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新足迹 门户 读万卷书 查看内容

倒影--《巴黎伦敦落魄记》

2008-1-27 00:03| 发布者: purpleme | 查看: 1612| 原文链接

http://funnyhc.blog.sohu.com/57746972.html

故事----走过英国,穿越法国的贫穷小子历经精神的贫瘠和物质的贫穷的痛苦遭遇,告诉我们精神的贫瘠所造成的空虚无奈远比物质的贫穷造成的杀伤力要大得多。

适合歌曲---杨坤《我比从前更寂寞》

    关于贫穷,如果让我们来形容,大致可以找到这样一些常用词汇:一贫如洗,饥饿,家徒四壁,拮据,困窘,捉襟见肘,饥寒交迫......而如果让我们来写贫穷,我想我们肯定写不过乔治.奥维尔的《巴黎伦敦落魄记》。

    在这部描写贫困生活的著名作品中,奥威尔向人们展示了贫穷的真正含义。主人公的霉运从所住的旅馆被一个意大利人偷窃开始,当时口袋里只剩下47法郎,这显然已经非常不妙了,“即便不是赤贫,也处于赤贫的边缘了”。聪明的读者或许能够猜测出,这必定是一个讲述生活水准每况愈下的故事,可却不曾料想,一开篇就会这般凄惨,不免要心生疑惑:后面尚有厚厚的几百页,居然真的能再穷下去吗?

     究竟还要怎样地存活?不错,奥威尔便把这种生活硬生生地摆在我们面前:拼死拼活地打工、当衣服、乞讨、接受救济……实在没得吃,就索性躺着不动弹,于是生活已不成其为生活,仅仅是保全性命而已。能将这种遭遇写得如此触目惊心又不失真实,非亲身经历所不能,所以说,奥威尔不单是观察者,更是体验者。这等生活,仅是依照原样叙讲已能令人多有慨叹,再经由奥威尔客观、深沉的笔触,自是格外地感动人心。

     这是他早期的一部作品,平心而论在写作技巧和思想深度方面还略显乏味,不够火候。在短短20多万字中,资产阶级社会的巴黎和伦敦最底层人们的生活,从吃、穿、住到工作、交际、娱乐,奥威尔在其中展示得面面俱到。
  
   阅读完本书后,我几乎是倒吸了一口凉气。很少有这样极致的主题描写,就是贫穷。英国式的,法国式的,颓废的,激进的,种种时代的贫穷生活和体验被作者那样好不宽容的用分子镌刻下来,冷静而不动生色的展现给我们。比如书中作者在当时的餐馆打工的一段文字,我在节目中也曾经宣读过,真的很精彩。

    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细节描写,我实在不知道该给大家选哪一段,但是相信你看到时,我和我一样手不释卷。因为恰恰是诸多的生活细节构成了本书的精彩绝伦的描写和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又是一部自传体的小说,所有的描写的都是作家自己的亲身体验得来的。乔治.奥威尔,这位前大英帝国驻缅甸的皇家警察,辞去了稳定、体面、收入丰厚的工作,脱下了燕尾服及绅士的优雅风度,披上了破烂不堪的衣裳,流浪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巴黎、伦敦的饭店厨房、收容所,用一双敏锐的眼睛,感同身受着那些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们的内心,像一部移动照相机,将他们的善良与纯真,邪恶与仇恨一一真实的展示了出来,不带一分批判,一毫歧视。

    贫穷,佐证了我们的艰难和噩梦;成就了成功者的崛起和梦想;贫穷,恰恰是我们拥有财富时应该永远铭记词汇。因为---幸福来之不易。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