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新足迹 门户 证券外汇 查看内容

当前股市的十个困惑

2008-4-6 23:01| 发布者: 油花生 | 查看: 1112| 原文链接

看到很多人喊救市,看到很多人抨击不救市。在争论中,基金等机构与法人一道,狂抛近万亿元筹码。一直到上周四和周五,才有机构入场,与法人一道,合计投入约200亿资金买股票。这是一个难得的信号,提示我们股市进入了低风险时期,机会或许逐渐开始增多了。

可是,不管怎么说,当前股市至少有以下十个困惑,是需要解答的。

第一,会不会有一次经济的短暂衰退?即将于4月17日公布的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或许能给我们提供出人意料的数据。据初步估计,CPI大约能达到8.2%,GDP增幅很可能低于9%。去年全年的经济增长速度超过11%,今年一季度低于9%,会不会给人传递一个信号,中国经济即将进入短暂衰退?有人说,经济增速放缓,也许会给人以宏观调控到位的信号,紧缩政策也许会放松一些。可是,高达8%以上的物价能成为紧缩有效的标志吗?面对一季度经济数据,货币当局会采取什么措施?周小川去年时承诺的“不能让老百姓的钱毛了”还能不能兑现呢?这个也许要到4月20日才能知道。

第二,上市公司一季报业绩会不会出现环比增速放缓?目前上市的绝大多数重整类公司,都是在2006-2007年完成整合的,几乎所有大蓝筹股都是在2007年完成上市的。这些公司要在2007年报中披露相对于2006年的业绩增长情况,那毫无疑问是增幅巨大。但是,市场关注的,绝对不是第一季报的增幅,而是第一季报相对于去年第四季度的环比情况。本人目前初步判断,一季度环比增速将出现“显著放缓”。其含义是:假设去年第四季度业绩环比增长30%,今年一季度的环比增长很可能低于10%。或者说,今年一季度有可能成为上市公司业绩的一个极端高峰,二季度开始,业绩总量很可能出现下滑。市场会如何理解一季报?会不会看作上市公司业绩的拐点?如果这样,上市公司的估值是不是要大幅度降低?

第三,上市公司二季度业绩会不会环比下降?到今年第二季度,我们几乎看不到上市公司的增利因素。无论是技术进步还是价格增长,似乎都达到了一个极限。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宝钢,这个中国最伟大的钢铁公司,2005年销售收入1266亿,2007年增长到1912亿,3年增长650亿,增幅不过50%。但是,它的三年营业利润分别是183亿、193亿和194亿,净利润分别是126亿、130亿和127亿。也就是说,3年时间,收入增加600亿,净利润居然一点也没有增加。它的潜台词就是:钢材价格上涨,只是消化了成本上升。宝钢这个伟大的公司在过去三年的生产效率是下降的。它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意味着中国最伟大的钢铁公司过去3年只是疲于奔命,应付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今年,员工工资必然大幅度上涨,管理费用还要大幅度提高,宝钢钢材提价能有多少转化为利润呢?从宝钢身上,似乎验证了周洛华先生的一个观点,通胀意味着企业无法通过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其实是企业业绩即将下降的先兆,所以,通胀才没有牛市。目前看,这个拐点或许出现在二季度。

第四,银行股会否遭到整体抛弃?美国次贷危机,全球金融股都受到打击。但中国的金融体系基本置身事外,影响不大。不过,中国经济现在出现的一些苗头是非常恶劣的: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到环渤海地区,大量中小企业关闭或者倒闭,很多企业不堪新劳动法的重负,更多企业不堪民间借贷的高昂成本,紧缩的信贷环境,打击了中小企业。大企业的借款成本也同步提高了。2005年,企业贷款年息5.58%,2008年已经是7.47%,高了近2个百分点,但是,企业的利润率空间上来了吗?最起码从宝钢的情况,我们看不到。2005年,银行贷款余额20万亿,2008年将达到30万亿(扬韬估计3月份贷款余额29.4万亿)。企业要支付的贷款成本从1.16万亿增长到2.2万亿。三年时间,中国企业为银行打工要多支付1万亿的贷款成本。这就是中国银行业这三年来效益大增的原因。但是,这种趋势能延续下去吗?一旦企业不堪重负,效益下降,坏账提高,贷款增幅下降,银行业绩会不会出现拐点?或者我们可以问一下,过去3年,银行利润增加一倍,未来三年,可还能再增加一倍?

