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咖哩金三角、爱心灌汤小笼、自制葡萄干白兰地年糕 (2007-2-6) KUN · 面对小升初,我心态不好了 (2009-7-7) 缓缓
· 面包机评测及购买心得(53楼有最近面食清单,62楼附洗面筋版凉皮) (2008-9-6) y12345678 ·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2013-11-28) daniello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13145|回复: 75

[QLD] BBC纪录片没讲出来的故事 (转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25 11: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hurm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hurm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shurman 于 2015-8-25 11:55 编辑

一部由BBC拍摄的纪录片《中国老师在英国》正在中国网络世界走红,中国老师教的英国学生实验班在数学、自然科学的最终考试成绩比起英国老师教的那组学生整体成绩高出10%,而有关于中外教育比较的话题也再次引起公众关注。纪录片中,西方教育的自由散漫与中国教育的刻板严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似乎印证了某种长期以来的“常识”。

大多数刚到欧美发达国家的国人,通常会感慨其教育的宽松——隔三差五的假期、三点钟就下课的学校、近乎于游戏的课堂教学以及老师们体贴耐心的鼓励,似乎只要孩子表现得不那么弱智,就可以轻松得到老师的肯定。作为一个家长,你会情不自禁地觉得,在欧美读书太轻松了、太容易了、太简单了。大多数在欧美短期待过几年的家长,都会把这种印象带回国内,作为他们与朋友们闲聊时的重要谈资。

下午3点放学,但是只有黑人邻居的孩子跑跑跳跳地回家了,而在这个时候,大多数白人和华人的孩子,都背着书包、拿着乐器,去了各种辅导班。

可是在这些印象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故事。我在联合国机构工作的时候,曾经有一位特别不喜欢当地的美国同事,每天都在计算回家的日程,几乎是熬着过日子的节奏。我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不回国工作呢?他告诉我,在这里熬着的最重要原因,是联合国能为其雇员报销三分之二的子女教育费用,而他回国只是一个普通教授,很难负担起孩子上私立中学所需要的学费。我又问道,“那为什么不去免费的公立学校呢?”这位同事笑笑的表情像极了国内到处借钱买学区房的家长。几年以后,我去了美国,发现当地小学下午3点放学,但是只有黑人邻居的孩子跑跑跳跳地回家了,而在这个时候,大多数白人和华人的孩子,都背着书包、拿着乐器,去了各种辅导班。

欧美的中小学的确与中国的中小学存在巨大不同,在那里,学生可以不承受任何压力。然后在快乐几年之后,大多数的孩子也就这样了,他们或者去社区大学再混几年,或者直接去找些底层的体力工作度日,或者直接开始拿失业补助,在街上闲逛。在美国,一个不去辅导班补课、不花大价钱去学习才艺参加社会活动去丰富自己履历的孩子几乎没有可能进入名牌大学。欧洲的情况好一点,因为当地的社会福利较高,很多学生能够较容易地进入好大学,可是这不并意味着在公立中学没有打下良好基础的他们能顺利毕业。我在鲁汶时曾惊讶于大学生天天狂欢,一位教授冷冷地告诉我:“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过是来这里吃喝几年,体验一下生活。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是拿不到学位的。”

坦率来说,在西方社会,孩子们的确可以有一个开心、幸福的中小学,但“更少的学习、更多的游戏、更宽松的管理”,实际上意味着如果想要跻身社会精英,你需要更自律、更多的课外辅导与公立教育之外更多的社会资源。与中国教育以显性的应试来划分学生群体不同,西方教育实际上通过一个宽松的过程,偷偷完成了社会分层。大多数老百姓的孩子在这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被沉淀了下来。

说到底,中国教育与西方教育的不同,绝不仅是方法上的不同,而是教育功能定位上的不同。中国的教育是底层向上攀登的阶梯,平民子弟要想成为精英,就必须吃苦受累。而西方的教育则是一个分层机制,它的大众教育只提供基本、有限的教育,要想成为精英,就必须从市场上另行购买教育,买不起的人则自然而然地被淘汰了。

