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sweee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weee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悉尼的雨下了整整一天,《梦中人》最适合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之时细细聆听。
CD编号:HRP7221-2
名称:梦中人
张杏月 独唱 Elaine CHANG, vocal solo #2-#6,#8-#12 佛罗内斯交响乐团 指挥:麦家乐 Voronezh State Symphony Orchestra MAK Ka-lok, conductor #7 中国中央交响乐团 指挥:胡炳旭 The Centr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of China HU Bing-xu, conductor #1 吉他、MIDI:陈国平 John CHEN, guitar/MIDI
梦中人
Touch
HRP7221-2
----------------------------------------------------------------------
演唱:张杏月
佛罗内斯交响乐团
中国中央交响乐团
[1] 摇婴仔歌
[2] 月琴
[3] 玫瑰三愿
[4] 白牡丹
[5] 梦中人
[6] 樵歌
[7] 月夜愁
[8] 杜鹃花
[9] 怀念曲
[10] 祈祷
[11] 飘零的落花
[12] 秋蝉
#2-6,#8-12佛罗伦斯交响乐团 指挥:麦家乐
Voronezh State Symphony Orchestra MAK Ka-lok, conductor
#7中国中央交响乐团 指挥:胡炳旭
The Centr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of China HU Bing-xu, conductor
#1吉他、MIDI:陈国平
John CHEN,guitar/MIDI
平和生活的向往 家乡亲人的怀恋
有人说,古往今来,中国老百姓都是善良的,追求的都只是两餐温饱的平和生活。事实上,历来不少民间歌谣作品,老百姓的心声唱咏出来的,向往的,多是平和的生活。
然而,中国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老百姓往往因为连年战乱征战,或是人为的政治因素,无数家庭分崩离析,一家人分处不同地域;有漂洋过海的谋生者,有身不由己远走他乡者,而更多的是因为战乱使然,难怪怀人思乡的诗词篇章,历来已多不胜数,现今同样不少了。
就以本辑录音《梦中人—张杏月》所辑录的十二首歌曲来说,内容表达的感情粗略分类,都不离对平和生活的响往(如《摇婴仔歌》、《祈祷》、《樵歌》),思乡怀人伤逝(如《月琴》、《秋蝉》、《飘零的落花》、《玫瑰三愿》、《梦中人》、《怀念曲》、《月夜愁》……)。
其实这些歌曲涵盖了传统歌谣,艺术歌曲,抗战救亡歌曲、创作民谣、流行歌曲,传达了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的中国人的心声。在选辑这些歌曲录音之前,考虑的只是歌曲的音乐与歌词的配合,歌曲本身的艺术水平,音乐的动听程度,而最重要的是能否发挥张杏月歌声的多种特色;可以说,并未有刻意去留意这些歌曲的内容和感情;为此,录音做好了,去到后期制作阶段,才发觉十多首歌曲的内容和感情,竟然是不约而同地集中在对平和生活的响往,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怀想,初时有点惊讶,继而又不无感慨兴叹。
环顾今日,有多少中国人散布全球?有多少家庭散处于两岸三地?是甚麽因素仍然令不少家庭无法团聚?是甚麽原因仍然让不少中国人无法摆脱思乡怀人的萦绕?
现今中国人仍然对这些内容和感情的歌曲具有无比的共鸣,自然是因为现实的生活就是如此;那么,要到哪一天,对这些歌曲产生共鸣的中国人才会减少呢?
