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考 L 牌 的 1 天 (2005-2-7) yzm1008 · 工作落网后,几重关卡几重天 (2009-6-28)
· 菜鸟生意人 之 买生意手续篇 (2008-7-18) cheers · 又见Gloria jeans (2010-11-9) zfpurple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苏一菲

总是忍不住吼孩子?来看看怒气背后隐藏的秘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2 17:5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enmen2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enmen2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谢谢分享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8-5-2 18: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苏一菲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苏一菲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ullying520 发表于 2018-5-2 12:38
没地方发泄会不会变成忧郁症....

当内心有负面情绪的时候,很多人选择以“愤怒”的方式发泄出来。“愤怒”的方式通常是以“你......”开头的。比如,你怎么这么调皮?你为什么不听我说?你不乖!你要把我气死了!你太自私了!等等。

其实,释放内心的负面情绪,还有一种更有效的方式,也是一种更平和的方式,我们称之为“我信息”。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解释一下。

爸爸下班回家,感觉非常疲惫,靠在沙发上,想要休息一会儿。5岁的儿子见到爸爸回来,非常兴奋,不停地在爸爸的腿上爬上爬下,反复央求爸爸陪他玩。爸爸感觉非常烦躁,想要释放内心的负面情绪。

如果此时爸爸采用的是“你信息”:“你不停地在我腿上爬上爬下,真烦人!”
你信息将矛头指向孩子,孩子收到“你真烦人”的信息后,解读为“我不好/我很坏/爸爸不喜欢我。”

如果爸爸此时采用的是我信息:“我上了一整天班,现在感觉很累,不想动。”
我信息传递的是爸爸的感受,孩子收到“我很累”的信息后,解读为“哦,爸爸累了,玩不动了。”

同样是释放内心的负面情绪,使用“你信息”和“我信息”表达之后,孩子解读的结果截然不同。而且,“我信息”更准确的表达了父母内心的真实感受,让父母自身也感到一定程度的解脱和释然。

发表于 2018-5-2 18:5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issPear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issPear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居然是原创 谢谢分享 写的很好

发表于 2018-5-2 21:3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苏一菲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苏一菲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wykdy 发表于 2018-5-2 13:42
我还想知道 已经被这样的抑郁焦虑妈妈伤害了好几年 虽然现在已经基本不发脾气了 可是怎么补救婴幼儿时期的 ...

虽然曾经有伤害,但是妈妈曾经给予孩子的,已经是当时条件下能给到的最好的。不是说当时的妈妈不好,而是当时的妈妈没有获得足够的资源。所以,妈妈请不要内疚。我们可以内省,因为内省是学习和成长的动力;但是千万不要内疚,因为内疚是对自己的冷暴力。

如果妈妈觉察到对孩子真实的伤害,需要对孩子有一个“道歉”的仪式,真诚地向孩子道歉,“孩子,你一直都很好。但是,过去,妈妈因为自己没有处理好情绪,而将愤怒发泄到了你的身上。这一切,都是妈妈自己的问题,跟你没有关系。妈妈的行为给你造成了伤害,妈妈真诚地向你道歉,对不起。你可以原谅妈妈吗?妈妈以后一定会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不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到你的身上。”

接受妈妈的道歉对孩子来说是很容易的,但是,他们的内心也会有一些复杂的变化。他们会想,“妈妈虽然说是她自己的问题,虽然道歉了,但她说的是真的吗?她以后还会这样吗?”他们会考察妈妈。接下来,如果妈妈真的像承诺的那样,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表现出很高的接纳度,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无论孩子怎么试探,都稳稳地在那里,像一个容器一样,接纳孩子的一切,孩子心里的安全感会越来越强,对妈妈的信任度会越来越高,自我价值感也会越来越高。但是,如果妈妈之后并不像承诺的那样无条件地接纳孩子,还是重复以前的伤害,孩子会对妈妈感到失望,不信任的情绪会增加。

发表于 2018-5-2 21:4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尹小雅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尹小雅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佛系父母啊

发表于 2018-5-2 21: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苏一菲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苏一菲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lossoming 发表于 2018-5-2 13:54
好贴,谢谢分享
说是做人难,小孩子一生下来就开始了艰难的人生
在家里,父母自己都管不好却希望孩子所有事 ...

谢谢,从您的回复里,我看到了您对孩子发自心底的深深的爱。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8-5-2 21: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苏一菲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苏一菲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星空来使 发表于 2018-5-2 14:22
才女~~  鉴定完毕!