在BBC的纪录片中,英国学生的顽劣,似乎再次印证了中国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更为出色的惯常判断。这种判断又总是引发“为什么中国学生在大学阶段后劲不足、创新不足”的老问题。而有关讨论,最后往往会被聚焦到“中国的应试教育不鼓励创新”这一结论上。

然而很奇怪的是,这样一个“常识”似乎完全忽略了我们近邻日本与韩国的情况。作为近几十年来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两个创新大国,这两个国家的教育体制,恰恰是以“应试”为鲜明特征的。如果我们仔细了解一下韩日中学的自杀、高考复读现象,去他们考场外看看各种“请神符”,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应试甚至比中国还要残酷。为什么他们的应试就没有妨碍创新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中国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相对优势,是一种不恰当比较得出的结果。

在BBC的记录片里,英国学生的确跟不上中国老师的进度;但不能忽视的是,英国公立中学与中国公立中学虽然名为“公立”,实质却相差甚远。来英国教书的这几位老师,基本上都来自中国优秀的公立中学。在大多数中国城市,小升初的环节已经相当激烈,能够挤上重点公立学校的孩子往往都经过了非常良好而严格的教育。这意味着,这几位老师在英国中学采取的教学方法与标准,其实是针对中国精英学生的基础与天赋而形成的。然而,英国的公立中学与我国的不同,它比较严格地贯彻了学区制度,在13-14岁这个阶段,它的学生处于一个鱼龙混杂的自然状态,基础较差的孩子跟不上中国老师的教学进度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虽然都被冠以公立的称呼,但西方的公立教育是大众教育,中国的重点公立中学是精英教育。两者比较其实是拿我们的上马比英国的下马。以此来判断谁的基础教育更好,其实完全偏离了真相。与自由散漫、福利过度的公立教育不同,西方私立精英学校的风纪严格、学业压力巨大,要想跟上其教学进度绝非易事,在许多地方甚至比中国的重点中学还要残酷。坦率而言,如果中国老师遇上这样的学生,可能展现的将会是另一个效果。

在近十年来,中国的教育无论是在大学还是在中小学,都经过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既出于中国教育对中国社会快速变动的回应,也在很大部分出于向西方学习的目的。一些人常拿英美公立学校来做素质教育的模板,强调快乐学习,强调减负,结果造成了公立教育在内容上的缩水,质量上的下降。这实际上逼迫着家长们在课外时间投入更多的资源,而无力购买教育资源的孩子则越来越难以通过自己的勤奋在课堂上弥补这种资本上的差距。

国外一些嬉闹散漫的所谓现代公立教育,其实不过是政府提供的最低标准公共产品。我们不能把这些标准当做中国教育改革的方向,也不能把这些标准当做西方教育的真相。中、日、韩等儒家文化圈的国家,在公立教育上往往都显得比西方社会要残酷,但这恰恰也意味着,这些国家的公立教育更能让平民子弟实现向上的流动。一旦所谓素质教育的改革,让贫富的差距进一步拉大,那么用更加残酷的平民教育来填补差距就成为了必然,而这恰恰是超级中学出现的根本原因。

评分

参与人数 10积分 +40 收起 理由
FEIPO + 4 感谢分享
神仙 + 4
kingkongfei + 6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5-8-25 11:5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hurm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hurm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篇文章分析得有些道理。

发表于 2015-8-25 12: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sy1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sy1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坦率来说,在西方社会,孩子们的确可以有一个开心、幸福的中小学,但“更少的学习、更多的游戏、更宽松的管理”,实际上意味着如果想要跻身社会精英,你需要更自律、更多的课外辅导与公立教育之外更多的社会资源。与中国教育以显性的应试来划分学生群体不同,西方教育实际上通过一个宽松的过程,偷偷完成了社会分层。大多数老百姓的孩子在这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被沉淀了下来。

=> 有道理。

发表于 2015-8-25 12:1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tmum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tmum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sy12 发表于 2015-8-25 12:01
坦率来说,在西方社会,孩子们的确可以有一个开心、幸福的中小学,但“更少的学习、更多的游戏、更宽松的管 ...