红莲舒绽 玉露晶圆
--评介张杏月的歌乐艺术
在中国咏诗唱曲的专业领域中,响遏行云的“歌唱家”(la cantante )常有,而擅于收放自如(Suono controllato) 的“艺术家”(l'artista)则少闻,在当今海峡两岸四地及海外侨界,张杏月应是属于少数的后者之一。
由于文化在民族与地域上的不同,形成中国与西方语文在声韵结构与组合上,也完全迥异,张杏月在这方面的认知夙具慧根,所以她在“美声”的“基本功”上,以亮丽的强、高音和饱满的柔、弱音塑造了她对于中国歌乐诠释非常独特的精微和细致,一如红莲舒绽,玉露晶圆。
恰与西文歌乐相反,她深谙中文歌乐“字重腔轻”的窍门,声与韵之间连接完密,字与字之间过渡自然,尤其是字与腔之间极尽熨贴圆融之致,润饰的功夫,十分到家。至于强弱的控制、轻重的拿控,不浪费“气”与“力”更为难得。同时值得一提的是这片唱碟的伴奏无论吉他或管弦乐,音乐的婉美和张力,均属一流。
在浪漫优雅的歌唱与音乐中,张杏月体现了她稳健扎实的声乐功力,还隐含了华夏文化的傲岸和自尊。
梦中人
--------------------------------------------------------------------------------
向读者推荐雨果新推出的CD「梦中人张杏月」,这不仅是张女声靓的碟,连伴奏和录音也绝对可得分90以上的碟,任何发烧友都应该找来听听,看看我有无介绍错。
先介绍一下张杏月,她1982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国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主修声学,1986年毕业。1992年进入中国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音乐组,1995年获硕士学位。她的演唱以美声为基本功,再结合中国传统,讲究字正腔圆的特点。演唱出带有明显中国风格的歌曲来。为她伴奏的乐团大部份都是俄罗斯佛罗内斯交响乐团,指挥为麦家乐。只有第一首伴奏的是陈国平,第七首伴奏的是中国中央交响乐团,指挥者为胡炳旭。
第一首开始的吉他和慢慢展开的Midi低频声,肯定会让你大叫过瘾!当女声用闽南话唱出歌词时,那甜美的歌声一定会把你的注意力集中过去,留心听她在唱些什么?
第三首开始的圆号声一定充满了吸引力,弦乐器的加入使伴奏乐队更增添了光彩,原来编曲的是鲍元恺,怪不得能让伴奏声部的可听性大增。那熟悉的「玫瑰三愿」,张杏月可以唱得如此动听,真令人听出耳油。
第八首「杜鹃花」,请你留意开始时的木管重奏,那美妙的声音令伴奏的佛罗内斯交响乐团充满了生气。张杏月的歌声,娇甜美活像村家的小姑娘。………
这有很多首甜美动人的好歌,我只觉得我支秃笔无法形容张杏月的歌声之美,还有伴奏声部写得非常高明,录音又是生动怡人,这三者之佳,是这只CD成功的保证。还是留待读者自己慢慢欣赏吧!
思乡、思人之情--《梦中人》
--------------------------------------------------------------------------------
北方刚刚入冬,老天爷就恩赐了大地第一场雪。屋顶白了,院子里还在绽放的红玫瑰也披上了银装,街上匆匆来往的行人,头发也都被雪染得分不清长幼。我站在窗前,望着窗外在飘落的雪花,听着雨果的新作《梦中人》,仿佛自己就在梦中。
这张女声独唱专集《梦中人》,共有十二首歌曲,内容多是表达思乡、怀人的情感。其实,这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正因为如此,才引得文人墨客诗性大发,咏出不朽的佳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马志远)”。这张专集中的歌曲有不同时期的传统歌谣、艺术歌曲、创作民谣和流行歌曲,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的内心情感。演唱者张杏月,在《远去的村庄》(树)中那如“仙女”般的歌声还常在我耳遍萦绕,今天,《梦中人》的她,更是用那与众不同的歌喉,演唱得如出水芙蓉,毫无雕琢、斧凿之痕,音乐形象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超凡绝俗。看得出,老易对此碟的良苦用心,几位编曲如鲍元凯、侯牧人、周志勇等均堪称当今中国重量级的作曲家。特别值得提的是,老侯在“大难不死”(几年前,侯牧人在新疆车祸中受重伤)之后重新复出,居然宝刀不残,我们听他编曲的《秋蝉》、《飘零的落花》、《祈祷》、《梦中人》和《月琴》等曲是能够体会出来的。