第五,地产股会不会再现雪崩?最新的国务院年度工作计划中,明确把严厉打击炒房炒地行为写入工作目标。全国各地房地产市场正在面临微妙的转折关头。恒大地产的危局、万科地产的降价、北京住宅供应的扩张,都隐隐成为房地产市场转折的标志。随着下半年全国各地的经适房大批量上市,房地产价格会不会突然下滑从而使房地产销售陷入冰点?毕竟,这一轮地产周期已经延续了太长时间。2004年,万科销售收入76.6亿,2007年达到355亿。净利润则从8.78亿增长到48.4亿。我们由此能有一个大致的规律,即过往三年,万科的销售和利润都有4-5倍的增长。而万科的企业市值,从2004年的120亿增长到如今的1700亿。增长了14倍。万科的股价,从04年的15倍市盈率到如今的35倍市盈率,投资价值是高了还是低了呢?

第六、小盘股跌完了吗?且不说中国股市有没有泡沫,过去两个多月时间,沪深300指数从5700点跌到3460点,跌幅40%。这是蓝筹股的平均跌幅。上证指数此间下跌幅度更达到47%。但是,同期,中小板指数从6300点只跌到4000点,跌幅36%。单纯从跌幅看,小盘股居然成了最抗跌的板块,这显然不符合股市的规律。比如,香港恒生指数过去半年跌幅36%,但国企股和H股跌幅近50%。从基本面看,最近一年来,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比大企业更恶劣了,无论是工资成本还是借贷成本还是环保成本。更重要的是,创业板出台后,中小企业的估值优势将荡然无存,相反,小企业将面临流动性陷阱,估值应该比大蓝筹更低才合理。事实上,两市的垃圾股目前的跌幅显然远远不够。创业板出台后,壳资源价值大为降低,一批垃圾股很快将跌到1元左右去,这个时间不会太远。

第七、新品种能否改变趋势。目前,大家关注的一些市场的创新举措,很多人对此都有所期待。目前在期待的就包括融资融券、股指期货、创业板。这些行为本身,都是市场的技术性创新,理应不改变市场自身的趋势。在仔细分析该创新的运行路线图后,上述三个品种都加大了股市的作空力度,而不会对股指走势有长远支撑。包括股指期货在内的新品推出后,更有利于大非的套现,增加了市场的供给,从而有利于作空。即便股指期货推出后有游资短暂作多,也不能改变股指期货更有利于大非作空的路线图。

第八、大小非对决机构,功败何论?周四周五,基金、保险和QFII开始买进股票,给人看到了一线希望。可是,相对其两天买进百亿的规模,我们仍旧有理由怀疑,机构在与大小非的较量过程中,谁胜谁败?中体产业大小非解禁后29个交易日,狂卖解禁部分的70%,1.6亿股抛向散户,股价跌去40%。中国平安40亿股流通股中,机构不过持股5亿,大小非持股30亿,,谁比谁更厉害?兴业银行40亿股,机构持股6亿,大小非持股30亿。谁比谁更清楚价值?今年,我们新增了一个不确定性,就是大小非的无限制减持。这种减持模式正在变得越来越专业化,越来越具有挑战性。关于此种模式,现在的研究显然远远不够。

第九、会救市么?说一千个利空,不如一个政策性利好。前几天很多人渲染救市,看看没反应。这两天,有人开始说救火队长了,说个人魅力,说可能救市云云。是啊,救市是我们的传统,现在股市跌了这么多,会救市么?

第十、世界经济如何?关于美国次贷,美国经济,进而全球经济的走向,目前仍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悲观派预言美国房市还没有崩溃,信用卡危机还没有爆发,乐观派预言美元已经达到历史谷底,即将开始升值。原油价格10年上涨1倍,世界经济能一点不受动摇地欣然接受并且容许原油价格继续上涨,这个概率似乎太低了。原油价格跌不跌,可以佐证世界经济行不行。跌了,并不意味着成本的降低,而是意味着消费需求的下降。这一点,还是需要再观察。

总之,持续暴跌之后,中国股市有了一丝回暖的迹象,却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如果不消除,是难以吸引长线买家进场的,股市充其量就是一个反弹而已。很多人在用旧有的经验分析股市,谈反弹,说反转,话救市,只怕聪明反被聪明误。中国股市的2008,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它的根本性标志就是大小非行为的不确定性。不把这个问题研究透彻,谁也不敢妄言股市的底和顶。只需要解决一个疑问就可以了:为什么2004-2006年期间宝钢静态市盈率长期处于5倍左右?看起来便宜的股票,也许会便宜得让人根本无法相信!所以,保持一份谨慎,守住自己的本钱,应是2008年投资的第一要务。




[ 本帖最后由 油花生 于 2008-4-6 22:04 编辑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