就好像中国没有哈富牛精的官二代富二代似的。。。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5-8-25 12: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ndorian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ndorian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作者啥眼神啊,Bohunt是一个私校!

什么“拿我们的上马比英国的下马”,人家就是英国挺普遍水平的中等马。

自以为是的作者!

发表于 2015-8-25 12:2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sy1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sy1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tmum2 发表于 2015-8-25 12:17
就好像中国没有哈富牛精的官二代富二代似的。。。

没看明白?我引用的这段,主要还是说西方的教育吧。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5-8-25 12: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tmum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tmum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sy12 发表于 2015-8-25 12:21
没看明白?我引用的这段,主要还是说西方的教育吧。

说西方“老百姓”按教育“购买力”阶级分层,而中国靠智力(考试成绩)分层,实际上是,西方不是这样的,中国也不是那样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LEOZHU + 3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5-8-25 12: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sy1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sy1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tmum2 发表于 2015-8-25 12:24
说西方“老百姓”按教育“购买力”阶级分层,而中国靠智力(考试成绩)分层,实际上是,西方不是这样的, ...

我怎么理解的跟你完全不一样呢?
我的理解是,宽松的环境,或者说管得不严的环境里,真正脱颖而出的是比管得严的环境更有自律更求上进更有后劲的孩子。

发表于 2015-8-25 12:3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tmum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tmum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sy12 发表于 2015-8-25 12:35
我怎么理解的跟你完全不一样呢?
我的理解是,宽松的环境,或者说管得不严的环境里,真正脱颖而出的是比 ...

你看到积极一面,我看到消极一面,嘿嘿

发表于 2015-8-25 12:4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sy1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sy1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tmum2 发表于 2015-8-25 12:39
你看到积极一面,我看到消极一面,嘿嘿

哦,文章后面确实提到“就必须从市场上另行购买教育,买不起的人则自然而然地被淘汰了。”

不过我想,互联网这么发达,西方的孩子如果真正需要学习资源,真不一定要“购买”。

发表于 2015-8-25 12: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hurm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hurm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shurman 于 2015-8-25 13:48 编辑

宽松的学习环境让那些不自律的孩子, 家庭条件差的孩子向下沉沦,让有自律的, 家庭条件好的孩子得到自我提升, 社会实现自我分层。

中国的学习环境,可让聪明但不自律的孩子可以得到往上爬的机会。
相对来说,改革开放前中国有更多的平民翻身的机会。

其实改革开放后到现在,在中国平民翻身的机会是越来越少了。社会阶级开始慢慢出现固化现象。

中国的历史表明,当平民完全失去了向上翻身的机会,社会的动荡就开始了, 然后就是暴力革命,上层社会被彻底打倒,新的王朝建立, 开始新一轮上层社会的慢慢建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5-8-25 12:5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hurm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hurm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其实绝大多数的孩子的自律是受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的。

发表于 2015-8-25 12: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angar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angar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西方的放养式教育确实是为了巩固社会阶层分化的

你看那些上层的富人、医生、律师、银行家的孩子,必定送贵族学校和私校

公立的学校大面积放养,为社会继续输送底层劳力

TONY为了巩固这种模式,继续削减公立学校的经费,往私校和贵族学校倾斜,增强社会阶层分化,让吃肉的更好的吃肉,喝菜汤的嘛,WHATEVER,自生自灭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vickyvicky + 3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参尕儒:水中倒影着美丽的白塔
Reflection in the water with a beautiful Baita

发表于 2015-8-25 12: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sy1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sy1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hurman 发表于 2015-8-25 12:54
其实绝大多数的孩子的自律是受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的。

是,家长如何拿捏很重要啊。

发表于 2015-8-25 12:5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hocares2014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hocares2014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andorians 发表于 2015-8-25 12:18
这作者啥眼神啊,Bohunt是一个私校!

什么“拿我们的上马比英国的下马”,人家就是英国挺普遍水平的中等马 ...