谢谢肯定

发表于 2018-5-2 21: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苏一菲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苏一菲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wuqinyi31 发表于 2018-5-2 14:25
楼主写得真好,你是学心理学专业的吧

谢谢鼓励,我喜欢看心理学方面的书

发表于 2018-5-2 22: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水星浪子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水星浪子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开车那个怎么破?

发表于 2018-5-2 22: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嘟嘟080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嘟嘟080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发表于 2018-5-2 22:1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凡戈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凡戈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水星浪子 发表于 2018-5-2 22:00
开车那个怎么破?

我都是用恶毒诅咒的办法,这个早死两年,那个情节恶劣,早死五年。
这样说一下马上恢复平静
听雨最好须在夏日山中寺院内躺在竹榻上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8-5-2 22:1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苏一菲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苏一菲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Pippa 发表于 2018-5-2 14:36
这个例子最重要的细节没写出来呢

孩子发泄完情绪,跟着妈妈回家了

这里涉及一个“换挡”的问题。

妈妈在通过“我信息”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之后,遭到了孩子的抵抗。此时,说明孩子内心也有需求或情绪未得到满足。妈妈此时需要“换挡”,由表达自己的感受转换为倾听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处在问题区(孩子有负面情绪)的时候,父母对孩子积极倾听,准确地解读孩子的语言或行为背后隐藏的情绪,然后通过语言或行动反馈给孩子,而当孩子确认妈妈完全理解了自己内心的感受或情绪时,她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被全然地理解和看见,她的情绪温度就会降下来,恢复理性思考,自己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文章的这个例子中,妈妈这样对孩子表达:

那个酸奶确实看起来很好吃的样子,你很想要。(看到了孩子的真实需求:还想要酸奶。)

问题是我们刚才已经买了很多了。(通过“我信息”表达妈妈自己的感受)

我们可以改天再来买。(提供一种选择)

你现在马上想要的东西却不能得到,又被妈妈说了一顿,心里一定感到很委屈吧。(解读孩子哭泣背后的真实感受:委屈)

你可以哭一会儿,妈妈陪着你。(接纳孩子的行为)

当孩子的需求和感受全部都被妈妈看到,理解到,孩子自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案:不再哭泣,跟着妈妈回家。

人本主义之父卡尔罗杰斯最早提出“无条件积极关注”,后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博士将其发展为“积极倾听”,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采用的回应方式,倾听者本着“接受,同理和真实”的原则,倾听来访者语言背后的真实感受,并反馈给来访者。来访者在感受到自己被理解被看见之后,能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积极倾听”的回应里,不掺杂任何个人评论或个人观点,仅仅是对来访者自述语言背后的情绪进行精确解读并反馈回去,不多也不少。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3IX37 + 3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8-5-2 22:2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苏一菲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苏一菲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issPearl 发表于 2018-5-2 18:52
居然是原创 谢谢分享 写的很好

谢谢鼓励

发表于 2018-5-2 22:2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苏一菲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苏一菲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尹小雅 发表于 2018-5-2 21:44
佛系父母啊

哈哈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8 收起 理由
尹小雅 + 8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8-5-2 22: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安之麻麻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安之麻麻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很厉害,感谢楼主的分享。

要认清自己,接纳自己,真的很难,但是很重要。这是控制情绪的利器。

发表于 2018-5-2 22: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3IX3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3IX3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谢谢分享。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8-5-2 23: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3IX3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3IX3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Pippa 发表于 2018-5-2 14:36
这个例子最重要的细节没写出来呢

孩子发泄完情绪,跟着妈妈回家了

其实孩子就是我们大人的翻版。 当我们用愤怒来表达对事与愿违的烦躁时, 孩子也会学着用同样的愤怒这种次生情绪来表达自己的烦躁。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种情绪习惯。
我家的大宝随我, 容易烦躁,这里的CC老师一直耐心的引导他,让他每次生气的时候用语言来阐述自己的情绪和产生情绪的原因(楼主所说的原生情绪)。 我发觉我也从中学会了不少。(My kids actually made me a better person, i think.)
现实中我其实经常有楼主所描述的例子,只要我能认可孩子的感受和他焦虑的愿因,他也非常愿意理解我拒绝他要求的理由, (当然他有时也会说出一些语出惊人的反驳论点)总之,比起以前我一味的发怒,现在“以理服人”的方法似乎对我家5岁的大宝更有用。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May1511 + 4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8-5-2 23:3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pp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pp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苏一菲 发表于 2018-5-2 22:17
这里涉及一个“换挡”的问题。

妈妈在通过“我信息”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之后,遭到了孩子的抵抗。此时,说 ...