《梦中人》引领我远离尘世的喧嚣,忘却无谓的烦恼,回归到那被快节奏生活冲淡或是遗忘的情思中来。古人曾说过,好的诗,能够“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拿这张《梦中人》来说,给予我的除了完美的歌唱、编曲、乐队演奏和音响的浑然天成之外,还有一种和谐与宁静。一曲一曲娓娓道来,不是让人感觉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使人回味无穷,余韵邈然。
“现今中国人仍然对这些内容和感情的歌曲具有无比的共鸣,自然是因为现实的生活就是如此;那么,要到哪一天,对这些歌曲产生共鸣的中国人才会减少呢?”(《梦中人》内页)其实,无论天下何等太平,思乡、思人之情也不会消失。试想,世上若无了此情将会是什么样子。
雪花仍在自由地飘落,《梦中人》给我感觉,恰如雪一样的无暇。
只 讲 靓 CD
--------------------------------------------------------------------------------
片名:梦中人
演出:张杏月
编号:Hugo HRP7221-2
录音:女声天碟
这是我个多月来听得最多的CD,其人声之甜美悦耳、伴奏乐器音色之真实以及录音空气感之强烈皆属典范级数,我试喇叭用它,试前级用它,试线也用它。听过几十遍仍不觉厌倦,有此录音水准与可听性俱达爆灯级数的CD出现,怎能不选之为「每月最佳CD」。
歌者张杏月系台湾人,受过正统的声学训练,并曾在台湾及海外各地举行过演唱会,她在碟中演唱的中国当代歌曲及传统民谣系以自然的歌声唱出,由于她具有「女高音」的声底与功力,演唱民歌时声线的运用与歌词的演绎便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被视为「难唱」的歌曲由她唱来只给人从容自在之感,张小姐的歌唱风格大体上可用「优美浪漫」四字形容,一些众人熟悉的歌曲,如《玫瑰三愿》、《樵歌》、《杜鹃花》等经她唱来都别具魅力和充满生气,此碟特别耐听,与此不无关系。
录音方面,此乃《雨果》易有伍近期最出色的作品,用古董「胆咪」录制出来的女声高可入云,而且甜润可人,伴奏乐器泛音之丰满亦听到人口沫生津,老易表示,此乃十月高级音响展览中最畅销的《雨果》CD,依我看来,此碟的销售高潮还未开始呢!
这是一张一开声就叫发烧友投降的唱片,纵使女歌手的名字对你来说有点陌生,那首首中国民谣的歌名也不算太熟悉,但这唱片的超卓女声效果确可以使它跻身历来最靓声的人声录音行列,也足以令大家掏腰包买它回家。
身为中国人,鲜有不喜欢听中国民谣者,只是这CD的选曲并非很通俗化,因而未能第一时间吸引到你的注意而已。笔者作为胆机拥蔟,却被盒侧一句古董胆咪录制的字句吸引,因为在今天仍用胆咪来录音者,都是极注重重播效果之士,发烧友自应捧场。这张唱片一如过往《雨果》出品一样,虽着重拾音效果却从未高调标榜录音器材和技术,正是有音乐品味之明证,在英文附录上,我们见到像Neumann SM-2, Neumann M269, Studer D19 等真空管录音器材的名字,就可以联想到优美自然的女声录音了。张杏月的歌声一出,说明《雨果》易兄选用这些年近五十的经典胆录音器材确是明智之举,她的歌声甜美动人,生动自然,且结像力强得如在目前,确是最超卓水平的女声录音,而张杏月的技巧纯熟婉转、声线清晰宏亮,也是这张《梦中人》的成功因素之一。本碟在录音和混音方面要克服不少困难,因为独唱者和伴奏的佛罗内斯乐团是在东西方两个不同地点录音,但有经验老到的易兄操刀,问题便不大了,各位不妨亲自评价一下吧。
诚言,这CD第一次听,感觉一般,到第二、三次再听,感受是渐渐加深了,眼睛看著小册内页印附的曲词,一字一句反映出一份中国人的朴实情怀,可说是简单而直接。全碟十二首歌,部份是来自民谣,部份是出自近代创作人,整体营造的音乐气氛是偏向平淡,但从平淡中,你又可尝到一种离乡的思念情怀,轻轻地细味旋律和曲词,连自己的心境亦会变得平和。
主唱者张杏月86年毕业于国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她是主修声乐;95年获硕士学位,到今天,她还不断地在美加及东南亚等多个国家献唱。她的歌声娇婉,字正腔圆,造诣深厚。除第一、七两首外,其余全部的音乐伴奏都由佛罗内斯交响乐团负责,请特别留意弦乐声音,真的通透兼靓到无可挑剔!这肯定跟录音技术与器材有莫大关连,本录音当然仍是由雨果老板易先生亲自操刀,兼负监制和录音等工作;在资料中列出一堆发烧级,不是,应该说是发烧专业级录音、混音及监制器材,而当中一些五十年代的古董胆咪,就更是难得一听(经咪收录下来的声音)。除弦乐有出色效果,本录音的音场深阔感,亦同样叫人无法相信,《月琴》整个音场被「扯」到扬声器背后二十呎深处!到张杏月声音出现,音像又是稳固地站在两只喇叭正中(后点点)位置……。易先生,佩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