作者大概英语不太好,呵呵。

照我家男同学一家门的彪悍人生,精英校私立补习班什么的都是浮云。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5-8-25 13: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ndorian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ndorian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whocares2014 发表于 2015-8-25 12:59
作者大概英语不太好,呵呵。

照我家男同学一家门的彪悍人生,精英校私立补习班什么的都是浮云。 ...

你别说,我家男家属对纪录片里的很多观点很赞同的,他觉得要是制度能够那么强硬,家长能够那么上心,老师能够那么敬业,他现在就是高大上的教授啦
签名被屏蔽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5-8-25 13:1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hocares2014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hocares2014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andorians 发表于 2015-8-25 13:06
你别说,我家男家属对纪录片里的很多观点很赞同的,他觉得要是制度能够那么强硬,家长能够那么上心,老师 ...

他应该投胎到我妈家,哈哈。从小没被折磨过,竟然那么向往的说。

发表于 2015-8-25 13: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anz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anz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惊醒啊!说出了教育的本质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5-8-25 13:1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ndorian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ndorian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whocares2014 发表于 2015-8-25 13:12
他应该投胎到我妈家,哈哈。从小没被折磨过,竟然那么向往的说。

不用,投胎到我家就成!
签名被屏蔽

发表于 2015-8-25 13:2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hocares2014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hocares2014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andorians 发表于 2015-8-25 13:17
不用,投胎到我家就成!

他可以自我折磨,搞个博士玩玩。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5-8-25 13: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ndorian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ndorian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whocares2014 发表于 2015-8-25 13:29
他可以自我折磨,搞个博士玩玩。

西方国家,教育是要以经济支持的。
签名被屏蔽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5-8-25 13: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hocares2014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hocares2014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andorians 发表于 2015-8-25 13:35
西方国家,教育是要以经济支持的。

嗯,辞职读博伤不起!

发表于 2015-8-25 14: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arahb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arahb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sy12 发表于 2015-8-25 12:43
哦,文章后面确实提到“就必须从市场上另行购买教育,买不起的人则自然而然地被淘汰了。”

不过我想,互 ...

知识资源自然大家都能通过网络得到。这里的资源是好的老师以及高素质水准的同学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国内其实也是花钱买老师——花钱买学区房,或者高价进一些好的私校(当然也有一些私校是因为家长无暇照顾孩子给送到住宿私校省事,这种不算)

国内国外都差不多的。国外真正好的学生不也和国内的好学生一样可以考取奖学金去好的学校么?至少我的高中就招受很多省市状元,前10。

发表于 2015-8-25 14: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sy1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sy1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arahbing 发表于 2015-8-25 14:06
知识资源自然大家都能通过网络得到。这里的资源是好的老师以及高素质水准的同学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国内其 ...

当然,有好的经济支援更好。

发表于 2015-8-25 14: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arahb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arahb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sy12 发表于 2015-8-25 14:13
当然,有好的经济支援更好。

我只是觉得你把“教育”和“学习资源”弄混了

发表于 2015-8-25 14:2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sy1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sy1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arahbing 发表于 2015-8-25 14:16
我只是觉得你把“教育”和“学习资源”弄混了

可能吧。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受了中国比较传统的教育的影响,我可能认为,环境固然重要,但关键还是取决于个人。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5-8-25 14:3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乘物以游心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乘物以游心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西方教育实际上通过一个宽松的过程,偷偷完成了社会分层。大多数老百姓的孩子在这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被沉淀了下来。

不能不说,看到这里,还是很受触动的。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5 收起 理由
vickyvicky + 3 我很赞同
hsy12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超然世外,欲乘物以游心,
逍遥驰骋,必先了悟宇宙之真谛。

发表于 2015-8-25 14: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ernand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ernand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不打仗不革命不搞阶级斗争,在任何社会里大部人的阶层都会固定下来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LEOZHU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5-8-25 15: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ang563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ang563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一句两句说不清楚

发表于 2015-8-25 16: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张简妮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张简妮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同意“西方教育实际上通过一个宽松的过程,偷偷完成了社会分层。大多数老百姓的孩子在这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被沉淀了下来。“

想想我们天天教孩子要公平,但是这世上哪有公平可言。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