说句实话,你说的我每天都在做。有成功的时候也有不成功的时候。不是说你按这个套路做了孩子就一定会安定下来的。我的意思是,理论和实际往往是有一定差距的。

发表于 2018-5-2 23:3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pp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pp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3IX37 发表于 2018-5-2 23:05
其实孩子就是我们大人的翻版。 当我们用愤怒来表达对事与愿违的烦躁时, 孩子也会学着用同样的愤怒这种次 ...

一味发怒这个肯定是不正确的。但有时候即便家长当时再理智也不一定能让孩子安静下来。这是我的体会。

发表于 2018-5-3 09:4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eko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eko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所以小学开始就要教育孩子们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发表于 2018-5-3 09: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eko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eko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们家不跟孩子发脾气。。。但是这些负面情绪还在,只能自己晚上吐血吗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8-5-3 10: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hsydne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hsydne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主太厉害了

但根据阅贴无数和自身经验,不吼孩子参看以下几点:

1.家里有6个英国专职管家
2. 家里有10个全职用人
3. 手里有8套没有贷款的房产。2套北京,2套上海,4套悉尼
4. 银行有1个亿存款
5. 双方老人有全款海景别墅在悉尼东区,距离你们家走路1分钟,双方老人不矫情,不罗嗦

占任何一点就能做到不吼孩子,没有什么心理学不心理学的

评分

参与人数 3积分 +9 收起 理由
郑小哈 + 2 你太有才了
bhua9 + 3 你太有才了
happy4ever + 4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8-5-3 19: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苏一菲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苏一菲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安之麻麻 发表于 2018-5-2 22:25
很厉害,感谢楼主的分享。

要认清自己,接纳自己,真的很难,但是很重要。这是控制情绪的利器。 ...

非常赞同您的说法。

有很多的研究证明,一个人接纳他人的程度和接纳自身的程度之间存在直接联系。一个能“如其所是”接纳自己的人,也会对他人有更多接纳。而那些对于自身很多特性都无法忍受的人,通常会发现他人身上有很多无法忍受的地方。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安之麻麻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8-5-3 19:1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苏一菲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苏一菲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3IX37 发表于 2018-5-2 22:42
谢谢分享。

谢谢阅读

发表于 2018-5-3 19:1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苏一菲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苏一菲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ekong 发表于 2018-5-3 09:43
所以小学开始就要教育孩子们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是的,如果大人以合适的方式表达情绪,孩子们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以后也会照着做。

发表于 2018-5-3 19:3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苏一菲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苏一菲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hsydney 发表于 2018-5-3 10:00
楼主太厉害了

但根据阅贴无数和自身经验,不吼孩子参看以下几点:

谢谢您的鼓励。

经济实力的确会让父母们释放一些生活压力,而外援协助也会让父母们在繁琐家务上获得一些支持,使父母们有更充沛的精力和更舒畅的心情去面对孩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8-5-3 20:4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evis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evis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hanks for sharing. I totally agree with the article and will try to find the real reason that irritates me before letting my anger out at the kids.

发表于 2018-5-3 20:5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rahmask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rahmask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个人经验补充一点,平时不管是上班还是周末总有一种非常急促的感觉,所以连停下来想一想或者冷静的机会都不给自己和孩子,结果所有的原生情绪都直接通过愤怒发泄出来了
鬼叫你穷呀,顶硬上呀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发表于 2018-5-3 22: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sh8782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sh8782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自我反省中 评论同样精彩

发表于 2018-5-3 22: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苏一菲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苏一菲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Pippa 发表于 2018-5-2 23:35
说句实话,你说的我每天都在做。有成功的时候也有不成功的时候。不是说你按这个套路做了孩子就一定会安定 ...

同意您的说法,理想和现实的确是有一定的差距。父母皆凡人,不可能在任何时刻任何环境都保持很高的接纳度;孩子的性格各异,成长的过程充满挑战,总会有表现出影响他人的行为的时候。但是,只要父母始终本着“尊重”的态度,在孩子遇到问题时给予“积极倾听”,协助孩子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在父母受到孩子行为影响的时候,使用“我信息”表达自己的感受;在双方的需求产生冲突时,采用“没有输家”的冲突解决方案;长期坚持下去,孩子必定会成为一个健康、可靠、对他人充满爱心、又有创造力的全面发展的人,而亲子关系也将会是温暖、亲密、有爱的。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8 收起 理由
cooper + 4 我很赞同
Shenjie + 4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