国家求助,但只有北欧邻国给予了帮助,“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得不结交新朋友”。西方国家政经分析师认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向俄求助的做法“罕见”且“具地缘政治涵义”。

  冰岛政府继上周把第三大银行Glitnir收归国有后,7日宣布接手第二大银行Landsbanki。同时,冰岛货币大幅贬值,截至6日冰岛克朗兑欧元汇率缩水三成。

  美国媒体评论,曾经高居全球国民所得第四位的冰岛,无限扩张信用的结果,却是将成为金融风暴当中第一张倒下的欧洲骨牌。
憶昔開元全盛日 天下朋友皆膠漆 眼界無窮世界寬 安得廣廈千萬間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